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 高二 期中 2023-12-19 9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亚洲人民的团结和友谊

——习近平主席为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侧记

秋分时节,之江大地丹桂飘香;雷峰塔下,西子湖畔烟雨蒙蒙。

“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美丽的西子湖畔,共同迎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

9月2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子宾馆漪园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

11时45分,巨幅山水画《水光潋滟晴方好》前,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热情欢迎各国贵宾,同他们一一亲切握手、互致问候,并合影留念。

在《和平——命运共同体》乐曲声中,习近平主席健步走上讲台,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今天是中国农历的秋分节气。在这个寓意丰收和团圆的日子,亚运会圣火将再次在中国点燃。”

回顾筹办亚运历程,讲述中国办赛理念,习近平主席以“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阐释杭州亚运会之于亚洲、之于世界的时代价值,彰显以体育为媒促进人类进步的深邃思考。

“以体育促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诞生的亚运会,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几十年来,亚运会在总体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中见证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也记录下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与亚洲、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坚实步伐。

宴会上,承载着中国人民集体记忆的北京亚运会歌曲《亚洲雄风》和杭州亚运会主题曲《同爱同在》,传递着中国推动亚洲各国团结自强、命运与共的不变初心。

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亚洲和平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作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习近平主席的坚定宣示,寄托着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共同守护和平家园的殷殷期待。

“以体育促团结”——

杭州亚远会吸引了亚洲各国各地区运动员踊跃热情参与,参赛人数、项目设置、总体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不少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将其列为今年最重要的赛事。本届亚运会,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实现“大团圆”。

“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些亚洲谚语讲述团结合作的亚洲价值理念。杭州亚运会的盛况向世人昭示:纵使国际和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亚洲人民对友谊的珍视、对团结的向往不可阻挡。

开幕前一天,习近平主席会见了老朋友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高度评价中国政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重要贡献,表示“当前世界面临地缘冲突等各种困难,国际奥委会致力于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赞赏中方为此采取的正确立场”。

宴会致辞中,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践行‘永远向前’的亚奥理事会格言,把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   

“以体育促包容”——

宴会上,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浙江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演奏了《采茶舞曲》《东帝汶欢迎你》等富有各国特色的乐曲,汇聚成亚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和谐交响。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杭州亚运会上,一个个富有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展现着亚洲文明的自信、包容与开放。

“我们要以体育促包容,增强文明自信,坚持交流互鉴,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习近平主席道出体育与文明的深刻关联。

杭州,自古就是人文鼎盛、文明交融之地,既被宋代欧阳修称赞“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也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向国际贵宾盛情介绍本届亚运会主办城市所在的浙江省:“浙江坚持改革开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

今日之江,照鉴中国发展不凡历程。习近平主席曾在浙江工作多年。在习近平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浙江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开拓精神和奋进实践,书写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为亚洲和世界打开观察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的一扇窗。

“祝愿大家在诗画浙江度过难忘的时光,在亚运会圣火下留下美好的记忆。”习近平主席真诚的话语打动人心。

在这个丰收和团圆的时节,习近平主席和国际贵宾共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盛会,续写新时代中国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新华社杭州9月23日电(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的主标题高度概括了习主席发言的中心思想,副标题补充说明了习主席发言的背景。
B.新闻首段的对偶句既交代了杭州亚运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也颇具文学色彩。
C.亚运会的开幕时间定在寓意着丰收和团圆的秋分节气,寄寓了我们对亚运会的美好祝福。
D.“稳定锚”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亚运会对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亚运会是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的。亚运会能见证“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说明亚洲几十年以来一直是和平稳定的。
B.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支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上的巨大贡献。
C.体育与文明有着深刻关联,亚运会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既能展现出亚洲文明的特点,也要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D.浙江被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它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也建设出共同富裕示范区。
3.下列选项,不适合放在原文用来介绍杭州的一项是(     
A.《望海潮》柳永(北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B.《石头城》刘禹锡(唐):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C.《忆江南》白居易(唐):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D.《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北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4.文本报道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请简要说明此则消息在报道事件时有哪些特点。
5.文本记录了习近平主席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上的发言,请结合开幕词的特点,梳理习主席发言的基本内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爷爷的雷雨天

郑俊华

咔嚓!晚饭刚上桌,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

爷爷腾地从饭桌旁站起来,一把拉起我: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

这时候的爷爷,耳朵突然支起来,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速拎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两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

家里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跨院的角门继续保留,因为爷爷,他喜欢!

我和爷爷冲下堤坝,绕过一棵裸百年老松,继续向前摸。

护林的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来。我忙递了个眼神过去:老奎叔,什么情况?

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雷声如高山报落下了巨石隆隆作响。爷爷举起枪,如临大敌。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

爷爷也压低声音:撤哪儿去了?

你家!

