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新疆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12-21 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很多高质量产地农产品热销全国,农民的收入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数据显示,在烟台、大连、丹东、阿克苏等畅销农产品产地,县域农村地区的消费连年高倍数增长,农村地区网购的成交额增速,数倍高于所在城市整体的增速,成为消费增量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2022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发展指数报告:县域农村“新消费”蓬勃发展》)

材料二:

站在全新的“赶考路”上,乡村振兴、城乡协同发展的号角越吹越响亮。广大基层干部要握牢“三农”这把时代“火炬”,更要“目光向下”,借以制度、科技、生态这三个抓手,努力挖掘广袤乡村土地中蕴藏的无限潜力与后劲。

在长久以来的实践中,基层自治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与发展,引导村民开展基层自治,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将建设美好生活的“受益者”转化为“建设者”“参与者”,把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转变为动力,赋能乡村振兴蓬勃发展。

基层干部要把握政策方向,落实补贴等激励政策,主动联系“种粮大户”“种菜大棚”等乡村农业“头部”成员,积极与当地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科技企业保持信息互通,关键时刻能够做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将先进的数字化、科技化农业生产方式引入到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注入“数字能量”,助力农业高效发展。

基层干部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把握其中的“黄金分割点”,既要抓经济,也要保环境。除了做好退耕还林、落实休渔期制度等“基本功”,也要探索巩固、美化人居环境的“新技巧”。

(摘编自杨诚《以“三个抓手”助力“三农”发展》)

材料三:

引才是人才事业的基础,只有源源不断的各类人才涌入乡村,才能彰显乡村活力。一则,要从高校引才,注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导向,响应国家政策,突出选调生、大学生村干部、西部志愿者等群体在高校中的招录比例,让年轻人怀揣梦想、带着情怀到乡村干事创业。二则,要将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引流、回流,把好的理念、经验、阅历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组织建设的具体做法。

人才亦是如此,并非一出生就贴上了“人才标签”,而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成长,才能在各自领域拔尖,成为领军人物。因此,要做好培育这篇大文章,让更多人不断充沛知识,增长才能,达到人才标准。

引才、育才是前提,留才是关键,只有真正留住人,留住人心,乡村的发展才会良性循环,乡村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摘编自毛龙《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源动力》)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高质量产地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成交额节节高升,这成为农村整体消费增量的主要原因。
B.近三年,全国各区域的农村网购用户数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东北地区的增长速度相比其他地区最为突出。
C.县域农村网购荔枝、木瓜等水果的年均增长率较高,说明农村食品消费走向尝鲜吃好,也说明县域农村消费已全面升级。
D.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未来他们对荔枝、木瓜的需求量仍将大于对葡萄、草莓等水果的需求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应积极开展基层自治,不仅使农民成为建设美好生活的受益者,更成为建设者和参与者。
B.数字经济助力农村地区农产品生产及消费,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地区人民生产水平和消费实力的提升。
C.壮大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既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奔赴基层就业,也要做好退役军人和致富带头人引流、回流工作。
D.保护环境是基层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而探索巩固、美化人居环境的“新技巧”是保护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3.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近三年县域农村网购水果消费趋势看,成交额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水果是荔枝,它也将成为今后成交额年均增长率最高的冠军水果。
B.实现乡村振兴、城乡协同发展,只要把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转变为动力,就能站在全新的“赶考路”上,一路向前。
C.助力农业高效发展,要将数字化、科技化农业生产方式引入田间地头,也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
D.引才、育才是乡村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前提,因此留住人才,乡村的发展才会良性循环,乡村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寇俊杰

春风萧瑟,乍暖还寒,阴雨蒙蒙,芳草萋萋。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来。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及两个随从一起推车。无奈车重人少,力量不够。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一筹莫展,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故有此一问。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大家一起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寇准再三相谢。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已是满身泥水。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

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

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

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椽子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   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

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宋夫人又说,不过,终归是伴君如伴虎。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皇上是个好皇帝,就怨你太耿直,连皇上的面子也不给。特别是上次被贬,有人揭发你酒后说了太宗的坏话,太宗不信,找你问一下。按说太宗也没当真,你随便找个理由太宗就能原谅。可你就是不辩解,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人家是皇帝,你人家的军,结果被贬到了邓州。你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

寇准说,我酒后可能真说了太宗的坏话,但那是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大丈夫做事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

唉!宋夫人叹了一口气,今上能当皇帝,还有澶渊之盟,你都是立了大功的,可皇上就怕你功高震主,你本该急流勇退,但你非但没有,还不知收敛锋芒,皇上这才免了你的宰相,把你贬往陕州。不过这样也好,朝中是非太多,你当个地方官,陕州离我们老家又近,我们还能过个安心日子呢。再不必像以前一样——我们赶紧往前走啊!

