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4-01-02 13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文献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至于是否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汉字,我们不必深究,但汉字的产生的确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汉字具有超时代性,它能穿越时间的阻隔,记录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承载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汉字具有超地域性,它能跨越空间界限,维系民族大家庭不同方言区的信息沟通,居住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顺利交流。古今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汉字突破时空局限,完整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文化。

静态地观察每一个汉字,其字形本身就积淀着中华文化的深幽奥秘。越是古老的汉字,尤其是甲骨文、金文等先秦文字,其象形或表意成分越是浓厚,因此蕴含着更多造字时代的文化信息。比如,彩虹的字,甲骨文中作形,象形字,像前后两首蜿蜒向下的大虫。这与虹拥有两首,能够下饮江河之水的传说相符。古人还不能科学解释彩虹这一自然现象,于是把它想象成一条在河里饮水的虫。到《说文》籀文,它是一个从虫从申(电)的会意字,但多数时候是一个从虫工声的会意字,即沿用至今的。在帛书文字中还一度出现过从雨工声的字形。无论从申(电)还是从,均表明古人已经意识到虹与雨水的关系。

动态地观察汉字,则更为神奇。甲骨文时代,汉字已进入成熟阶段。而后,又历经铜器铭文、简牍帛书、玺印文字、货币文字等。由篆而隶,由隶而楷,直到今天的简化汉字。其间,虽然汉字形体不断发生变化,然而其基本体系始终得以维系,其嬗变之迹清晰可寻。书写载体和工具的不同,会对字形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更加便于书写交流,甲骨文中已有简化。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异形,俗体流行,简化突出,这正是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反映。篆书变为隶书,是汉字形体演变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它使汉字从随体诘诎需要描画的字符变成了由平直笔画组成的简单字符,极大提高了书写速度,有助于文化传播。

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加强汉字阐释工作,深入挖掘汉字背后的历史思想文化内涵,提炼展示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仅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中华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应有之义。

(节选自《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汉字,这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B.汉字的超时代性和超地域性使它突破时空界限完整地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文化。
C.隶书变楷书,极大提高了汉字书写速度,有助于文化传播。
D.受书写载体和工具的影响,汉字进行了一次次演变,但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下列对文章观点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虹”的例子证明越是古老的汉字越是蕴含着更多造字时代的文化信息。
B.文章从动态、静态两个角度观察汉字,对比后认为动态汉字更神奇。
C.文章按“汉字记录中华文化”“汉字形体蕴含文化奥秘”“汉字演变见证文化传承”的思路行文。
D.作者认为一个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汉字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研究汉字就能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历史。
B.甲骨文、金文等先秦文字能比铜器铭文、简牍帛书等提供更多造字时代的文化信息。
C.“车”字的形体变化说明汉字笔画越来越平直,便于书写。
D.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写好中国字,说好中国话。
2024-01-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知道,根据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相矛盾:玉米自交系继续自交不再引起衰退现象,但杂交能产生强大的优势。而天然的自花授粉植物品系(天然自交系)自交也不退化,为什么杂交却不能产生杂种优势呢?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如果用人工去雄杂交,就得一朵花一朵花进行,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产生出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子。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这“不可能”。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

袁隆平不打算退却,他很清楚他拥有的有利条件是其他国家科学家少有的:进行这项研究,中国有中国的有利条件,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有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光温条件,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组织科研协作攻关;有党的正确领导,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直到今天,袁隆平都对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在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绝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世界瞩目的成果。

(摘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二:

中国是大豆起源国,但上世纪80年代初,大豆单产每公顷只有一吨多,不到美国的一半。而提高单产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杂种优势利用,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大豆是严格的自交作物,闭花授粉。研究的第一步是要找到大豆花不能产生可有花粉而只能通过异花授粉才能结果的不育系,再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从而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之后再通过反复试验,获得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再经过大量配制杂交组合,最后研制出大豆杂交种。

