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
上海 高三 三模 2024-05-26 4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一、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1. 按要求填空。

(1)慎终如始,______。(《老子》四章)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长沙》)

(3)苏洵《六国论》中的“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四句,描写了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

2024-05-2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服饰是文化礼仪的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懂“新中式”热度背后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在传承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我们一定能让服饰之美绽放新光彩,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①无形中加深着人们对中式美学的理解
②越来越多的“国潮”服饰现身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
③“国潮”服饰彰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④提升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A.③①②④B.①④③②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
2024-05-25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为弘扬汉服文化,学校某社团拟举办“汉服秀”,小金草拟了一段汉服推介发言稿,发言稿中的画线处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家好!即将粉墨登场[甲]的服饰是马面裙。马面裙原是明清时期最具特色的服饰之一,改良后的马面裙百花齐放[乙],兼顾传统与时尚,深受年轻人的追捧。时下穿着马面裙出游,总能引来旁人侧目而视[丙]。中华传统服饰种类不一而足[丁],敬请各位期待接下来的精彩演出。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2024-05-26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中国社会环境下的传统文化变迁

【摘要】

【关键词】传统文化   ______   社会学         

①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化进程颠覆了传统中国所构建的文明秩序,即一个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体系。围绕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关系,学术史以及思想史的研究进行了诸多讨论,这里不再赘言。本文主要围绕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结合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相关社会学经验研究,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模式。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可以通过道德观(人与人)、家庭观(人与家)和政治观(人与国)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③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传统文化的要义在于“仁”。“仁”之变迁在于从内外有别的差序交往结构转向“内外平衡”的宽半径合作: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论及的“差序格局”,差序格局体现了一种“内外有别”的交往模式。但是,到了现代社会,这种“内向化”的价值倾向却不利于人际的合作与互动。在新的历史时期,个体社会活动的范围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家庭界限,开始面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此时,社会发展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超越传统的交往界限来构建与“外人”的合作关系。

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福山的信任半径的概念来理解。所谓信任半径,是指人们能够彼此合作的他人所构成的圈子的宽度。宽的信任半径可以使个人能够与社会上“远程”的其他人合作,而那些半径狭窄的人则倾向于将他们的合作活动限制在特定的小圈子内。信任半径这一概念告诉我们,信任只有做到组内-组外的平衡才能带来积极的社会效果。否则,当内群体与外群体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有可能为了小群体利益而牺牲公共利益。

⑤以家庭为核心的人际关系中,“仁”的直接表现即为“孝”。“孝”之变迁在于权威关系主导到权威关系和亲情关系的有机统一:传统孝道观念对子女提出了比较高的伦理要求,凸显了代际之间的某种权威关系上的差异。但是,在当代中国社会,这样传统意义的孝道观念已经难以为继,一些新的孝道元素开始逐渐形成,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孝道双元模型。

⑥所谓孝道双元,意指当代中国社会人们的孝道观念开始从过去的权威关系一元逐渐转向两个维度的有机统一:一个维度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等级关系以及子女对父母意愿的遵从,这可以称为“权威性孝道”;另一个强调了亲子之间自然而然的情感和亲和状态。子女因为这种情感基础的存在而自发地表现出对父母的关心,这可以称为“相互性孝道”。不同的孝道观念可以产生不同的孝道行为。例如,胡安宁基于经验数据发现,权威性孝道更加倾向于促使个人向父母提供经济类支持,而相互性孝道则与情感性支持相关。

⑦在处理与国家权威之间关系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基础是“忠”。“忠”之变迁在于以文化为中轴向文化信赖与制度评价并立的转化。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开始引入各种制度主义因素,呈现出文化与制度并立的新局面。

⑧所谓“文化”面向,仍然指代那些发轫于传统文化规制的君臣权威观念。按照这一出发点,公共机构与居民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父子关系,一方面,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如父母对孩子般致力于维护和促进民众的福利;另一方面,普通人接受公共机构的服务,便处于某种文化上的从属地位。与这种“父子”隐喻的传统文化观念相比,“制度”面向则强调了中立、客观的公共机构评价。人们对能够提供良好绩效的公共机构更有信心。换句话说,政治评价的结果取决于客观绩效的表现,公民“理性”地评价这种表现,然后做出相应的判断。

