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西北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西 高二 期末 2024-02-20 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下储能又被称为深部地下储能或深地储能,是指利用深部盐穴、采空区、废弃矿坑等深部地下空间,将石油、天然气、氢气及二氧化碳等能源或能源物质储存在深部地层中。利用深部地下空间进行大规模能源储备是国际能源储备的主要方式,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物资安全及“双碳”目标实现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石油为例,目前的石油储存方式主要包括地面储罐、盐穴和硬岩洞储存,其中利用盐穴进行原油储存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的主要方式。在美国的多个始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石油战略储备库中,共有盐穴60余口,石油储存能力超过7亿桶。这些石油储存量不仅保证了美国的能源安全,也奠定了美国在国际油价定价中的主导地位。德国的储备油品主要包括原油、汽油、柴油、重油等,其中原油主要储存在地下盐穴中。德国的石油储备库除了作为战略储备库使用以外,还会根据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化,利用剩余库容为客户提供储存服务。而法国早在1925年就以法律形式建立了石油储备制度,法国的石油储备库由1个地下盐穴库和遍布全国的地上储油库组成。

为何各国地下储能都选择了盐穴?盐岩具有物性稳定、渗透率低、损伤自修复、易溶于水和分布广等特征,是大规模能源储备的理想地质体。利用盐岩地层储能是今后我国实施大规模能源储备的优先发展方向。我国盐矿地质赋存条件复杂,因此首先选择在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和优越的江苏金坛盐矿开展盐穴储库建设,立足自主研发,克服难溶夹层和地质非均质性等困难,突破了一系列技术瓶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初步构建了我国盐穴储库首个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了我国盐穴建库的“金坛模式”。该模式对盐穴储库场址建设、造腔目的层优选、造腔方式及注气排卤工艺改进等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工程示范。

为什么要将能源“藏”在地下?是地面设备无法满足能源的储备需求了吗?事实上,地下储能的优势,恰好在于“地下”二字。

当然,要理解地下储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必须先了解我国当前能源结构与能源储存现状。自2017年起,我国推动能源系统低碳改革的政策力度逐渐加大,已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全面发展的供给体系。近年来,煤炭作为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保持不变,但其在能源消费的占比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以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构成的清洁能源占比增加显著,由2015年的17.9%增加到2022年的25.9%。其中,风能、光能、地热等非化石能源占比从2015年的11%增加到2022年的17.5%。

加快非化石清洁能源的利用,是全球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能源发展的优先方向。然而,由于风能和太阳能等具有典型的地域性且不能连续稳定供给,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制约着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弃风弃光现象。

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把弃掉的电能储存起来?为此,科学家想了许多办法,包括抽水蓄能、压气蓄能、液流电池储能等。然而,无论是压气蓄能还是液流电池储能,都需要较大的储存空间,具有体积大、可承受高压等优点的深部地下空间就成了储能的理想场所。

目前,国外已有利用深部盐矿采空区开展液流电池储能实验的相关报道,为利用液流电池进行大规模储能提供了思路。当然,对于氢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储存需求,广阔的深部地下也是“来者不拒”。氢能是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应用场景丰富等优点。氢气的分子量相比于天然气更小,这意味着氢气的存储需要更多的空间且存储空间需具有更好的密封性。因此,深部地下盐穴为大规模氢能储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另外,利用深部地下空间存储石油能够规避经济性差、安全性低、占地面积大等利用地面储罐储油的缺点,进一步保障石油的安全供给;加快地下储气库建设也能够保证长输管道天然气平稳供给,避免大规模“气荒”的发生。

地下储能优势明显,因此推进地下储能技术创新就变得十分重要。多年来,我国在深部地下空间储能方面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储能库选址、建库、储存等环节上仍有一些问题待解。例如,深地储能介质与围岩体多尺度相互作用机理不清楚、深地储能库渗漏灾变时空化机理不明确、深地储能库长期稳定性及库群相互作用机理有待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低渗围岩体多尺度渗透性测试技术亟待发展等。要利用中国层状盐岩进行大规模能源储备,亟须解决低渗介质多场耦合条件下多尺度渐进破坏、储能库渗漏灾变和长期功能劣化等关键理论研究难点;同时,需要开展层状盐岩多尺度渗透率测试、储能库智能建造、长期功能保障等系列关键技术研究,为我国实施大规模能源储备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

