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咏物言志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2 题号:2113582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落叶

孔绍安①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落叶(其一)

修睦②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①孔绍安,原是南北朝陈朝的达官子弟。此篇当是孔绍安于陈亡后不久徙居京兆鄂县闭门读书期间所作。②修睦,晚唐诗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诗开篇一个惊字,写出秋天的到来给作者带来的情感冲击,游荡之愁瞬时泛起。
B.孔诗中“翻飞”二字,借落叶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
C.修诗中“重重落叶红”,既展现出枯叶深红的颜色,又刻画出其层叠的姿态。
D.修诗在最后借落叶的口吻,说出了作者高洁的人生志向。

(2)两诗均借落叶抒发情志,但主旨又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知识点】 咏物言志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萤萤火

陈与义

翩翩飞蛾掩月烛,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①,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


【注释】①相传仙人方术,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而鸣,却不敢行。汉代武威太守刘子南佩戴萤火丸,敌箭不近身,安然脱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飞蛾在月光烛火边翩然起舞,终葬身于灯油之中。飞蛾心向光亮,扑火而亡,“烹”字见其惨烈,“罪莫赎”的结局令人同情。
B.颔联作者态度鲜明,赞扬萤火不会自欺欺人,它生活在幽深僻暗的草野之间,质性卑微,却会在夜晚的草丛间发出煜煜之光。
C.颈联以萤火“却马”、“映书”的典故来揭示萤火能入仙人之方、登君子之堂,兼有实用价值和风雅意味,对其赞赏也更进一层。
D.整首诗综合运用对比、用典、托物言志等多种表现手法,笔致生动,抒发了作者对萤火的敬佩、喜爱之情,寄托了一定的象征意味。
2.这首诗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10-15更新 | 23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芭 蕉                                                                                新 竹

(宋)张载                                                                           (清)郑燮

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注】①新心:新长出的芭蕉心。②凤池: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
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中国古代常见的______;“龙孙”的意思是______
2.两首诗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哲理诗“无意明理而暗与理合”的艺术特征。请比较它们在哲理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2022-03-22更新 | 37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咏孤石

[南北朝]惠标

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

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

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

咏孤石

[南北朝]高丽定法师

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过。

岩根恒洒浪,树杪摇风。

偃流还渍影,侵霞更上红。

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

[注]①地理:地理结构、地貌形成。②东武:一作武城,在河北省清河县东北、此处代指北方、中原。③蠡川:指鄱阳湖汇入长江处。④树杪:树梢。⑤镇:同“整”,整天,亦谓长久。⑥偃流:倒映在湖水之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中“中原”交代了孤石的地理位置“不知年”体现了孤石历史悠久。
B.第一首诗节秦明快流利,比喻生动形象,语言准确精练,全诗清新明朗,有韵味。
C.第二首诗中孤石的形象与诗人的精神境界是相通的,形成了形神兼备的诗歌意象。
D.第二首诗紧扣一个“孤”字,主要通过侧面描写突出了孤石的特征,诗境深远。
2.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孤石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24-03-17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