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三 三模 2024-05-25 23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宇宙何处觅知音

①1977年,“旅行者”探测器的升空,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探索太阳系外的宇宙文明的开始。在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主持下,“旅行者”搭载了两张镀金唱片,里头储存了地球想传递给宇宙的星际信息:118张描绘地球文明的照片、近90分钟世界各地的音乐、一部关于进化历史的音频。这两张特殊的“星际唱片”承载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进行星际交流的渴望。

②对有过“郑和下西洋”历史的中国人来说,这种走出闭关锁国、探索世界的想法,也许并不陌生。但令国人更好奇的,或许是这张“星际唱片”里头的“中国元素”。在照片部分,两种“中国形象”受到关注,一是“中国人的晚宴”,一是“中国的长城”,凸显了中国的“日常”和“奇迹”。最后,是重中之重的音乐部分。“星际唱片”收录的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中国古琴曲《流水》,是唱片中单曲片段时长最长的音乐。它与唱片中最后一首音乐——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的第五乐章“短歌”,代表了地球想让宇宙聆听的人类音乐。古琴是中国五千年音乐历史的象征,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暗合了人类摆脱孤独、追求知己的期望。更重要的是,一曲《流水》,如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面对奔流的江河或者任何自然界的奇观,人们会由衷地敬畏许许多多人类无法了解的奥秘”。

③面对浩瀚无垠的未知宇宙,人类自然会心生“敬畏”,有时难免会萌生对星际探索的犹疑和抗拒。实际上,正如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所传达出的悲伤与希望共存的复杂感受一样,人类对星际探索尤其是主动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也莫衷一是。其中的反对意见,因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而尽人皆知。而科学界更大的反对声音则来自大名鼎鼎的斯蒂芬·霍金。2010年,在纪录片《与史蒂芬·霍金一起走进宇宙》中,霍金警告,人类与外星智慧生命交流可能“风险太大”。“我们只需审视自己,就会发现智慧生命可能会发展成我们不想遇到的东西”;“我想象他们可能存在于巨大的飞船中……已经耗尽了他们家乡星球上的所有资源。这些先进的外星人可能会成为游牧民族,寻求征服和殖民他们能够到达的任何星球。”霍金表示,星际掠食者的袭击只是寻找地球以外智慧生命的令人沮丧的可能性之一。另一种可能性是,智力本身可能对生命有害。霍金指出,人类通过制造核弹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将自己置于毁灭的边缘。“如果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智慧外星人,那么他们可能不会持续太久。也许他们在发现Emc3后不久就引爆了自己。如果文明需要数十亿年的时间来进化,然后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那么遗憾的是我们几乎没有机会听到他们的消息。”2018年,在临终前的一部纪录片《斯蒂芬·霍金最钟爱的地方》中,霍金再次强调:“有一天,我们可能会收到来自这样一颗行星的信号,但我们应该警惕是否作出回应。遇到先进文明就像美国土著遇到哥伦布一样,结果可不太好。发现智慧生命将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它迫使我们改变。我们必须放弃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想法,开始以更多的同情和谦卑行事。”

④这种对外星人的态度,在科幻电影中展现无遗。1996年,罗兰·艾默里奇执导了电影《独立日》,讲述了科学家和陆战队航空兵上尉史蒂芬希尔合作为人类的命运奋斗,从而阻止外星人入侵,捍卫地球的故事。随后,吕克·贝松执导了电影《第五元素》,塑造了积极反抗邪恶力量并派出“第五元素”来拯救地球的外星善良势力。可见,在地球人心目中,外星人向来就是“天使与魔鬼”的混合物。正如更高的技术文明并不等于更高的道德文明,所谓“远方的文明朋友”,谁说不会是“门口的野蛮人”?

⑤实际上,外星人不过是地球人的一个镜像。对外星人的这种复杂态度,反映的是人类对自身的暧昧认知。“星际唱片”的制作者们在准备这份“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档案”时,就有过左右为难:是只向外星人传递地球美好的一面呢,还是把地球野蛮、黑暗的一面也告知外星人?“信念”和“真实”,哪个更重要?最终,“星际唱片”选择了前者。因此,这张“唱片”作为地球人类的“文明宣言”和“道德宣言”,传递的与其说是一个“真实”的地球,不如说是一个“信念”的地球。对人类文明来说,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复杂的“真实”,有时候我们又需要一种简单的“信念”。

⑥1985年,“星际唱片”的缔造者卡尔·萨根出版了科幻小说《接触》。小说描写人类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希特勒在开幕式上演讲,电波信号传到了外星人那里。小说虚构了人类与外星人之间展开的一段关于人类命运的对话:

人类:如果纳粹统治了地球,又发展出星际飞行的技术,外星人会介入吗?

