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9-23 5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公众对文化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目前,我们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这些新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比如,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品质还有待提升;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力量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与其他领域相比仍显滞后等。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应变局、育先机、开断局。

坚持正确导向,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而实现满足的民族和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让人民共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之活。

高质量交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还要坚持唯美唯养的情景导向。优质、完善、富有个性和审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沉浸式感受文化的力量,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要全力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场景,注重以为中心的参与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涵养人民群众的人文情怀,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教学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注重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要特别注重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王蔚《推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所谓文化公平,是指人民群众平等地享有文化资源、文化建设、文化成果的机会和权利,从而能够实现满足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尽管当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诸多成绩和较大突破,但文化不公问题依然存在,必须把文化公平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推动。

要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公平是实现文化公平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实现文化公平的重要途径。教育不公,其根结在于区域文化资源配置的失衡性。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特殊群体教育的投入,但城乡、地区和校际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要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共享问题。首先,要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政府要转变角色,重点履行好规划引导方向、政策支持、财政保障、规范市场、优化环境的责任,充分发挥好兜底线、保基本、管覆盖的作用;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构建形式多样、结构合理、能力专业、治理规范的社会组织体系,依法依规参与、承接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其次,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要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消费终端延伸拓展;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适应性,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分类梯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民俗特色的文化内容,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再次,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发挥。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使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文化有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有效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与社会服务功能。

要关注城乡文化的融合问题。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文化的冲突和隔阂问题尤为突出,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民的文化认同危机。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推进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加大城市文化对乡土文化的吸纳,从而消解城乡文化冲突与隔阂,增强农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与融入,最终促成城乡文化共融发展。首先,要树立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理念。这需要遵循发展规律,确立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观念,为乡村文化的融合塑造一种和谐、共生的共同价值观和提供一种良性的发展机制。其次,要构建城乡文化融合的文化符号体系,一方面,可在城市选择一定范围建立体育物也农业的城市农业发展区,让城市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另一方面、要加大工程设计文化符号的挖掘、创新和再包装,并扩大在城市的宣传推介,增强城市市民对乡村文明之间感和体验感,以此来获得市民的认同感。再次,要加大乡土文化记忆的重构,特别是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记忆的复原和重构作为城乡文化融合的重要交流平台,通过对地方性文化的再次弘扬,使其与现代文化交融发展。

(刘艳云《以文化公平促进共同富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必须认识到公众对文化的需求已经升级,但目前公共文化供给与关系求之间还存在差距的现实。
B.坚持唯美唯一的中美导向要求打造优质、完善、富有全性和审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涵养人文情怀。
C.政府要履行责任充分发挥好兜底线、保基核、管覆盖的作用,构建适合的社会组织体系,才能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
D.要树立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理念,构建城乡文化融合的文化符号体系,加大乡土文化记忆的重构,从而消解城乡文化冲突与隔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党和政府在前进方向、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方面引领与规划。
B.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需要在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等方面做出努力。
C.文化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因为文化不公是当下我国面临的重大困难。
D.区域文化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教育不公,表现为城乡、地区、校际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上海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举办市民文化节。
B.宜春上高南港镇建设紫薇文化产业园,发展“紫薇经济”,走融合发展路。
C.桐城阅读空间运用大数据实现阅读点服务效能数据化、实时化、可评价。
D.大同鼓楼街的《游龙戏凤》沉浸式古装剧演绎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与围观。
4.两则材料都提到公共文化服务,但是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观点,分析长沙市是如何推进当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

2022年长沙市文化馆、教研室联合创排方式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课间操,自2022年9月以来,已对60余名体育、音乐教师进行校园艺术课间操师资培训,其后在全市55所学校实行试点推广并举行了市级展演。同时,组织花鼓戏广场舞展演,累计完成基层展演62场,参与群众1万余人次。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那么,父亲身高一米八,我该长到一米八五,甚至一米九,才对得起达尔文的进化论。遗憾啊遗憾,我最终只蹿到一米七三,其余二兄一弟,还不如我,两个姐姐,更甭提了。

我为什么不能青出于蓝。家人一致认为,首先是先天不足。母亲大人生得过于玲珑,也就一米五出头,正应了俗谚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我的一米七三已属侥天之幸。其次是后天营养匮乏。正在高速成长的当口,碰上了三年困难时期,果腹都成了头等难题,还长什么长。

