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吉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4-01-07 8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论语·雍也》中,我们能看到传世文献中最早关于的讲法。孔子告诫子夏: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君子求义,小人重利。孔子告诫子夏,做就要做成有君子品格的儒,以义为尚。可见这里的应该是表示一种职业身份。君子、小人是对从业者道德水平的评价。

那么儒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呢?《说文解字》中讲: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许慎认为是术士。所谓术士是指法术之士,和鬼神相结交,类似于巫婆、神汉、萨满、道士、和尚等。事实上字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我们能看到的原始的儒字。甲骨文中的儒字,,从大从水,大指人,人身上有水。金文中的儒字,,水在人上,水变成了雨字,演变成,可以理解为沐浴濡身的样子。沐浴濡身为什么和儒有关系呢?沐浴濡身是敬鬼祭神的重要仪式,在与鬼神等结交前必须斋戒沐浴以示尊重。《礼记·儒行》中儒有澡身而浴德,《孟子·离娄》中也讲斋戒沐浴则可以事上帝。所以作为职业主要的任务是为人襄礼,祭祖事神,办理丧事。孔子三十岁,以知礼而闻名,曾经从事这种工作。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帮助别人办理丧事,从未吃饱过。有人去世,作为襄礼的儒却大吃大喝,是无德的表现,孔子显然不会如此,并且他于当日不再唱歌。孔子是位音乐素养很高的人,弦乐不断,但当有人离世,身为襄礼,孔子心有戚戚焉,推己及人,不再歌咏。

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多次提到一位人物,名为子需,其主要职责是为王室主持宾祭典礼,祭祀人鬼,也就是祖先,是商王武丁重要的臣属。根据徐中舒先生的考证,子需,在其氏族中的名字为父辛,因为从事这个职业而位高权重,所以职业的称谓取代了原有的名字,被称为子需。可见当时的还是有很高的地位。但到了春秋时期,儒的地位已经下降了,《礼记·儒行》讲到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人们对从事这个职业的人轻慢无礼,并讽刺挖苦,直到孔子至舍,哀公馆之,不敢以儒为戏。也就是鲁哀公认可了孔子的身份后,人们才改变了对儒者的态度。

可见,在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是指处理丧葬等祭祀事务的神职人员,是术士之称。但至孔子始,儒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成为对孔子所开立学派的特称。我们现在使用字,已经不再将它与术士相关联,而更多意味着诗书礼乐等人文传统。

(摘编自史怀刚《人文的世界·说释义》)

材料二:

在周代社会中,是极其重要的乡族基层官吏。《周礼·地官司徒》论闾胥之职称:闾胥各掌其闾之政令。以岁时,各数其闾之众寡,辨其施舍。凡春秋之祭祀、役、政、丧、纪之数,聚众庶。既比则读法,书其勤敏任恤者。由此可见,乃是在乡间主持礼乐、祭祀、行政、教育、文化的重要人物。

孔子年轻时,正是从出身。《史记》记孔子幼时年少好礼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稍长,又尝为季氏族任小吏以及助祭和傧相。这正是孔子出身于这个阶层的确切证据。又孔子一生,以博学多知、诲人不倦著称于当世,而这又符合的另一个语义:胥,有才智之称也。《论语·宪问》记孔子言论谓: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孔子一生事业,所务在克己复礼唯礼乐之用所先。儒家之学,独传在六经六艺,而重点则在礼乐。胥是商周时的礼官、乐师,兼为传授六经六艺的教师。由此可见,孔子所创的儒家,所继承的其实正是古代的文化。所谓,实来自,亦即

需在商代乃是一种礼官和祭师。而在周代则是礼官、乐官、祭师,又兼学师。在《周礼》中,需以近声字被假借作。而在春秋以后的文字变迁中,需增旁,又书为儒。所以商代的需、周代的胥,就是春秋以后儒家的前身。他们在社会中有特殊的地位。其职业的特殊使他们沿袭有特殊的装束,亦即所谓儒冠、儒服。其特征是逢衣浅带,解果其冠。即宽大恢宏的衣袍与崔嵬高耸的礼帽。

同时,胥又是周代社会中广义的有才智之士,即知识分子的美称。所以春秋以后形成的诸子百家,凡有道术者,皆可在这一意义上称为,即术士。但是儒的本义则始终是礼乐之师。儒以道得民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古之儒者,博学于六艺之文,乃是正统意义上的。孔子所开创的以礼乐为教的儒家,正沿循着的这一语义发展而来。

