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3-2 哦,香雪课后作业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24-03-28 2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怂恿”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D.羁鸟恋旧林,池鱼故渊。
2.文中画横线句子,如果写成:“大山、月亮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文中一连用了七个“她”,属于用第三人称叙事,说说这种第三人称叙事方式的好处。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 A ,使得小说家笔下的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找到一个好的立足点,也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对于故事的发展,叙述者可能置身其外,也可能身在局中。比如,铁凝《哦,香雪》的叙述者隐身于故事之外,鲁迅《祝福》中的则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 B ,能够带来不同的叙事效果。

①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注意情节的曲折起伏。②如《水浒传》里林冲的故事,③从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④抑扬顿挫,扣人心弦,⑤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⑥同时,还要注意情节的情感,⑦如《祝福》中的祥林嫂,⑧一步步走向末路的过程中,⑨又有着求生的挣扎,⑩这就使得她的故事能导致读者的心灵震撼。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但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容易(0.94)
名校
6. 将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保留全部信息。
他们都是山里的孩子,同一片蓝天下,他们同样怀有远大的理想,生活的窘迫并没有磨灭他们的斗志,建设家乡是他们美好的愿望。
2020-09-18更新 | 10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1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7.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铁凝”的文学观点。不超过10个字。

12月15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出席“《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颁奖典礼。在此次“最具影响力作品奖”中,铁凝共有两篇作品获奖,分别为《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与《永远有多远》。

在谈及文学创作问题时,她表示,文学尽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各种表演,作家却应该避免表演生活。一旦想急切表演生活,那必是一个作家失败的时刻,“‘生活不是用来表演,而是用来生活的’,我同意这样的说法。尽管‘永远’这个词在新世纪多种声音的喧哗中显得时而嘹亮时而衰弱,但是我仍然要说,什么都不能阻挡一个写作者相信生活相信爱。”铁凝坚定地表示。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青春是什么?有的人说青春是绚烂多彩的花季,是①_______________,是青翠嫩绿的春,是②_______________;有的人说青春是欢笑时的泪水,是流泪时的微笑,是轻松的压抑,是沉重的放纵;还有的人说青春是一坛醇香的酒,是一束鲜艳的花……每个人对青春都有自己的诠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正是为了尊重这种各自迥异的答案与诠释,人们才匆匆走上一条条属于自己的道路,③_______________,破译青春的密码。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种,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这短暂的一分钟,扰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有时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谁知没等人家回话,车已经开动了。她追着它跑了好远。也许就因为香雪是学生吧,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这一晚,她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香雪挎起篮子站在远处继续观察。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的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女学生转过脸来,看见香雪臂弯里的篮子,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如果说跑的时候她还有点犹豫,那么从车厢里送出来的一阵阵温馨的、火车特有的气息却坚定了她的信心,她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也许,她所以能够在几秒钟内就决定上车,正是因为她拥有那么多鸡蛋吧,那是四十个。她挽紧篮子,小心地朝车厢迈出了第一步。这时,车身忽然悸动了一下,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当她意识到眼前发生了什么事时,列车已经缓缓地向台儿沟告别了。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

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

(节选自《铁凝文集》,有删改)

文本二:

意外

铁凝

台儿沟很少有人家挂照片,也很少有人出去照相。镇上没有照相馆,去趟县城,跋山涉水来回五百里。谁家要是挂张照片,顿时满屋生辉,半个村子也不免热闹几天。

山杏的哥哥来了封信,向家里要张“全家福”。接到哥哥的信,山杏整天催爹妈去县城照相。

从春天到秋天。现在,摘完了核桃,又摘完了柿子。爹对山杏说:“明天咱们就上路。”

山杏一晚上也没睡好。睁开眼看看,妈正弯着腰烙饼;又睁眼看看,妈还弯着腰烙饼;再睁眼看看,一摞白面饼高高地堆在桌上。她想,这不就是过年吗?过年家里也没烙过这么多白面饼。

