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吉林 高二 开学考试 2024-05-21 10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揖让之礼作为人们交往中的重要礼节,充分体现了中国礼文化主敬”“谦让的特征。《说文解字》中揖,攘也,从手,最声。一曰手箸匈曰揖即为推,双手置于胸前向前推就叫作。而字最早书写为,古同,意为谦让。揖让之礼承载的是儒家君子谦卑的德行,即便在射礼这种尚武的礼仪中也必不可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古人对揖让之礼十分重视,认为这是诚敬之心在行为上的体现,是礼乐文明的重要体现,因而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的说法。揖让之礼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据文献记载,周公制礼作乐中已包含作揖礼。

揖礼在古代有许多类型。如《周礼》中记载了三种揖礼的形式: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即推手时分别有微微往下推手、举手平臂向前推平、与眉齐平再行礼之别。《周礼·夏官·司士》还记载: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古人行作揖礼时不仅要区别身份官职,还有吉凶之分。《道德经》中记载了先秦时期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观念。揖礼常与其他礼仪搭配使用。如周代宾礼士相见礼中就有士人相互作揖的交往礼仪,以示尊重和谦卑。不同历史时期,揖礼的名称和身体表达姿势有所不同。广义而言,先秦时期的揖礼、唐宋时期的叉手礼、明清时期的拱手礼及清代流行的抱拳手势都可以称为揖礼。尽管与其他礼仪一样,作揖礼最早也只用于贵族之间的交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礼下庶人成为重要的社会教化目标。随着礼文化的推广和下移,揖礼成为了规范平民之间日常交往的一种礼仪,实现了礼仪的流行化民俗化。宋代王说《唐语林补遗四》云:凡入门至食,凡数揖。祗揖者,古之肃拜也。这里的祗揖即宋时流行的揖礼,文人著作中多有记载。《吕氏乡约》是我国最早在民间乡里制定的由乡人共同遵守的成文规约,书中曾载,晚辈拜见尊长有揖而退”“揖而坐”“趋进揖”“揖而行”“下马前揖等详细的行使规范。由此可见,在古代中国民间,揖礼也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礼仪之一。

国内推行揖礼最主要的困境就是封建标签难撕,刻板印象阻碍。揖礼主要借助手势以及躯体上半部分的动作来完成,对尊卑贵贱的区分没有拜礼那么显著。整体而言,揖拜之礼自周代一直延续到清代。朝代更迭,凡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时代,为了强化皇权及尊卑,揖拜之礼中的拜礼得到强化。反之,汉族政权则致力于恢复传统,如明朝推翻元朝统治后,明太祖就多次下令禁止跪拜礼,从而强化了揖礼。为了维护皇权和社会等级秩序,在清朝跪拜之礼再次得到了强化,清政府甚至将其推广至与外国人的交往中,这导致了近代中西方的礼仪之争。握手礼起源于中世纪欧洲,自辛亥革命后在中国流行。1928年,国民政府拟定了《相见礼》,规定朋友相见时彼此互行一鞠躬礼或握手礼,已不见揖礼。1949年建国以后,从官方到民间,揖礼逐渐消失,握手礼取而代之。

握手礼虽然体现了西方的平等观和价值观,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最大的问题在于手部的接触容易传染疾病,尤其是在流行性疾病爆发期间。相比之下,非接触式问候的揖礼具有显著的优势。作家韩少功就曾指出揖礼具有卫生、省时、优美和自主的优点。鸦片战争后,西方礼俗文化的流入动摇了我国传统的礼俗体系,在一个主权国家的传播场域里,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本末倒置会危及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体系的认知态度。重估并复兴传统揖礼更是重新建构中国文化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诚如赵世瑜教授所言:中国传统社会的良性运转,正在于礼俗互动的政治制度框架与弹性实践机制的设计:在社会理念上,国家讲究礼制而不至于脱离俗情,民众以贴近国家正统为正途。在国家政治层面,倡导‘为政必先究风俗’‘居官以正风俗为先’等民俗原则,注重因俗制礼与以礼化俗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冀望通过礼仪教化达到礼俗融合的社会理想状态。礼乐文明理念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意义,因俗制礼,以礼化俗是政治治理与社会教化的重要路径。

