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浙江 高一 期末 2024-03-06 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巫史同工”是史前工匠文化的重要特征。史前匠人以虔诚的宗教信仰谱写了一部巫史文明,他们敬畏自然与神灵,用制器尚象的朴素理念为人类早期的器物生产提供造物原则,通过泥土和火焰的碰撞创烧了史前陶器,并创造了史前石器、玉器、漆器等史前巫史文化标识。他们用朴素的线条与符号,对自然、物象与宇宙进行原始表达,记录下人类童年时代的梦幻与精彩,形成了中华工匠的初始精神品格。

古人很早就用“正”来为工匠官职命名,如车正、陶正、木正等,显示出中华工匠精神的本源属性。“正”为王室官职,乃规范、标准之意,其内涵及行为指向坚守正义、守正为公、守正为民。早期中华匠人心系百姓,持中守正,以工正精神铸成了早期中华匠人的守正精神品格。

周代六官体系中,工官之冬官乃为司空。“司空”的概念语义场包含了“冬藏”与“闭空”的双重含义。所谓“司”,即管理之义,表达了工官对国家事务的承担与掌管;所谓“司空”,含有“闭藏”“空无”之义,工官的信条与宗旨要藏富于民,反映出工官以民为本的精神品格。周代工匠在司空制度体系下逐渐形成属于时代的工匠精神,即民本精神。

汉代,政府改“司空”为“少府”,以统管国家物资调配、器物生产以及山川田赋等。“少府”概念沿袭了“司空”的精神追求,它不仅有较强的中央集权性质或政府权力的语义内涵,还体现在国家对工官的政治立场以及民本态度。在文化鼎新发展的汉代,工匠勇于创造、敢于创新,开创了汉代工匠文化的新定向,诞生了后世近乎所有的工匠行业、部门与手艺品类,演绎出较为齐备的工匠文化体系性结构、要素和内容,也孕育出具有民本特色的汉代工匠精神品格。

至隋文帝时期,汉代“三公九卿制”被“三省六部制”所取代,工官体系的“少府”亦被“工部”取代。隋唐时期,以工部制度为前提,以劳动人民的创造为依托,已然产生了与时代相适应的中华工匠精神。大唐的文化气象建立在辉煌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唐三彩、唐金银器、唐刀、唐镜等折射出唐代工匠精神的神采与光芒,唐物的定名及其意指也蕴含丰富的时代体征与社会信息。唐代工匠的创新精神品格使得工匠文化走向历史新高,标定唐代工匠精神的新方向。在国家统一和文化大融合中,唐代工匠在诸多领域展现了超越、尚大、创新、开放等精神,彰显出唐代国家制度对工匠精神品格的涵养与推动。

宋代,中华工匠开创了转型时代的新精神品格与风尚。活字印刷、航海罗盘、火药等得到发明或应用,“中国科学史的坐标”———《梦溪笔谈》面世,还涌现出成千上万的中华名匠,共同锤炼出独特的宋代工匠精神品格。宋代工匠在精雕细琢、极简主义和职业敬畏等方面表现出工匠精神品格的新气象。当然,他们也没有丢掉传统工匠一如既往的创新精神。总体来看,宋代工匠精神已然朝向理性精神和美学精神迈进,这无疑是中华工匠精神品格走向成熟的显著标志。

明清时期,在工部制度的推动下,中华工匠精神出现了垂范后世的品格典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伴随明代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对工匠制度的不断调整,工匠群体的处境也在不断变化与调适。明代工匠精神的人文传统具有历史进步性,能够主动适应日常化和人文化社会的发展需要,诞生了一大批具有人文精神追求的出色工匠,他们的创造及其作品展示出明代工匠精神至善的人文化美学倾向。或者说,在明代,大量文人参与工匠造物活动,由此铸就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明式工匠精神的人文品格,形成了中华工匠精神的人文精神典范。

至明清之际,顾炎武、王夫之、魏源等一大批思想家大力提倡致用实学、崇尚求真的科学精神。在此背景下,清代的工匠也在造物中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淬炼出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出现了一大批中华名匠,他们秉持家国情怀,在创新实践中不断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共同铸就了中华工匠的科学精神品格。