(摘编自骆香茹《为何要把能源在地下?》)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下储能又称深部地下储能或深地储能,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物资安全及“双碳”目标实现等具有重要意义。
B.美国将地下储能作为能源储备的主要方式,这既保证了美国的能源安全,也奠定了美国在国际油价定价中的主导地位。
C.氢气的存储需要更多的空间且存储空间需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而深部地下盐穴恰好能为大规模氢能储备提供良好的环境。
D.利用盐岩地层储能是今后我国实施大规模能源储备的优先发展方向,但在储能库选址、建库、储存等环节上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地储能是未来能源储备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解决传统石油战略储备、可再生能源持续供给和未来氢能大规模高效利用的有效方式。
B.江苏金坛盐穴储库建设,对今后盐穴储库场址建设、造腔目的层优选、造腔方式及注气排卤工艺改进等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工程示范。
C.风能光能等占比逐年增加,但不能连续稳定供给,且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制约着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所以只能被舍弃。
D.突破低渗介质多场耦合条件下多尺度渐进破坏、储能库渗漏灾变等关键理论研究难点,从而进一步利用我国层状盐岩进行大规模能源储备。
3.下列选项,最适合用来支撑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A.我国在深部地下空间储能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B.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把弃掉的电能储存起来,是当务之急。
C.推进地下储能技术创新意义重大,技术创新能够破解储能难题。
D.关键性技术研究,是我国实施大规模能源储备的唯一保障。
4.请简要说明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会选择利用盐穴进行原油储存。
5.本文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声的歌

荒煤

一九三八年的十月革命节。

黄昏夕照中,延安城闪耀着热情和欢喜的光辉;红旗在阵阵歌声里飘扬起来,街道上拥挤着灰色的人群,阳光投射在他们红红的脸颊上、衣领和胸襟上的红证章上。落日似燃烧起一堆火焰,熊熊的红光在苍穹波动着。

他仿佛投入太鲜丽的红色的海里,感到头都有些昏眩起来。

他有一张瘦削苍白的脸。一双很大的眼睛,然而那样灰黯,没有光彩。他身材很高,但瘦瘦的腰杆有些弯曲。他慢慢地移动脚步,两腿之间保持了相当的距离,并且显出了膝盖的僵硬。

其实,他是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是刚从监狱被释放,才来到延安的。

到延安三天,一切都在他眼前呈现着新奇的印象。随着人群走进会场,他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奇迹。有最新式武器的军队和荷着红缨枪、大刀的农民自卫队站在一起,铜号和唢呐用完全不同的节奏齐吹着。小脚的妇女,背着木刀的儿童团……每个人都在歌唱。他觉得每个人都会歌唱,歌唱斗争的热情,未来的希冀……是一种幸福!可是他同时却回忆起一个没有歌声的时代……

六年前的秋天,一个细雨濛濛的夜晚,入狱三个月的他突然被送进一辆黑色的大囚车。一切都是漆黑的,车厢空旷旷的。死亡的影子以最清晰的想象掠过他的脑海,却又没有恐怖。

车走入了街道,他借了些许灯光,看见了车厢里的同伴。两个身材较高大的人,另一个是女的,却很瘦小,长长的头发盖住了脸,蜷缩着;两个人中间,有一个站起来斜靠着车壁,一直不动地凝视窗外。

车子穿过一条热闹的街道,站在窗前的人猛然地咬着牙闷声叫道:同志们! 我们唱《国际歌》!他也站起来,身子一晃,便挨近了那几个人。那个高个子盯了他一眼,说:唱!

他摇摇头说:我不……

汉子激怒地推了他一掌,冷笑道:胆怯的东西!去你的……来,我们唱!

什么?我真不会唱!他气愤地叫了起来。他觉得胆怯两字非常损伤自己。他记起来,第一次看见这个歌并不久,那是印在一个小册子的前面,一个比他还小的同志送来的。他心跳了,睁了大眼睛望着那同志,问道:

你会唱么?他用有些颤栗的手指指着那支歌问。

不,我也不会!青年摇着头,随即抓住了他的手,坚定地说道:有同志会的, 慢慢的,我们一起学吧!他们两个紧紧握住手,互相凝视着,充满了坚信地笑了。

从此,他心里秘密地埋藏着一支歌,在疲乏和烦恼的时候,他便用一种无声的自己的调子,默默地在心里背诵着这支歌,算作歌唱。

可是工作是紧张的,四周恐怖的压抑有如窒息的瓶子,闷得你喘不过气来。他和他的同志在一起时,总是紧张的悄悄的,最艰苦的工作也只是最简单的几句话。常常一个同志见了两三面,以后再也看不见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行动就是一支悲壮的歌。那个说只要有机会就一起来学歌的青年人,在和他第四次见面以后,再也没露面了。而他自己,不久便也被捕了。

