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5-2016学年江苏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 高二 期末 2017-07-19 259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诗歌,也只有在时代风云的激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      
②与持续火爆的微商市场相比,一段时间以来,海外代购市场呈现出       的状态。
③它不是金蝶,只是一片离开树的叶子,它并没有向花朵     自身,进而索取花粉。
A.振聋发聩不温不火炫耀
B.震耳欲聋不瘟不火炫耀
C.震耳欲聋不瘟不火夸奖
D.振聋发聩不温不火夸奖
2016-11-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这一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将有助于沿线各国在获得更多利益的前提下携手推动大交流、大开放、大融合。
B.魏则西之死引发热议,是否应在搜索引擎中显示医疗广告及事件所折射的医疗管理漏洞等,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C.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称,随着深受全国人民所关注的第一张增值税发票成功开出,标志着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正式实施。
D.在全球影迷的见证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终于在 2016 年获得 “奥斯卡影帝”称号,杜比剧院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再顺眼望去,在青海湖所能目及的尽头, ,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褐色的山峦。
①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                                 ②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     
③再往上,就是那雨后特有的万里晴空了       ④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
⑤在水天相连的地方                                     ⑥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
A.⑤②⑥③④①
B.⑤②④③⑥①
C.③⑥④⑤②①
D.③⑥⑤②④①
2016-11-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B.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C.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D.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2016-11-1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容易(0.94)
5. 对下面这幅漫画寓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想知识在头脑中生根发芽,只有反复记忆
B.读书要有适合的场合和愉悦的心情
C.只有勤读乐思,书中知识才能在头脑中生根发芽
D.读书,是一个人修身养性、保持活力的最佳途径
2016-11-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生堂记
归有光
予友盛征伯,与余少相善。而吴纯甫先生与予为忘年友,征伯其门,与顾给事伯刚等辈四五人,尤为同学相好。数十年间,纯甫既谢世,诸公相继登科第,征伯独连蹇不遇。为人亢直负气,不肯少干于人,用是日以贫困。去岁,倭夷犯昆山,征伯家在东南门。所藏诰命及先礼部篇籍之遗,悉毁于兵,屋庐荡然。予既力不足以之,独伯刚笃故人之义,馆之齐门之内,所以赈恤之甚厚
始,其先礼部官留都,无事,喜方书。征伯少皆诵习,年长多病,方益精。其女婿郑生,传薛氏带下医,擅名于时。征伯兼得其书,故于医学博通。尝授徒海上,方数里之内,无病死者。征伯不为药剂,但书方与之。其人辄愈,来谢。予家有病者,征伯辄疗之。或病而征伯不在,多死。今年征伯居齐门,所疗甚众。 一妇人已死,征伯为汤灌之,便觉身动,能举手至胸。须与,病愈。郡人皆以为神。征伯亦喜自负,曰:“吾不复授徒矣,将以是行于世。”因诵扁鹊之语云:“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起之耳。”遂以自生名其堂。
予一日过郡城,征伯以其故。嗟夫!越人之言,吾少时与征伯相戏,谓治天下者当如是耳。予是时年少放诞,慨然以古皋、夔自命。征伯复时时诵古文词,称说纯甫之言。今皆穷老无所遇。余方驰骛不止,征伯乃能于读书之暇,用其术以活人。此余之所叹也。遂书之以为其堂记。
(选自《震川先生集》)
注:扁鹊,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名医。
6.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伯其门游:求学
B.予既力不足以之振:救济
C.须与,病愈良:非常
D.征伯以其故语:告诉
7.7.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将是行于世
B.慨然古皋、夔自命
C.用是日贫困
D.遂自生名其堂
8.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伯刚笃故人之义,馆之齐门之内,所以赈恤之甚厚。
(2)余方驰骛不止,征伯乃能于读书之暇,用其术以活人。
9.文中“自生”的含义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16-08-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4)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小题。
调笑令·渔父
苏轼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调笑令·归雁
苏轼
归雁,归雁,饮啄江南南岸。将飞却下盘桓,塞外春来苦寒。寒苦,寒苦,藻荇欲生且住。
注:两首词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10.简要分析第一首词是怎样刻画“渔父”形象的。
11.第二首词中“将飞却下盘桓”反映了“归雁”的什么心理?
