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期中 2021-07-29 10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歌曲《国家》中唱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言简意赅地(     )了国与家休戚与共的关系。______________。《黍离》中有“知我者,谓我心者,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喟叹,后来,黍离之悲就成了家国忧思的代名词。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也就是说,个人一身的荣辱成败皆系于家国。连洒脱俊逸的李白,给自己做的人生规划都是:不屈己,不迁人,不赴举,倚天仗剑,挂弓扶桑,然后一鸣惊人,跃登辅弼之位,大展王佐之才,一旦功成业就,效留侯,法陶朱,泛舟湖海而去。哪怕不以科举为手段,哪怕不以功业为目的,哪怕以“泛舟湖海而去”的老庄思想为背景,却依然要“跃登辅弼之位,大展王佐之才”,归根结底,是心系家国,经世济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苏东坡、辛稼轩更是以“小道”承“大义”,将豪迈之情寄寓于长短句中。可见,家国情怀早已融入文人的血液。

古典诗词(     ),家国情怀(     )。从《礼记》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到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一首首,一句句,浸润在字里行间的是化不开的深情厚谊;一篇篇,一章章,萦绕在眉间心上的是挥不去的家国情怀。

几千年时光悠悠流转,那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却如一条绵绵不休的情感河流,始终流淌在每一个文人士子的笔底心头,氤氲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山河之间,创造出中华民族璀灿的文化,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弯的脊梁

1.选文中的加点词,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浸(jìn)润       辅弼(bì)       言简意赅(gāi)
B.俊(jùn)逸       骨髓(suǐ)       脊(jǐ)粱
C.喟(kuī)叹       萦(yíng)绕       休戚(qī)与共
D.流转(zhuǎn) 氤氲(yùn) 璀(cuǐ)灿
2.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注释     卷帙浩繁     一言以蔽之B.诠释     浩如烟海     一以贯之
C.诠释     浩如烟海     一言以蔽之D.注释     卷帙浩繁     一以贯之
3.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人重视家,忠于国,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深深扎根着自古便有的家国情怀。
B.中国人忠于国,重视家,家国情怀自古便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
C.中国人忠于国,重视家,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深深扎根着自古便有的家国情怀。
D.中国人重视家,忠于国,家国情怀自古便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深处。
4.对选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书》《礼》《易》《乐》合称为“五经”。
B.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
D.长短句,词的别称。词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鼎盛于宋代,按长度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以社会共有意识的形态引领社会心态。因此,核心价值观引领是社会积极健康心态培育的基础。而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心态反映,可依靠核心价值观引领,在网络情感宣泄情景中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网民的价值意识,帮助网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构建积极的社会心态。首先,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包容作用,给予网民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其找准个人的价值定位,坚定目标,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其次,使用核心价值观弥补社会个体与群体共同价值方面的心理缺失,通过引导反映社会积极心态的流行语传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塑造价值,在快速的网络化传播中消解消极的社会心态,最后,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构建网民正能量的社会心态。

(摘编自《流行语的传播生态与价值引领》)

材料二: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近日,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但有的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层面上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

在生活的场景中,有顺境也有挑战。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今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但从当年的“蓝瘦香菇”,到“扎心了,老铁”“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语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有通过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含义。进一步说,“996”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融梗”与抄袭界限不清倒逼法律进一步细化,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成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其选择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我们相信,在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下的流行语选择越多样、变化越快速,越说明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1日)

