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新疆 高一 期末 2024-01-21 13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 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列缺霹雳,丘峦崩摧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024-01-2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2. 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D.栗深林兮惊层巅
2024-01-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3. 下列选项中,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024-01-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菌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物。因为科学家无法将它们简单归类,所以将自然环境中所有的生命体划分为植物、动物和菌类三个部分。菌类无法自己产出营养物质,只能依赖其他有机体,这一点同动物一样。它们一部分细胞壁由甲壳质组成,而且没有中枢神经系统,这一点又同昆虫很相似。许多菌类是树木重要的伙伴,它们通过将自身环绕在树的根须顶端,并在上面继续生长,来帮助树木寻找水和营养物质。借助棉花状的黏稠物质,菌类将自身的有效表面积扩大了好几倍,相应地也将更多重要的营养物质带进树里;菌类可以阻止重金属一类的有毒物质侵害它们绿色的小伙伴,还可以提供一道有效的屏障,来抵御其他有侵害性的菌类。

菌类的作用远不只这些。树木之间能通过根系相互沟通,比如在面临虫灾或者旱灾威胁时,它们可以互相警告。但是树木自身的根脉无法伸展至所有的角落,于是菌类的经络就接替了继续向远处传递信息的任务。科学家称此为“树木互联网”。树木对于菌类的这项服务也给予了皇家礼遇般的回馈,树木将接近三分之一的产物——大部分以糖分的形式,赠予了这些隐秘的助手。三分之一是什么概念呢——大约是整个树干的木材那么多的物质(最后三分之一的物质用于生成树枝、树叶以及树上的果实)。菌类需要这些充足的能源,不仅用于维持生计,而且为了结出“果实”。那些你可以采集的菌菇,实际上同苹果树上结出的苹果是相类似的。真正的菌类生长在地下,它们会伸展出极细的白色菌丝,与许多植物根系交织在一起,因此菌类可以有很大的尺寸。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菌类是位于美国马卢尔县国家森林公园的一种深色的蜜环菌。这株蜜环菌覆盖了9平方千米的面积,重量至少有600吨。这也是地球上人类认知领域内最大的生物,估算之下,它的年龄应该超过几千年了。然而这株蜜环菌给树木的服务却不怎么周到,因为它为了获取营养物质,最终致使周围的树木死亡。

你是否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菌类都是在秋天结“果实”?答案存在于树木。大多数可食用的野生类菌菇都是间接由于树木的糖分而产生的,为此树木必须先产出足够多的糖分。在春天和夏天,大部分树木自身需要糖分,用来生出新芽、长出新的叶片,并且结出果实。而到了夏末,大部分树木已经为冬天和来年春天储备了足够的养料,多出来的养料可以赠予它们在地下的菌类同伴,此刻那些菌类正在努力地繁衍壮大。这样一来,菌类就能产出美味的菌菇,之后你或是那些专业采摘团就能前来采集了。

其他的野生果实就没有那么受欢迎,也就没有引起牟利人群的注意。除了榛子或味苦的野苹果以外,黑莓、覆盆子、蓝莓以及黑刺李也属于这类不怎么受欢迎的野生果实,但是人们至少可以将它们煮成美味的果冻。现在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人们会不会拿走动物的食物呢?野猪、狍子、鸟、蜗牛以及昆虫都迫切依赖这些果实,它们从其他地方很难获取到缺乏的卡路里。在提到菌类时,我们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些采摘团留下的一大片空空如也的地块,真的很不利于自然。相反,如果你只是采集一点菌菇供自家食用,并且舍弃那些明显被虫蛀过或啃食过的菌菇,那么饥饿的野生动物还能有足够的食物,更主要的是,你采摘的菌菇反正也只是很小一部分。树莓类果实情况又不太一样,因为大部分莓类果实原本在树林里根本找不到。不管是黑莓、蓝莓还是黑刺李,都需要充足的阳光,而在原始森林里却得不到阳光。只有在渐伐或皆伐后,才会有足够的阳光照到地面,这些植物才能长成。但是护林员和森林工作者也不希望阳光使森林变成农田,生长着无人播种的果实。而对于动物来说,这份水果供给本身就是非自然的,所以如果你采摘一些果实自己吃的话,正好非常合理。