12.两首词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016-08-1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_。 (高适《燕歌行》
(3)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
(4)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6)______________,西风愁起绿波间。 (李璟《浣溪沙》)
(7)对潇潇、暮雨洒江天,______________。 (柳永《八声甘州》)
(8)飞云冉冉蘅皋暮,______________。 (贺铸《横塘路》)
(9)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10)______________,笑语盈盈暗香去。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016-11-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骆驼刺
陈忠实
①在沉沉夜幕中,列车进入柴达木。已是满天星斗,我浑然没有察觉,就已经置身于地理课本上用沙点标示着的这片大戈壁了。热闹变成一种奢侈,万家灯火遥不可及。
②早晨起来,睁开眼睛就感受到裹入柴达木巨大的无边无沿的苍茫与苍凉之中了。上边是蓝天和白云,天的蓝让人萌生一种喜欢,飘荡的白云令人无限遐思;下边是一望无际的沙砾,没有遮掩也没有骚扰,没有一缕响声和一丝动静。天地间便平静到如同死亡了一般,唯有寂静。
③无论把眼光投向哪里,火车刚刚驶过的来处和正在奔去的前方,车轮下路轨所枕伏的一绺直到目力所及的远处,灰青色的灰白色的沙砾无穷无尽。沙漠的颜色变化着,一会儿是望不透的青灰色,一会儿又转换成灰白色的了,无论怎么变幻,依然是构成主旋律的单调。在这无边无沿无法望尽的灰白色的沙的世界里,看不见一只飞翔的鸟儿,甚至连一只小虫都不存在。在感受宽阔、浩瀚、博大、雄奇的深层,柴达木投射给人心理的苍茫和苍凉同样是切实的、刻骨铭心的。偌大的火车在柴达木的腹地上奔驰,恰如一只节状的油蜈蚣在缓缓地蠕动,总是让人产生没有指望走出去的疑虑。
④生命在这荒漠里呈现出异常简单的景象。沙漠的颜色所营造的单调令人生畏,整个世界简单到只剩下一种两种绿色植物:骆驼刺和芨芨草。一株一株的骆驼刺,形似球状,零零散散撒落在沙砾上,没有簇聚,单株单个,据地自生。看不到印象中的森林和草地上那种或互相拥挤互相缠绕的复杂,或勾肩搭背倚杆爬高的姿势,或交头接耳唾沫相溅的喧哗。干旱和寒冷的严酷,使一切绿色生命望而却步,只有骆驼刺以最简单的形式生存下来,形成柴达木的唯一点缀。
⑤骆驼刺,短而又细的枝,针状的叶,无媚无娇,仅仅只是一个绿色的生命体。骆驼刺,开一种细小到几乎看不出的花,和孕育它的沙地一样的颜色,也应是花中最不起眼的色彩了。然而它的功能却与任何花毫不逊色,授粉,结籽,在沉静的等待中迎接雨水,便发芽了。   
⑥远处是昆仑山,寸绿不见,如铁打钢铸似的摆成一道屏障。白如棉絮的云团,在或高耸或低缓的峰巅和峰谷间缠绵。
⑦一条泥浆似的河出现了。名曰饮马河,再恰切不过的好名字,却使人感到徒具虚名。赭红色的水,几乎看不见流动,细小到无法与河的概念联系起来,充其量只算得小河沟罢了。然而毕竟有水,便是理直气壮的河了。有水,不管赭红色也罢,浑如泥浆也罢,就能孕育繁衍出绿色的生命,各色水草,就围绕着水的走向蓬勃起来,蜿蜒出荒漠戈壁上一道惹人眼热的绿色。自然,拥挤和缠绕、簇聚和绣集、勾肩搭背和攀爬倚仗便如任何草地一样发生了,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然而,在苍茫而又苍凉的柴达木,饮马河毕竟流出来这一缕生动和一缕活泼,一缕让人遏止不住想要拥抱的俗世绿色。
毕竟使人难忘的还是骆驼刺。在柴达木,在毫不留情地虐杀一切绿色生命的干旱、暴风和严寒里,只有骆驼刺存活下来了。骆驼刺接受了严酷,承受了严酷,适应了严酷,保持而且繁衍着庞大的家庭,便可骄傲于所有的严酷,成为点缀和相伴柴达木的唯一秀色。
(选自《陈忠实文集》)
14.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骆驼刺的?请简要概括。
15.请简析文章第③段在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
16.赏析文章第⑥段的艺术特色。
17.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什么是“讽刺”?
