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5-2016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重庆 高一 期中 2017-07-19 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统中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强调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因此,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上,要求官员清正廉明就成了传统政治的核心诉求之一。而西方更着重于法典与制度的完备与执行,更为相信“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这就使得传统中国与西方在“官吏”的定位方面出现非常大的区别。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以对法制的熟稔和贯彻为考核依据,局限在公权力领域,官员的私人领域并不影响其公权力领域的职位与权威。而传统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型官僚的职能,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谓“青天大老爷”,被西方放置在个人层面的“道德”在传统中国却恰恰是约束的重点。传统中国的政治理念是“政者,正也”,只有人“正”才能产生清明的政治,所以重视德性培养和德行考察。如上所述,传统中国对官员的监督,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形成对官员进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官吏的贪污腐败,建立了对官员进行监督的常制,监察御史和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监察御史品秩不高,但代表皇帝,可以小制大,以内制外,尤其巡按御史,小事立断,大事奏裁,很有权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没有宰相之制,都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地方政府和监察御史、给事中不相统属,避免了由于隶属关系而对言官产生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

言官要起到肃清吏治的作用,由谁来担任言官就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了。朱元璋要求由“贤良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内存忠厚之心,外振正直之气,政治上一定要忠君爱国。明成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不仅如此,明代还要求言官有实际的仕途经历,不是仅凭借书本上的抽象理念来行事,而是能真正切入实务,不务空言。由于言官的道德劝谏职能,就必然对言官任职资格提出了专业技能之外的更多要求,首先是任职回避。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父兄现任在京三品大臣,其子弟为科道言事官者,俱改任别衙门,照例循资外补。”其次对言官出身有资格限制。明代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者为言官,如果曾犯“奸贪罪名”,也失去获选资格。在选任程序上,言官比起其他普通官员要严格复杂很多,先要进行察访,调查舆论民情,然后,“或策以时务,或试以章疏,议论正人”,最后拟出名单,供皇帝批准。考核程序也远较普通官员复杂。

对言官体系的任职资格、选任与考核均如此严格,使得明代的吏治在经历了洪武的严刑峻法之后走向常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体而言,因为能出现像海瑞这样抬棺死谏的言官,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明代吏治的清明程度比其他王朝要好。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对言官自身要求严格之外,对言官也要进行有效保护,不因言获罪是重要的原则。明代在制度上继承了宋代不杀读书人的传统,言官在社会上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尽管明代有言官因言得祸的时候,比如王阳明就是因为上疏申救言官而遭贬谪,但总体上,言官有人身安全的保障。由于明王朝非常强调从道德情操角度来培养士风,言官尽职尽责,哪怕是对皇帝也不放过,万历时期言官雒于仁曾批评万历皇帝“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言官对阁臣的监督也非常有效,严嵩当政时期,有十余位言官前赴后继地弹劾严嵩,即便遭到严嵩假借皇权进行延杖、除名、贬谪、下狱等打击报复也在所不辞,终于使严嵩父子伏法。言官对地方政治的监督也颇为有效,当明王朝的朝政荒怠时,地方运转基本正常,言官可谓功不可没。