(摘编自《出发去采蘑菇》,有删改)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菌类生物的细胞壁由甲壳质组成,而且没有中枢神经系统,这一点又同昆虫很相似。
B.菌类能阻止重金属一类的有毒物质,提供一道有效的屏障,来抵御有侵害性的菌类。
C.树木的根脉无法伸展至所有的角落,菌类的经络就接替了继续向远处传递信息的任务。
D.真正的菌类在地下会伸展出与植物根系交织在一起的白色菌丝,有时会导致树木死亡。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将接近三分之一的产物全部以糖分的形式赠予了菌类,证明了菌类无法自己产出营养物质,只能依赖其他有机体。
B.菌类在地下生长之大,白色菌丝与许多植物根系交织在一起,文章例举美国马卢尔县国家森林公园蜜环菌进行佐证。
C.采摘团留下的空地,其实夺走了其他动植物的食物,很不利于自然,如果只是少量采摘自己食用,对自然的影响不大。
D.因为原始森林缺乏阳光,大部分莓类果实原本在树林里根本找不到,所以莓类果实对动物来说这份水果供给没有意义。
6.实验中学将组织开展“家乡菌类志”实践研究活动,第一小组拟对本地区开展主题为“本地区菌类的品种及其生存习性”的调查研究,请你就该课题的调查方法给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2024-01-21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柴禾

刘亮程

我们搬离黄沙梁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元兴宫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了下来。

柴垛是家力的象征。①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自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好东西碰巧凑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凑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有的人家置了辆新车,能装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人却不行——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然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②先是父亲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就能烧半天

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我们想,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知该怎样来烧它。劈柴的那把斧头几经搬家已扔得不见,家里已没有能够烧柴禾的炉子。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家还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一个完好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度过一个个寒冬。

那堆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20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子,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成灰黑。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子几乎把柴禾全遮盖住,那该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我们为摘一棵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在横七竖八的柴堆中,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败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

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③我们一直看着它们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就看见了。它们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零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墙说,我们只为他挡风御寒,从没堵他的路。坑说,我没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风说,他的背不是我刮弯的,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眼睛不是我吹瞎的。雨说,我只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到他心里。④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梦中他飞得比所有尘土都高。可是,我不会说。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

(有删改)

文本二:

“在乡土社会中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欲望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结果是符合了生存的条件,我们可以把行为看作是自发性的。”

“对于那些不适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习惯和行为,在时间的长河中,经自然选择被淘汰掉了,只存在部分人的回忆中了。”

(费孝通《乡土中国》)


【注】①梭梭:一种灌木或小乔木。
7.下列对各处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说明柴禾牵涉到一个家的诸多要素:牲口、车、人,柴垛曾是家力的象征,为下文写“我家”柴禾的积累过程做铺垫。
B.②通过父子兄弟接力般“进沙漠拉柴”,“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字里行间透露出“我”对家庭兴旺的欣喜、自豪之情。
C.③处生动形象的描绘柴禾生命的消亡,四个“看见了”,突出在柴禾朽去的过程之中,“我”始终在场而又始终旁观的态度。
D.④处暗含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有自己高远的梦想,生命有追求,才有尊严和价值;表现了作者对现代生活的不满。
8.从文本一来看,柴禾由最开始代表“家力”最后被放置在角落逐渐腐朽,请根据文本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文本一对该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9.读书小组要为文本一写一则文学短评,关键词是:辉煌·末路·深思。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024-01-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定居于此,而卒葬之;是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慧褒之墓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其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余之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甫,余弟安国平甫、安上纯甫。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有删改)