复兴中华传统揖礼,需要正视文化资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推广,实现现代转化和国际传播价值。一方面,要师古不泥,简化身体姿势与手势,可参考清代流行的拱手礼甚至进一步简化,以保留其谦让、友好和尊敬的含义为重。另一方面,应以我为主,从国内开始推广普及,通过政治家发挥垂范引领作用、制定政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发挥大众媒介优势打造中国名片、拓宽深化国际交流渠道等路径,让中国揖礼走向世界。

(摘编自潘祥辉《揖让而天下治:中华传统揖礼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揖让之礼是深受古人重视的传统交往礼仪,尽管其确切的发源时间无法考证,但在周代已有文献记载。
B.古代揖礼类型繁多,手势不尽相同,根据场合吉凶可分为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三揖等形式。
C.广义揖礼的身体表达并不局限于双手置于胸前向前推的动作,也包括了叉手、拱手、抱拳、肃拜等姿势。
D.传统揖礼在历代政权更迭中经历过曲折反复的流变,是应被重估价值、合理取舍、着力复兴的文化资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种礼仪在历朝历代常常搭配使用,这些搭配丰富着揖礼的运用范畴,深化着揖礼的积极意义。
B.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礼俗体系受到西方礼俗文化冲击,揖礼自此逐渐从官方和民间视野中淡出。
C.近代握手礼与揖拜之礼的斗争,隐含着社会文明场域内“平等观”与皇权等级秩序之间的较量。
D.推广揖礼不但要发挥官方引导作用,还应拓宽渠道,鼓励在B站、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上的创作。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     
A.清代诗人汪缙以诗句“揖让看闾里,诗书慕搢绅”表达了他在灾荒凶年后出门见到平民百姓作揖礼让时的欣慰之情。
B.林语堂《论握手》一文曾言:“拱手之源,我虽然未考,但是由医学上卫生上讲比拉手文明,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C.埃及驻华大使阿西姆·哈奈菲曾在“国际在线”网站《国际微访谈》栏目上写新春“福”字,向全球网友作揖拜年。
D.浙江省衢州市致力于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文化IP,全体机关干部在市“两会”等活动上改行作揖礼。
4.论证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虚拟论敌”,在对其驳论的过程中推出相关论点。根据本文的论证逻辑,对下表中的虚拟论敌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虚拟论敌本文论据本文分论点
A《唐语林》对宋代流行“祇揖”的记载;
《吕氏乡约》对揖礼详细规范的记载
揖礼在古代也是民间乡里的日常礼仪
B明太祖多次下令禁止跪拜礼,强化揖礼传统揖礼对尊卑贵贱的区分并不显著
C手部接触容易传染疾病;
韩少功曾指出揖礼具有卫生等优点
握手礼存在局限性;
揖礼相比之下有显著优势
D赵世瑜教授的言论礼乐文明理念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A.揖礼在古代只用于贵族间交往。B.古代政权曾弱化揖礼传统。
C.握手礼比揖礼更有优越性。D.揖礼体现的礼文化在当代已过时。
5.不同的情境中,有人作揖向“清芬”,有人相逢“尽”叉手,亦有先生授揖礼。请运用本文观点,参照示例,简要阐释下列材料中揖礼的意义。

[示例]材料: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唐·李白《赠孟浩然》)

阐释:李白用揖清芬表达了对孟浩然清雅品格的尊敬,揖礼是古代士人相见的交往礼节。

材料一: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

阐释一:

材料二:226月,我省接待了来自美国、意大利、印度等国的诗画浙江友好使者,在参观孔氏南宗家庙时,使者们跟着身着汉服的老师认真学习作揖礼。

阐释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鹅公坪

聂雄前

哭脸巴,轧棉花。三斤籽,两斤花,到屋后菜园里摘黄瓜。黄瓜有打花,回来还是个哭脸巴。生命的第一声啼哭,是快乐还是哀伤?谁都不知道。大概四五岁的时候,我就熟悉了这首童谣。鹅公坪上,只有我和长斌是娇滴滴的哭脸巴。哥哥差不多大我十岁,父母每天都要出工。长斌呢,好多年好多年都和春婶相依为命。坪上其他的家庭至少有三个孩子,更多的家庭有五六个孩子。