外星人:不会。任何侵略性的文明,最终都会走向自我毁灭,这是它们的天性,无法避免的。我们会任其自生自灭。

人类:你们了解到的第一个人类可是希特勒啊!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接触人类?

外星人:这当然是个警告。我们看得出你们有大麻烦了,然而你们的音乐传达出了别的东西。拿贝多芬的曲子来说,它让人觉得希望尚存。

——摘编自2023年12月5日《北京日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行者”探测器搭载的镀金唱片,储存了地球想传递给宇宙的照片、音乐等星际信息,借此表达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进行星际交流的渴望。
B.“星际唱片”中的照片部分,体现了“中国元素”,其中“中国人的晚宴”和“中国的长城”,突显了中国的“日常”和“奇迹”。
C.“星际唱片”收录的古琴曲《流水》,是中国五千年音乐历史的象征,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契合了人类摆脱孤独、追求知己的期望。
D.正如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所传达出的希望与悲伤共存的复杂感受一样,人类对星际探索尤其是主动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也没有一致的看法。
2.根据原文第3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金认为资源的枯竭与耗尽,可能会导致外星智慧生命成为星际掠食者,开启对其它他们能够到达的星球的征服与殖民之路。
B.纪录片《斯蒂芬·霍金最钟爱的地方》中,霍金通过类比的方式,强调如果收到外星信号,我们应当对是否作出回应保持警惕。
C.霍金认为寻找外星文明恐怕不会有好的结果,其中一个原因是,外星智慧生命因文明程度过高,已将自己置于毁灭的边缘。
D.虽然霍金对星际探索持反对意见,但他也看到了发现外星智慧生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人类自我反思、重拾谦卑态度的积极意义。
3.下列选项中的影视作品,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4段观点的一项是(     
A.2023年,汤姆·克鲁斯主演《碟中谍7:致命清算》,电影主题为伸张正义,惩恶扬善。
B.1996年,蒂姆·伯顿的《火星人玩转地球》,讽刺了把外星人想象成“天使”的地球人。
C.1982年,电影《E.T.外星人》中充满善意、乐于助人的外星人形象一时间深入人心。
D.1977年,“旅行者”探测器上天后不久,斯皮尔伯格拍摄了科幻电影《第三类接触》。
4.对人类文明来说,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复杂的“真实”,有时候我们又需要一种简单的“信念”。真实和信念各指什么?
5.结合全文,指出文章结尾处人和外星人的对话中体现的丰富意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庄里的高塔

罗隆翔

深秋的傍晚,金黄色的稻穗在秋风中连连点头,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像被夕阳镀上一层金子的海洋。凉爽的秋风将稻田的泥土清香送入人们鼻端,一天的劳作结束了,人们都在讨论明天的收成。

收割稻谷是头等的大事,稻谷割下来之后,会卖到黑石城,换回布匹、奶酪等物品,也换回拇指大小的能源核心。一颗小小的能源核心足以驱动一辆巨大的蒸汽车,村里的高塔也需要很多这样的能源核心来驱动。他们要弄到足够多的能源核心,让这座高塔运行一万年。大人们说,①这座高塔是祖先们移民到这个世界时建造的通信塔。

这是一片土地肥沃的盆地,是一片世外桃源。盆地唯一的豁口就是黑石城,但那座城市有着严密的防护设施,千百年来,通常只有零零散散的机器人溜进来。

稻谷收割完成,小布看见痘哥要开着蒸汽车到黑石城卖粮食,就软磨硬泡跟着去了。

13岁的小布眼中,黑石城是一座大城市。

痘哥买了能源核心和一批金属锭。之后,痘哥带小布到猎人行会,替小布的爸爸领回收养的孤女,名叫阿璃。据说她原本住在遥远的观海城,但几个月前,那座城市被机器人洗劫,援军赶到时,只剩她一个人活下来。

小布一直都挂念着吃黑石城烧鸡的事儿,对那个阿璃完全不感兴趣;但当他见到她时,只觉得一阵燥热跃上脸颊,一直聒噪不停的他就像突然坏掉的收音机,再也没吭声,脚步也僵硬起来,烧鸡被彻底遗忘了

阿璃的手很巧,她总是随身携带绣花绷子和针线,闲着没事就静静地绣花,拿去卖,赚点钱补贴家用。小布问阿璃: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机器人作乱呗,见人就杀……阿璃小声回答说。

她的脸色似乎不太好,也许是想起了可怕的事,小布挥舞着手臂说:你别怕,我会保护你的,机器人来了,我就一拳把它打穿!你看我的肌肉,很结实吧?其实他根本没几两肌肉,瘦皮猴一只。

阿璃捂着嘴笑了。

薄薄的木板门外传来村长的声音:有些年轻人打算跟随今天那个候选人去对付机器人!……毫无疑问,村长在客厅跟小布的爸爸商量事情。

一个年轻的声音问:这高塔到底有什么秘密?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守着它?