(摘编自潘天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华工匠精神品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工匠官职的命名方式决定工匠精神的本源属性,“正”乃规范、标准之意,其内涵及行为指向坚守正义、守正为公、守正为民。
B.汉代的“少府”沿袭了“司空”的精神追求,反映出以民为本的精神品格,管辖范围也较“司空”更为广泛,体现出国家对工匠的重视。
C.唐代超越、尚大、创新、开放的工匠精神离不开国家制度的涵养与推动,也与国家统一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密不可分。
D.宋代工匠创新精神不如前朝,但他们凭借在精雕细琢、极简主义、职业敬畏等方面的优越表现,不断推动中华工匠精神品格走向成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前工匠运用“制器尚象”的理念,以朴素的线条与符号,对自然、物象与宇宙进行原始表达,记录人类童年时代的梦幻与精彩。
B.作为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司空、少府等职能部门的设立,为中华工匠精神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促进了中华匠人的民本精神品格的形成。
C.明代诞生了一大批具有人文精神追求的出色工匠,他们引领日常化和人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其作品展示出了精神至善的人文化美学倾向。
D.从明清两朝中华工匠精神出现垂范后世的品格典范中可以看出,文人或者思想家的大力提倡固然重要,工匠们的创新实践与自觉追求也功不可没。
3.理性精神是宋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特点。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宋代诗文富有理趣”依据的一项是(       
A.苏轼在《赤壁赋》中泛舟夜游赤壁,无拘无束,超然独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B.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处的庸俗情趣可贵。
D.杨万里《桂源铺》:“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阻力再大,小溪终会势不可挡地涌出前村。
4.简要概括历史上中华工匠精神品格的主要内涵。
5.本文在组织材料时,既有整体纵向的逻辑顺序,也有局部内在的思维结构,请对之加以分析。
2024-03-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走严庄(节选)

茹志娟

去年,正是高粱红的时候,我和军区民运部的老马同志第一次来到了严庄,发动群众搞土改试点工作。虽然是大白天,但是庄里肃静无声,静得叫人不安。我们首先来到农会长严来全的家里。窗前的炕头上,端端正正坐着一个妇女,有二十多岁,她低眉垂眼地在做针线,好像根本没看见她家来了两个陌生的客人。老马和来全谈着如何串联群众,培养积极分子,怎么开齐心会搞土改。不知什么时候,那位宁静的妇女已悄悄地下了炕,靠在房门框上听我们谈话。

当晚我就睡在来全家。“女同志,”来全嫂轻轻地说话了,并且还朝我身边挨了挨,“你说,我们分地主的地,那红契呢?”这可能是她考虑了好久的一个问题。我连忙跟她说:“原来的地契是反动政府搞的,都不能算数。人民政府重新另发土地证。”“对!”她似乎解决了一个重大的疑难。看得出来,这个妇人绝不是一个榆木脑袋,我对她产生了兴趣。她说她娘叫她收黎子。收黎子,收黎子,这天晚上,我念着这极动听的名字睡着了。

转天晚上,她拉住我膀子又问了:“昨黑,你说把地主的红契都拿来烧了,要是地主把它藏了呢?”我忽然觉得,这位淑静而又有点封建的收黎子关心土改,对反动势力没有丝毫的畏怯,这才是土改中真正的骨干分子。我兴奋起来,一把抓着她的胳膊说:“收黎子,你敢不敢分地主的地?”她却仍是那样安静,笑了笑说:“这……我不当家。”我对这位端坐炕上的收黎子不禁又气又爱。