(摘编自何新《诸子的真相·儒的由来与演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子夏的告诫以及孔子帮助别人办理丧事时的表现,说明儒对从业者有道德要求。
B.儒在殷商时地位崇高,春秋时却成为人们嘲弄的对象,直至孔子出现,才重新赢得人们的敬重。
C.儒因为地位、职业特殊,商周以来,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装束:衣袍宽大恢宏,礼帽崔嵬高耸。
D.儒也曾经是对知识分子的美称,春秋以后形成的诸子百家中的代表人物都可以称为儒。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古文字的字形推演以及前人考古成果的引用来考释“儒”的涵义。
B.材料二从“近声假借”“文字变迁”的角度梳理了“需”“胥”与“儒”的关系。
C.“儒”为“术士之称”,然而,材料一、材料二对“术士”的理解并不相同。
D.从“需”到“胥”再到“儒”的发展变化可见古人在文字使用上有很大的灵活性。
3.下列孔子的言论中,最能体现“儒”职业特点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两则材料对“儒”内涵的演变有不同认识,请简要分析。
5.《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根据材料,试找出能够证明这一学说的依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年的芦苇席

李汤波

李家坳集市上人很多,很热闹。

已是深冬,天很冷。一阵似刀的小风吹来,毛子爹抖得像树叶。

毛子爹脚下有一捆芦苇席,几十来张,有一张被作为样品展开着。席子很大,做工很精巧席面上,红、蓝、绿、青等颜色的篾子相互交错,纹络分明。席篾子穿插点缀成大红双喜,五谷丰登,蓝天碧叶,还有别具匠心的鸳鸯戏水,红荷映日。

看芦苇席,毛子爹古铜色的脸上绽出一阵阵的骄傲,李家坳这一带十里八村只有他编得这么好,自己年轻那会儿谁不竖大拇指,谁家结婚不用,那时……这几年买席的人明显少了。

今天的集市上到处都热闹非凡,叫卖声、讨价声,一浪高过一浪,而毛子爹这里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思忖再三,他也想高声叫卖几腔,但努力了老半天却迸不出一个字,搁过去他仅把芦苇席往地上一放,根本不需叫卖就会被买家围得水泄不通。

如今又是半天无人问津,毛子爹手里的旱烟熄了又点,点了又熄,表情越来越凝重。

终于,有位姑娘停下看席了,且不住地称赞。她后面的小伙子也随声附和着。

毛子爹忙应声解捆,热情地问他们是否办喜事用。姑娘脸一红说:我们不买,只是看编得好,现在都没人用了!”说完拉小伙子走了,毛子爹的手僵住了,愣了好大一会儿,下意识地说:没人用了!之后,便扛着原封未动的芦苇席步履蹒跚地回家了。

临近春节,毛子办喜事。毛子爹想,自己这下可以一展身手了,于是花了几天工夫给儿子编了一个自认为最好的芦苇席。他把席子亲手交给儿子,很郑重地说:孩儿啊,穷人家办喜事,能省点儿就省点儿,爹给你编个席子,拿去用吧!

毛子没吭声,接过席子就进自己屋布置新房了。

晚上,毛子爹想再看看自己的作品,要知道,天这么冷,编得不易啊!他想毛子一定很满意。进了新房,他往床上一看,并没有见到芦苇席,只看到不知儿子什么时候买的床垫,坐上去软乎乎的。毛子爹找遍了屋子,发现自己编的芦苇席可怜地躺在床下。毛子爹不禁气得大骂骂后气呼呼地抽席便走。

夜已经很深了,可毛子爹躺在床上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于是就问老伴:毛子他娘,还记不记得咱俩当初咋结的婚?

毛子娘说:咋会忘呢,那年头你芦苇席编得好,爹让我学,席没学会编,倒有了咱的毛子,后来咱就结了婚呗!毛子娘沉醉在年轻的甜蜜里。

唉,现在也不知咋的啦,别人不用咱的席子,毛子这兔崽子也不用。咱们年轻的时候要 的人多着哩!不光咱李家坳几个村的用,连搭界的县也有不少人用,想用好席子,谁不提前打 招呼,谁不好言好语地讲!毛子爹思绪停留在昔日的辉煌中。

从此,毛子爹不再编席。偶尔手痒,便把席篾子批得又细又薄,然后精心去编,编了好多花样,只是席子小,像枕巾那么大。毛子爹编后就随手一撂,点上旱烟,欣赏一番,之后便缓 缓踱出家门。