鲁迅
①我想: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②“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譬如罢,洋服青年拜佛,现在是平常事,道学先生发怒,更是平常事,只消几分钟,这事迹就过去,消灭了。但“讽刺”却是正在这时候照下来的一张相,一个撅着屁股,一个皱着眉心,不但自己和别人看起来有些不很雅观,连自己看见也觉得不很雅观;而且流传开去,对于后日的大讲科学和高谈养性,也不免有些妨害。倘说,所照的并非真实,是不行的,因为这时有目共睹,谁也会觉得确有这等事;但又不好意思承认这是真实,失了自己的尊严。于是挖空心思,给起了一个名目,叫作“讽刺”。其意若曰:它偏要提出这等事,可见也不是好货。
③有意的偏要提出这等事,而且加以精炼,甚至于夸张,却确是“讽刺”的本领。同一事件,在拉杂的非艺术的记录中,是不成为讽刺,谁也不大会受感动的。例如新闻记事,就记忆所及,今年就见过两件事。其一,是一个青年,冒充了军官,向各处招摇撞骗,后来破获了,他就写忏悔书,说是不过借此谋生,并无他意。其二,是一个窃贼招引学生,教授偷窃之法,家长知道,把自己的子弟禁在家里了,他还上门来逞凶。较可注意的事件,报上是往往有些特别的批评文字的,但对于这两件,却至今没有说过什么话,可见是看得很平常,以为不足介意的了。然而这材料,假如到了斯惠夫德或果戈理的手里,我看是准可以成为出色的讽刺作品的。在或一时代的社会里,事情越平常,就越普遍,也就愈合于作讽刺。
④讽刺作者虽然大抵为被讽刺者所憎恨,但他却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群到水底里。然而待到同群中有讽刺作者出现的时候,这一群却已是不可收拾,更非笔墨所能救了,所以这努力大抵是徒劳的,而且还适得其反,实际上不过表现了这一群的缺点以至恶德,而对于敌对的别一群,倒反成为有益。我想:从别一群看来,感受是和被讽刺的那一群不同的,他们会觉得“暴露”更多于“讽刺”。
⑤如果貌似讽刺的作品,而毫无善意,也毫无热情,只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也一无可为,那就并非讽刺了,这便是所谓“冷嘲”。
(选自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18.请简要概述第③段的论述层次。
1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讽刺”的特点。
20.文章第④段中“适得其反”有何含意?
2016-11-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容易(0.94)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浮云”“落日”中能捕捉到离别之意,历史遗迹中可生发出兴亡之慨,日常小事中能悟出人生哲理……你若有心,生活处处散发着诗意。
2016-11-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5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5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作家作品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0.8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3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40.85修辞手法选择题
50.94图文转换语言表达
二、文言文阅读
6-90.85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10-120.64
四、名篇名句默写
13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4-170.4陈忠实(1942-2016)  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18-200.65鲁迅(1881-1936)  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六、作文
210.94写作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