小布的爸爸说:这是信号发射塔。很久以前,地球联邦拥有大量太阳系外殖民星球,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其中一颗,这些信号发射塔能指示地球联邦的飞船在星球上起降。它的建造方法遗失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它。也许哪一天,我们的同胞会乘坐着飞船从天而降,带来失传已久的高科技。

小布问阿璃:‘高科技’是什么?

阿璃说:高科技是一种知识,一个拥有高科技的文明,能做到很多你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比如制造一个巨大的保护罩笼罩着整座城市,在里面装上气候调节器,让整座城市冬暖夏凉;制造一艘像城市一样大的飞船,载着数以万计的人飞往别的行星……

备战了。几乎每天都能看见大批士兵在收割后的农田里进行操练。

一个星期之后,军队奔赴前线,②村庄一下子冷清起来,有了深秋的萧索气息。

小布说:跟我说说地球时代的故事。

阿璃缓缓地说起那些古老的故事。从古希腊的青铜计算器说起,说到冯·诺依曼的计算机,说到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的诞生,最后说到了机器人的叛乱,讲到七千年前人类联军镇压反叛的机器人时,她突然打住不说了。

战争初期比较顺利,第三个星期,数不清的机器人集结起来,向人类发动了反攻!村庄的防线被撕开,更多的机器人逐步逼近高塔,朝村庄拥来!

突然间,大片的火流星从天而降,漆黑的椭圆形空降舱砸落在机器人中间!一群士兵冲出空降舱,他们的动能自动枪绵密的弹雨无情地吞噬了那些机器人。

村民带着空降兵的军官去见村长,村长双手颤抖着激动地说:你们终于来了,我们等了七千年……

军官敬了一个军礼,说:我想知道你们为什么一直没回复我们的联络信号?村长愕然,问:你们很早就知道我们的存在了?

军官说:我们的宇宙高速航道就从你们星系附近经过,每次我们都会发信号询问你们是否需要帮忙,可你们从未回复过,我们也不方便介入你们的生活。看到你们自得其乐地猎杀机器人,愉快地玩蒸汽机,也不好打扰你们……这次,是看事情失控了,才紧急出兵的。

村长顿时明白了,他浑身颤抖,说:我们的信号塔……高塔……的解码器很久以前就坏了……

军官问:③是谁破坏了信号发送装置?

终于下雪了……高塔上,阿璃看着雪花落在掌心,对小布说: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看到雪花,除了你,我几乎没有朋友,现在我告诉你:我活了七千年……

阿璃说她走投无路时被机器人叛军收留了,叛军让她作为内应跟随人类登上了这座殖民星球。可是阿璃不想为机器人卖命,她怕人类数量过多会引起叛军的注意招来杀戮,也更不希望人类掌握太空时代的高科技回地球找叛军复仇飞蛾扑火,于是她不断派遣机器人攻击人类,削减人类数量,把人类锁死在蒸汽时代……

一个陌生人带领两名士兵走上高塔:所以,操纵那些工程机器人猎杀离开山谷的人类、破坏信号塔的人就是你?

小布像狼犬一样跳起来,抢在阿璃面前问:你是谁?

