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10-31 10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量新媒体微平台和互联网群组的建立,拉开了数字时代文艺批评的序幕。海量微信群和朋友圈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种理论话语上的去中心化和对话语霸权的消解。但是,狂欢式的批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圈层化分流化现实。

以趣缘为纽带的同质化个体借助数字技术的东风,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网络文化群体,并成为今天人们网络化生存的真实写照。圈层化批评成为很多人在网络空间中探寻人类联系的新机制。隔圈如隔山”“说了你也不懂”“懂了你也不听”“听了你也不做成为很多网络批评群体圈层化的形象表述。当我们将不懂勿犯视为网络时代圈层化交往的基本礼仪时,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网络评论经常出现非黑即白的对立与争吵了。更重要的是,数字媒介技术不仅改变了社会关系的生态圈,也改变了当前文艺批评的生态场域。在数字圈层化背后的生成机制中,商品、资本、消费以及流量等因素其实发挥着比批评话语本身更加重要的作用。

数字技术应用的多元化,使得个体在网络空间中的交往更加频繁,同时由于个体多重身份的叠加,网络空间中的评论话题更加多样化、程度也日益深化,并呈现出越来越细碎化和蜂群化的发展趋势。每个蜂群通过划定特定的网络空间进行信息与观点的分享,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吸引更多人加入群体,并形成笼罩整个群体的价值观念。这就是桑斯坦所谓的信息茧房效应,即在看似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我们往往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个体会在茧房效应的作用下不知不觉地建构起一种信息的自我过滤和自我保护屏障,并在延绵不绝的同质化信息流的轰炸下,形成一种特定的圈层化的认知偏见。

提起圈层,公众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饭圈。如果说粉丝们将大量时间、金钱投入到追星活动中是个人行为的话,那么饭圈则是追星模式的团队化和体系化。因此可以将饭圈视为粉丝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饭圈批评从语言上来说,多采用圈地自萌造梗的方式,创造独属于自己的行业黑话饭圈批评常常由挪用的语言符号构成,借用了很多二次元的语言符号,又夹杂着英文缩写、拼音缩写等形式。饭圈批评的圈内话语还带有明显的口语化、情绪化和排他性。饭圈批评常常是在固定的贴吧或者线上群体中产生的即时性互动,强调交流的具身化和情境化。与学院派的严谨逻辑相比,饭圈批评不仅缺乏必要的学理性,而且很多语言组织都违背了拼写的规则或者语法规范,圈外人很难解码饭圈批评中还存在一定的语言暴力和排他性。粉丝们对某些明星偶像往往投入过多的情感,他们的很多批评都具有一定的情绪化特征。饭圈的圈层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壁垒,交织着潜在的话语斗争与权力的博弈。粉丝们话语权的大小往往与他们的活跃度、发帖数、贡献值等密切相关。有的饭圈内部还出现派系斗争,于是控评、互撕、屠版、人肉甚至直接拉黑某些异见者变成了他们的惯用策略。

(摘自王亚芹《数字时代文艺批评的圈层化破圈之道》)

材料二:

在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时代,文艺批评的权力主要由学院派批评家掌控,普通受众多处于文艺批评权力结构的底层。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媒介技术的多元融合及其重新赋权,无疑为包括粉丝群体在内的广大普通受众参与文艺批评、发表个人文艺观点创造了机会与可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粉丝群体便能够在文艺批评场域之中占据一席之地。尽管粉丝批评中不乏真知灼见,不过更多的时候,学院派批评家为了维护其专家身份与权威形象,会主动疏离网络社区,并对粉丝批评采取漠视态度,即便有所关注也很难完全认同。粉丝群体则出于对文本单一化解读的反感和对文艺批评权威的反叛,而往往提供各种区别于学院派批评的另类阐释。所以,二者基本处于声音对抗或权力话语博弈的矛盾关系之中。在此关系中,身处弱势地位的粉丝群体,一方面渴望建构一种自由平等的新型文艺批评公共领域;另一方面则通过其独特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竭力抵抗来自学院派批评家的权力压制和趣味规训。

依据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的公共性理论,公共领域需要由众多具备主体性、理性精神与批判意识的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围绕某些公共事务开展自由交流、平等对话,并且彼此可以被他人看见听见。公共领域的真正实现必须以不同个体的同时在场且所有个体的差异性能够得到充分保证为前提,差异性及包容精神的缺失便意味着公共领域的消亡。显然,粉丝批评离理想的文艺批评公共领域尚有较远的差距。

