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考语文试卷
宁夏 高三 三模 2024-05-26 9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集中体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中汲取前进动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突破新进展。

保持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之所以不断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是因为这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力量和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涵丰富,坚守理想信念是其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其能够跨越时空、绽放恒久光芒的关键。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没有任何困难能压垮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坚贞不渝的信念、对党的绝对忠诚。新征程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加需要夯实理想信念之基,增强战胜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

厚植至真至诚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从伟大建党精神的不负人民,到延安精神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焦裕禄精神的亲民爱民、无私奉献,到雷锋精神的服务人民、助人为乐;从脱贫攻坚精神的上下同心,到伟大抗疫精神的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人铸就的一系列伟大精神,鲜明彰显至真至诚的人民情怀。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磨砺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遭遇了血与火的考验,经历了无数生与死的洗礼,凭着一股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方能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攻坚克难、顽强拼搏中铸就的。敢于担当、勇于斗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困难压不倒、苦难击不穿的精神风范和意志品格。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唯有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胜利推进这一历史伟业。

永葆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一百多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自我革命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我们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永葆生机活力的强大精神支撑。新征程上,要以自我革命精神强作风、壮肌体,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摘编自郝文斌《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
B.坚守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共产党人能跨时空、绽放恒久光芒的关键。
C.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是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胜利推进的唯一条件。
D.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党最大的优势,它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先指出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然后聚焦核心话题,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价值。
B.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部分从四个角度论述如何激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力量,四段呈并列的逻辑关系。
C.文章四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服务于分论点,均指向“为什么”,即“保持”“厚植”“磨砺”“永葆”等的根本原因。
D.本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作者分别运用了引用、举例、比喻等论证方法使说理充分,也多处使用逻辑关联词使表述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中汲取前进动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才能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突破新进展。
B.千万党员坚贞不渝的信念、对党的绝对忠诚,是党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垮的根本保证,新征程上,我们更加需要夯实理想信念之基,增强战胜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
C.中国共产党人铸就的一系列伟大精神生动诠释了至真至诚的人民情怀,拥有这种情怀,相信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才可以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D.一百多年来,党依靠内外,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新征程中,党的作风强,肌体壮,自我净化、完善等皆需要自我革命精神。
2024-05-2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一段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太空练腿的视频,让人们认识了一件新装备——仿生黏附鞋。

仿生黏附鞋的外形与普通男士凉鞋相似,但采用了特殊的黏附材料,底部有可以产生黏附力的微结构阵列。穿着仿生黏附鞋踩在特制踏板上会产生吸附力,需要一定力量才能把脚抬起来。航天员平时锻炼时,就穿上它在一块特制踏板上用力踩踏、抬腿,左右反复,从而起到锻炼作用。同时,该装备将配有的肌肉传感器固定在腿部,在运动时可以实现对肌肉、骨骼受刺激情况的定量监测。在作业过程中,仿生黏附鞋能协助航天员进行脚部位置固定,使锻炼结合到日常作业中,和地面作业更加接近,提升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的持续作业效率。

航天员长期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生活,坚持锻炼非常重要。年龄在3050岁的航天员,如果长期在太空飞行且缺乏锻炼,其肌肉会萎缩至80岁老人的状态。另外,由于失重,骨骼所受压力减小,人体会产生钙量过剩的错误信号,并通过尿液和粪便将多余的钙排出,导致骨质脱钙。在排钙的同时,航天员还因为血液循环减弱,而出现血管硬化等症状。

有研究显示,如果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一年,返回地面后其肌肉恢复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而流失的钙可达全身总钙量的25%,即使花两三年的时间也很难完全恢复。因此,我国航天员的每次飞行任务时间通常安排为半年,以免他们的身体遭受较大损伤。同时,空间站里准备了多种锻炼设施,以供航天员对全身各部位肌肉群进行锻炼。