阿璃似乎早就猜到这人迟早会出现,说:调查官先生,请问,当年那场机器人叛乱,最后的结局是……她的声音有几分颤抖。

调查官说:那些金属疙瘩早在几千年前就变成铁锈了。你真不该破坏这座高塔,否则几千年前你就该收到胜利的消息了。

阿璃愣住了,她从没想过,自己白折腾了几千年!④她笑了,清澈的眼泪从稚嫩的脸庞滑落。

没等小布回过神来,阿璃突然闪向高塔边缘,纵身一跳!小布想都没想,冲过去试图抓住她,但他只抓住了一把寒冷的空气。阿璃单薄的身子像雪花一样飘落……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两段,既呈现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农耕社会图景,又叙述了能源核心、蒸汽车、通信塔等内容,组合出传统与未来交织的背景。
B.痘哥带着小布开蒸汽车到黑石城卖粮食,买重要的能源核心和金属锭,替小布的爸爸接孤女,可见他是一个值得托付和信任的人。
C.阿璃的最后一跳,是她在得知真相后的自我解脱,作者设置这一结局,表达了对阿璃滥用科技伤害人类的批判。
D.科幻立足现实,文中村庄处于未来世界地球的太阳系外殖民星球,但村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记忆延续的是我们熟悉的地球文明。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交代了村庄的来源和高塔的作用,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呼应了题目,也为下文的一些情节做了铺垫。
B.句子②中的“冷清”“萧索”渲染了季节和战事给村庄带来的肃杀氛围,暗示着人类被机器人猎杀的惨烈。
C.句子③通过军官抓住问题关键的问话,引出了下文的场景和解答这个问题的主要人物,使叙述节奏紧凑。
D.句子④的“笑”和“眼泪”写出了阿璃矛盾复杂的心情,她以自认为善意的方式保护人类,却又深深伤害了人类。
8.阿璃的身份揭晓,令人震惊,但前文实则有多处铺垫和暗示,请找出两处加以分析。
9.小布并非小说的主角,作者却赋予了这个人物很多职能,请以“见证·科技·人性”为关键词,为小布写一份角色分析报告。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盖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屈仲之机括,于是乎决。法中所以通差令佐理掾者,谨之至也。年来州县,悉以委之初官,付之右选,更历未深,骤然尝试,重以件作之欺伪,吏之奸巧,虚幻变化,茫不可诘。纵有敏者,一心两目亦无所用其智,而况遥望而弗亲,掩鼻而不屑者哉!慈四叨臬寄,他无寸长,独于案,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若灼然知其为欺,则亟与驳下;或疑信未决,必反下覆深思,惟恐率然而行,死者虚被涝漉。每念狱情之失,多起于发端之差;定验之误,皆原于历试之浅。医师讨论古法,脉络表里先已洞澈,一旦按此以施针砭,发无不中,则其洗冤泽物,当与起死回生同一功用矣。

(节选自宋慈《洗冤集录·序》)

材料二: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知州某性褊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参军鞠之。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上,州官审覆,无反异,皆以为得其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曰: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耶?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

若水一旦诣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惊曰:安在?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于知州所。知州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见汝女,识之乎?对曰:安有不识也?因从帘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趣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其人不得入,绕垣而哭,倾家费以饭僧,为若水祈福。

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固辞,曰:若水但求狱事正,人不冤死耳,论功非其本心也。且朝廷若以此为若水功,当置录事于何地邪?知州叹服,录事诣若水叩头愧谢。远近翁然称之。

(节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留之A且旬B日C知州D屡趣之E不得F上下G皆怪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胥”指古代官府中的小吏,与蒲松龄《促织》“里胥猾黠”中的“胥”含义相同。
B.“针砭”本是一种疗法,后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与“针砭时弊”中“针砭”含义相同。
C.文中“狱”意为罪案,与《左传·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的“狱”含义不同。
D.文中“微”意为没有,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慈认为,当时的州县官府往往把人命关天的刑狱之事委之于缺乏实际经验的新入选官员,这些人容易于受到欺蒙,这会导致是非混淆,冤情丛生。
B.宋慈曾经四次被任命为掌管刑狱的最高法官,他谦逊地认为自己没有别的长处,唯独对于案情的审理始终持审慎再三的态度,不敢有丝毫疏忽大意。
C.钱若水的品行与同州官员形成对比。知州断案主观片面,钱若水多次劝阻,但知州不听。同州录事公报私仇、刑讯逼供,迫使富民承认杀死女奴之罪。
D.回答录事的诉求时,钱若水含笑回应,以此缓和对方激烈的情绪。而回答知州想为他上奏时,他先直陈内心的真实想法,再通过反问指出拒绝的理由,态度坚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灼然知其为欺,则亟与驳下。
(2)其人不得入,绕垣而哭,倾家费以饭僧,为若水祈福。
14.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作为刑狱官应具有的品质。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邢桂州

王维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注】①邢桂州:指邢济,作者的发人。桂州治所在今广西桂林。②洞庭:邢济此行盖自京口溯江而上,取道洞庭湖、湘水赴桂州。③赭圻:《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八:“赭圻故城在(宣州南陵)县西北一百三十里。”赤岸:赤岸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东南。④“明珠”句:据《后汉书》记载,合浦(在今广西)原产珠宝,因官吏搜刮珠宝渐移他地,人物无食,贫者饿死在道上。孟尝调任合浦太守后,革除前弊,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贾流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上句先声夺人,以饶吹之声描绘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喧”字点明送别场景之热闹。
B.首联对仗工整,其中下句使用“下”字,写出友人乘风破浪、远去洞庭湖的情景,生动形象。
C.颔联在描写友人行舟途中的景色时选取不同的色彩,意境开阔,富有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尾联用语直率而又真诚恳切,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不相同。
16.钱锺书在《谈艺录》中指出,唐人作诗用地名“尚有用意,非徒点缀”。本诗中,诗人使用多个地名有哪些“用意”?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诗人常以“空”字传情达意,如姜夔的《扬州慢》以“_____________”写劫后扬州的空寂萧条,王维的《山居秋暝》以“_____________”传达宁静空寂的禅趣。

(2)《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六国君王不懂得爱民而灭亡感到遗憾,而《谏太宗十思疏》也强调了人民的力量,两者似有相通之处。

(3)“鹿”音同“禄”,世人常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与超脱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25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