久而久之,家里的柜子上、桌子上、地上,到处都有毛子爹编的小席子,遇到小孩子拿着去玩,他也不加制止。

有一天,毛子爹正在家批席篾子,乡里来了两个人,送给他一张奖状和一千元现金,说是他的芦苇席在全市民间工艺展览会上获了奖,为乡里争了光。

来人还专门拉他一起合影。

毛子爹一愣,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人又补充说是毛子把他编的各式各样的小席子拿去参展经评比获奖了。看看奖状,望着镜头,毛子爹张了张口,想说什么,但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选自《山西文学》202012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从人很多很热闹的李家坳集市写起,为毛子爹出售所编苇席提供了背景,更强化了无人问津的伤感意味。
B.姑娘与小伙子对毛子爹所编苇席赞不绝口,这给毛子爹带来了希望,没想到他们只是看看而已,毛子爹深受打击。
C.毛子爹将所精心编织的苇席郑重交给办喜事的儿子,主要原因是想节约钱财,但毛子认为其父抠门,并不理解父亲。
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毛子爹所编苇席无人理睬但后来获奖的事情,揭示了民间工艺需要保护与传承的大主题。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席篾子穿插点缀成大红双喜,五谷丰登,蓝天碧叶,还有别具匠心的鸳鸯戏水,红荷映日。”寄托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毛子爹在集市上看到自己被人冷落,于是“他也想高声叫卖几腔,但努力了老半天却迸不出个字”,原因是他没有自信。
C.“唉,现在也不知咋的啦,别人不用咱的席子,毛子这兔患子也不用”,很符合毛子爹的形象,表达了毛子爹对儿子的不满。
D.“看看奖状,望着镜头,毛子爹张了张口,想说什么,但什么也没有说出来……”是“欧·亨利式”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8.本文运用了多重对比,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两例进行分析。
9.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说:“艺术在细节中形成”,请结合文本分析细节在小说中的艺术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注】①蹞,同跬。

(节选自荀子《劝学》)

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欤!

圣人之道,不传于世。周之衰,好事者各以其说干时君,纷纷藉藉相乱,六经百家之说错杂,然老师大儒犹在。火于秦,黄老于汉,其存而醇者,孟轲氏而止耳,扬雄氏而止耳。

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考其辞,时若不粹;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故《诗》《书》《春秋》无疵。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亦孔子之志欤!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韩愈《读荀》)

10.根据语段,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B.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C.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D.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色、五声、五味: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色彩。五声,又叫“五音”,古代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五味,指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
B.六经、百家:六经指《诗经》《尚书》《仪礼》《易经》《乐经》和《左传》六部儒家经典。百家:指战国诸子百家。
C.“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一句中的“然后”“学者”,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蹞,同跬。跬在古代称跨出一脚,与现在的“步”相同。
D.“火于秦”在句式上与《师说》中“而耻学于师”相同,与“句读之不知”不同。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提出“性恶说”,主张通过教化使人为善。甲文第二段“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体现了荀子对“性恶”的警觉。
B.甲文第一段善用类比、对比的手法,阐明君子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仁义的主张。
C.韩愈认为孔子之后,称得上圣人的只有孟子一人而已,荀子、扬雄都谈不上是圣人,因为他们思想不纯粹,修养上还都有瑕疵。
D.乙文在写荀子之前,先写孟子,继写扬雄,层层铺垫,笔法摇荡,既体现出韩愈为文善于平中造奇的高超技艺,又隐含着韩愈自居于孔孟荀扬之后,是儒家的正统继承者。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2)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
2024-01-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菊

丘逢甲

入眼惊看秋气新,孤芳难掩出丛榛。

英华岂复关培植,烂熳依然见本真。

淡极君心宜在野,生成傲骨不依人。

陶潜死后无知己,沦落天涯为怆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吟咏的是野菊,但全诗正文并未出现“菊”字,这种安排颇具匠心。
B.诗歌写于早秋时节,首联中“惊”字表现了诗人觉察出秋天到来时的心理感受。
C.颈联由花联想到人,诗人用一组工整的对仗表达了对野菊高洁品格的赞美。
D.尾联说陶渊明也要为野菊的“沦落天涯”而黯然神伤,给全诗蒙上了伤感色彩。
15.尾联中诗人从野菊联想到陶渊明,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像陶渊明高呼“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那样,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激越之音。《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贾母回忆幼时在史府的“枕霞阁”玩耍,“枕霞”二字印象深刻,有人认为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顶真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的修辞手法,《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____________”印证了这句话。文中荀子用雕刻反面设喻,说明学习中坚持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韩愈指出从师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却“____________”,之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凝练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错误观念,指出了门第观念对择师的反映。
2024-01-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