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咸水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天津 高二 期中 2023-12-17 8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夏天的那些日子里,天空没有一朵云,(       )飘来一丝半缕,转眼间就快被燃烧殆尽了,化为透明的一股热气,不知消失到了哪里。四周本来有声音,静下来一听,又(       )。河水哗哗的声音细听下来,也是空空的。还有我的手指甲——在林子里的阴影中时,它还是闪着光的,可到了阳光下却透明而苍白,指尖冰凉。我伸着手在太阳下晒了一阵后,皮肤开始发烫了,但分明感觉到里面流淌的血还是凉的。

在河边一个人待着,时间长了,就终于明白为什么总是有人会说“白花花的日头”了,原来它真的是白的!真的,世界只有呈现白的质地时,才能达到极度热烈的氛围,极度强烈的宁静。这种强烈,是人的眼睛、耳朵,以及最轻微的碰触都无力承受的。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阳光,只能把人照黑,但这样的太阳,却像是在把人往白里照,越照越透明似的,直到你被照得消失了为止。那种阳光,它的炽热是你经验中的现实感觉之外的炽热。河水是冰冷的,空气也凉幽幽的,只要是有阴影的地方就有寒气飕飕飕地(       )着,可是,那阳光却在这清凉的整个世界之上,(       )地强烈地炽热着,更像是幻觉中的炽热。

1.下列最适合填入语段括号中的一组词语是(       
A.偶尔   空空荡荡      无动于衷
B.偶然   空空寂寂      无往不复
C.偶然   空空荡荡   蹿   无往不复
D.偶尔   空空寂寂   蹿   无动于衷
2.下列对划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是(       
A.转眼间就快被燃烧尽了,化为透明的一股热气,不知消失到了哪里。
B.转眼间就快被燃烧殆尽,化为一股透明的热气,不知消失到了哪里。
C.转眼间就快燃烧尽了,化为透明的一股热气,不知消失到了哪里。
D.转眼间就被燃烧殆尽了,化为一股透明的热气,不知消失到了哪里。
2023-12-1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咸水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3.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该作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
B.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把“浩然之气”视为人能够做到大义凛然、在压力和诱惑之下都不动心的内在根据,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C.《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由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资本主义社会寻求出路的故事。
D.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高尔基有过这样的评价:“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2023-12-17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咸水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对于“大数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数据规模海量、数据流转快速、数据类型多样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摘编自《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架构设计》)

材料二:

“电脑算法将让我们做出超乎感情的决定。”《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猎豹CONNECT大会主题演讲中表示,大数据带来了权威的转移,权威正在从人的情感转移到电脑算法上。在他看来,如果从数据的角度来看,你要想知道跟谁结婚,只要有候选人A、B,拥有强大计算机算法的谷歌和亚马逊就可以告诉你答案,因为大数据会告诉你:从你出生我就开始跟踪你,我看过你所有的邮件、读过的书,我知道你的心率、血压,我知道你的DNA;你去跟不同的人约会的时候,我都知道他们对你的心跳起到了什么影响。

(摘编自张斯《“人工智能+”时代来临   人类会越来越笨吗?)

材料三:

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是传播时代的必然要求。从报纸、电视到门户网站,尽管传播载体在变迁,传播技术在进化,传播流程在再造,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范和伦理守则从未退场。大众媒体时代,职业的把关人和健全的把关机制确保了到达受众的新闻的主流价值导向:互联网时代,算法新闻可以直接分发用户生产的内容和机器算法自动生成的新闻,这就使得到达受众的新闻可能没有经过传统的主流价值把关,甚至与主流价值存在大的偏差,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如微软在推特上推出的聊天机器人Tay,上线几个小时后就因宣扬歧视、仇恨和偏见而被迫下线。我们应当认识到,算法不是在脱离人类社会的真空中产生和运行的,“每一种技术架构、每一行代码、每一个界面,都代表着选择,都意味着判断,都承载着价值”。对算法进行价值观引导,仍然是人在引导。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使算法的运行不偏离轨道,最终就能实现用主流价值规范人的行为。