4.从文中选择一个词语填入【关键词】部分的空缺处,合适的是______。
5.根据第④段画线句可以做出这样的推论:“现如今信任没有做到组内-组外的平衡,也就不能带来积极的社会效果。”以下选项与题干中推理过程一致的一项是(       
A.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若无不忍人之心,则非人哉。
D.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6.根据文意,能够体现社会转型对传统文化带来影响的一项是(       
A.社会中出现越来越多在家照顾孩子的全职妈妈。
B.每逢节日,在外务工子女给父母汇款表达孝心。
C.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更多和老师、中介进行沟通。
D.客户因为外卖平台提供的良好服务而给予好评。
7.不能根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文化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B.“宽信任半径”下的合作会带来积极的社会效果。
C.随着社会发展,孝道观念和孝道行为都会有所革新。
D.转型期后,公共机构有可能向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8.为了让读者迅速了解本文的研究成果,请为本文写一段摘要,150字左右。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鹿原(节选)

陈忠实

①白嘉轩背着褡裢朝县城的方向走去。秋末冬初的黎明像一个行动迟缓的老人凝滞不前。冬走十里不明。浓雾笼罩着的村庄仍然有驱狼的火光明明灭灭。雄鸡的啼叫没有往日的雄壮,而显得黏稠滞涩。白狼的凶讯持续流传。后来又传闻朱先生凭一张嘴、一句话,就解除了从甘肃反扑过来的二十万清军,朱先生因此被张总督任命为第一高参。白嘉轩忙于修复围墙而不闻姐夫朱先生的种种传闻,是昨天晚上鹿子霖带着一脸惊奇询问他关于朱先生的消息时他才知道的。他带着验证传闻和反正以来的种种疑惧和慌乱去找朱先生,听他断时论世。

②朱先生在他的书房里接待白嘉轩,他一如往常,看不出任何异样的神态。白嘉轩脑子里顿时蹦出“处世不惊”四个字来。他忍不住说起乡间关于白狼的传言,朱先生笑笑说:“无稽之谈。”姐夫对白狼的冷漠,使白嘉轩感到扫兴,他随之问起朱先生斥退二十万清军的事。朱先生用像冷漠白狼一样的口气说:“传言而已。”白嘉轩不好再问,却又忍不住:“哥,我想你是不会为张总督当说客的。”朱先生却笑了:“你又猜错了,我这回乐意当了张总督的说客。”

③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

④诵读已经不是习惯而是他生命的需要。世间一切佳果珍馐都经不得牙齿的反复咀嚼,咀嚼到后来就连什么味儿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得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诵读。朱先生诵读圣贤书时,全神贯注如痴如醉如同进入仙界。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先生正在晨诵。”两位差官对门房张秀才上了火:“我这里有十万火急的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他接也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朱先生说:“我正在晨诵。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他们自便。”差官听了更火了,再三申明:“这是张总督的手谕,先生知道不知道张总督?”张秀才说:“皇帝来也不顶啥!张总督比皇帝还高贵?等着!先生正在晨诵。”两位差官只好等着,张秀才不失礼仪为他们沏了茶。

⑤朱先生晨诵完毕,挽着袍子来到门房,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的信慷慨陈词,婉约动人,言简意赅地阐释了反正举事的原义,摆置出目下严峻的局势,又说反正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决一死战。张总督说他的革命军同仇敌忾,士气高昂,完全可以击败方升的乌合之众,只是战事一起,市民百姓必遭涂炭,古城必遭毁灭,于理不通于心亦不忍。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这里亦不追击,由他自去陇西。如果方升情愿留住西安,张总督可以保护其颐养天年。

⑥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回去告知张总督,免得贻误战机。”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立即告诉妻子:“快点给我收拾行李。”朱白氏担心地问:“你到哪达去?不是说不去吗?”朱先生说:“我得出去躲几天。我算定张总督还要派人来缠的。”

⑦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嗔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⑧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⑨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代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要他坐上汽车,带上十二名经过特种训练的卫士以防不测。

⑩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⑪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朱先生热泪涌流,边吟诵边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有删改)

[注]①《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写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的故事。②朱先生:白嘉轩姐夫,书中最具智慧者。自幼苦读,饱学儒雅,淡泊名利。

9.第①段画线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请加以赏析。
10.第③段在全文的构思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11.赏析结尾的妙处。
12.某学校的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他们提出一个关键词:儒道结合。请围绕这个关键词,为朱先生写一则人物短评。
2024-05-2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别严士元

(唐)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①本诗为诗人被贬赴任临行时所做,与前来送行的友人严士元话别。②阖闾城:即今江苏的苏州城。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阖闾所筑。③青袍:唐代八品九品(低阶)官员的官服为青色。