贫雇农齐心大会第二天就在来全家的堂屋里召开了。收黎子出来给灯里添了油,加了两根灯草,就走进里屋。会议一开始,来全说了几句团结起来斗争地主的话。大家都没开口。他等了一会,看看大家只是抽烟咳嗽,不知怎么就来了火,红了脖子,猛地一拍桌子,粗了喉咙喊道:“要地的留下,豁出来干;不要地的出去!”我身边的房门帘子一动,收黎子垂着眼皮,站在房门里,怯怯地说道:“老少爷们,我说,咱们还是要地。”她这轻声细语的一句话,竟比刚才来全拍桌子大喊更出人的意外,那些站起的,要走的,都一起停了下来。收黎子的嘴唇微微有点哆嗦,但是话却说得很稳很清楚。“咱们祖祖辈辈从没说要分地主的地,结果也没个好日子。像我娘,本庄的爷们都知道的,她给地主害死了,还给地主的狗拖。我说,倒不如分,闯个活路。”屋子里肃静无声,也没任何的动作。来全张开嘴巴,似乎也给自己媳妇的这番话镇住了。小屋里给她这几句热血沸腾的话一喊,气氛立刻激烈起来。

在丈量土地、分户插标签的时候,来全抱了儿子小全,在分给他的土地上撒欢打滚,收黎子噙了眼泪,只是一味地笑。

走的那天,收黎子拿起事前准备好的一卷高粱饼子,放在我手里说:“等明年,咱们的麦子起了身,磨了白面等你。”

部队天天行军,大片大片的土地从我们脚下伸展开去。地里的庄稼苍黄了,成熟了。那大片大片的土地,又落下麦种。麦种具有穿山之力,它不畏严寒,不畏风霜,在土里渐渐地发芽了,出苗了,然后绿茵茵地满铺在黑土上。

四八年的春上,麦子才一拃高,我又第二次来到了严庄。我在来全原来的屋基角落上,一个临时搭起来的茅草地庵子里看到了收黎子。她稍稍黑瘦了一些,眼睛显得大了。她瞅着灯光,慢慢地说着,使我如同跟她一起经历了那一刻钟。

焦黑的严庄在冒烟,火舌舐过的门洞,像一张一张乌黑的大嘴。几个中央军缩着头抱了枪,踢着地上的枕头、筷子,踩着碎碗碴和晒干的辣椒在放哨。风,跟着他们的脚跟扬起灰烬,然后又在树上打起唿哨……

收黎子抬起眼看着我,一字一字地说道:“仅仅把反动派从严庄赶跑是不行的,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严庄,是敌人,就得干脆彻底地消灭,而不是赶跑。”

已是后半夜,我站起身,重新紧了紧绑腿,决定要走了。“慢点走!”收黎子揭开锅盖,锅里是半锅开水,锅边上贴着六个红面饼。“等咱的麦子收起,我再来吃吧!”我把饼放回她的手上,又回头说道:“收黎子,我过两个月来,你可要磨好白面等我呀!”

“我送来。”她好像决定了一个问题似的,说了这一句,可是身子仍是没动。她身后那一点微弱的灯光,把她衬得十分高大。

我走了,远离了严庄,可是我觉得胜利伴同着收黎子总跟着我,每一个战士后面都有她,手里托着那包热腾腾的饼。微黑的脸上,沉静而坚决。不管我们行军到达宿营地,还是从前线换下来休息。是在深夜还是清晨,只要我们轻轻一扣老乡的门,她就会立即跑来拔栓开门;我们累了饿了,立即会有热热的洗脚水,滚烫的地瓜汤或是小米粥:我们出发了,每人的肩上,都背有一条长长的干粮带,袋里是炒麦粉,也许是馍馍干,这是她给我们备的干粮。当我们走在路上,觉得燥热口干的时候,她又抬来了一桶一桶的凉茶。有时,她悄悄地在我们口袋里塞两只滚热的鸡蛋,或是一把红枣。我们的脚上,穿着她缝的袜子。她做的鞋。她叮嘱我们的话,往往只有一句:“要彻底地消灭反动派,保住咱的好光景。”

是了,大爷们,大娘们,小全的爷,小全的母亲,我们的力量汇集在一起,就能战胜一切敌人,因为,我们的名字叫“人民”。

……

雪,悄无声息地飘落着,远近的村庄,不时闪出一星两星的灯光,淮海前线的军民在欢度一九四八年最后的几个小时。

前面响着鞭子,来了一个大车队,赶车的都是女的,车子没到跟前,我就听见她们尖声吆喝牲口的声音。

“同志,你们车上装的是什么?”