②六岁的时候,我开始上学,五个女同学都比我年纪大,都比我聪明,都不太理我。六岁的时候,我接下哥哥的班,放养柘塘公社最大的一头水牛,同时,拾狗粪、割猪草。一点也不紧张,一点也不紧迫,日子像丝滑的泥汁一样流过。风吹过我的鹅公坪,我知道春天的泥土下蚯蚓蠢蠢欲动;夏天水塘边的苦楝树上知了在叫个不停;黄叶纷飞的秋天,残荷的孤勇让我颤抖;寒风凛冽的冬天,苦楝树光溜溜的枝干刺破青天。

③我的童年是孤独的。大概八九个冬季都在火膛边的灰坑里度过。母亲出工的时候将一个红薯埋到火膛底下的灰烬里。我就盯着,聚精会神地盯着。三四个小时后父母散工回来,母亲第一时间从灰坑里把我扯上来,顺带把金黄金黄的煨红薯递给我,我感觉到无限的温暖和幸福。鹅公坪的乡亲和同学都感受过我的温暖和幸福。上双峰十四中的八里路,年年月月天天都有人叫我煨红薯,他们觉得聂雄前和煨红薯就是一个音,就是一个快乐。特别是走到西祠坳的时候,每一次都有十几二十个小孩齐齐整整地喊煨红薯

④父亲很早就看出我懵懵懂懂,到小学二年级我放下书包还要吃娘的奶,还穿着开裆裤自自然然地上学。父亲就很忧虑,担心我缺了一根筋。他偷偷地给我娘嘀咕:这个满崽好像没有建四宝聪明,也好像没有建四宝强蛮呀!我娘很生气,说:要这么聪明干什么,要这么强蛮干什么。然后,就看出我娘恨铁不成钢的眼神。

⑤十岁的那个春天,我得了很严重的脑膜炎,在县人民医院住了个把月的医院,命垂一线,几次变相,终于活了下来。一个姓彭的医生在院子里,要我举手,要我踢腿,要我摇头,要我低头,要我眨眼,要我扣衣服……最后,他一脸严肃地讲:小朋友,你一辈子都不要讲你得过脑膜炎,得过脑膜炎就不能参军、不能当工人、不能读大学,记住呵!我牢牢地记住了他的话。回到鹅公坪,已是插秧季节。身体虚弱得不行,刘新乾老师来看我,说:休个学,养好病就来报到。我就把胡子德老师送给我的四只小鹅喂得膘肥体壮,早晨一次、傍晚一次,把鹅训练得归法归服,身体就完全好了。秋季开学之后,一二个月数学稍微差点,其他一切如常。到学期中段,好多同学用各种方式测试我是不是蠢了,但他们都悻悻而去。

⑥我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已年过五旬,每天都要出工干活,哪里有工夫管我呢。而我有无数的时间琢磨。青黄不接的月份听到父母的叹息,我琢磨着向哪家借米。伯伯家?细公公家?宋家?同新叔家?我总能一借而中。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娘大清早熬一锅红薯藤和糠为主的猪食,牵着我的手高一脚低一脚来到晒谷坪的牛栏房。我看到大水牯的惊喜,看到我娘的慈祥和怜悯,我就知道牛是农家宝,非把大水牯喂得油光水滑膘肥体壮不可。和那个年代的小孩一样,上树掏鸟窝的缺德事我做过,下塘摸鱼虾的开心事我做过,跋山涉水跟在大水牯的背后远征我做过,翻山越岭跟着哥哥看样板戏电影我也做过。日子一天天过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⑦我坐在鹅公嘴上,那是一片坟地,我爷爷1961年草草埋在了那里。过了八年,我奶奶又埋在那里,伴在了爷爷身边。我一点也不害怕,我相信所有的村庄都是一样的,有平地有山丘有水塘有稻田有房屋有树林有鸟兽有鸡鸭猪狗……我也相信所有的村庄都是鹅公坪,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日头会照着山岗照着我的水塘,会晒着稻谷晒着我的脸蛋,还有我的大水牯……鹅公坪上世世代代的乡亲活得像草木一样,无一例外的卑微。鹅公坪二十来户人家,除了吃国家粮在外工作的那几个干部,其他人都低眉顺眼从不抬头。

