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 高二 期末 2024-02-04 8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鲁迅选择从文事业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启蒙目的,旨在改造民众麻木的精神状态。鲁迅为启蒙而写作的目的,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不谋而合,与“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也不谋而合。所以,在鲁迅的文学事业里,不仅他参与的许多社会活动和社会批判体现了强烈的广场意识,而且他的文学创作(主要是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也产生了强烈的广场效应:《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传统“吃人”本质的批判,《阿Q正传》对国民的“沉默的魂灵”的揭露和挖掘,《野草》对绝望的反抗,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鲁迅犀利的思想批判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的。读者从鲁迅塑造的优秀艺术典型(狂人、阿Q、祥林嫂等)中吸取思想的力量,而不是从教条的思想说教中获得启发。鲁迅用现代汉语所创造的思想力量与艺术力量的完美结合,成为白话文学的高标。文学写作是一种专业岗位,鲁迅的创作显然高于晚清至民国初期流行的通俗小说,也要高于同时代的一般白话小说和抒情散文,他的创作不仅具有高超的思想艺术,也具有启蒙教育等广场知识分子追求的价值效应。我们很难界定鲁迅的文学创作中具体的某部分是广场启蒙还是文学审美,它是通过整体的艺术审美,综合产生教化与审美的双重作用的。因此,我们把鲁迅的专业岗位设定为文学创作,那么鲁迅通过他的专业岗位,依然在发挥包含广场意识在内的文学作用。换句话说,鲁迅不仅在社会责任和专业精神两个方面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二元的目标,而且他在自己的专业岗位领域也完成了自我超越,达到了一种集双重标准为一体的标杆性的高度。

(摘编自陈思和《现代知识分子广场型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二:

只有认识鲁迅,才能认识现代中国;只有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特别是他的心灵世界,与他近距离接触,才能真正地理解他的思想、精神和人格特质,才能真正读懂他的作品,并在他的作品中认识古老和现代交融的中国,一个处在向现代文明转型中的中国,进而也就能够认识一个“真”的鲁迅。因为对于现代中国来说,他的灵魂是最忧患、最痛苦、最孤独的,也是最复杂、最矛盾和最深沉的。他自己也说,他常常觉得自己的灵魂中有“毒气”和“鬼气”,想排除掉,却难以做到。正是怀有这样一颗敏感的心、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他是以深刻而独到的生命体验和感悟,发现了现代中国在转型时期所遭遇的困境和难以跨越的障碍。他是一位真正看清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和现实人生“真面目”的智者,也是一位真正向传统发出怀疑、质询和敢于挑战的战士,如同他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眼,发现“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却是“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的历史,并借狂人之口发出“从来如此,就对么”的质疑那样,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特立独行的人格精神,始终都置于现代中国的前沿阵地,启示着后来人。

一个人青少年时期遭遇的事件,往往对他一生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鲁迅在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作序时这样写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如同瞿秋白后来说的那样,“家庭的变故是鲁迅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瞿秋白对鲁迅的基本面的认识和把握是十分到位的,他看到了故乡S城的闭塞、落后对鲁迅精神的压抑,使鲁迅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窒息,最终选择了离开。事实上,鲁迅也正是在决心“逃异地”“走异路”当中,获得了思想上的重大飞跃,这样才真正地完成了从“周树人”到“鲁迅”的转变,进而使他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为现代中国的转型贡献了自己的思想睿智。

在鲁迅那里,以达尔文进化论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思想和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想,非常奇妙地统一在他的思想体系之中。这两种通常被人们看作是性质不同的思想学说,却成为他认识中国、认识世界和“改造国民性,重铸民族魂灵”的思想利器,使他“独异”和“自成品格”的思想特点和文化性格显得更加突出和成熟。鲁迅在走出S城之后,获得了由中西文化碰撞而带来的“新思想”“新风气”的熏陶和洗礼,他已不再是一个“代圣人言”“代帝王言”的古代士大夫,不再是一个静静地待在书斋里“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文人,而是一个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和现实人生都有着自身独特体验、独特感悟和独特思考的现代知识分子,使他置身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历史潮流中,能够用最坚决、最彻底的方式与传统诀别,并大声疾呼,要“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要“救救孩子”。同时,也誓言要“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而让新一代的“幼者”“到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可以说,这才是“真”鲁迅的精神风采,其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他对现代文明的拥抱。换言之,现代文明的价值理念,使他的思想放射出独特的光芒,特别是在他的文学创作当中,这种观念使他的作品富有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传达了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和现实人生所做的深邃思考,使他由此能够上升到充分展现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共有的命运的高度来进行艺术思考和表现,表现出他不遗余力地关注人的生存境况和前途,寻找人的精神归宿,而这就是一个“真”鲁迅的本色。