1983年,孙寰回国后,就开始了在一些科学家看来“不可能”“不现实”的大豆不育系研究工作,以实现大豆强国。在研究之初条件非常欠缺,他只能靠国家资助的1万元留学回国人员经费开始做起。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的大豆种质资源,他分别在福建泉州、湖南长沙、浙江杭州、河南郑州、江苏徐州、吉林公主岭等地搞试验。1985年,通过反复试验,他的课题组发现了一个组合杂交一代高度不育的情况,研究初获成果。

1993年,他的课题组又成功培育了世界第一个野生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通过测交和回交,于1995年实现了栽培大豆“三系”配套,初步培育出“杂交豆一号”。“杂交豆一号”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20%以上,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经过正式品种审定、可以商业化应用的大豆杂交种。

(摘自《吉林新闻》2018年10月23日)

材料三: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日前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又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才能更好地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也就一定能汇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业绩。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体系作出贡献。”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我们就一定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所以要首先弘扬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摘自《人民日报》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态度很明确:相信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
B.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玉米自交系继续自交后不再衰退,杂交后能产生强大的优势。
C.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理论上有两条路可走,实践上只有一条路可行。
D.研制大豆杂交种需分三步:找到相应的不育系,再借保持系繁殖,试验获得恢复系。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从水稻和大豆杂交育种的成果看,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某些农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
B.无论是水稻杂交育种研究还是大豆杂交育种研究,科技工作者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
C.袁隆平、孙寰都是利用杂种优势来育种的,也都是在客观条件欠缺的情况下起步的。
D.袁隆平、孙寰是在别的专家认为“不可能”处实现突破的,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
6.我国育种创新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你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色诱惑

戴玉祥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豫南。

当时我在打短工。正是收麦插秧的季节,我光着脊背,手攥镰刀,在割麦子。

一位年轻后生走过来,走到我跟前,喊我声大叔,我才发现他。后生穿着天蓝色的褂子和裤子,都褪了色,但很干净;后生长得也干净,皮肤白白的,像是学堂里的学生或先生。见我在喘气,汗水由脸上往下流,在肚皮处形成几条黑沟沟,后生嘴巴张了张,像是还想说什么,没说。后生接过我手中的镰刀,弯下腰,沙沙割起来。

真是大让我意外,我真真没有想到,后生干活竟然会这么利索。我喘息会儿而后接回后生的镰刀。后生看着我,同时指指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有些顾虑地问我说:大叔,去西北方向走哪一条啊?我说:啥子地方嘛?后生想了想,还是说:就是去西北方向的那一条啊?我知道后生对我不放心,这年月,世道不太平,后生的顾虑可以理解。我手指着河那边的小土路,说:那一条通往延安,那一条通往汉中。后生深深鞠了一躬,疾步走开。河边,后生和衣扑进水里,像一条撒欢的鱼,很快上了对岸,跳上那条通往延安的小土路,雀跃着跑开去。

我再割麦子时,脑子里就晃着后生的影子。

小河就在麦田边,清清的河水,上面荡漾着阵阵涟漪。我真想扑进去,赶走肚皮上的黑沟沟,可我不敢,我怕那个脸上搁着刀疤的狗腿子。偷眼四望,热浪扑脸,大地像烤熟了一般,狗腿子的影儿也没有。我丢下镰刀,向河边走去。

这会儿,我看见一位姑娘喊着大叔向我跑过来。我心里乐颠颠的,钉住了。姑娘上穿红色短褂,下着荷花裙,发黑如墨,肤嫩似脂,齿白唇红,脸绽桃花,分明大户人家千金。姑娘站到我面前,口吐兰香,玉手指指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说:大叔,去西北方向走哪一条啊?我说:啥子地方嘛?姑娘想了想,还是说:就是去西北方向的那一条啊?我乐了,心想今天这是怎么了,刚刚过去的那个后生也是这么问的呀,我笑而不答。姑娘倒好,头一扭,转身奔河边就走。这下,我急眼了,猛跑几步,拦住姑娘,手指着河那边的小土路,说:那一条通往延安,那一条通往汉中。姑娘冲我吐吐舌头,跑开了。在河水里,姑娘宛然一条美人鱼。我看得目瞪口呆。更让我目瞪口呆的,是我看见姑娘上岸后,竟然也跳上了那条通往延安的小土路。