(《明代言官监督与朝政兴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重视官员的主观能动因素;西方政治的着重点在法制,强调“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B.传统中国的官员是道德型官员,以清正廉明为考核依据;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以对法制的贯彻执行为考核依据。
C.传统中国对官员的要求具有公私领域杂糅的特点,西方对官员的考核局限在公权力领域,私人领域不影响其职位与权威。
D.在对官员的道德要求方面,传统中国将道德作为核心要求,而西方则置道德于个人层面,不要求官员充当道德的表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朝的监察御史、给事中并不隶属于六部和地方政府,从体制上避免了对言官的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
B.明朝选拔言官非常慎重,除了对人选的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还对其道德品质、政治素质、仕途经历等方面有明确要求。
C.明朝制度规定,为保证言官发挥职能,言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在京三品大臣,出身胥吏、曾犯奸贪,均不得担任言官。
D.明朝言官选任程序严格复杂,不但要进行民意调查,还要通过时务策问或章疏测试、人物品议等方式对人选进行考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极其重视官员道德的政治功能,所以对官员的监督具有法律和道德双重维度,言官须从道德角度监督官员。
B.明朝言官虽官阶等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可对部分小事情即刻决断,因而具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
C.明朝有制度化的言官系统,整个言官群体也较好地发挥了劝谏作用和监督作用,因而明代的吏治比其它王朝较为清明。
D.明朝言官总体上具有人身安全保障,这是他们能尽职尽责,积极发挥对皇帝、阁臣和地方政 治的监督作用的重要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巨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芒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券,临死日,尽燔之。
(《北齐书·列传第三》)
4.下列对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恭免示之面胄:头盔
B.长恭其众总:总领,统领
C.帝使徐之范以毒药饮:喝下
D.有千金券责:通“债”,债务
5.5.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B.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C.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D.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6.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陵王高长恭身为北齐宗室,战功显赫,在与突厥、北周的对抗中,英勇奋战,得到武士们的敬仰。
B.高长恭因为战功与言语误会被皇帝猜忌,忧心忡忡,他不愿再出去带兵打仗,有病了也不肯治疗。
C.高长恭知道皇帝对自己猜忌很深,故意收受财物自毁名声,但皇帝还是不听他的辩解,下令将他毒死。
D.高长恭为人宽厚,仆从们做事不称职,他一点儿也不责备,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属,也能宽宏大量。
7.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
(2)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2016-11-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此诗作于柳宗元贬官柳州时期。②楚客:屈原爱橘,认为橘树具有“闭心自慎,终不过失”和“秉德无私”的品质,作《橘颂》以自勉。③荆州利木奴:三国时期丹阳太守李衡,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11.诗歌颔联用了什么手法?体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品质?
12.尾联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借助金石来说明学习要坚持不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谊《过秦论》中,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摹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百姓纷纷响应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清晰地指出老师的职能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药芬芳(有删改)

林文钦

①阳春的正午,我走进一间叫作“春泽堂”的百年中药店,为病中的母亲取药。此时屋外阳光灿烂,小摊小贩的叫卖声和车来车往的喇叭声全被隔在外面了。在中药店里,能感受到一份安静和几丝安全。“春泽”——春天的光泽。我坐在凳子上想,在春天中享受光泽,多好啊。这样想着,我等候抓中药的心情悠然而自得。

②我坐的长条凳,木板厚而重,上面的红漆漆面斑驳,可凳子依旧是那样的结实。轻轻用手抚在凳面上,光滑平整。毫无疑问,坐在这样一条凳子上,无论你是百无聊赖轻轻晃动身子,还是架着二郎腿自得其乐东张西望,或是呼天抢地泪流满面痛苦万分,都不用担心这条凳子会突然之间散了架子折了腿脚,让你措手不及摔倒在地。毫无疑问,在中药店,坐上这样一条凳子,心自然也会踏实了许多。

③说起“中药”这个我眼中飘逸草木气息的意象,形成于我七岁那年。那个早春的清晨,我跟随祖父的脚步,与中药结缘。祖父喜欢舞文弄墨,但常年的哮喘却让他饱受折磨。在早春的回潮湿气里,祖父用娟秀的小楷字体抄写的黄纸药方,带着点儿发霉的味道。这些方子,如今在我看来,如同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每忆起一张,就会想起一段缓慢的光阴以及光阴里散发的中药味道。

④祖父喜欢带着我走在午后的阳光里,拐过几条窄窄的街道,去“邱氏中药铺”拜访邱老伯。而当祖父和邱老伯拉着家常聊着药方的时候,我就会偷偷溜进屋内。跨过中药铺那潮湿的木门槛,一股浓厚而芳香的中药味道,总会扑鼻而来。陈旧的木屋,却深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掉了金粉的牌匾、风雨剥蚀的门联以及柔和光线穿过屋檐斜漏的瘦影,仿佛让我遁入明清的旧宅里。我的额头在古老的光线里,闪着不谙世事的微光。黑色的地面,黏糊糊的,像被捣稠的面糊。而黑色古朴的药架子上,长满了深藏不露的抽屉,抽屉的表面贴着药材的名称,那些药名如同亲兄难弟:春柴苗、夏枯草、秋桑叶、冬葵子,金银花、木芙蓉、水蔓菁、火麻仁、土茯苓……