(摘编自黄健《讲一个的鲁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选择从文事业旨在改造民众麻木的精神状态,鲁迅为启蒙而写作的目的与“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是不谋而合的。
B.鲁迅的创作高于晚清至民国初期流行的通俗小说和同时代的一般白话小说和抒情散文,因为文学写作是一种专业岗位。
C.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其心灵世界,与他近距离接触,就能真正读懂他的作品,就能认识一个“真”的鲁迅。
D.鲁迅认识中国、认识世界和“改造国民性,重铸民族魂灵”的思想利器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对自己精神世界中的某些部分常常警惕,也想着去掉,但难以成功。
B.家庭的变故、故乡的闭塞落后是鲁迅决心“逃异地”“走异路”的重要原因。
C.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鲁迅既认识到传统的重要,又能接受新思想的洗礼。
D.“真”鲁迅的本色体现在他关注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关注人的生存境况等方面。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列举《狂人日记》《阿Q正传》《野草》等作品之例,论证了鲁迅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强烈的广场效应。
B.材料二引用《呐喊》自序中的话和瞿秋白关于鲁迅人生转折点的话。论证了青少年时期的遭遇对鲁迅一生影响大。
C.材料一将鲁迅文学创作所体现的思想艺术与具有启蒙教育等广场知识分子追求的价值效应进行了对比论证。
D.材料二最后一段阐述了“真”鲁迅的本色,从鲁迅的思想体系谈到鲁迅的精神风采,再谈到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
4.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六个“最”,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论了鲁迅的文学创作,但作者谈论的目的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4-02-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上流社会(节选)

狄更斯

丑不死得到的奖金是一万两千多镑。一张彩票的全部奖金是两万五千镑,他买了半份,现在中奖了。

他发狂似的过了一个礼拜——他的心情如何可想而知。①要是我让他摇风琴,我相信不消两分钟,他就会把它摇破,幸亏我们已把风琴藏好。后来他清醒了,对所有的人都十分慷慨,花钱大手大脚。那时他把他认识的一个年轻人找来。那人外表非常文雅,实际是赌场里拉人下水的骗子,他自称诺曼第,实际并不是。丑不死对他说道:诺曼第,我现在要走进上流社会了。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吗?

诺曼第答道:丑不死先生,如果我没有听错,你的意思是,今后一切费用都归你负担?

不错,丑不死先生说,你还可以得到一大笔津贴。

他们穿着丝绸衣服,坐上四匹灰色马拉的马车,前往上流社会。到了伦敦,他们住在蓓尔美尔大街,从此杳无音信。

第二年秋天,我正在巴托罗缪市场表演,一个仆役打扮得奇形怪状,给我送来了一张请帖,于是我在指定的一个晚上,洗得干干净净,来到了蓓尔美尔大街。高贵的先生们已用过晚餐,正在喝酒,在丑不死先生的大脑袋上,那对眼睛呆滞无神,使我不免替他担心。那儿共三位仁兄(我是指一起作乐的共三人),第三个人我也认识,曾看到他穿一件罗马式衬衫,戴一顶披豹皮的主教冠,在野兽杂耍团的乐队里乱吹单簧管。

他们都穿得花里胡哨。至于酒,真是应有尽有,但喝无妨。

我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晚上,差点酩酊大醉,赶紧起身告辞:丑不死先生,谢谢你用各种外国酒款待了我,现在我用红葡萄酒祝你健康,我得告辞了。丑不死先生答道:马格斯门,劳驾你用右手把我提出椅子,我得送你出去。我说我实在不敢当,但他坚持要送,我只得把他提出了他的宝座。他满嘴马德拉酒的气味。

我把他放在大厅门口的地席上,可他抓住我的上装领圈,不让我站直身子,对着我的耳朵小声道:马格斯门,我并不幸福。

丑不死先生,你有心事吗?