他想着想着,难受起来,他是因为这才没有学会唱《国际歌》的……

车停止了,像是已经驶到世界尽头。他被推下车来,机械地走着。深深的黑暗里,一切可怕的沉寂着。

忽然地,歌声起来了,一种颤抖但悲壮的声音走在他前面,两个粗壮的男音和着尖细的女声歌唱着: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他第一次听见他心爱的歌。这支歌以他不曾想到的悲壮节奏感动了他。他也想唱,虽然他觉得这歌声是那样熟悉,如同他时常在心里歌唱的一样,却还是唱不出来。就在这时,他听见一排枪声朝他射击过来。他倒了下去,一切都沉寂了……

他醒过来,仍然在车上。他摸摸自己的身子,是潮湿的,感到很寒冷,却没有什么苦痛。车厢里只有他一个人——原来他是被拖去陪斩的。

同志们!大家——起立! 他忽然被四周人群的起立惊醒了,他也站了起来。

脱帽! 唱一——《国际歌》!台上的人挥动着手,悠悠地,一阵歌声便飘扬起来:千万人的歌声开始甚至有些杂乱,但是渐渐变得和谐激昂了。这时天已经黑了,红色的五角星灯,镰刀斧头,革命领袖的肖像……各色各样的灯彩都以无比的光辉闪耀着。四周的山谷回响着雄厚的歌声,波涛似的山头的影子像是在颤栗。

他掉过头来望望两旁的人,清清楚楚听见歌声从他们的喉咙里传播出来。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长长的头发整齐地盖满了白皙的额头,显露着一双黑大明亮的眼睛,发出柔和的歌声;一个白发的老人,混浊的眼里含着泪滴,像在默默地诉述着一个梦想……他的眼泪盈满了,一种类乎呜咽的声音在他喉咙里响着,发着太低的模糊的声音。

唱吧,幸福的同志们!你们能够唱,也能够自由地唱! 但是别忘了许多牺牲了的同志,他们一直不能够唱,也不会……他喃喃地念道。

一阵风吹过, 那一群彩灯飘摇着颤抖的光芒,好像在震动的黑夜里挣扎。但一会,风停了,歌也唱到最后,彩灯却忽然地闪耀起辉煌的光亮,从地里迸裂出来似地照亮了全场。温暖的光明排挤开了寒冷的黑暗。

终于,他觉得自己唱出声音来了,温暖的光明照亮了他的心,歌声便从心底涌了出来,融合在人群的合唱里面,一同在山谷间巡回荡漾——其实,他只是有了歌唱的感觉,他唱的依然是一支无声的歌,但这支歌,正由千万个幸福的人们,以最高的热情和嘹亮的声音在歌唱着。