天不亮,山杏就穿上过年时的新罩衣。山杏打整着自己,妈也打整着自己。山杏还从墙上摘下那块落满灰尘的小镜子,前前后后让妈照。直到爹在门口等得不耐烦了,妈才挎起了沉甸甸的篮子。

他们走了二百里山路,搭了五十里汽车,喝凉水、住小店,吃了多半篮子干饼,第三天才来到县城,山杏一心想着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听人说,照相馆的灯比太阳还亮,到时候再亮也不能眨眼,一眨眼就照成瞎子了。”

进了照相馆,一个烫着卷发的姑娘把他们领进一间黑屋。“哗”的一下,一屋子灯都亮了-----有高楼,有大厦,有鲜花,有木马……山杏的眼都不够用了。忽然间她被人拉住胳膊塞在了爹妈中间,原来照相就要开始了。烫发姑娘躲在一只木匣子后面顶起块黑布,左比划,右比划,这使山杏又想起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她扭头看看妈,妈已瞪起了眼睛顾不得看她。她又扭头看看爹,爹也正大睁着眼睛向前看。山杏转回头,也赶紧把眼睛瞪得圆圆的。木匣子里“咔嚓”了一声,一屋子的灯也跟着灭了。他们又摸黑走出屋子。

半个月后,山杏爹从大队部拿回一个照相馆寄来的信封。山杏赶紧抢着撕开口,里面果然有张照片。谁知,上面没有大睁着眼的山杏,也没有睁大了眼的爹妈。照片上就一个人,一个正冲他们全家微笑的姑娘。额前的卷发像云彩,弯弯的眼睛像月牙儿,比照相馆那个卷头发的还好看。

山杏爹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山杏家的墙上挂出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姑娘冲所有来参观的人微笑着。有人问起这是谁,爹妈吞吞吐吐不说话,山杏说,那是她未来的新嫂子。

山杏知道撒谎不好,但又觉着,不管怎么说,从此,她家也可以和那些有照片的人家媲美了。

(节选自《铁凝文集》,有删改)

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小说均采用了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角度,既居高临下俯瞰远观,又探幽入微细品细察,一切景象与故事都自然顺畅而灵巧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B.两篇小说意象的选用都别具匠心,照片、铁轨、火车、铅笔盒都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作者借以传达了贫困地区的人们对于改变生活现状的渴求。
C.诗化小说《哦,香雪》通过环境或场景描绘来营造氛围,表现情感。文中的败草、荆棘、怪石等灰暗景象,衬托了香雪内心的恐惧不安。
D.两篇小说构思独特,以小见大。关注中国农民的命运无疑是重大的主题,文章却通过换铅笔盒和照相的琐碎小事来反映主题。
10.两篇小说都有“意外”情节的设置,请选择其中一篇小说中的“意外”情节,从情节、主题两方面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11.有人评论这两篇小说像支“冷峻而唯美的短歌”。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子

郭昕

玉子学织毛线是因为爱上了一个人。那一年玉子上大三。摆脱了高考的激烈竞争,又如鱼得水地适应了大学生活,毕业分配大战的硝烟还没来得及燃起。大三就像一张土壮水足的温床,滋生出爱的嫩芽是再自然再正常不过的事。那年秋天玉子开天辟地上街买了三两蓝色的纯毛毛线,而在这之前,玉子最瞧不起周围那些女孩子的,就是吃零食、织毛线这两大恶习。没出息,玉子不能和她们一样。

玉子是娘在玉米地里生的。爹给玉子在小学花名册上填上“玉子”这两个字不到一个月就死了。爹是民办教师,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手扶拖拉机撞死了。爹死时什么都没来得及说,只是把攥着玉子的手一松,就永远地去了。玉子和弟弟都是攥着娘的手长大的。娘为玉子姐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玉子说不清,玉子唯一能回报娘宽慰娘的就是拼命地读书,读书,拼命地拿回一个又一个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玉子拒绝一切女红。玉子再没有见过比娘手巧的女人了,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枝头绽的花,无一不能在娘手下活灵活现,可娘又怎样了?上学或放学的时候,走在村子里那条凹凸不平的土路上,看着那些黄涩的头发上沾着几根草棒棒的,或晒暖或乘凉或奶孩子或纳鞋底的女人,玉子总要在心里发狠,决不能和她们一样,决不。