人们在电视画面里看到的太空自行车,正式名称叫太空自行车功量计。它可以防止心肺功能和呼吸功能降低、骨骼肌肉质量下降,改善血液循环等,同时能记录多项生理指标,为地面专家评估航天员的健康状况和运动功能提供依据。与健身房里的动感单车类似,太空自行车也能通过不同挡位调节运动强度,不同的是它没有座椅,航天员是把双脚固定在踏板上,手扶舱壁使用。在失重环境下,他们还可以倒转身体,手握踏板,用其锻炼上肢力量。太空教师王亚平就曾在天宫课堂中表演倒立手摇自行车的太空特技

太空跑台则类似地面上的跑步机,航天员用束缚带将自己固定在上面进行运动,可以对骨骼施压,促进骨组织重建,同时促进神经肌肉功能和运动协调性,减轻航天员返回地面后可能遇到的站立、行走困难问题。太空跑台被认为是长期太空飞行中最有效的锻炼装备,受到许多航天员的青睐。美国女航天员苏尼塔·威廉斯曾借助太空跑台,在国际空间站云参加2007年波士顿马拉松,成绩为4小时2310秒,成为太空马拉松第一人。

此外,太空保健装备还包括用于减轻头部充血、防止体液重新分布的下体负压装置;让人举手投足都需克服弹力阻碍,从而达到锻炼肌肉目的的企鹅服;能通过电脉冲刺激起到按摩作用,有利于增强血液循环、减轻疲劳的神经肌肉刺激仪等。

(摘编自付毅飞《航天员太空科技健身装备揭秘》)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仿生黏附鞋能协助航天员将锻炼与日常作业相结合,达到地面作业的效果,提升了持续作业效率。
B.长期在太空中飞行,年龄在30~50岁的航天员会出现肌肉萎缩的问题,甚至达到极其衰老的程度。
C.我国航天员的每次飞行任务时间通常安排为半年,是为了防止他们体内的钙过度流失,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D.亚平在天宫课堂中表演的倒立手摇自行车,运动功能强,可使航天员的全身肌肉得到有效锻炼。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介绍了航天员的多种健身装备,详写了仿生黏附鞋、太空自行车及太空跑台,略写了企鹅服、神经肌肉刺激仪等,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B.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太空练腿的视频让人们看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对航天员健康的高度关注,相关健身装备的研制,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C.作者在文中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严谨、语言更生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D.文中多处使用引号,有表示突出强调的,如“钙量过剩”“多余”等;有表示特定称谓的,如“太空教师”等,都有效增强了文章的科普色彩。
6.航天员长期在太空作业,身体通常会出现哪些问题?请分条陈述,并为之选择一种健身器械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
2024-05-2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 学 路

沈从文

①从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有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

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作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热时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用夹板上鞋。

又有剃头铺,任何时节总有人手托一个小小木盘,呆呆的在那里尽剃头师傅刮脸。又可看到一家染坊,有强壮多力的苗人,踹在凹形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手扶着墙上横木,偏左偏右的摇荡。

②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齿头包花帕的苗妇人,时时刻刻口上都轻声唱歌,一面引逗缚在身背后包单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红铜勺舀取豆浆。

我还得经过一些屠户肉案桌,可看到那些新鲜猪肉砍碎时尚在跳动不止。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每天且可以从他那里看出有多少人接亲,有多少冥器,那些定做的作品又成就了多少,换了些什么式样。

③并且还常常停顿下来,看他们贴金敷粉,涂色,一站许久。

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

每天上学时,我照例手肘上挂了那个竹书篮,里面放十多本破书。在家中虽不敢不穿鞋,可是一出了大门,即刻就把鞋脱下拿到手上,赤脚向学校走去。不管如何,时间照例是有多余的,因此我总得绕一节路玩玩。

若从西城走去,在那边就可看到牢狱,大清早若干犯人带了脚镣从牢中出来,派过衙门去挖土。

到了溪边,有时候溪中涨了小小的水,就把裤管高卷,书篮顶在头上,一只手扶着,一只手照料裤子,在沿了城根流去的溪水中走去,直到水深齐膝处为止。

学校在北门,我出的是西门,又进南门,再绕从城里大街一直走去。在南门河滩方面我还可以看一阵杀牛,机会好时恰好正看到那老实可怜畜牲放倒的情形。

因为每天可以看一点点,杀牛的手续同牛内脏的位置,不久也就被我完全弄清楚了。

再过去一点就是边街,有织簟子的铺子,每天任何时节皆有几个老人坐在门前小凳子上,用厚背的钢刀破篾,有两个小孩子蹲在地上织簟子。

又有铁匠铺,制铁炉同风箱皆占据屋中,大门永远敞开着,时间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着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