(节选自《荒煤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黯淡无光的眼神、弯曲的腰杆和特殊的走路姿势等,暗示了六年的监狱生活对“他”的摧残。
B.在车厢里被同志指责为“胆怯的东西”,“他” 先“气愤”后“难受”,表明其情绪渐趋平和。
C.醒来后“他”由身子的“潮湿”“寒冷” “没有什么苦痛”意识到自己还活着并且没有受伤。
D.集会上众人脱帽齐唱《国际歌》,表明歌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延安人民的团结一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多种手法表现人物心理,有助于更好地呈现人物在革命斗争中逐步成长的心路历程。
B.小说以点面结合的手法表现众人合唱的盛况,以“他”努力发声的行为侧面表现歌曲的感染力
C.作为革命现实主义作品,小说追求对时代风貌的忠实反映,在场景的描写中努力做到客观冷静。
D.小说隐去所有人物的姓名,不但不影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反而有助于突出这些形象的普遍性。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标题“无声的歌”的丰富意蕴。
9.这篇小说时空多次转换,叙述却紧凑有序,请结合文本简析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压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侨:即子产。②虎:即子皮。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可A人之B爱人C求利之也D今E吾子F爱人则以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校,乡间的公共场所。校是古代进行各项学习的处所,也可以聚会议事。
B.“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中的“焉”为兼词,与“风雨兴焉”中的“焉”用法相同。
C.小人,乡野之人,与“小子何莫学夫《诗》”(《论语·阳货》)中“小子”意思相同。
D.射御,射箭御马之术,不属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中所提到的“六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议毁掉乡校的然明,在听完子产对不能毁掉乡校的理由的阐述后,认为自己没有才能,而子产可以成大事。
B.子皮想让尹何来治理自己的封地。子产说尹何太年轻,且过于忠厚老实,不建议他担任重要职务。
C.子产认为一个官员只有经过学习锻炼后才能担任重要的行政职务,而不是拿重大的行政职务去让人学习锻炼。
D.子产深谙从政治国之道,深谋远虑,忠心耿耿,所以能得到子皮的信任,主政郑国,把郑国治理得很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2)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
14.面对然明的疑问,子产的回答很有说服力。请简要分析。
2024-02-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①卢纶(739年—799年),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②川原: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前的景象折射了诗人心理的变化,由赏草的闲适转为叹世的伤感。
B.登高望远,兼思家心切,江上归家之人便惹起诗人惆怅与羡慕之情。
C.诗人除思家之外,还有漂泊在外,无人怜惜,年华已逝的悲痛之意。
D.本诗语淡而意丰,感时伤乱,抒情比较含蓄,一咏三叹,令人回味。
16.明朝著名的唐诗鉴赏家唐汝询评价本诗:“‘浮云’‘落照’,意甚不浅。”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2)贾谊的《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队伍疲惫不堪、数量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真正有智慧和聪明的人应该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说明了了解他人和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024-02-2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意思的是,光污染这一概念最早是出自天文学家的抱怨——他们头顶上不完美的暗夜、越来越亮的夜晚,对他们的天文观测形成了很大的障碍。那么,对人类来说又如何呢?人体与地球的昼夜节律有着很深的联系,我们的生活暗合昼夜更替的节奏,自然而然地,就像我们生命的脉搏。生理学家常常告诫我们:不要高估自己的调控能力。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光污染就是真正的污染,光污染的治理 ①     。只有引导更多人关注暗夜星空,关爱自然环境,才能及时止损。2023年,深圳西涌社区,成为我国首个国际暗夜社区。城市规划者将各区域夜景亮度、光色分为不同的等级,让照明既满足生活、安全、审美等需求,又不对当地的夜空环境造成污染。花香蝶自来,林幽鸟相投,以星空和暗夜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为西涌社区吸引了大量游客,有效带动了城市夜经济的发展。

打造诸如国际暗夜社区、暗天空保护区,给公众创造越来越多仰望星空的机会,使城市的夜晚亮得璀璨、暗得深沉,让灯光与星光 ③     ,让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实现双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B.“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祝福》)
C.“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装在套子里的人》)
D.格里高尔只听到来人的第一声招呼就知道他是谁——公司协理本人。(《变形记》)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们的生活自然而然地暗合昼夜更替的节奏,就像我们生命的脉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请简要说明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好。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人素有“好古”情结,往往崇拜千百年前的人物和思想,也特别喜欢古物收藏。对于建筑,中国人的“好古”情结亦不例外,如唐诗中的“清晨入古寺”“寥落古行官”等等,似乎,才能显现出神韵。“好古”情结会使人们天然地敬仰甚至敬畏古代建筑,不敢擅自破坏它。除了因改朝换代而刻意毁掉前朝宫殿及宗庙的行为外,人为地破坏前代建筑古迹的做法在中国其实并不多见,大多数木构建筑是因为自然原因而毁坏的。

除了“好古”,。孟浩然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中国人崇尚古代却不拘泥于古代,他们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参与和改变着历史。因此,在古代建筑的修缮过程中,人们既不是精确刻板前代的建筑样式,也不是极端地推倒重建,而是进行“参与式”的一种修缮。这是代代相传的“鼎新”活动,始终让建筑物保持生命力。

中国人的“好古”使他们颇为珍惜古代的遗迹,但现实的想法又会使其对建筑不断“鼎新”来满足现世的功用。恰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征,即调和各种有价值的要素,并努力使其在不同场合及情景下发挥作用。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知晓的是道义,小人知晓的是利益。

有人认为:不应把义与利绝对对立起来,耻于言利未必就是好的传统。

对于“义与利”,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科普-自然科学类实用类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左丘明(前556-前451)  《左传》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标点符号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价值理念  任务驱动型作文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