他们待我并不好。这些人忘恩负义,只要我不给他们喝香槟酒,他们便把我放在壁炉架上,只要我不给他们钱,他们便把我锁在柜子里。

那就叫他们滚蛋,丑不死先生。

这不成。我们是一起走进上流社会的,那上流社会将怎么说我呢?

那你就离开这个社会!我说。

这不成。你不明白你在讲什么。一个人一旦走进上流社会,就没法离开它。

那么,如果你不计较的话,丑不死先生,我一边讲,一边严肃地摇摇头,我得说,你根本不应该进去。

丑不死先生拼命晃动他那个大脑袋,简直有些吓人,还用手把它捶了六七次,那副恶狠狠的样子是我从未料到的。然后他说:你是一个好人,但是你不明白。晚安,走吧。马格斯门,小矮子现在要绕大篷车跑三圈,然后退场啦。

那以后不久,我在报上看到,丑不死先生进宫了。报上写道:人们会记住——我一生总是发现,凡是不必记住的事,报上偏偏说会记住——丑不死先生是一个身材极端矮小的人,他在上次国家彩票中荣获头奖,使举世震惊。好吧,我对自己说,生活就是这样!他终于如愿以偿,进了王宫!他使乔治四世大吃了一惊!

…………

他终于把香肠一扫而光(那是牛肉香肠,据我估计,有两磅四盎司),吃完以后,那个小矮人心头的智慧才像出汗似的向外渗透。

马格斯门,他说,你瞧我!站在你面前的,就是进了上流社会,又走出上流社会的人。

啊!丑不死先生,你离开它了?先生,你是怎么离开的?

我给骗光了!他说。想不到他能说出这句话,可见他的脑袋一点不笨,根本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

我的朋友马格斯门,我不妨把我的一大发现告诉你,这是花了代价的,它值一万两千五百镑呢;你终生都用得到它。我发现的这个秘密就是:与其说一个人走进上流社会,不如说是上流社会吞没了这个人。

我不能准确领会他的意思,只得摇摇头,装出深思的表情,说道:丑不死先生,你讲得有道理。

马格斯门,他说,扭住了我的大腿,上流社会吞没了我,把我的每个便士都吞没了。

我觉得我的脸色发白了,尽管我天生能说会道,这时却开不得口,只是勉强问道:诺曼第在哪儿?

跑掉了。还偷走了一只盘子。丑不死先生说。

那另一个呢?我是指从前戴主教帽子的那个伙计。

跑掉了。偷走了我的珠宝。丑不死先生说。

我坐下,望着他,他站直身子,望着我。

马格斯门,他说,这时我觉得他虽然声音变粗了,人却变得聪明了,上流社会从整个说来,只是一群矮子。在圣詹姆士宫中,③他们都像在干我干的老行当——绕着大篷车跑三圈。只是他们穿着古老的朝服,而且都是阔人。在别处,他们都是摇着小铃铛在玩骗人的把戏。到处都有瓷盘子向人收钱。马格斯门,这盘子就是无往而不在的衙门!

你们明白,我看到他的不幸把他弄得非常伤心,因此对他很同情。

至于那些胖女人,他说,把脑袋朝墙上狠狠撞了一下,在上流社会,这种女人有的是。说到这儿又把头撞了一下。马格斯门,她们知道,④只要奉承你几句,你便会把钱当水一样送给她们。不论你是谁,她们都会从各个角落拥到你的身边来。等你没有什么可以给她们的时候,她们就当着你的面嘲笑你,把你丢在那儿喂秃鹫,像大草原上的死野驴一样。说到这里,他又把脑袋死命撞了一下,倒在地上了。我以为他死了,但是不久他慢慢苏醒了,坐在地上,眼睛中露出从未有过的智慧的光芒……