待到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溅的一下一下打着。有时打的是一把刀,有时打的是一件农具。

有时看到的又是这个小学徒跨在一条大板凳上,用一把凿子在未淬水的刀上起去铁皮,有时又是把一条薄薄的钢片嵌进熟铁里去。日子一多,关于任何一件铁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会弄错了。

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有干鱼同酸菜,用钵头装满放在门前柜台上。

④引诱主顾上门,意思好像是说,吃我,随便吃我,好吃!每次我总仔细看看,真所谓过屠门而大嚼,也过了瘾。

但最使人开心事,还是落过大雨以后,街上许多地方已被水所浸没,许多地方阴沟中涌出水来,在这些地方照例常常有人不能过身,我却赤着两脚故意向深水中走去。

若河中涨了大水,照例上游会漂流得有木头、家具、南瓜同其他东西,就赶快到横跨大河的桥上去看热闹。桥上必已经有人用长绳系定了自己的腰身,在桥头上呆着,注目水中,有所等待。

看到有一段大木或一件值得下水的东西浮来时,就踊身一跃,骑到那树上,或傍近物边,把绳子缚定,自己便快快的向下游岸边泅去。

另外几个在岸边的人把水中人援助上岸后,就把绳子拉着,或缠绕到大石上大树上去,于是第二次又有第二人来在桥头上等候。我欢喜看人在洄水里扳罾,巴掌大的活鲫鱼在网中蹦跳。

一涨了水,照例也就可以看这种有趣味的事情。照家中规矩,一落雨就得穿上钉鞋,我可真不愿意穿那种笨重钉鞋。虽然在半夜时有人从街巷里过身,钉鞋声音实在好听,大白天对于钉鞋,我依然毫无兴味。

材料二

我写出的又不是他们预定的形式,真无办法。你们多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有;且要求一个作品具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言语上。你们要的事多容易办!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

(摘自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照应了文章的标题,也点明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上学路上的景物。
B.句子②从外貌、动作等方面生动地写出了两代苗人的生活,画面温馨甜美。
C.句子③中“常常停顿下来”“看”“一站许久”一连串动作,体现儿童的好奇心。
D.句子④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干鱼同酸菜”的诱人可口。
8.作者通过观看“杀牛”“打铁”“雨后捞东西”的场景明白了哪些“事情”?请梳理概括。
9.材料二说“我写出的又不是他们预定的形式”,材料一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2024-05-2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二十六年,献公卒。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荀息曰:三公子之徒将杀孺子,子将如何?荀息曰:死吾君而杀其,吾有死而已!里克曰:子死,孺子立,不亦可乎?子死,孺子废,焉用死?荀息曰:昔君问臣事君于我,我对以忠贞。君曰:‘何谓也?’我对曰:‘可以利公室,力有所能,无不为,忠也。葬死者,养生者,死人复生不悔,生人不愧,贞也。’吾言既往矣,岂能欲行吾言而又爱吾身乎?既杀奚齐,荀息将死之。

人曰:不如立其弟而辅之。荀息立卓子,里克又杀卓子,荀息死之。君子曰:不食其言矣。

既杀奚齐、卓子,里克及丕郑使屠岸夷告公子重耳于狄,曰:子盍入乎?吾请为子。重耳告舅犯曰:里克欲纳我。舅犯曰:不可。以丧得国,则必乐丧,乐丧必哀生;因乱以入,则必喜乱,喜乱必怠德。是哀乐喜怒之节易也,何以导民?民不我导,谁长?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子惠顾亡人重耳,父生不得供备洒扫之臣,死又不敢莅丧以重其罪,且辱大夫,敢辞。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之为言,中也;之为言,正也。息之所以为者有是夫?间君之惑,排长嗣而拥非正,其于中正也远矣。或曰:夫己死之不爱,死君之不欺也。抑其有是,而子非之耶?曰:子以自经于沟渎者举为忠贞也欤?或者:左氏、榖梁子皆以不食其言,然则为信可乎?曰:又不可。不得中正而复其言,乱也,恶得为信?

