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期中 2023-12-27 1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行星撞地球是小概率事件,但它给地球生物带来的影响却可能是毁灭性的——据猜测,恐龙的灭绝很可能就是由小行星撞地球而引发。此前,人们已经能够测算出小行星的轨道,可以通过望远镜努力找出那些可能给地球带来威胁的危险分子;现在,人类保卫地球的能力再进一步:北京时间2022927日,美国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在距离地球约1100万公里处,以约6.3千米/秒的速度成功击中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中的子星狄莫弗斯,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行星防御任务完成了最关键、难度最高的撞击动作。

近地小行星是指轨道近日点距离在1.3Au(天文单位,等效日地平均距离,约1.496亿千米)之内的小行星。近地小行星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木星等大行星引力牵引,存在撞击地球的风险。近地小行星撞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和长期挑战,一旦千米级尺寸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不仅会带来巨大的撞击灾难,甚至还会引发气候环境灾变和物种灭绝等严重后果。

根据科学家考证,地球历史上发生的22次不同规模的物种灭绝,至少10次与小行星撞击地球相关。有科学家认为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千米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北美墨西哥湾地区。巨大的撞击在海底形成一个直径约180千米的陨石坑,大量海底物质被抛射到空中。炽热的撞击溅射物引发了全球森林大火,燃烧的灰烬和溅射尘埃云进入了平流层,遮挡了大部分太阳光,全球温度骤降,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引发了地球气候环境灾变,最终导致了包括恐龙在内全球70%的物种灭绝。

这次撞击导致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的恐龙退出地球舞台,是地球历史上白垩纪结束和新生代开始的分水岭。也正是这次撞击事件后,体型更小、消耗资源更少的哺乳动物逐渐适应了恶劣的环境,逐步走向地球舞台中央,从而发展出今天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即使小尺寸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也可能引发显著危害。2013年,一颗小行星袭击了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肇事小行里的直径仅约18米,但仍然导致了接近1500人受伤、3000栋房屋受损。像这样的近地小行星,在太阳系中有数百万颗,我们尚未发现的超过了99%。

如何化解小行星撞地球的危险?这是全球天文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无疑是近年来最具挑战性、也最成功的尝试。这一任务由美国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PDOC)立项支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APL)实验室负责研制,总投资约3.9亿美元,其撞击器发射重量约为610公斤,于北京时间20211224日搭乘猎鹰9号运载火箭发射。

它的目标是通过在深空环境中实施动能撞击小行星试验,测试动能撞击防御小行星的技术,并通过评估撞击后小行星轨道偏转效果掌握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规律,从而为未来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任务设计提供依据。这是人类第一个行星防御验证任务,标志着人类开启行星防御时代,象征意义重大。

难点有很多。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设计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准确评估撞击后小行星的轨道偏转效果。要知道,小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等材料构成,一般直径百米级的近地小行星的重量可达百万吨甚至千万吨,而人造撞击器的重量仅有数百公斤至数千公斤,两者重量相差67个数量级,尽管撞击速度接近10千米/秒,但撞击后对小行星的轨道速度改变量可能甚至不足1毫米/秒。以人类现有天文观测能力,还难以在千万公里之外的超远距离,分辨出毫米/秒量级的轨道速度改变量。因此,如何准确评估撞击后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偏转效果,进而认识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规律,是动能撞击试验的关键难题。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选择试验对象为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巧妙地解决了撞击偏转效果评估难题。双小行星系统是太阳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小行星构型,在直径超过300米的小行星中,大约15%是双小行星构型或者多小行星构型。在双小行星系统中,子星在主星引力作用下,运行在环绕主星的轨道上。毫米/秒量级的撞击速度改变量虽然不能显著改变小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但足以改变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轨道,并导致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周期改变。而子星相对主星的周期性运动会改变其反射的太阳光通量,利用望远镜对双小行星系统开展持续观测,就可以测量双小行星系统亮度的周期性变化,进而精确评估出撞击后双小行星系统的周期变化量。

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中包括两颗小行星,主星狄迪莫斯直径约780米,子星狄莫弗斯直径约160米,两者距离约1.2千米,共同运行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子星狄莫弗斯像一台钟表一样,约每11.9小时环绕直径约780米的主星运行一圈。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迎头撞击改变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轨道,预期使其绕转周期缩短约10分钟。