玉子从那团蓝毛线里发现了那么多乐趣。怪不得要把这类活计称作“女红”,怪不得那么多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女人乐此不疲,玉子笨拙地一针一针戳着毛线时想。这使女人从中体味到一种女人独有的心境,不是别的什么可以代替得了的。三两毛线织了拆,拆了织,玉子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为他织成了一双手套,也开始为自己编织一种新的生活。

毛线成了玉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婚前她为他织,婚后为公婆织,有了孩子为孩子织。各种各样的毛线,大小款式不一的毛衣毛裤毛袜毛手套毛围脖把玉子的心塞得满满的。渐渐地,玉子成了公认的织线专家。单位里,邻里间,年轻的年长的女人们买了漂亮毛线,都会说:找玉子去,找玉子去。有人建议:玉子,把你织的那些花样编本书吧,准比街上卖的什么棒针花样大全强得多。要是没有后来那事,玉子准会编一本棒针花样大全出来。

那件事其实也不算什么。有天玉子进门后看到丈夫穿了件暗红的细羊毛高领衫。丈夫有些不自然地耸耸肩:还可以吧,刚买的。玉子说:不错,很贵吧?晚上,丈夫睡着后,玉子掂着那件暗红色的毛衣在灯下审视良久。毛线松紧不匀,一看就知道出自新手,有许多地方大概拆过,细看能看出一段段的痕迹。这么细的毛线,这么宽大的一件男人毛衣,织了拆,拆了织,一针针下来,要织多少下呀。玉子想起大三那年为他织的蓝手套。连着几个夜晚,玉子没有睡着。

生活是一个圆,绕了那么大一圈后玉子又站到了当初起步的那个点上。那天,玉子打点了自己的衣物,把在书架上搁置多年落了厚厚一层灰的专业书取下来,拍打拍打,一本本整整齐齐码在从街角商店买来的方便面箱里。一辆出租车连人带东西一块儿拉走了。在曾经被玉子视为“家”的那套房子里,大衣橱抽屉里躺着一把长短粗细不等的棒针。那么粗的一把,足有几十根。两头用黑皮筋结结实实扎着,是玉子昨晚上扎的。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玉子把它们丢了。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子原来觉得女人织毛衣是恶习,是因为母亲的遭遇给她造成了不良的心理感受。
B.丈夫的新毛衣是手工编织的,他却说是买的;玉子从这个拙劣的谎言中发现了丈夫出轨。
C.“搁置多年落了厚厚一层灰的专业书”,暗示读者婚后的玉子是一个毫无追求的人。
D.玉子离家时“一辆出租车连人带东西一块儿拉走了”,展现了玉子独立、决绝的性格。
13.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玉子有勤劳贤惠、心灵手巧的一面,也有独立坚强的一面,是一个立体丰富的圆形人物。
B.从痛恨织毛衣到迷上织毛衣,作者只用“爱情”来解释人物的剧变,理由不够充分,说服力稍显不足。
C.“笨拙地一针一针戳着毛线”一个“戳”字传神地将玉子初学织毛衣时的笨拙和认真展现得淋漓尽致。
D.第五段开头“那件事其实也不算什么”,看似语气平淡,实则使用反语,说明这件事对玉子的打击之深。
14.玉子的织毛衣针和《哦,香雪》中的铅笔盒,两件道具在小说中发挥了哪些相同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15.小说结尾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玉子把它们丢了”,你觉得玉子是有意还是无意?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5
现代文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30.65修辞手法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文章的叙述人称选择+表达
4-5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60.94变换句式语言表达
70.65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80.65句式仿写  情境补写  连贯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9-110.65铁凝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双文本
12-150.65其他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