狐偃之为重耳谋者,亦迂矣。国虚而不知入,以纵夷吾之昏殆,而社稷几丧。且重耳,兄也;夷吾,弟也。重耳,贤也;夷吾,昧也。弟而昧,入犹可终也;兄而贤者,又何栗焉?使晋国不顺而多败百姓之不蒙福兄弟为豺狼以相避于天下由偃之策失也。而重耳乃始伏伏焉游诸侯,阴蓄重利,以其弟死,独何心软?仅能入,而国以霸,斯福偶然耳,非计之得也。若重耳早从里克、秦伯之言而入,则国可以无向者之祸,而兄弟之爱可全,而有分定焉,故也。夫如是,以为诸侯之孝,又何戮笑于天下哉?

(节选自柳宗元《非<国语>》)

【注】①里克:晋国卿大夫,晋献公的股肱之臣,太子申生(因被陷害自杀而死)的坚定拥护者。②奚齐(前665~前651):春秋时晋国君主,晋献公与宠妃骊姬之子,申生、重耳和夷吾的异母弟。③舅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氏,名偃,字子犯,大戎(今山西交城)人,晋国重臣。④间:利用。⑤经:缢死。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晋国A不顺B而多败C百姓之不蒙福D兄弟E为豺狼F以相避于天下G由偃之策H失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孟子》中所说的“幼而无父”之人,与《陈情表》“愍臣孤弱”中的“孤”含义相同。
B.养生,文中与“葬死”相对,和《庄子》“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中的“养生”内涵不同。
C.左氏,即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编年体史书《左传》和国别体史书《国语》据传是他所撰。
D.幸,指庆幸、高兴,与杜牧《阿房宫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一句中的“幸”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息忠贞为国,立场坚定,而且言出必行,直至献出生命也不改初心,他的精神得到了《国语》作者的高度肯定。
B.杀掉奚齐、卓子后,里克等人专程到狄国邀重耳回晋即位,重耳最终采纳舅犯的建议,委婉地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C.柳宗元认为,荀息“间君之惑,排长嗣而拥非正”,做法失当,因此,他虽兑现了“有死而已”的承诺,但并不能称为“信”。
D.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柳宗元对相关历史人物的批判,观点未必完全正确,然其大胆质疑、理性分析的精神值得学习。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君问臣事君于我,我对以忠贞。
(2)夫己死之不爱,死君之不欺也。抑其有是,而子非之耶?
14.柳宗元说晋文公重耳被天下人耻笑,除了听信大臣狐偃的迂腐观点,未能把握正确的回国时机,还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楼

李攀龙

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

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

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

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瓢摇落酒杯。

【注】①李攀龙(15141570):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之首,白雪楼系其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隐居时所筑别业,取阳春白雪之意以名。②长白山:地处山东邹平南,章丘与淄博市之间,因山中常年云气缭绕而得名。③懒慢:懒惰散漫,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纵逸来久,情意做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伏枕四望,林间一片细雨空蒙,顿觉精神大作,于是决定登台览胜,不仅交代了写作的相关背景,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炼字精妙,“抱”与“邀”运用比拟手法,展现了眼前水山相依、日影返照的美丽风光,语言灵动传神,画面富有生气。
C.颈联诗人以魏晋名士嵇康、陶渊明作比,点出自己与他们二人有着完全相同的精神气质和人生选择,委婉表达了其独特的志趣和追求。
D.本诗选取“空林”“浮云”“大清河”“长白山”极具画面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审美体验。
16.清代学者钱谦益《虞山诗约序》云:“古之为诗者,必有深情蓄积于内。”你觉得本诗蓄积着哪些“深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