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课-扬州慢-巩固版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3-12-15 8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 扬州慢
(1)《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词句:“________”,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词句:“________。”
(2)《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之残酷和造成的破坏之严重,并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中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解除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
(5)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则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6)《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物在城非的深沉感慨寄托在了具体的物象之中。
2021-08-24更新 | 3403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六 名篇名句默写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30个字。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食文化之于城市已经越来越重要,展示自身的美食文化,使之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不仅是发展的需要,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扬州美食是扬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扬州包子、扬州炒饭、扬州狮子头,早已成为世人心中扬州的名片。以美食为媒,扬州不断结交天下朋友,而如今“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将进一步助推扬州旅游文化名城发展。展望未来,扬州将擦亮“美食”金字招牌,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合作,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南宋词人姜夔,号白石道人,兼精诗、书、乐,以布衣终。他生平有一段情事,刻骨铭心,常于其文字中露出鳞爪,却又语焉不详。夏承焘曾细细寻绎钩沉,终于使这段情缘浮出了水面。原来,姜夔早年客居合肥,与一对善弹琵琶的姊妹相遇,并与其中一位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姜夔因生计不能自足而不得不游食四方,二人遂无法厮守终老。【乙】姜夔诗中提及此事的,只有“送范仲讷往合肥”绝句三首;而他的词中,与此情有关的有二十二首之多,约占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足见其萦心不忘。前人多因不晓本事,常常责其费解,王国维尚且有“白石有格而无情”之讥评。事实上,姜夔用情既专又深,在两宋文人中很多人只能望其项背。【丙】这也使得他的词具有极为感人的品质,诚如夏承焘所说的,“在唐宋情词中最为突出”。

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焉不详B.本事C.诚如D.望其项背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2021-03-11更新 | 10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新东方】高中语文20210304-004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句子的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对称。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在古代文学的“国度”里,她是一块园圃,盛开着芬芳绚丽的花朵;她好像一位千娇百媚的美人,舞动着身体;她又像是跳跃着千啼百啭音符的乐章;她也像是记录世间万物悲欢的巨著。这些足以使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绝美的艺术享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歌曲《国家》中唱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言简意赅地(     )了国与家休戚与共的关系。______________。《黍离》中有“知我者,谓我心者,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喟叹,后来,黍离之悲就成了家国忧思的代名词。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也就是说,个人一身的荣辱成败皆系于家国。连洒脱俊逸的李白,给自己做的人生规划都是:不屈己,不迁人,不赴举,倚天仗剑,挂弓扶桑,然后一鸣惊人,跃登辅弼之位,大展王佐之才,一旦功成业就,效留侯,法陶朱,泛舟湖海而去。哪怕不以科举为手段,哪怕不以功业为目的,哪怕以“泛舟湖海而去”的老庄思想为背景,却依然要“跃登辅弼之位,大展王佐之才”,归根结底,是心系家国,经世济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苏东坡、辛稼轩更是以“小道”承“大义”,将豪迈之情寄寓于长短句中。可见,家国情怀早已融入文人的血液。

古典诗词(     ),家国情怀(     )。从《礼记》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到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一首首,一句句,浸润在字里行间的是化不开的深情厚谊;一篇篇,一章章,萦绕在眉间心上的是挥不去的家国情怀。

几千年时光悠悠流转,那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却如一条绵绵不休的情感河流,始终流淌在每一个文人士子的笔底心头,氤氲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山河之间,创造出中华民族璀灿的文化,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弯的脊梁

6.选文中的加点词,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浸(jìn)润       辅弼(bì)       言简意赅(gāi)
B.俊(jùn)逸       骨髓(suǐ)       脊(jǐ)粱
C.喟(kuī)叹       萦(yíng)绕       休戚(qī)与共
D.流转(zhuǎn) 氤氲(yùn) 璀(cuǐ)灿
7.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注释     卷帙浩繁     一言以蔽之B.诠释     浩如烟海     一以贯之
C.诠释     浩如烟海     一言以蔽之D.注释     卷帙浩繁     一以贯之
8.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人重视家,忠于国,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深深扎根着自古便有的家国情怀。
B.中国人忠于国,重视家,家国情怀自古便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
C.中国人忠于国,重视家,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深深扎根着自古便有的家国情怀。
D.中国人重视家,忠于国,家国情怀自古便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
9.对选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书》《礼》《易》《乐》合称为“五经”。
B.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
D.长短句,词的别称。词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鼎盛于宋代,按长度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0.4)
10. 我市某高中举办了一次主题为“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的演讲比赛,下面是一位学生演讲稿的一个片段,其中有4处用语错误,请找出并修改。

各位同仁,疫情当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正值豆蔻年华的我们,应该以广大逆行者为榜样,践行并学习他们的精神。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的点滴做起,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我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取得这场疫情攻坚战,中国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杜牧携眼医前往扬州。按唐制,作者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蝉噪”写出了蝉声嘶哑,动中见静;“满”写出了台阶青苔之密,来人稀少。两处均表现了禅智寺的冷清。
B.“故迟留”写寺内白鸟徘徊,久久停留,不愿离去,显示了禅智寺的空寂人稀,更突出了与“我”的惺惺相惜。
C.颈联“暮霭”“斜阳”一暗一明,描绘了夕阳西下、暮霭顿生的画面,表现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
D.本诗前三联从感官、色彩、动静、空间的角度描写景物,使画面富于层次感,寓情于景,情景自然交融。
12.本诗和姜夔的《扬州慢》均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13. 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固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


(1)下面对这两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扬州慢》通过对扬州城繁华热闹与萧条冷落的对比,寄寓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绪。
B.《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一句,以明丽的春景来抒写哀情。
C.《望海潮》的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杭州的繁华、富庶与秀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D.《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三句反映了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同时也反映了达官贵人、地主豪商比豪华,赌阔气,穷奢极侈的生活。
(2)《扬州慢》和《望海潮》这两首词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加以赏析。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5
古代诗歌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名句名篇默写
2
语言文字应用
3
阅读与鉴赏
4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篇名句默写
1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二、语言文字运用
20.6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3-40.65一般词语  标点符号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50.65句式仿写语言表达
6-90.65字音  字形  一般词语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组
100.4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120.4杜牧(803-853)  即事感怀
130.4柳永(约971-1053)  姜夔(1155-1221)  婉约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