快回去,快!爷爷掉过枪口,消失在夜色里……

当年,爷爷还是个身手矫健的青年猎手,我们黑山寨周围的大山,就是爷爷的猎场。大山的山洞、沟谷、古树、悬崖,没有他不知道的,就连那些拧犄角的羊肠小道,也都是他和他的几个猎手兄弟踩出来的。爷爷天天穿梭在山林中……

那年的一个午后,大山里来了一支队伍,大都面黄肌瘦,一袭破旧的灰色衣裤,裹腿打得还算结实;清一色的草鞋,经过荆条子的再三缠裹。再一细看,二三十人的队伍,几乎每个人都有伤,或头部、或腿部、或胳膊,灰白色绷带渗着血迹。山林赶路,这队人马显然已经很疲惫。

爷爷抄小道赶在他们前面,把随身带的干粮和腊肉、上酒,挂在路边的树上。一大兜,很醒目,他们一眼就发现了。

几个小兵如获至宝,争相过去取下来,拿到一个头缠绷带、手拉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纪看起来比小兵大,性格沉稳。爷爷当时想,他一定是他们的长官。

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爷爷从树后转出来,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郑重地交给了那柱棍的兵。那兵也不是军官,就是伤比较重的老兵。

他们始终没说自己是什么部队,爷爷也没有多问。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少药的境况下,依然说笑、哼歌。

爷爷喜欢上了这些人。

他当夜回了趟家,没跟家人透露一点儿消息,扛着家里的糙米、土酒、狍子肉和全部的草药,从屋后跨院的角门溜走了。

爷爷是十天后,被后山罗家寨的瞿爷爷带人抬回家的。

多年后我们才知道,那次爷爷是准备凭着自己山里通的优势,把这支与大部队走散的小队伍送过山去。

他们白天急行军,晚上宿山洞,绕开溪流、暗沼、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但是因为兵员有伤,他们并不能快速前进。

第三天下午,狂风大作,天空墨黑,乌云盖顶,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

老兵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砬子旁,正想就地趴倒,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到爷爷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不过一息之间,空中落下三枚炸弹,把离他们几步远的羊肠小道,炸成了几尺深的断崖。

那次轰炸牺牲了七人,年龄最大的是柱棍老兵,38岁;最小的扛锅小鬼,仅15岁。

鹰嘴岩下的衫木林,堆起了一地坟茔,远远望去,一个个的土包令人难受。

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

有一年,爷爷被请到县里,拿回了个红本本。村里人这才知道当年他遇到的队伍,是北上长征的红军。

那片坟茔成了爷爷的根据地,年轻时打错,年老时护林、修坟,差不多每天必到。爷爷最得意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

时间是一削良药,几十年过去,爷爷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电、发烧、劳累等情形,还时有复发。

猎枪交公后,木工活娴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

爷爷自是喜出望外。

老小孩一样的爷爷,是乡人的话题、乡人的至宝。每当爷爷病发,知根知底的寨里乡邻们,都会十分默契地主动配合。

当豆大的雨点落地时,我和爷爷已拐进了跨院的角门……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爷爷年轻时天天在山林中打猎,非常熟悉黑山寨周围的大山,可见他能遇到红军并帮助他们,并非偶然之事。
B.炸弹将羊肠小道炸成了断崖的场面描写惊心动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凶险,也表现了老兵的勇敢和舍己为人。
C.轰炸使得红军队伍牺牲了七个人,爷爷也不幸受伤,他没有忘记曾经的生死与共,将护坟当成了一生的事业。
D.爷爷遭遇了不幸,“我”要求新家留角门,爸爸做老式木头猎枪,因为是一个寨里的人,大家只能配合演戏。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情节设置巧妙紧凑,采用了倒叙的写法,把读者拉入到紧张的战争氛围中,吸引了读者,同时引出了对故事来龙去脉的追述。
B.“耳朵突然支楞起来,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一系列的外貌描写营造了紧张气氛,也表现了爷爷对周围环境的高度警惕。
C.文中多处情节伏笔,如“我忙递了个眼神过去”老奎叔“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可见 “我”在配合爷爷,演打仗的戏。
D.爷爷的口头禅“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使用了设问、感叹语气表现了爷爷发自内心的自豪,而这也与红军队伍作风优良有关。
8.“感怀峥嵘岁月,弘扬长征精神”,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支红军队伍具有的精神品质。
9.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请结合文本分析本篇小说标题“爷爷的雷雨天”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

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

文本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B.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C.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D.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麻,丝指蚕丝,是绸缎的原料;麻指麻类植物的茎皮纤维,可制绳索、织布。
B.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
C.百姓,这个词语有“庶民,平民”和“百官”等义项,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
D.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出在上位的人,地位越高就越担心有灾患,这就为后文不要失政的论述提供了依据。
B.“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在提醒君子进行统治的时候千万不要苛刻,而要本着宽容、与人为善的原则处理事务,这两句颇有哲理意义,已成名句。
C.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先去做、用正确道理进行教化、忠诚而有信义,都是在上位者应该做到的,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政局。
D.“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数句,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的基本属性,读来气势酣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
(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4.两篇文本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米元晖山水

[明]张以宁

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神灵集。

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

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

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

【注】①米元晖:指米友仁,宋代书画家米芾之子,擅长山水画。②惨淡:这里指画面色彩浅淡迷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晨起步入厅堂,壮阔的自然山水映入眼帘,令诗人想到了米元晖的山水画。
B.颔联中“春衣”二字点明了季节,“坐”字则表现出鉴赏者的以静体动、诚笃专一。
C.“江风吹雨百花飞”一句,是对前面两句的补充,让人感受到温润明媚的气息。
D.本诗风格清雅恬淡,充满自然真性,与米元晖山水画的“平淡天真”相契合。
16.对于如何欣赏一幅画,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