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冠高而圆,顶部呈三角形凹陷,底部系以黑色缎带,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听母亲讲是早先闯荡上海时置的,上海人讲究行头,出客必须穿戴入时。我懂事后,偶见父亲戴过一次,是去兴化出席二哥婚礼时。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搁在竹棚上。说不清从哪一天起,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宏愿:将来,这顶礼帽归我。

将来是什么时候?喏,就是等我长得和父亲一样高时。小学期间,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那礼帽拿在手里,温如玉,软如绒,阔绰而又帅气。唉唉,可惜帽冠太大,我的脑瓜又太小,往头上一套,帽檐一直滑溜到眼睛,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没关系,我还小,有的是长高长壮的机会。

到了高三,悲哉,我的身高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定格,再次试戴,仍然嫌大。散场敲锣——没戏了。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属于伟岸。

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近似于圆;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逮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有的家长就找上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答应等四乱子回来,好生收拾收拾。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故作视而不见状,仿佛啥事也没有发生。

是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吗?非也。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事后见了那曾被四弟欺负的小朋友,他总会好言抚慰。父亲对四弟的劣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他晓得四弟只是顽童意气,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话是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两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其一,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官员发现马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后,欲抓农夫治罪。秦穆公不愿因几匹马而伤害百姓,且担心百姓食马肉伤身,让他们喝了酒,放他们回家。后来秦穆公在战场上重伤被围,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其二,楚客报绝缨。楚庄王大宴群臣时,有人趁乱酒后失礼,拽了楚庄王爱妃许姬的衣袖。许姬扯断对方的帽缨,以此为记,请求庄王查处。庄王认为情有可原,下令在座者都把帽缨摘下来,尽情欢饮,失礼之人得以逃过一劫。七年后,楚庄王陷入绝境之时,当年那个非礼许姬的楚军副将冲入重围,救出了庄王。

这两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

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说,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境。我惶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偶尔玄想,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玉”“如绒”体现礼帽的昂贵精致,戴上它会显得阔绰帅气,因此“我”迫切想得到这顶礼帽。
B.父亲寻到晚归的“我”后只扬起手作吓唬状,对犯错的四弟故意视而不见,这些都能看出父亲的教育智慧。
C.“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是父辈年轻时艰辛生活的真实再现,也激励“我”在困难惶惑时咬牙支撑。
D.小时候“我”的外貌与父亲并不相像,晚年却越长越像,是因为“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部分使用了精确的数字描述自己和父母的身高,流露出“我”对自己不如父亲魁梧、伟岸的遗憾之情。
B.“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用一连串的动词,细致生动地写出四弟被小朋友家长告状后惶恐不安的心理。
C.文章语言既诙谐风趣又庄重典雅。回忆儿时往事时,多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口语;写成年后的经历,多用简洁凝练的书面语。
D.文章结尾化用余光中《乡愁》的诗句,将情感寄寓在寻常事物中,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与父亲阴阳相隔的痛苦之情。
8.文章写“我”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却写父亲留下来的“礼帽”,写祖辈传下来的“扁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在父亲言传身教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涵养,学会待人处世,到晚年觉得自己越来越像自己的父亲,并醒悟到“家学”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父亲身上学到哪些“家学”?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足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

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

(二)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细者为,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死。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噫 A 何其烦 B且劳C如是 D 然古之学者 E 必能此 F 亦可谓 G 难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在本文指“标准,限度”;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度”意思相同。
B.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鸾”。
C.受宫声数引,“引”即乐曲体裁之一,与《滕王阁序》中的“恭疏短引”的“引”意思相同。
D.“宫、商、角、徵、羽”,是我国五声音调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注重多方交融,这个学习过程烦杂且令人操劳,因此古代求学的人认为,要做到六艺兼修是非常艰难的。
B.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闲居时都有音乐相伴。
C.材料一题为“听琴”,作者不眼于义理之阐述,认为音乐不只能除去邪气,还能够补救性格的偏执而归于中和,论述可谓精彩。
D.材料二中,对阻修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 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
(2)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14.两篇文章都谈到了音乐对人的影响,两人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见凝霜而思春日,但是看不见一点春天的痕迹,诗人心中倍感悲凉。
B.自然界万物轮回,生生灭灭,而梅树将酝酿作花,诗人认为不必为此嗟叹悲伤。
C.颈联表现诗人发现新春之难,也表现出诗人惜春、寻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
D.诗歌首尾呼应,中间转折自如,章法井然。转折处善于用虚字斡旋,显得灵动而不板滞。
16.后人评价此诗“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评价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