姑娘的倩影牵着我的目光,直到望断,才发现自己其实在河水里泡得有些时候了,我慌忙上了岸,回到蒸笼般的麦田里。

沙沙沙,看着倒下的麦子,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做长工打短工,到头来,还不是没有立锥之地?这样寻思着,忽听有说笑声传过来。我抬起头,见是一群青年男女,像是走了很远的路程,风尘仆仆的,但彼此还在说笑着,谈论着。

他们来到田边,站在那儿,齐声喊:大叔,去西北方向走哪一条啊?他们的手,同时指向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我说:啥子地方嘛?他们没有回答,但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仿佛岗楼上的探照灯在黑夜划亮了一般,在我身上晃着,半晌,有人说话:大叔,我们是去延安。请问去延安走哪一条呀?我有些感激涕零,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

其实,延安我是听说一些的,前不久,县政府抓住两个年轻人,说是去延安的。去延安就要抓吗?后来才知道,延安是打鬼子的。我扔下镰刀,跑到他们面前,冲他们抱抱拳,而后手指着河那边的小土路,说:那一条通往延安,那一条通往汉中。他们围过来,祝福我,与我握手,那一刻,我被幸福包裹着。

他们像一群小鸭子在河水里扑棱了一会儿,后来就跳上了那条泛白的小土路,还唱: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这年秋末,我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儿子要去抓药,我清楚自己没救了,阻止儿子。儿子跪在我床边,哭说:爹,那儿子一定给你买一副好棺木。我说:给爹织个草席裹尸就行了,省那钱,去买些木头,在小河上架座桥吧!儿子不解,问我:爹,架那桥干吗?我说:天冷了,有年轻人还要过河呢!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生找“我”问路时有些顾虑,不敢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想去的地方,表明了后生心中的不安,暗示了当时时局的动荡。
B.“我再割麦子时,脑子里就晃着后生的影子”,这不仅因为他的活力影响了“我”,还因为“我”羡慕他勇敢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
C.姑娘在河里像一条美人鱼,“我”看得目瞪口呆,等她朝延安方向奔去时,“我”更目瞪口呆,两处目瞪口呆的心理状态相同。
D.青年们在过完河朝着延安奔去的过程中,都是奔跑雀跃、充满激情的,这表明了红色革命圣地对青年们充满了“诱惑”。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我”的汗水在肚皮上形成了一道道黑沟沟,既写出了天气的酷热,又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底层的普通劳动人民形象。
B.三批青年过河时,分别像撒欢的鱼、美人鱼、一群小鸭子,这三个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青年们身上特有的朝气。
C.在叙事上,小说采用反复的手法,相同问答屡次出现,既表现出青年们对延安的向往,也间接传达出“我”心境的变化。
D.文中“我”最后宁愿不要棺木,也要架一座桥的情节,再次点题暗示青年们的行为已经让“我”完全理解了革命的意义。
9.怎样理解小说结尾处“天冷了,有年轻人还要过河呢”这句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面对三批不同的过河青年,“我”的心理反应是怎样的?第三批青年为何能让“我”产生被“幸福包裹着”的感觉?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B.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C.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D.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十八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后来演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C.去职的“去”指离开,与《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去”相同。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后人据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才学非凡。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才,擅写文章,曾作《五柳先生传》自况,颇受时人肯定。
B.陶渊明清高不群。在卧病在床、挨饿的情况下,感叹自己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拒绝了檀道济让他出来做官的建议。
C.陶渊明率真自得。他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的时候,都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意。
D.陶渊明安贫乐道。尽管生活艰苦,陶渊明仍安守田园,诗酒自娱,他的妻子也能安于勤劳辛苦,夫妻志同道合。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2)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2024-01-1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