(摘编自李雷《粉丝文艺批评的形态、策略与抵抗悖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体微平台和互联网群组的建立标志着数字时代文艺批评的开始,并消解了理论话语霸权。
B.数字时代文艺批评的生态场域之所以发生变化,除批评话语本身外,流量是最重要的因素。
C.媒介技术的多元融合及其重新赋权,促使粉丝群体在文艺批评场域拥有参与和发言的权力。
D.身处弱势的粉丝群体的批评中也会有一些真知灼见,但它们大多会被学院派批评家所漠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技术应用的多元化和个体多重身份的叠加共同决定网络空间中的评论话题的发展趋势。
B.“饭圈”批评语言大多由二次元的语言符号、英文和拼音缩写组成,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C.粉丝群体对作品的另类阐释只是出于对文本单一化解读的反感和对学院派批评家的反叛。
D.由众多具备主体性、理性精神与批判意识的个体组成的公共领域必然具有差异性和包容精神。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网络批评群体“圈层化”的形象表述,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网络批评“圈层化”的内涵。
B.材料一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网络批评话题“圈层化”的特点,通俗易懂,说服力强。
C.材料一认为,粉丝之间难以做到自由平等地对话,所以粉丝群内部存在壁垒,交织着权力博弈。
D.材料二中,“依据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的公共性理论”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论证的严谨性。
4.材料一第二、三两段中使用“圈层化”和“信息茧房”等词语,请简要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5.两则材料都谈到“粉丝批评”的问题,但论述的侧重点和作用各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那么,父亲身高一米八,我该长到一米八五,甚至一米九,才对得起达尔文的进化论。遗憾啊遗憾,我最终只蹿到一米七三,其余二兄一弟,还不如我,两个姐姐,更甭提了。

我为什么不能青出于蓝。家人一致认为,首先是先天不足。母亲大人生得过于玲珑,也就一米五出头,正应了俗谚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我的一米七三已属侥天之幸。其次是后天营养匮乏。正在高速成长的当口,碰上了三年困难时期,果腹都成了头等难题,还长什么长。

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冠高而圆,顶部呈三角形凹陷,底部系以黑色缎带,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听母亲讲是早先闯荡上海时置的,上海人讲究行头,出客必须穿戴入时。我懂事后,偶见父亲戴过一次,是去兴化出席二哥婚礼时。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搁在竹棚上。说不清从哪一天起,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宏愿:将来,这顶礼帽归我。

将来是什么时候?喏,就是等我长得和父亲一样高时。小学期间,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那礼帽拿在手里,温如玉,软如绒,阔绰而又帅气。唉唉,可惜帽冠太大,我的脑瓜又太小,往头上一套,帽檐一直滑溜到眼睛,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没关系,我还小,有的是长高长壮的机会。

到了高三,悲哉,我的身高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定格,再次试戴,仍然嫌大。散场敲锣——没戏了。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属于伟岸。

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近似于圆;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逮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有的家长就找上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答应等四乱子回来,好生收拾收拾。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故作视而不见状,仿佛啥事也没有发生。

是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吗?非也。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事后见了那曾被四弟欺负的小朋友,他总会好言抚慰。父亲对四弟的劣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他晓得四弟只是顽童意气,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话是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两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其一,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官员发现马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后,欲抓农夫治罪。秦穆公不愿因几匹马而伤害百姓,且担心百姓食马肉伤身,让他们喝了酒,放他们回家。后来秦穆公在战场上重伤被围,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其二,楚客报绝缨。楚庄王大宴群臣时,有人趁乱酒后失礼,拽了楚庄王爱妃许姬的衣袖。许姬扯断对方的帽缨,以此为记,请求庄王查处。庄王认为情有可原,下令在座者都把帽缨摘下来,尽情欢饮,失礼之人得以逃过一劫。七年后,楚庄王陷入绝境之时,当年那个非礼许姬的楚军副将冲入重围,救出了庄王。

这两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

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说,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境。我惶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偶尔玄想,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玉”“如绒”体现礼帽的昂贵精致,戴上它会显得阔绰帅气,因此“我”迫切想得到这顶礼帽。
B.父亲寻到晚归的“我”后只扬起手作吓唬状,对犯错的四弟故意视而不见,这些都能看出父亲的教育智慧。
C.“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是父辈年轻时艰辛生活的真实再现,也激励“我”在困难惶惑时咬牙支撑。
D.小时候“我”的外貌与父亲并不相像,晚年却越长越像,是因为“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部分使用了精确的数字描述自己和父母的身高,流露出“我”对自己不如父亲魁梧、伟岸的遗憾之情。
B.“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用一连串的动词,细致生动地写出四弟被小朋友家长告状后惶恐不安的心理。
C.文章语言既诙谐风趣又庄重典雅。回忆儿时往事时,多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口语;写成年后的经历,多用简洁凝练的书面语。
D.文章结尾化用余光中《乡愁》的诗句,将情感寄寓在寻常事物中,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与父亲阴阳相隔的痛苦之情。
8.文章写“我”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却写父亲留下来的“礼帽”,写祖辈传下来的“扁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在父亲言传身教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涵养,学会待人处世,到晚年觉得自己越来越像自己的父亲,并醒悟到“家学”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父亲身上学到哪些“家学”?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选自《老子》)