踏莎行。寇准的脑海里忽然闪出这样一个词牌名。他叫寇安停车,从箱子里拿出笔墨纸砚,然后铺纸磨墨。他略一沉思,笔走龙蛇,写下一首《踏莎行》: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宋夫人本想寇准写的是反思过去,从此要淡出朝廷视野,远离政治旋涡,没想到写的却是难离难别、情深意切的情诗。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知道,想让寇准抛弃自己的信念真是太难了。如果皇帝用他,再危险他还是要回去的,可他又不会曲意逢迎,个性又那么张扬,虽然皇帝信任,但他由着自己性子来的做法,就是有一副好牌,也会叫他打得稀里哗啦,甚至是性命不保!

宋夫人含着泪看着寇准,寇准拉住夫人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夫人知道,今后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更加艰险的道路!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夫人是小说的重要人物,她的存在使读者了解了寇准被贬陕州的前因后果。
B.小说中寇准因澶渊之盟被贬,可是他并未因此心生退意,仍寄望朝廷,哪怕前路艰难。
C.寇准借《踏莎行》表达对妻子难以割舍、相爱终老的深情。宋夫人流泪,表明她读懂了丈夫,被丈夫埋藏于内心的爱妻之情深深感动。
D.作者借寇准这一形象,来表现自己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同时寇准这一形象对现代人也有启迪意义。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春风萧瑟、阴雨蒙蒙、芳草萋萋的场景,为下文故事定下感情基调,为寇准写出《踏莎行》作了铺垫,而且颇有诗意,吸引读者。
B.驴车陷进泥坑后村民拜问寇准并帮助推车的情节,表达了百姓对寇准的感恩;百姓的行为也使得寇准更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
C.寇准劝慰夫人说“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与上文车子陷入泥中、推车后满身泥水的交代相呼应,结构可谓严谨。
D.本文人物描写细腻,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主人公形象。
6.请以本篇小说为例,谈谈历史小说创作要注意的原则。
7.宋夫人这一形象在文中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1-12-22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裕轩记

(明)刘基

①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予既为铭之口,而元实复请记焉。

②夫裕者,宽广之谓也。今元实之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仞,庭不容拱把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栉栉密密,藩篱逼塞,不见孔隙,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王子之裕在我;人以物我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③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我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属厌;我欲娱乐也,食前方丈不为奢,歌舞靡曼不为淫,弋猎驰骋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亭馆不为侈丽。则必竭力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④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夏一絺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服,而吾之心裕如也;诵吾诗,读吾书,适吾情则游,足则息,倦则卧,无求多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接市肆之言,目不耽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无求欲尚人,而吾之心裕如也。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然则何往而不裕哉?

⑤甲午之岁,余辟地于越,主王氏,知王子之为人,与之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

8.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尔B.矣C.耶D.焉
9.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裕轩”的空间并不宽广,马要越过篱笆才可进出。
B.王元实以“裕”名轩是因为他“不知物之裕不裕”。
C.王元实室不盈丈也觉得“裕”,并非“裕”的标准低。
D.王元实非常看重物质的“裕”,因为“物裕则我裕”。
10.下列各项中所含对“物”的态度与文中王元实一致的一项是(     
A.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D.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1.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故轩之不裕而得裕名焉,以王子为之主也。
A.第①段末尾B.第②段末尾
C.第③段末尾D.第④段末尾
12.作者认为王元实追求的“裕”与一般人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沈。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注】①这首诗作于公元759年秦州。杜前本欲前往洛阳,无奈安史叛军攻陷洛阳,被迫逃回秦州,有家不能回。②迢遰:遥远。③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同“层”。④兼:连着。⑤迥:远。
13.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写澄澈的流水与《登高》“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同样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B.颈联“叶稀风更落”一句,劲风吹拂稀疏的落叶,更增加了秋景的空旷。
C.首联的“曾阴”、颔联的“隐雾”、颈联的“日初沉”共同渲染了阴沉晦暗的景色。
D.尾联诗人借助“鹤”与“鸦”关系的描述,暗喻自己有家不能回的痛苦。
14.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描述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