“粮食。”

一九六0年十二月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收黎子”尽管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由于母亲的悲惨遭遇,故事一开头就显示出她比其他妇女来得进步,具有一般妇女没有的见识。
B.文章第四段收黎子“垂着眼皮”“嘴唇微微有点哆嗦”,内心全是胆怯与慌乱;但她轻声细语的这一番话,很有说服力,最终还是打动了众人。
C.“焦黑的严庄在冒烟,火舌舐过的门洞,像一张一张乌黑的大嘴”,“冒烟”“乌黑的大嘴”等词语既展现了反动派的凶残,也象征着严庄人民的愤怒。
D.当收黎子说出“我送来”这句话的时候,她其实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承诺,她的形象在“我”眼中也显得“十分高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齐心大会,大家都不开口,只是抽烟咳嗽,来全拍桌子,粗喉咙地喊,有人见状打退堂鼓要走,这些主要为了体现土改工作的不到位以及农民落后的精神面貌。
B.视角是指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三走严庄》与《百合花》都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收黎子的进步便是通过“我”的视角来展现的。
C.茹志鹃作品中的一些意象不仅成为联结情节纽带,而且蕴藏丰富的内涵,如《百合花》被子上的百合花,如本文中收黎子与“我”多次相约的“白面”。
D.《百合花》中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经历了前后态度的转变,《三走严庄》中收黎子思想的成熟也有清晰的脉络,作者通过写小人物的成长历程,体现了现实风貌和时代变化。
8.“闲笔”是指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它们看似可有可无,实际上蕴含了作者的匠心。《百合花》中就多处运用闲笔,如“馒头”“布片”“枪筒里的野菊花”等,起到了独特的表达效果。请分析选文中划横线处闲笔的作用。
9.划波浪线这段多次用“她”来指代“收黎子”,具有多重意蕴,请加以梳理概括。
2024-03-0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黄山记

袁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洌,在悬厓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

次日,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晚至狮林寺宿焉。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远望两峰夹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惜未挈长绳缒精铁量之,果若千尺耳。”僧大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熔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草高于人,路又绝矣。唤数十夫芟夷之而后行。东峰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余不能冠,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不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压。左顾右睨,前探后瞩,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当“海马”负时,捷若猿猱,冲突急走,千万山亦学人奔,状如潮涌。俯视深坑、怪峰,在脚底相待。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栗无益。若禁缓之,自觉无勇。不得已,托孤寄命,凭渠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淮南子》有“胆为云”之说,信然。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余里,入山凡七日。

(有删改)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初A濛濛然B熔银散绵C良久D浑成E一片F青山G群H露角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用干支法纪年、纪月、纪日,本文中“癸卯”是纪年,《登泰山记》中,“是月丁未”的“丁未”,“戊申晦”的“戊申”,都是纪日。
B.“蹑木梯而上”中,“而”的用法是表修饰,与《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中的“而”用法相同。
C.族,类;“迥非一族”,就是“绝非一类”的意思。这与《师说》“士大夫之族”中“族”的意思相同。
D.“东峰屏列”中,“屏”可以解释为“像屏风一样”,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栗深林兮惊层巅”中“惊”的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虽然“入山凡七日”,但游记并未逐日记流水账,而主要是记叙前四日的活动,这四日中又重在记四月三日至五日三天的观感。
B.“僧”在文中出现三次,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作者立在悬崖竟把脚趾露出“二分”,“僧惧挽之”,以僧的胆怯衬托作者的豪迈旷达。
C.“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这种两边高、中间凹,形似马鞍的形态使作者想起浙江天台山的琼台景观。
D.作者见“千万山亦学人奔”,不免窃喜,然而俯视脚底“深坑、怪峰”,又是一阵恐惧,转念又想“惴栗无益”,不如放慢脚步,缓缓下山。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14.袁枚笔下,“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登泰山记》中,姚鼐有“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佳句。两文写落日,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2024-03-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这首诗写于成都,时间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诗人客蜀已是第五年。上一年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有吐蕃入侵。②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③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④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交界地区的雪山。⑤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的后主。宠信宦官,终成亡国之君。⑥《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通过首联的“哀”字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让风、天、渚、沙、猿、鸟顿时有了浓重的伤感色彩;《登楼》中首联的“伤”字是诗眼,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
B.《登高》的颈联从空间和时间上表达诗人的愁绪和伤感。《登楼》主要着眼于当前的时事,全诗都是借眼下之景抒眼下之情,缺少时空上的纵深感。
C.《登高》《登楼》都是七言律诗,两首诗格律严谨,颔联和颈联均对仗工整。《登高》被推崇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四联皆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D.《登高》借哀景抒哀情,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通篇不用典故;《登楼》以乐景衬哀情,用刘禅、诸葛亮的典故抒情。两首诗歌都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16.在传统诗词中,“登高”往往与“言志”结合在一起。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两首诗歌情感内涵的异同。
2024-03-06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曹操船队,在《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向乡里小人邪!”写出了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者的心声。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相似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李回农村老家看望祖父母,呼吸着清新空气,耳听着声声鸡鸣,感觉悠然闲适,于是想起学过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除了对一切生命悲悯的爱以外,自觉的素食主义本质就是节制与自律。

