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三 三模 2024-05-25 19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揖让之礼作为人们交往中的重要礼节,充分体现了中国礼文化主敬”“谦让的特征。《说文解字》中揖,攘也,从手,最声。一曰手箸匈曰揖即为推,双手置于胸前向前推就叫作。而字最早书写为,古同,意为谦让。揖让之礼承载的是儒家君子谦卑的德行,即便在射礼这种尚武的礼仪中也必不可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古人对揖让之礼十分重视,认为这是诚敬之心在行为上的体现,是礼乐文明的重要体现,因而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的说法。揖让之礼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据文献记载,周公制礼作乐中已包含作揖礼。

揖礼在古代有许多类型。如《周礼》中记载了三种揖礼的形式: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即推手时分别有微微往下推手、举手平臂向前推平、与眉齐平再行礼之别。《周礼·夏官·司士》还记载: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古人行作揖礼时不仅要区别身份官职,还有吉凶之分。《道德经》中记载了先秦时期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观念。揖礼常与其他礼仪搭配使用。如周代宾礼士相见礼中就有士人相互作揖的交往礼仪,以示尊重和谦卑。不同历史时期,揖礼的名称和身体表达姿势有所不同。广义而言,先秦时期的揖礼、唐宋时期的叉手礼、明清时期的拱手礼及清代流行的抱拳手势都可以称为揖礼。尽管与其他礼仪一样,作揖礼最早也只用于贵族之间的交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礼下庶人成为重要的社会教化目标。随着礼文化的推广和下移,揖礼成为了规范平民之间日常交往的一种礼仪,实现了礼仪的流行化民俗化。宋代王说《唐语林补遗四》云:凡入门至食,凡数揖。祗揖者,古之肃拜也。这里的祗揖即宋时流行的揖礼,文人著作中多有记载。《吕氏乡约》是我国最早在民间乡里制定的由乡人共同遵守的成文规约,书中曾载,晚辈拜见尊长有揖而退”“揖而坐”“趋进揖”“揖而行”“下马前揖等详细的行使规范。由此可见,在古代中国民间,揖礼也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礼仪之一。

国内推行揖礼最主要的困境就是封建标签难撕,刻板印象阻碍。揖礼主要借助手势以及躯体上半部分的动作来完成,对尊卑贵贱的区分没有拜礼那么显著。整体而言,揖拜之礼自周代一直延续到清代。朝代更迭,凡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时代,为了强化皇权及尊卑,揖拜之礼中的拜礼得到强化。反之,汉族政权则致力于恢复传统,如明朝推翻元朝统治后,明太祖就多次下令禁止跪拜礼,从而强化了揖礼。为了维护皇权和社会等级秩序,在清朝跪拜之礼再次得到了强化,清政府甚至将其推广至与外国人的交往中,这导致了近代中西方的礼仪之争。握手礼起源于中世纪欧洲,自辛亥革命后在中国流行。1928年,国民政府拟定了《相见礼》,规定朋友相见时彼此互行一鞠躬礼或握手礼,已不见揖礼。1949年建国以后,从官方到民间,揖礼逐渐消失,握手礼取而代之。

握手礼虽然体现了西方的平等观和价值观,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最大的问题在于手部的接触容易传染疾病,尤其是在流行性疾病爆发期间。相比之下,非接触式问候的揖礼具有显著的优势。作家韩少功就曾指出揖礼具有卫生、省时、优美和自主的优点。鸦片战争后,西方礼俗文化的流入动摇了我国传统的礼俗体系,在一个主权国家的传播场域里,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本末倒置会危及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体系的认知态度。重估并复兴传统揖礼更是重新建构中国文化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诚如赵世瑜教授所言:中国传统社会的良性运转,正在于礼俗互动的政治制度框架与弹性实践机制的设计:在社会理念上,国家讲究礼制而不至于脱离俗情,民众以贴近国家正统为正途。在国家政治层面,倡导‘为政必先究风俗’‘居官以正风俗为先’等民俗原则,注重因俗制礼与以礼化俗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冀望通过礼仪教化达到礼俗融合的社会理想状态。礼乐文明理念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意义,因俗制礼,以礼化俗是政治治理与社会教化的重要路径。