⑤这些药名儿,有山野自然的气息,有诗情画意,也很耐人寻味!浓厚的中药味,有点呛人,但我还是闻个不停。我拿起药材,细细地品看,那时候我就想,将来我就做一个乡村的药铺郎中,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而有趣的事情。

⑥很长一段日子,我和祖父都是在“邱氏中药铺”的木屋里度过的。邱老伯在中药铺的后院,给祖父煎药。黑色的沙钵上面,升腾起一股温情的轻烟。当祖父喝下苦涩的中药,我觉得仿佛一个个生命融入到祖父的血液里。之后,祖父的哮喘有所好转,我们去中药铺的日子就渐渐少了。

⑦最后一次去“邱氏中药铺”,依旧是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几无金粉的牌匾,在阳光下异常醒目。幽深、阴暗的木屋,越加衰败,如同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孤独地站在阳光下。我当时还不明白伤感之类的词语,但是一股难过的激流那时却在心中激荡。那次,我没有跨过那高高的木门槛,只闻到那些熟悉而浓郁的中药味,像亲切的虫子钻进我的鼻孔。我感觉眼角有点潮湿,带着孩子独有的敏感和单纯。几年之后,硬朗的邱老伯却先我祖父而去,他的中药铺也被一排崭新的诊所和药房取代,而时间把中药铺的废墟都掩埋在新鲜的建筑群里。

⑧时光渐逝,病中的我也垂青中药的疗效。周作人在《草木知秋》中说道:“生病,吃药,也是现世的快乐呵!——尤其是吃中药。”我看到这句话不禁叹道:世上居然还有一个人,也如我般从草药中喝出快乐来!辛夷、曲莲、槐实、陆英、荭草、紫藤……回想起这些中药,我就似闻到阵阵的草木芬芳,于是我鼻息间的香气就更浓重了。连我自己也闹不明白,为什么我每次喝下一碗中药汤,胸腔里就会有一股无法言说的妥帖感,感觉浑身流动着阳光、雨水与泥土的气息,肺腑间充满了绿色的血,生命应着四季的更替,沉睡,苏醒;再沉睡,再苏醒!没有死亡,只有不断的新生与希望。

⑨有时喝多了中药,身上会带有一股淡淡的中药香。我特别喜爱那种药香,还常常抬起衣袖闻闻那股草木的香气。可是,现在许多中药都被做成了胶囊,那些纤纤的中草药被时代换了筋骨,把实用的沟壑填得满满的,即使我吞再多的中药胶囊,衣袖间也不可能挥出草木的香气,胸腔间也唤不回喝中药那种妥帖温柔感了。

14.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A.文章叙写在“春泽堂”抓药的情景,表现了中药铺安静的环境,也体现了作者悠然踏实的心情状态,颇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
B.“春泽堂”那红漆斑驳的长条凳,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格外结实,坐在上面倍感安心,这表现了作者对中药铺的特殊好感。
C.“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喻指祖父用娟秀书法写就的药方,承载着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以及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
D.不少中药药名蕴含着的诗情画意,加之中药独特的草木香气,让作者着迷不已,甚至一度萌生了将来做一名中医郎中的梦想。
E.作品充满了古典与怀旧的意蕴,笔墨饱含深情。有对祖父饱受疾病折磨的深切同情,有对我国传统医术的痴迷陶醉,还不乏一丝时代变迁带来的伤感。
15.本文围绕作者与中药的缘分展开,请据此梳理文章的结构。
16.第④段中,作者细致描写了“邱氏中药铺”,这在文中有何作用?
17.题目“中药芬芳”小中见大,其中“芬芳”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2016-11-1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