【注】①浮图慧褒,即唐代著名僧人慧褒禅师。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有志A与力B而又不随以怠C至于D幽暗昏惑而无物E以相之F亦不能G至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乃”含义不同。
B.“于是余有叹焉”与“风雨兴焉”(《劝学》)两句中的“焉”含义不同。
C.“而在己为有悔”与“因为长句”(《琵琶行》)两句中的“为”含义相同。
D.“至和”与“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中的“乾隆”一样,都是皇帝的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介绍褒禅山名字的由来、华山洞的位置,以及路边石碑的碑文,有的碑文已经模糊或缺失,为下文记游说理做铺垫。
B.进入后洞越深,前进越困难,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之人以“火把将熄灭”为理由劝大家退出。大家只好跟着他退出来。
C.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喜欢游险的人,还不足十分之一,在石壁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到的人更少。
D.本文与姚鼐的《登泰山记》风格相似,同属于山水游记,两位作者都是从游览感受出发,在叙述游览的过程中说明事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4.王安石认为要见到常常在险远之处,人迹罕至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是哪三个条件?
2024-01-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

许浑〔唐代〕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家,残宫禾黍。陈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B.前两联首先描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然后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突出陈朝灭亡、金陵盛衰蕴含的历史教训。
C.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D.尾联照应开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变了。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
16.王国维在读到首联“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曾言“残、空二字可谓妙绝”,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希望贤才能跋涉屈驾来访,从而表现了诗人的求贤若渴。
(2)《琵琶行》中,白居易选取两种有代表性的植物来渲染气氛、营造离别情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正式演奏前,琵琶女调弦校音,在诗人看来则是“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写苏轼一行人任凭一叶扁舟漂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总体而言,虫和植物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 ① ,比如,昆虫给植物传播花粉,而植物为昆虫提供食物,可谓相得益彰,互利互惠;然而,自然界中更普遍的虫和植物的关系却是第二类——单纯的取食行为。据统计,全世界大约存在792000种昆虫,这些昆虫中,大约45%以植物为食,我们称之为植食昆虫,以下简称昆虫。事实上,所有的植物都会被至少一种虫类所取食,这就是共进化理论。有化石证据表明,昆虫对植物的取食行为最早发生在大约3.5亿年前。那么, ?共进化,也叫协同进化,最初由科学家在研究粉蝶与其寄主十字花科植物关系时提出。简要说来就是,植物通过进化,,保护了自身;与此同时,昆虫种群通过新的进化重新适应产生次生代谢物的植物;成对的交互作用的结果造成昆虫食性的专化、形成动植物生态关系多样性。

18.下列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B.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C.“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D.我常常想:诸葛亮真有先见之明吗?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4-01-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绿草如茵的旷野上,我可以独自一人,静静地享受着阳光的洗礼。阳光穿过稀疏的云层,投射在大地之上,将远处的山峦映照得更加苍劲有力。那是一幅美妙的画卷,如同诗人的诗篇,唤醒了内心深处的感动。

在这片草原的深处,我发现了那些野马。那些野马强壮而矫健,拥有着流畅的线条和浓密的鬃毛,它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它们在阳光下奔跑着。那是一种毫无束缚的自由。然而,在这片草原上,马并不是唯一拥有这种自由的生物。还有那些游牧的人们,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如同飘荡的云彩,不受任何束缚;他们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移,逐水草而居;他们以简单而朴素的方式生活,却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在这片草原上,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那就是追求自由,尊重自然。无论是野马而是游牧的人们,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最真实的对世界感受。这些感受让我深深地感动,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20.下列句子中的“可以”和“我可以独自一人”中的“可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我对你这样已经够可以的了。B.动作是可以模仿的。
C.你真是闲得可以。D.他的作文写得还可以。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替换成“那些强壮矫健又拥有着流畅线条和浓密鬃毛并且眼神中闪烁着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的野马,在阳光下奔跑。”语义大致相同,为什么原文更好,请简要分析。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1-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材料二: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谚语)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说过:“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一个人完成一件事或成就一番事业也是这样的,既要依靠自身内力,往往也要借助外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1-1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文言小题
3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文言小题
10.65通假字选择类
20.65词类活用选择类
30.65被动句  倒装句选择类
二、现代文阅读
4-60.65科普-自然科学类实用类文本
7-90.4刘亮程  费孝通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双文本
三、文言文阅读
10-140.65王安石(1021-1086)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四、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咏史怀古
五、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六、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20-2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理解重要词语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词义选择+表达
七、作文
230.4奋斗 励志  引语式材料  自我定位  个人 他人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