算法本质上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算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人类社会已有的伦理规则、法律规范仍然有效,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导向仍然应当得到坚持。另外,基于数据和机器学习等的算法有着与人类思维不一样的特征,在算法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保持人类的主导和对算法影响到的具体的人的保护应该作为算法最基本的伦理规则。如英国数据伦理框架明确算法“应维护现实中的法律和伦理规范,应有清楚的公共福祉的意识”。

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科学家、工程师和新闻算法的设计与使用者(如新闻搜索网站、新闻聚合平台等)就处于把关人的位置,他们可以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防止或减少新闻算法偏差。但是,如果只有伦理的束缚,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动力去以主流价值和社会公益来设计和运作算法。因此,人工智能时代更需建立把关人机制。算法把关人在设计、运行算法的过程中应追踪评估算法的影响,摆脱搭建技术架构、书写代码时价值判断无意识状态,明确新闻主流价值的导向作用,不以片面满足用户需求和追求流量最大化为终极目的。新闻算法和机器审核等机制并不完善,一旦知道或被告知算法出现偏差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纠偏甚至阻断瑕疵算法。

算法展现了更高效便捷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完成人工难以完成的工作和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在这些解决方案后面,算法的高度复杂性、自我学习和输入输出的暗箱,可能使算法难以被普通民众理解掌握。虽然目前一些法律法规开始强调算法的透明和可解释性,但由于公众甚至不少使用算法的机构缺乏相关知识,难以理解算法的运作逻辑和机器程序可能屏蔽的信息,导致算法的透明和可解释不容易达成。当机器算法不可逆转地影响到每个人的信息获取和基于此进行的决策时,算法素养和媒体素养就不应只是专业人士学习的课程,而应该列为中小学和大学的通识教育,才能使公众有意识和能力监督各平台和机构始终保持算法警觉,避免新闻算法与主流价值观相偏离。

(摘编自陈晓彦《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

材料四: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全球都以为人类将迈向人人平等,但实际上,21世纪可能会产生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虽然全球化和互联网缩短了国家之间的距离,但科技的发展可能会扩大阶级之间的差距,阶级固化将变得越来越难以突破。高新科技的发展无疑是在不断造福人类的,但科技的进步在使部分人受益的同时,也让很多人受害,掌握你个人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将轻而易举地控制你的生活:他们会给你推送你想看的内容,给你推送你想买的东西,如果你看过两篇娱乐新闻报道,那么你就会收到更多的娱乐新闻。

科技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独立思考,思维和想法是数据难以代替的东西。相反,放弃思考、随波逐流的人将会被科技和新技术替代。毕竟你可以自己什么都不理,交给算法帮你决策,让数字独裁;也可以努力突破自己,让自己成为掌握数据的那部分精英。

(摘编自《大数据的阴暗面》)

4.下列对材料中对“大数据”和“算法”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是一个拥有庞大数据信息的数据集合,它拥有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所没有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B.电脑算法基于对人们从小到大的数据的分析能让人们做出超乎感情的决定,因为大数据会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人才是最适合他们的伴侣。
C.互联网时代,算法影响新闻的产生和传播,算法新闻不经过把关就直接将新闻传递给受众,导致与主流价值有偏差的舆论导向出现。
D.大数据技术会让很多人的个人数据被互联网公司掌握,通过数据分析,互联网公司能知道人们的喜好,并根据喜好推送相关的内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1世纪可能会产生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因为科技的发展极容易导致阶级差距扩大,使阶级越来越固化。
B.大数据时代,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范和伦理守则应该保持不变。
C.大数据具有数据规模海量、数据流转快速、数据类型多样等特点,它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加工”获取“增值”。
D.高新科技的发展无疑在不断地造福人类,大数据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弊端。
6.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算法不是在脱离人类社会的真空中产生和运行的,它解决的是具体的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仍然应坚持社会的主流价值导向。
B.因为机器算法不可逆转地影响着每个人的信息获取,所以要培养算法素养,使公众有意识和能力始终保持算法警觉。
C.算法在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复杂工作的同时,也意味着算法具有高度复杂的运行逻辑,可能使其难以被普通民众理解掌握。
D.算法应维护现实中的伦理规范,在算法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类为主导,并将其作为算法最基本的伦理规则。
2023-12-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咸水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乾隆丙子,湖州徐翼伸之叔岳刘民牧作长洲主簿,居前宗伯孙公岳颁赐第。翼伸归湖之便访焉。天暑,浴于书斋,月色微明,觉窗外有气喷入,如晓行臭雾中,几上鸡毛帚,盘旋不已。徐拍床喝之,见床上所挂浴布与茶杯飞出窗棂外。窗外有黄杨树,杯触树碎,声铿然。徐大骇,唤家奴出现,见黑影一团,绕瓦有声,良久始息。