材料二: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有名有字,“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和“名”互为表里,所以又叫“表字”。
B.子,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尊称用来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
C.秦献公,秦国国君。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公”是五等爵位的第一等。
D.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
B.老子认为圣人的追求不同凡俗。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追求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
C.老子对礼的看法赢得孔子钦佩。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表明了他对老子的敬佩,也说明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D.关于老子历史上有不同的传说。一是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李耳,二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太史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②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14.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给孔子提了两点建议。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的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谋。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B.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C.颔联写到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在此产生悲的主要原因是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
D.“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16.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劝诫人们不要自我夸耀,应低调内敛。
(3)《大学之道》中,论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后意念才能真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是新的,也是旧的,旧新合一的水,先是在扬州混装为一壶,叫瘦西湖;再在扬州将东关打通。又在扬州弯一个湾,叫茱萸湾。最后在扬州坐落成瓜洲。瘦西湖其实不瘦,有着七百多亩的宽阔水面,只是腰肢细长,故称瘦西湖。瘦西湖是扬州运河的动脉,是扬州城市的灵魂,瘦西湖实在是美,美得都不知道用什么词去形容和装饰。碧水上绿树成荫,绿树下芳草萋萋,芳草里鲜花盛开。还有一座座长虹卧波,一架架水车戏水,一处处亭榭斜阳。烟雨蒙蒙时,若有一叶扁舟划来,那扁舟划开的就是一幅更加迷离的画,载来的就是一个如梦如幻的。水美的地方,总是人美的地方,人美的地方,总是爱的地方。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扬州的水自然养扬州的人。你看水灵灵的扬州,到处都是水灵灵的人。无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那些水边长大的扬州人,个个都出落得水灵灵的,如________。你看,那撑着伞远去的女孩,不就摇曳生波么?这迎面走来的男孩,不就双瞳剪水么?水养人,人随水。水性融人性,人性通水性。扬州人柔软,平和,好像一辈子都不会生气,一辈子都不会烦恼。但是这并不代表扬州人软弱、无能。相反,扬州人柔韧坚强,有一种水滴石穿的精神和____________的能力。扬州人质朴善良,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上善若水,从善如流,是扬州人血液里的秉性。扬州人重情重义。于友情,水乳交融。于爱情,相濡以沫。于亲情,____________。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结构混乱、语句不通、标点不妥等问题,请加以修改,使之成为结构整齐、表达流畅的整句,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线句子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欧洲刚刚在“猎兔犬2号”上受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制定雄心勃勃的计划。
B.他在经历多次打击之后,跌倒了爬起来,永远是“啥也别想挡住我!”这么一句话。
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D.那天晚上,我刚刚走到胡同口,就听见“啊呀!”一声。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完成小题。

21日,广东韶关华南虎繁育研究基地内两只憨态可掬的双胞胎华南虎宝宝满月。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国人工饲养华南虎仅存240多只,种群数量还不到大熊猫的十分之一,由于种群数量稀少、近亲系数较大,华南虎生存率仅50%从出生到长成大虎华南虎的每一个成长步骤都十分不易。目前,两只刚刚满月的华南虎双胞胎宝宝发育状况良好,出生时都是990g,如今分别长到了2070g2120g


划线句子属于新闻的什么部分?有何作用?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就包括雪、雾、雹等。     ①      ,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无法形成冰川。

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的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他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冰川能够在高山上发育,除了要有一定的海拔外,     ②     。 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无法形成积雪,也就谈不上形成冰川。

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雪花落到地上后,会变成完全丧失晶体特征的圆球状雪,称为粒雪。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致消失,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 ③     。 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慢慢流下,就形成了冰川。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的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致知在格物。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下列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

从这些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

2023-10-3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老子(约前570-500)  司马迁(前145-前90)  史传文  诸子散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杜甫(712-770)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0.65新闻稿语言表达
22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价值理念  道德境界  任务驱动型作文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