13.首联□处最有可能填入的一个字是(       
A.暖B.寒C.朝D.芳
14.以下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倚棹”二字,说明送别地点在江边。
B.颈联是诗人想象离别后远行途中的美丽景致。
C.诗人同情友人官微职卑,满腹雄才无以施展。
D.全诗的风格清婉雅致,情思复杂,诗意浓厚。
15.本诗的“景语”细腻精妙,耐人寻味。请以颔联为例,加以赏析。
2024-05-2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颂传

①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江宁县。

②仁宗崩,建山陵。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诸郡。颂曰:“遗诏务从俭约,岂有土不产而可强赋乎?量其有无,事亦随集。”

③送契丹使,宿恩州,驿舍火,左右请出避,颂不动。州兵欲入救,闭门不纳,徐使防卒扑灭之。初火时,郡人汹汹,唱使者有变,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赖颂安静而止。遂闻京师,神宗疑焉。颂使还,入奏,称善久之。

④徒亳州。有豪妇罪当杖而病,每旬检之,未愈。谯簿邓元孚谓颂子曰:“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颂曰:“万事付公议,何容心焉。若言语轻重,则人有观望,或致有悔。”既而妇死。元孚惭曰:“我辈狭小,岂可测公之用心也。”

⑤吴越饥,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⑥既又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既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緾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九》,有删节)

【注】①唱:喧嚷。②逋():拖欠。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第进士,江宁县(        )       (2)颂既于律历(        )
17.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诸郡
A.磨炼B.激励C.虐害D.振奋
18.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郡人汹汹       
A.骚乱不宁B.议论纷纷C.气势凶猛D.争吵不休
19.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20.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21.依据第④段内容,具体分析邓元孚“惭”的原因。
2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填写相关的内容。
事件品质
第②段:反对有关部门搜刮地方,加重地方负担(1)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第④段:遇到因病不能接受杖刑的犯人能人性化处理
第⑤段:____________
(3)关爱百姓(心系百姓)
第⑥段:制造的水运浑天仪能够精准报时(4)____________
2024-05-2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强斋记

(元)王沂

①宋君文野将归关东,筑环堵之室於先庐之阳,翳蓬藿而居焉,而命之曰“强”。谒余,言其故。

②余谓君年七十,将隐矣,而其志不自足如此。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犹箴儆①于国,作《抑》戒以自儆也。君子之于道盖终身焉,不以壮耄而勤惰也。此其所以自强不息也欤?

③强,有以胜人之谓也。以君之博学洽闻,驰骋以惊世者谓之强邪?以君之廉介刚直,不以一毫挫于人者谓之强邪?由前则为夸,由后则为傲,吾知君不为是也,亦曰勉于德而已。古之君子养其德之刚以胜其欲之私,足乎内,无待乎外。夫然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患难而不屈,临乎死生而不惧,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此其所以为君子也邪!

④□□,卫武公不云乎:“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②”故君子慎其独也。《传》曰:“君子庄敬曰强。”敬,其慎独之本也。夫以宋君乡道之勤,进德之勇,老而益壮,其为君子之自强也,孰御焉?故余嘉其志而乐为之书。

(选自《全元文卷一八二九》)

【注】①箴儆:规戒。②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出自《诗经·大雅·抑》,朱熹《诗集传》曰:“卫武公作此诗,使人日诵于其侧以自警”。

23.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虽然B.然则C.既而D.因而
24.第②④段两次提及卫武公,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25.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君归关东后,在旧居辟了一间房间,命名为“强斋”。
B.在作者眼里,宋君并不是一个博学洽闻、廉介刚直的人。
C.古代君子能够做到“足乎内,无待乎外”,就是慎独之意。
D.全文都是从“修身进德”的角度展开对于“强”的分析。
26.文章对“强”的认识逐层深化,请简要分析。
2024-05-2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7. 离开附近,去往远方,是否意味着更好地认识世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4-05-2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名篇名句默写
2
语言文字应用
3
阅读与鉴赏
4
作家作品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篇名句默写
10.85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二、语言文字运用
20.85连贯  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3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三、现代文阅读
4-8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9-120.65陈忠实(1942-2016)  《白鹿原》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四、古代诗歌阅读
13-150.65刘长卿  赠友送别
五、文言文阅读
16-220.65脱脱等  《宋史》  史传文
23-260.65杂记文
六、作文
270.4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