徐坐床上,片时,帚又动。徐起,以手握帚,非平时故物,湿软如妇人乱发,恶臭不可近,冷气自手贯臂,直达肩。徐强忍持之。墙角有声,如出瓮中者,初似鹦鹉学语,继似小儿啼音,称:“我姓吴,名中,从洪泽湖来,被雷惊,故匿于此,求恩人放归。”徐问:“现在吴门大瘟,汝得非瘟鬼否?”曰:“是也。”徐曰:“是瘟鬼,则我愈不放汝,免汝去害人。”鬼曰:“避瘟有方,敢献方以乞恩。”徐令数药名而手录之,录毕,不胜其臭,且臂冷不可耐。欲放之,又惧为祟。家奴在旁,各持坛罐,请纳帚而封焉。徐从之,封投太湖。得处方后,即予苏州太守赵文山,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卷七·瘟鬼》)

【相关链接一】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乱定之后,遗之民,稍复集,扫除胔骼,经营苫盖。时则又有大疫,疫之将作,其家之鼠,无故自毙,人不及见,久而腐烂,人闻其臭,鲜不疾者。病皆骤然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疫起乡间,延及城市,一家有病者,则其左右十数家即迁移避之,于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阖同尽,比皆空,小村聚中,绝无人迹。

(俞樾《曲园笔记》)

【相关链接二】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曹植《说疫气》)


【注】①胔:zì带有腐肉的尸骨;也指整个尸体。②汉末这次瘟疫造成至少3000万(一说5000万)人死亡。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于此疫。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孓遗之民,稍复集     稍:逐渐,渐渐
B.于道者无算               踣:走路
C.夫此者                      罹:遭遇
D.悉被褐藿之子            茹:吃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直达                    ②非所以要誉乡党
B.①免汝去害人             ②故乱异家利其家
C.①病皆骤然             ②定后能静
D.①此阴阳失位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白如麻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B.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C.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D.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10.文中涉及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建安七子”是此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等七人。
B.“褐”,意为粗布或粗布衣服。“被褐”中“被”通“披”,披着粗布衣服,意为处境贫困。“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
C.“乾隆丙子”是年号干支纪年法,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纪年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D.古人一扇为户,两扇为门,“门户”泛指房屋庭院等的出入处,后来也可指家庭或人家。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丙子年间,湖州徐翼伸妻子的叔父刘民牧作长洲主簿,住在以前礼部孙公岳赏赐的宅第里,徐回湖州拜访他。
B.瘟鬼吴中,因为避雷而躲在徐翼伸的居处,并化身为鸡毛帚,被徐翼伸捉住,并被逼令说出了针对瘟疫的救治药方。
C.曹植认为瘟疫的产生与爆发不过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普通百姓如果借“悬符”来避瘟疫,就太可笑了。
D.同治年间的疫病,先是家中老鼠无缘无故死掉,死鼠腐败后散发的气味会让人染上疾疫,但并没有人传人的迹象。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徐令数药名而手录之,录毕,不胜其臭,且臂冷不可耐。
(2)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
(3)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13.结合文本概括徐翼伸的优秀品质。
2023-12-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咸水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五、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1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落叶

孔绍安①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落叶(其一)

修睦②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①孔绍安,原是南北朝陈朝的达官子弟。此篇当是孔绍安于陈亡后不久徙居京兆鄂县闭门读书期间所作。②修睦,晚唐诗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诗开篇一个惊字,写出秋天的到来给作者带来的情感冲击,游荡之愁瞬时泛起。
B.孔诗中“翻飞”二字,借落叶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
C.修诗中“重重落叶红”,既展现出枯叶深红的颜色,又刻画出其层叠的姿态。
D.修诗在最后借落叶的口吻,说出了作者高洁的人生志向。

(2)两诗均借落叶抒发情志,但主旨又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3-12-12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咸水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