复兴中华传统揖礼,需要正视文化资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推广,实现现代转化和国际传播价值。一方面,要师古不泥,简化身体姿势与手势,可参考清代流行的拱手礼甚至进一步简化,以保留其谦让、友好和尊敬的含义为重。另一方面,应以我为主,从国内开始推广普及,通过政治家发挥垂范引领作用、制定政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发挥大众媒介优势打造中国名片、拓宽深化国际交流渠道等路径,让中国揖礼走向世界。

(摘编自潘祥辉《揖让而天下治:中华传统揖礼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揖让之礼是深受古人重视的传统交往礼仪,尽管其确切的发源时间无法考证,但在周代已有文献记载。
B.古代揖礼类型繁多,手势不尽相同,根据场合吉凶可分为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三揖等形式。
C.广义揖礼的身体表达并不局限于双手置于胸前向前推的动作,也包括了叉手、拱手、抱拳、肃拜等姿势。
D.传统揖礼在历代政权更迭中经历过曲折反复的流变,是应被重估价值、合理取舍、着力复兴的文化资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种礼仪在历朝历代常常搭配使用,这些搭配丰富着揖礼的运用范畴,深化着揖礼的积极意义。
B.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礼俗体系受到西方礼俗文化冲击,揖礼自此逐渐从官方和民间视野中淡出。
C.近代握手礼与揖拜之礼的斗争,隐含着社会文明场域内“平等观”与皇权等级秩序之间的较量。
D.推广揖礼不但要发挥官方引导作用,还应拓宽渠道,鼓励在B站、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上的创作。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     
A.清代诗人汪缙以诗句“揖让看闾里,诗书慕搢绅”表达了他在灾荒凶年后出门见到平民百姓作揖礼让时的欣慰之情。
B.林语堂《论握手》一文曾言:“拱手之源,我虽然未考,但是由医学上卫生上讲比拉手文明,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C.埃及驻华大使阿西姆·哈奈菲曾在“国际在线”网站《国际微访谈》栏目上写新春“福”字,向全球网友作揖拜年。
D.浙江省衢州市致力于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文化IP,全体机关干部在市“两会”等活动上改行作揖礼。
4.论证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虚拟论敌”,在对其驳论的过程中推出相关论点。根据本文的论证逻辑,对下表中的虚拟论敌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虚拟论敌本文论据本文分论点
A《唐语林》对宋代流行“祇揖”的记载;
《吕氏乡约》对揖礼详细规范的记载
揖礼在古代也是民间乡里的日常礼仪
B明太祖多次下令禁止跪拜礼,强化揖礼传统揖礼对尊卑贵贱的区分并不显著
C手部接触容易传染疾病;
韩少功曾指出揖礼具有卫生等优点
握手礼存在局限性;
揖礼相比之下有显著优势
D赵世瑜教授的言论礼乐文明理念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A.揖礼在古代只用于贵族间交往。B.古代政权曾弱化揖礼传统。
C.握手礼比揖礼更有优越性。D.揖礼体现的礼文化在当代已过时。
5.不同的情境中,有人作揖向“清芬”,有人相逢“尽”叉手,亦有先生授揖礼。请运用本文观点,参照示例,简要阐释下列材料中揖礼的意义。

[示例]材料: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唐·李白《赠孟浩然》)

阐释:李白用揖清芬表达了对孟浩然清雅品格的尊敬,揖礼是古代士人相见的交往礼节。

材料一: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

阐释一:

材料二:226月,我省接待了来自美国、意大利、印度等国的诗画浙江友好使者,在参观孔氏南宗家庙时,使者们跟着身着汉服的老师认真学习作揖礼。

阐释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制琴记

阿占

话说那天下午,胡三背着琴,像侠客佩剑一样,行于当街,去琴行与韩五见面。胡三亮出了琴——一把手作小提琴。琴体的造型和构造比照了欧洲制琴巨匠鼎盛时期的风格,整体弧度圆润。雕工很有自信。琴腰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位置不偏不倚。琴表油漆均匀,不太硬也不太软。琴箱内部处理得同样细致,没有留下任何工具的痕迹……真是一把有样貌的手作琴,韩五心中暗暗叫绝。

爷们儿,你代理的那些机械琴不利于天才琴童形成个人风格,机械琴看上去就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饰物,手工琴却是艺术品。我有匠人手艺,你有音乐资本,不如我们一起做琴吧。