他又回到了杂耍团,好像完全换了个人。他干得很好,吸引了不少观众,但身体越来越虚弱。一天早上,我们叫他的时候,发现他已到另一个社会去了,我尽一切力量,为丑不死先生举办了值得欣慰的葬礼。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诺曼第是一个骗子,他跟着丑不死混吃混喝,他有时还虐待丑不死,等到丑不死没钱的时候就跑掉了,还偷走了一只盘子。
B.丑不死在彩票中奖之后,被动地被人引荐进王宫见国王,获得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但他过得并不快乐,他想走出上流社会。
C.丑不死回到杂耍团时,把大概两磅四盎司的牛肉香肠一扫而光,他已经把金钱挥霍一空,过上了衣食没有着落的生活。
D.丑不死最终明白了所谓上流社会的贵族、官员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他们竟然巧取豪夺,非常贪婪。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用假设的方式和借代的手法,突出了丑不死在买彩票中大奖后内心的狂喜。
B.句子②是“我”规劝的话,表明了“我”的冷静,与丑不死对上流社会的热衷形成反差。
C.句子③中“老行当”的说法,表明上流社会和杂耍团本质上一致,都靠“表演”谋生存。
D.句子④写出了上流社会中女人的虚伪本质,她们花言巧语,乐于交际,善于骗取钱财。
8.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丑不死先生,“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小说讲述了丑不死先生因为一笔意外之财走进上流社会而最终被上流社会“吞没”的故事,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关键词“吞没”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024-01-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昭宗之出也,梁王悉诛唐宦者第五可范等七百余人,其在外者,悉诏天下捕杀之,而宦者多为诸镇藏匿而不杀。是时,方镇僭拟,悉以宦官给事,而吴越最多。及庄宗立,诏天下访求故唐时宦者悉送京师,得数百人,宦者遂复用事,以至于亡。此何异求已覆之车,躬驾而履其辙也?可为悲夫!庄宗未灭梁时,承业已死。其后居翰虽为枢密使,而不用事。有宣徽使马绍宏者,尝赐姓李,颇见信用。然诬杀大臣,黩货赂,专威福以取怨于天下者左右狎昵黄门内养之徒也。是时,明宗自镇州入觐,奉朝请于京师。庄宗颇疑其有异志,阴遣绍宏伺其动静,绍宏反以情告明宗。明宗自魏而反,天下皆知祸起于魏,孰知其启明宗之二心者,自绍宏始也!郭崇韬已破蜀,庄宗宦者言而疑之。然崇韬之死,庄宗不知,皆宦者为之也。当此之时,举唐之精兵皆在蜀,使崇韬不死,明宗入洛,岂无西顾之患?其能晏然取唐而代之邪?及明宗入立,又诏天下悉捕宦者而杀之。宦者亡窜山谷,多削发为浮图。其亡至太原者七十余人,悉捕而杀之都亭驿,流血盈庭。明宗晚而多病,王淑妃专内以干政,宦者孟汉琼因以用事。秦王入视明宗已革,既出而闻哭声,以谓帝崩矣,乃谋以兵入宫者,惧不得立也。大臣朱弘昭等方图其事,议未决,汉琼遽入见明宗,言奏王反,即以兵诛之,陷秦王大恶,而明宗以此饮恨而终。呜呼!人情处安乐,自非圣哲,不能久而无骄怠。明宗非佚君,而犹若此者,盖其在位差久也。其余多武人崛起,及其嗣续,世数短而年不永,故宦者莫暇施为。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有删改)