材料三

微博、微信、QQ等聊天工具的兴起,着实让网络变得沸腾起来,不断涌现的网络词汇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这是一种新的文化,也是一种进步,激活了网民的创新意识。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不少网络词汇也纷纷进入了词典。这让网友们更加热情高涨。市民陈小姐认为:“现在网络发展太过迅速,几乎每天都会有很多新词出现,平时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别人时不时会说一些比较潮的词汇,很多我都不太懂,然后就去百度,有的很有意思,也很容易就能接受,比如‘囧’‘么么哒’等等,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才不会被淘汰,用网络词汇武装自己,看起来也很潮不是么?”网络词汇的涌现已经势不可挡,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这些词汇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虽然具有新意与活力,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市民担忧,过度简单化、碎片化、卡通化,是否会对下一代产生不好的影响呢?也有部分市民对此持不同观点,市民易先生说:“就像古时候的成语一样,网络词汇都是通过不断积累而来的,有很多表达贴切,极具新意,如果能从中不断地吸收好的部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部分词汇超文化底线,好词坏词能否“一刀切”?由于网络词汇是在自由化的网络上产生的,所以,在“野蛮生长”的环境下,既存在积极正面的词汇,例如“正能量”“给力”等,同时也存在一些不文雅的词汇,例如“屌丝”“绿茶婊”等。这种特定含义的网络词汇、成语并不那么容易为社会所接受。

(摘编自《网络流行语来袭,传统汉语“伤不起”?》)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流行语接地气的优势来传播价值观,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
B.流行语的去留符合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在不能为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的时候,就会选择快速流行随后快速消失的结局。
C.流行语伴随网络文化的兴起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已经成为年轻人保持活力的新事物,这促使网友热情高涨地推动网络词语进入词典。
D.流行语的流行和积累与成语有相似性,只有不断从中吸收符合时代潮流的好的部分,才能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作用。
6.下列说法中,对于材料二论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具有辩证关系的三组词引出和总结论点,首尾呼应,引导读者辨证地看待流行语现象
B.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各分论点从“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三个方面层进式展开论证,有较强的说服力。
C.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运用例证法证明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的观点。
D.材料二的论证综合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7.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包容作用,可以用来引领社会心态,帮助个人寻求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强调了流行语具有宣泄情绪的作用,也都认为流行语有助于个人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塑造积极的社会心态。
C.流行语作为生活的符号,反映着时代的侧面。它的选择越多样、变化越快速,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D.中国科技领域持续更新的流行语,既反映出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也折射出中国取得的新成果和创造的新辉煌。
2021-07-2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数千之众,欲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辄见诱进,朝夕满堂。后皇太子疆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


【注】①隗(kuí)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霸王之事规:谋求B.嚣乃林持丧东归听:听闻
C.于陇坻杀之遮:拦截D.由后稷祚:福气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一言死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今将军数千之众斧斤时入山林
C.郎有好学大臣无罪夷灭数十家
D.余人虽不遣君既若
10.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B.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C.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D.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11.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光武帝对杜林满意器重的一组是( )
①且欲优容之②京师士大夫成推其博洽③定从林议
④士多归之⑤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⑥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
A.③⑤⑥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③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林少年时好学沉稳,家中藏书丰富,学识渊博,时人称他为“通儒”。
B.杜林亲自推着弟弟的灵柩车为其送丧,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C.杜林代替郭宪担任光禄勋,办事周到严密,恭谨小心,推举贤才公正无偏私。
D.杜林随从皇帝南巡,忠于职守,有召必到。其他王傅都受到批评,唯独他受到赏赐。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1)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
(2)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
(3)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
14.结合文言文内容,概括杜林为人、为官的优点。
2021-07-2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照要求作答。

多景楼

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注: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行经镇江,登临多景楼,很赞赏其地风光,写下了这首七律。②钟呗:撞钟和唱诵经文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总写多景楼的形胜,提掣全篇,诗人凭高远眺,水色山光尽收眼底,
B.中间两联写多景楼上所见景象:—写水光—写山色—写淮南寺钟,—写江面帆船。
C.颈联“一川钟呗”写出了内心的孤寂,“万里帆樯”写出了旅途的辛劳。
D.全诗视野宏阔,形象鲜明,对仗工整,描绘出多景楼的胜景伟观。
16.颔联中“浮”与“入”两字极为精炼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
17.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8.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_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021-07-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