是年,胡三五十初叩天命,韩五三十恰逢而立。

胡三看上去像个糙人,肿眼泡,狮子鼻,头顶是谢的,常见油光,一张凡夫黑脸。胡三木匠出身,十六岁学徒,三十岁上练成了一等一的高手。四十九岁那年,首届国际小提琴节在家门口举办,胡三走了进去,结果被国际琴展上的名琴镇住了,太美了!他魔怔了一路,回家就跟老婆说:我要做琴!那年春节,他用两瓶茅台换回来两摞小提琴图纸,大年初一就拉开架势,图纸铺了满床满地,逐步分解,归纳笔记。二月初二,开凌梭鱼上市的时候,胡三取料、晒料、刨料,继而打眼、锯榫头、组装,把自己放在半成品、木屑和工具之间,一边琢磨一边敲打,不分昼夜。终于,樱花盛开的时候,他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小提琴。当然,第一把琴的音色不均、不圆、不润,自然也就不美,胡三很不服气,他决心一把一把地做下去,于是便有了第二把、第三把、第四把。到了第五把,胡三觉得自己可以有一个搭档了,于是想起了韩五,也就有了开头的那段当街背琴疾行。

与野生的胡三不同,韩五看上去像个文人,戴眼镜,不高,偏瘦,食草动物的眼神,一介书生的白面。大学毕了业却没脱下满身的学生气,韩五跟父亲借钱,开起了琴行。韩五似乎知道每把琴的脾性,知道如何顺着琴的性子捋。没几年,琴行就有了口碑。乐器行当里,都知道城西有个韩五,性格孤僻,音乐学养却是极高的,侍弄乐器很有道道儿。知音难逢,大多数时间里,韩五都是寂寞的。直到胡三的闯入,让他预感到,一些期待已久的事情就要发生了。

就这样,在太阳下面,在月光里面,在德式老房子中,在木头的淡淡暗香里,胡三、韩五这一老一少,一动一静,一黑一白,一武一文,运用数学、物理学、造桥工艺、美学、声学甚至化学,开始做琴。做一把琴至少需要三十五天,而每做完一把琴,胡三都会给自己一个彻底的放松——通常是休息整整二十天,望天、听海、穿风,各种出神。

只有一次,胡三做完琴之后没有休息。韩五去上海参观国际名琴展了,琴作坊里一下子没有了敲打木头的声音,胡三感到很寂寞,便把北墙上的老琴取了下来。这是一把被虫蛀了的老琴,千疮百孔,声音已经喑哑,一直被韩五当镇店之宝供着。

刚修了两天,韩五回来了。

胡三,你疯了!你在干什么!给我住手!……你不应该自作主张去修它,你应该先问问我。因为你不了解这把琴对一个家族意味着什么,它是我祖父用命换来的。1914年秋天,日军占领青岛,祖父护送一个叫希姆森的德国建筑师一家乘船返回德国。希姆森将小提琴托祖父保管好,说是家传之物,日后来取。20世纪中期以后,祖父的苦难日子就没有间断过。祖母自缢,父亲和两个伯父因为家庭成分不能上大学也不能参军。祖父把能烧的书都烧了,琴总是藏得很好。最后一次,他从抄家人手中夺过这把琴,跳下二楼的阳台,摔成了残疾。

为了一把琴,去跳楼?

人人都说祖父傻,为了一把琴赔了后半生。

胡三发誓一定要修好这把琴。前前后后修了一年,果然,重生后的琴音绮丽饱满,也沧桑沉郁。韩五感激胡三,胡三倒不好意思起来。

琴作坊开业的第七年,十一岁的小满来了。买不起手作琴的小满经常偷偷跑到琴作坊,只为看一眼漂亮的琴。一天,小满又来了,但他的左臂上戴着孝,黑色布纱像一个死寂的静止符。忽然,胡三说:小满,你想试琴吗?有好几把琴等着你试呢。小满很难把泪水一下子咽回去,可他的眼睛被点亮了。他拉起了布鲁赫的《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即便是难度最高的第三乐章,小满仍能从容地使用双音技巧,他似乎已经懂得捕捉瞬间之美而不事铺张。

小满,你进步太快了!