望远镜获取的大量宝贵的视频和图像资料表明,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撞击器成功击中了目标,撞击试验产生了大量高速溅射物,双小行星系统的亮度瞬间增加10倍以上,在撞击后小行星形成了一条类似彗星彗尾的长达上万千米的溅射物尾巴,表明撞击试验取得了高度成功,产生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持续跟踪监测表明,撞击试验后,双小行星系统的绕转轨道周期从11小时55分缩短至11小时23分,显著超出了预期目标。除了开展行星防御试验,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还有其他收获——突破了超远程高速撞击制导控制、非合作目标高精度自主导航、暗弱小天体探测识别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先进离子推进、卷轴式太阳能帆板等大量新技术试验,具有极强的技术牵引性和带动性,将推动深空探测、空间操作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成功实施动能撞击小行星试验,开启了人类行星防御征程的第一步,但距离人类能够成功防御小行星撞击尚有很大差距。

(摘编自李明涛《主动防御,给地球加点保险》,《光明日报》202211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险分子”指的是太阳系中体积比较小的可能碰撞地球的近地小行星。
B.走向“舞台中央”是指哺乳动物战胜恐龙,占据了地球上的统治地位。
C.“袭击”“肇事”说明了2013年这颗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突然性与破坏性。
D.“迎头撞击”告诉我们“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撞击器的撞击方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考证结果显示,地球历史上发生的22次不同规模的物种灭绝,至少10次与小行星撞击地球相关,这些撞击最终导致全球70%的物种灭绝。
B.由于木星等大行星的引力作用,无数近地小行星在环绕着太阳运行过程中常常会撞击地球,使得地球无时无刻不处于危险之中。
C.由美国立项并在高校负责研制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是全球天文学家们为化解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险设计的,如今危机已解除。
D.“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是人类对动能撞击技术的首次测试,利用航天器偏转小行星进行行星防御,绕转轨道周期结果显著超出了预期目标。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撞击试验取得成功,产生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标志着人类对地球所受到的威胁不再是束手无策,而是可以靠科技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B.撞击器击中目标后,双小行星系统在瞬间增亮10倍以上,小行星形成一条类似彗星的“彗尾”,可以推断彗星也是由天体撞击而形成的。
C.这次测试任务选择“狄迪莫斯”系统为撞击对象,是因为这种小行星系统在太阳系中广泛存在,具有典型性,且有助于撞击偏转效果的评估。
D.撞击试验成功是动能撞击偏转小行星轨道技术的全面演示,但太阳系中还有绝大多数近地小行星未被发现,行星防御的攻坚之路还很漫长。
4.这次“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撞击试验取得成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5.本文是关于最新科技成果的新闻综合报道,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这一次举世瞩目的撞击试验,作者主要从新闻、传播、现实和科技等角度行文,请任选三个角度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那么,父亲身高一米八,我该长到一米八五,甚至一米九,才对得起达尔文的进化论。遗憾啊遗憾,我最终只蹿到一米七三,其余二兄一弟,还不如我,两个姐姐,更甭提了。

我为什么不能青出于蓝。家人一致认为,首先是先天不足。母亲大人生得过于玲珑,也就一米五出头,正应了俗谚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我的一米七三已属侥天之幸。其次是后天营养匮乏。正在高速成长的当口,碰上了三年困难时期,果腹都成了头等难题,还长什么长。

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冠高而圆,顶部呈三角形凹陷,底部系以黑色缎带,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听母亲讲是早先闯荡上海时置的,上海人讲究行头,出客必须穿戴入时。我懂事后,偶见父亲戴过一次,是去兴化出席二哥婚礼时。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搁在竹棚上。说不清从哪一天起,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宏愿:将来,这顶礼帽归我。

将来是什么时候?喏,就是等我长得和父亲一样高时。小学期间,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那礼帽拿在手里,温如玉,软如绒,阔绰而又帅气。唉唉,可惜帽冠太大,我的脑瓜又太小,往头上一套,帽檐一直滑溜到眼睛,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没关系,我还小,有的是长高长壮的机会。

到了高三,悲哉,我的身高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定格,再次试戴,仍然嫌大。散场敲锣——没戏了。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属于伟岸。

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近似于圆;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逮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有的家长就找上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答应等四乱子回来,好生收拾收拾。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故作视而不见状,仿佛啥事也没有发生。

是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吗?非也。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事后见了那曾被四弟欺负的小朋友,他总会好言抚慰。父亲对四弟的劣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他晓得四弟只是顽童意气,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话是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两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其一,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官员发现马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后,欲抓农夫治罪。秦穆公不愿因几匹马而伤害百姓,且担心百姓食马肉伤身,让他们喝了酒,放他们回家。后来秦穆公在战场上重伤被围,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其二,楚客报绝缨。楚庄王大宴群臣时,有人趁乱酒后失礼,拽了楚庄王爱妃许姬的衣袖。许姬扯断对方的帽缨,以此为记,请求庄王查处。庄王认为情有可原,下令在座者都把帽缨摘下来,尽情欢饮,失礼之人得以逃过一劫。七年后,楚庄王陷入绝境之时,当年那个非礼许姬的楚军副将冲入重围,救出了庄王。