[注]①昭宗,唐朝末期皇帝。②庄宗,五代时期后唐君主,后文的明宗也是后唐君主。③革(jí),急,重。④佚,放纵。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专A威福B以取怨C于天下者D左右E狎昵F黄门G内养H之徒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助词,“为……所”表被动,与“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所”用法相同。
B.“庄宗信宦者言而疑之”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信”字词义不同。
C.浮图,也称浮屠,佛教用语,指佛,文中指和尚:还指佛塔,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中的“浮图”。
D.“秦王入视明宗疾已革”与“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兼爱》)两句中的“疾”字词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王诏令天下捕杀在京师外的全部宦官,但宦官多被各个藩镇藏起来而不杀,这与当时藩镇割据而任用宦官做事有关。
B.庄宗即位后又诏令天下寻访过去唐代的宦官并全部送到京师,庄宗得到数百宦官并重用他们,宦官于是又执掌权力。
C.宦官马绍宏深受庄宗宠信,但他诬陷杀害大臣,贪污财货,还在受庄宗派遣暗中窥视明宗时,就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明宗。
D.明宗即位,诏令天下捕捉全部宦官而杀掉他们。明宗晚年多病,宦官孟汉琼极力鼓动王淑妃干预政事,趁机执掌权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何异求已覆之车,躬驾而履其辙也?
(2)言秦王反,即以兵诛之,陷秦王大恶,而明宗以此饮恨而终。
14.古代帝王怎样才能避免宦官专权的危害?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2024-02-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中秋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年)中秋在黄州所写。②桂魄,古人称月体为魄,又传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三句写中秋月夜,万里无云,词人登高望远,长空显得更为辽阔无边。
B.“桂魄”指月亮,词人感觉月辉从天上飞来,整个秋天的碧空沉浸在清冷之中。
C.“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化用了李白的诗句,饱含情感,充满现实主义色彩。
D.词人希望愉快地度过中秋月夜,词人月下起舞是为了消除愁闷与抑郁不平之气。
16.请简要赏析这首词中的“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泰伯》中,曾子认为士人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和“______”。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两句用蝉蜕打比方,赞美屈原品质高洁,自动地远离污浊。
(3)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古诗词中也常出现描写梦境的语句,如“____________”。
2024-02-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在延安引起了轰动。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聆听了讲话,(     )。有的奔赴偏远农村,有的深入抗敌前线。满怀激情的他们在第一时间以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贴身感受为素材而创作出有生活气息的文学作品。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柳青的《种谷记》《铜墙铁壁》,欧阳山的《高干大》,等等。这些作品,极大地鼓舞了前线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文学力量。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积极响应,深受鼓舞,迅速投身于火热的生活中
B.深受鼓舞。他们积极响应,迅速投身于火热的生活中
C.深受鼓舞。他们积极响应,火热的生活中有了他们的身影
D.他们积极响应,深受鼓舞,火热的生活中有了他们的身能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久负盛名的美国休斯敦哈比剧院,能容纳数百人的放映大厅座无虚席,纪录片《天山脚下》此时。这部纪录片是反映中国新疆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没想到新疆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今年我要去看一看。这是,生动展现了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粘连作用。不仅仅是纪录片,从中国西部电影展到图片展,从民族服饰展到乐器展,为期一周的感知中国系列活动,让美国休斯敦、迈阿密两座城市的民众,亲身体验到中国西部文化的多姿多彩和独特魅力。栩栩如生的中国形象,也因此更加立体和丰满。浇灌花朵的是雨水不是雷鸣,一个国家的文化要想走出去,同样也需要。记得去年在一艘邮轮上,中国陕西、浙江、四川等地文艺工作者先后登场表演。陕西安塞腰鼓表演,体现了西部人民的朴实和坦荡;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展示了中国江南的柔美意境;川剧变脸,诠释了四川人民的热情与奔放……整个航程下来,不少外国观众产生了看看真实中国的迫切想法。可见,用恰当的方式在传播对象心中埋下文化兴趣的种子,假以时日,种子自然会慢慢发芽,开花,结果。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日渐亲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士越来越多,而文化交流公认是拉近彼此距离的有效途径。海天各一处,共饮一泓水。文化的魅力在于拟诸形容、象其物宜,用一种感性的方式展现一个国家的风貌。这或许就是文化的力量,成于无形,柔软似水,却能直抵人心而凝结一切。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用恰当的方式传播文化,假以时日,就会有效果”,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韩非子·喻老》中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后世据此引申出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今天人们还使用成语防微杜渐

以上材料阐述了普遍的道理,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狄更斯  外国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新五代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苏轼(1037-1101)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变换句式  连贯  语句复位选择+表达
20-2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  成功面面观  反思 反省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