爸爸走了以后,我一直拉这个曲子。妈妈外表坚强,其实一直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瘦得很厉害。教琴的老师说这首曲子经常被心理学家用来给病人解除痛苦,我就不停地拉,希望对妈妈有用……”

是的,是的,音乐可以救人。小满,你要拉得更好一些。

琴作坊开到第八年,订单越来越多了,胡三、韩五爱挑剔的毛病却越来越厉害——挑剔订单的数量和时间,挑剔琴主的品性。

琴作坊开到第九年,人们说胡三、韩五越来越矫情了,琴做完了当年不卖,放一放,为了声音更好听。

秋天,月亮升了起来,城里的儒商林先生亲自来琴作坊,说:十把手作琴的订单,加拿大的朋友拜托我把这件事办好。请两位老师配合一下。价格翻番儿,时间紧。

胡三接了一句:做不了,情绪上不来。

这两个怪人,一个抬头看着月亮,痴痴地、傻傻地、呆呆地不动。另一个笑了,伸出手指,弹了一下月光,那铮铮鸣响,不觉间,把人世的一切都水银般流散了。他们似乎同时想起了那个孩子——小满,还有北墙上的老琴。

小满应该可以参加维尼亚大斯基世界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了吧?

他需要一把好琴。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胡三的手作琴制艺精良,他主动找上韩五合作,看重了可以通过韩五的琴行卖琴。
B.胡三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制作出“有样貌的手作琴”,可见天赋决定人生成败。
C.“为了一把琴,去跳楼?”胡三的疑问表明不理解韩五祖父的行为,这成为两人间的隔阂。
D.胡三、韩五面对“价格翻番”也不为所动,这种“挑剔”“矫情”,有如陶渊明般的气节。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琴”为线,内涵丰富,既体现出胡三,韩五二人的知音之情,又体现出胡三、韩五、韩五祖父、小满的人性之美。
B.小说人物描写生动细致,如第四段将胡三的外貌与连续动作形成反差,突出他外表粗糙、内心细腻、手艺高超的特点。
C.小说情节安排巧妙,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样,都善于运用人物对话和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有序向前发展。
D.小说叙述中融入关于音乐的精妙表达,如“那铮铮鸣响,不觉间,把人世的一切都水银般流散了”,构成了小说散文化的审美维度。
8.小满收到胡三、韩五为他量身定做的琴,并向他们写了一封信。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从小满的角度,将下面的信补充完整。
敬爱的胡三叔、韩五叔:

真心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如果不是你们的善良,我无法仍站在琴声悠悠的舞台上,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至今。……除了无私的善良,你们身上各种闪闪光亮,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那一把老琴,是恪守诺言的可贵品质;          ……我想,这些不仅是我茁壮禾苗所需要的营养,更是当下,很多人都需要的立世良方。

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幸运的小满

9.本文是如何传达出“古典文化的审美气质”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2024-05-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故事A修而谤B兴C德高D而毁来E士之处F此世G而望H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原,文中是宽恕的意思,与“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意思不同。
B.病,文中是担心、忧虑的意思,与“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的“病”意思不同。
C.称,是称赞、赞扬的意思,与“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的“称”意思不同。
D.国家,古代把大夫的封地称国,诸侯的封地称为家,也以国家为国的通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责已”“待人”两个方面进行古今对比,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有变化,语言生动形象,刻画入木三分。
B.古代的君子要求别人“轻以约”,别人有一点优点和才能都得到了肯定,故而古代的一般人也乐于做好事。
C.作者认为,如今的君子对自己的要求很少,自己没有优点和能耐却欺骗自己和别人,以致不能取得进步。
D.当作者称赞或批评某人时,赞同或反对的是某人的朋友、无利害冲突者,以及恐惧者,其余的则置身事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14.作者认为,今之君子对待别人是什么态度?
2024-05-2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楼

李攀龙

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

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

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

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瓢摇落酒杯。

【注】①李攀龙(15141570):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之首,白雪楼系其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隐居时所筑别业,取阳春白雪之意以名。②长白山:地处山东邹平南,章丘与淄博市之间,因山中常年云气缭绕而得名。③懒慢:懒惰散漫,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纵逸来久,情意做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伏枕四望,林间一片细雨空蒙,顿觉精神大作,于是决定登台览胜,不仅交代了写作的相关背景,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炼字精妙,“抱”与“邀”运用比拟手法,展现了眼前水山相依、日影返照的美丽风光,语言灵动传神,画面富有生气。
C.颈联诗人以魏晋名士嵇康、陶渊明作比,点出自己与他们二人有着完全相同的精神气质和人生选择,委婉表达了其独特的志趣和追求。
D.本诗选取“空林”“浮云”“大清河”“长白山”极具画面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审美体验。
16.清代学者钱谦益《虞山诗约序》云:“古之为诗者,必有深情蓄积于内。”你觉得本诗蓄积着哪些“深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