这两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

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说,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境。我惶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偶尔玄想,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玉”“如绒”体现礼帽的昂贵精致,戴上它会显得阔绰帅气,因此“我”迫切想得到这顶礼帽。
B.父亲寻到晚归的“我”后只扬起手作吓唬状,对犯错的四弟故意视而不见,这些都能看出父亲的教育智慧。
C.“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是父辈年轻时艰辛生活的真实再现,也激励“我”在困难惶惑时咬牙支撑。
D.小时候“我”的外貌与父亲并不相像,晚年却越长越像,是因为“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部分使用了精确的数字描述自己和父母的身高,流露出“我”对自己不如父亲魁梧、伟岸的遗憾之情。
B.“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用一连串的动词,细致生动地写出四弟被小朋友家长告状后惶恐不安的心理。
C.文章语言既诙谐风趣又庄重典雅。回忆儿时往事时,多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口语;写成年后的经历,多用简洁凝练的书面语。
D.文章结尾化用余光中《乡愁》的诗句,将情感寄寓在寻常事物中,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与父亲阴阳相隔的痛苦之情。
8.文章写“我”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却写父亲留下来的“礼帽”,写祖辈传下来的“扁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在父亲言传身教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涵养,学会待人处世,到晚年觉得自己越来越像自己的父亲,并醒悟到“家学”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父亲身上学到哪些“家学”?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楚灵王即位,欲为霸,会诸侯,使椒举如晋求诸侯。晋君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君其许之,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谁与争?公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向而不济?对曰:恃马与险,而虞邻之难,是三殆也。恃险与马,不足以为固也,从古以,是以先王务德音以享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有何能济?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哉?君其许之。乃许楚。灵王遂为申之会,与诸侯伐吴,起章华之台,为干溪之役,百姓罢劳怨怼于下,群臣倍畔于上。公子弃疾作乱,灵王亡逃,卒死于野。故曰:晋不顿一戟而楚人自亡。司马侯之谋也。

楚平王杀伍子胥之父,子胥出,挟弓而干阖闾。阖闾为是而欲兴师伐楚。子胥谏白:不可。臣闻之,君子不为匹夫兴师。且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于是止。蔡昭公朝于楚,有美裘,楚令尹囊瓦求之,昭公不予。于是拘昭公于郢,数年而后归之,昭公济汉水,沉璧曰:诸侯有伐楚者,寡人请为前列。楚人闻之,怒,于是兴师伐蔡。蔡请救于吴。子胥谏曰:蔡非有罪也,楚人无道也。君若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此时可矣。于是吴兴兵伐楚,遂败楚人于柏举,而成霸道,子胥之谋也。故《春秋》美而褒之。

(节选自《新序·善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B.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C.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D.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灵王,是楚国国君熊围的谥号,从这个谥号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同情。
B.然,意为这样。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恶其声而然也”中的“然”含义相同。
C.亡,意为逃跑。与《兼爱》“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中的“亡”含义不同。
D.《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君起初不愿意答应楚灵王的请求,司马侯劝晋君暂时迎合楚灵王,静观其变,晋君当即接受了建议。
B.司马侯认为晋国必须“修政德”,将纣王和文王进行对比,论证了君王修明政事和德行对国家的重要性。
C.楚灵王召集诸侯会盟后发动战争,兴建宫室,导致众叛亲离,这正印证了司马侯“淫虐将遭弃”的观点。
D.伍子胥带着弓箭拜见吴王阖闾,得到了阖闾的信任。在伍子胥的谋划下,阖闾最终成就了吴国的霸业。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恃马与险,而虞邻之难,是三殆也。
(2)数年而后归之,昭公济汉水,沉璧曰:“诸侯有伐楚者,寡人请为前列。”
14.吴王为了伍子胥想要伐楚,被伍子胥劝止;当蔡国向吴国求救时,伍子胥又劝吴王伐楚。请说明伍子胥劝止和支持伐楚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2023-12-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张抡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注]①张抡,字材甫,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南渡故老。经历靖康之难后,词人于次年(公元1128年)的上元之夜写下了这首感怀之作。②华胥,《列子》:“(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后遂用华胥梦指梦境、仙境或指无所管束的理想之境。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春寒浅”中的“浅”既是描写个人的身体感受,更是抒写词人的内心感受。
B.上阕描绘去年宫中元宵节的热闹繁盛,表达了词人对统治阶级浮华、骄奢的批判。
C.下阕“回首长安”。“尘缘未断”写出了词人对故都的无尽思念,亡国之痛愈加深切。
D.本词上阕浓艳,下阕凄婉,抒情诚挚真切,于今昔对比中写出了词人的复杂心绪。
16.本词最后三句“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颇具匠心,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