19767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消息传到鹅公坪已经过了个把月时间了。那个晚上,乡亲们绝大多数不敢在家里睡,有的背竹床,有的背席子,横七竖八地躺在晒谷坪上。上半夜无人入眠,有人讲地震就是地动,很危险的。有人讲,梅山坪底下有条阴河,好像也不对劲了,这段时间一直在冒黄水。一片人心惶惶。子时过后,皓月当空,一颗流星划过,所有的乡亲都安静了,痴痴地盯着水洗般的月华。长河渐落、碧海青天,或许这是乡亲们生命中的第一次洗礼,有死亡主题,有人间眷恋,有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有删改)

6.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爸爸看出“我”没出息而不喜欢“我”,娘对“我”则是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在爸爸面前极力维护我,一方面又对我的不成才很恼火。
B.第⑥段结尾说日子过去了,“也无风雨也无晴”,重点强调的是在孩子的心目中,日子几乎每天都一样,既新奇美好又波澜不惊。
C.鹅公坪上世世代代的乡亲卑微地活着,有生活艰难的原因,也有其他多种因素。
D.作品以一种干净、明快且富有乡土气息的文风,写出了乡村社会的人际情感,表达出中国人对故乡那种温暖、美好的情感。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将日子比喻为“丝滑的泥汁”,既写出了时光流逝的从容平缓,也暗示了生活的苦楚无奈。
B.第⑥段中,直接列出四个选择疑问句,传神地再现了“我”琢磨着向哪家借米时的心理,也反映了“我”对村子里各家各户的情况了然于胸。
C.第⑦段中,句子中间没加标点,脱口而出,一气而下,反映了“我”对乡村生活的熟稔以及对自己持有的乡村认识的坚信。
D.第⑧段中,通过对乡亲们上半夜与下半夜情形的不同描述,真实地展现了他们在听到大劫消息后的惶惶心态与安顺本性。
8.选文叙事看似散乱,却自有章法。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书评说:《鹅公坪》有着一种历尽世事后对生命、对生活的理解和体悟。请结合节选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2024-04-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

(节选自《说苑·正谏》)

材料二:

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以备巡狩。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曰:“陛下智周万物,囊括四海,令之所行,何往不应?志之所欲,何事不从?微臣窃思秦始皇之为君也,藉周室之余,六国之盛,将贻之万叶。及其子而亡,谅由逞嗜奔欲,逆天害人者也。是知天下不可以力胜,神祇不可以亲恃。惟当弘俭约,薄赋敛,慎终始,可以永固。”

“臣尝见隋室初造此殿,楹栋宏壮,大木非近道所有,多自豫章采来,二千人拽一柱。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则余费又过倍于此。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远矣。深愿陛下思之,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矣。”

太宗谓玄素曰:“卿以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上表洛阳实亦未宜修造后必事理须行露坐亦复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可赐绢二百匹。”

(节选自《贞观政要·纳谏》)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A玄素上表B洛阳C实亦D未宜E修造FG必事理H须行I露坐J亦K复L何苦?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缓急,偏义复词,危急,与“昼夜勤作息”中“作息”用法相同。
B.因,意为凭借,与《过秦论》中“因河为池”的“因”意思相同。
C.桀纣,分别指夏和商的亡国之君,均以暴虐著称,后也泛指暴君。
D.唯唯,指顺从别人,与成语“唯唯诺诺”中的“唯唯”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国君有过错时,忠臣不能置之不理,但应把握好不谏与固谏的度,使上不对国君造成损害,下不危害自身安全。
B.洛阳的乾元殿始建于隋朝,取材多来自豫章,耗费巨大,唐朝建立之后,太宗欲重修此殿,遭到张玄素上书反对。
C.张玄素认为天下不能单凭武力征服,神明也不可以一味依赖,只有提倡节俭,减轻赋税,慎始慎终,才能保江山永固。
D.张玄素的劝谏让唐太宗彻底醒悟,认识到修建乾元殿的决定确实思虑不周,及时停止该项工程,并褒奖了张玄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子而亡,谅由逞嗜奔欲,逆天害人者也。
(2)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
14.材料一指出“智者”进谏需“度君权时”,请简要分析张玄素是如何“度君权时”的。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乙亥: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这年十月,秦桧死后,高宗召回部分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京。