关于节制,这是现代文明进程中迟早会被提起的问题。《历史研究》的著者汤因比即认为,工业革命以来被刺激的人类贪欲和消费主义,短短二三百年间,便导致了地球资源趋于枯竭和全面污染。面对未来,人类不能再心存科学无敌的幻觉,科学 ,但现实已经表明,一种新的科学本身又构成了一种新灾害的起因。人类长久生存下去的曙光在于实现每一个人内心的革命性变革,即厉行节俭,抑制贪欲。

,曾严厉抨击西方社会的实利主义的索尔仁尼琴,反对“贪婪的文明”和“无限的进步”,提出应把“悔过和自我克制”作为国家生活的准则。因为纯洁的社会气氛要基于道德的自我完善来造成,社会的稳定与否,只能在人人自觉地进行自我克制的基础上建立。托尔斯泰也曾讲过,人类不容置疑的进步只有一个,这,就是每个人的自我完善,人类如果没有内心精神上的提升,徒有外部体制上的改革,也是枉然的。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4-03-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间小平房。一间是客厅,古玩字画全非必要,只要几张很舒服宽松的椅子,一二小桌。一间书房,书籍不少,不管什么头版与古本,而都是我所爱读的。一张书桌,桌面是中国漆的,放上热茶杯不至烫成个圆白印儿。文具不讲究,可是都很好用,桌上老有两枝鲜花,插在小瓶里。两间卧室,我独据一间,没有臭虫,而有一张极大极软的床。在这个床上,横睡直睡都可以,不论怎么睡都一躺下就舒服合适,好像陷在棉花堆里,一点也不硬碰骨头。还有一间,是预备给客人住的。此外是一间厨房,一个厕所,没有下房,因为根本不预备用仆人。家中不要电话,不要播音机,不要留声机,不要麻将牌,不要风扇,不要保险柜。缺乏的东西本来很多,不过这几项是故意不要的,有人白送给我也不要。

院子必须很大,靠墙有几株小果木树。除了一块长方的土地,平坦无草,足够打开太极拳的,其他的地方就都种着花草——没有一种珍贵费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只花猫①,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②;小树上悬着小笼③,二三绿蝈蝈随意地鸣着。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一”与文中“一两枝鲜花”的“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B.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张琴,壶酒,溪云。(苏轼《行香子》)
C.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家。(费孝通《乡土中国》)
D.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21.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可改成“家中不要电话、播音机、留声机、麻将牌、风扇和保险柜”,语意不变。请比较说明原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2.文学作品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往往很有表现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只在②处用了分号,请判断这样使用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
2024-03-06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12月,中央电视台综艺栏目《开讲啦》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来分享她的成长与感悟。从1993年提出“PDI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侣”的假说,30多年来王院士一直对这种酶进行持续而深入的研究。演讲现场人们发现了一个细节,演讲台的地面有许多黑渣,原来是王院士穿了一双老化掉渣的鞋。王院士自嘲说自己“是经常不注意的人”。现场观众却致以掌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6-90.4茹志鹃(1925-1998)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袁枚(1716-1798)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20-220.65标点符号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词义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责任 担当  记叙性材料  梦想 追求  科学精神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