15.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夕夜本该是合家团圆的夜晚,但这时诗人客居他乡,只好到梦境中去寻求家人团聚的欢乐,却被爆竹声惊醒了。
B.在漫漫的长夜中,诗人独自伴着昏暗欲灭、摇曳不定的灯光,听着窗外传来的辞旧岁的爆竹声,更觉得旅况孤单寂寞,叫人心碎,又添新愁。
C.“柳眼桃腮领略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春回大地、桃红柳绿的景象,表达了他在长期贬谪之后,终于盼来了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
D.全诗以情出景,以景显情,情景相生,虚实结合,其用词鲜明,质朴真切。
16.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高适的《燕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塞外黄昏时的秋景,渲染了凄凉悲壮的氛围。

(2)《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贾谊《过秦论》强调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3)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描写景物,可以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唐宋诗词作品中常用这种“时空对举”的手法表达悲慨国家或个人命运的主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描写一个①饱经世故的渔人,在海上架着钓竿抛下钓饵,漂流了几十个昼夜,终于捕得一条大鱼,打破了一切渔夫的纪录。这个伟大的渔翁抛出钓丝以后,水面以下,属于命运,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有鱼上钩,也不知道上钩的鱼究竟有多大。水面以上,属于意志。他要端坐船尾,昼夜守候,虽然②舟车劳顿,但他绝不终止。

强调命运支配一切的人,无疑要说渔夫可以高卧舱中,③放任自流;另一种完全相反的论调等于说,只要人出海,必定可以捕到一条比你的船还长的鱼。这两种说法,都不能给人生正确的指导。唯有两者折中,调和,兼顾,庶乎近之,这就是古人说的尽人事,听天命

18.文中横线处的三个成语使用错误,请改换成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线部分,若改为“唯有两者折中才可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024-04-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情绪价值”这词,最初来源于经济学和营销领域。美国爱达荷大学商学院的JeffreyJ.Bailey教授从顾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营销视角出发,将“情绪价值”定义为顾客感知的情绪收益和情绪成本之间的差值, ,情绪成本则为负面情绪体验。根据很多市场调查的结果,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付出溢价。学者研究发现,只有使顾客在与企业的交往中获得情绪价值,企业才能建立起核心竞争优势。

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能为伴侣提供情绪价值,即伴侣所感悟到的情绪收益大于情绪成本,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段关系的成败。和对方在一起的大部分时间里,你带给他(她)的快乐比痛苦多,于是你们可能会继续走下去。反过来,如果他(她)在你身上经历的失望与痛苦已经超过了幸福,

情绪价值取决于什么呢?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人才能提供情绪价值呢?给他人提供情绪价值的核心, 。情绪成熟意味着能根据不同情绪做出积极、适当的反应。情绪成熟的人一般具有三个特点:负责,有适应能力,给予。他会以积极建设性的方式回应对方分享的好消息,会对日常小事表达高质量的感恩,还能秘密地为压力大的伙伴提供支持,如果爆发争执,他能软化自己的对话方式。

20.下列句子中的“软化”和文中加点词“软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请人去说情,希望能够软化他,让他亲自出面和解。
B.大部分情况下,骨质软化是由胶原蛋白缺乏引起的。
C.城市需要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和净化等三级软化工作。
D.四月的风被春天软化在空气里,半流质地穿越花开的城市。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我们认真生活时,便没有什么是不真实的。

当我们更认真地做梦时,真实的生活也会被我们颠覆过来。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6-9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说苑》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0-2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词义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责任 担当  引语式材料  梦想 追求  个人品德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