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2017学年湖北襄阳五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湖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17-07-19 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的身体需要变“碱”吗?

①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身体酸碱性”的理论传播开来,感冒发烧甚至癌症的源头被认为是身体变酸。有专家表示,60%的中国人的身体正在变酸。在这个概念下,每个人都惴惴不安,社会上含碱的保健品似乎也成为了灵丹妙药,人们争相抢购,都希望通过中和自己,找回健康。事情是这样吗?

②人们通常用pH值来衡量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在正常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这个pH值也是人体细胞完成生理功能的最佳酸碱度。

③“恐酸说”认为,在人代谢过程中,细胞将体内的营养物经氧化分解获得能量时,会释放出各种酸性代谢物。人体体液变酸就意味着内环境的改变,使细胞各种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酸于是成了万恶之源,可导致骨质疏松、糖尿病、肾炎、动脉硬化、痛风甚至皮肤松弛。酸性体质导致癌症的主要依据是日本医学博士用实验证明100%的癌症患者是酸性体质。但更多实验也证实血液酸化和疾病之间是互为因果。即虽然血液偏酸可能导致疾病,但多种疾病也会导致血液变酸,所以很可能你身体的多种不适先来自疾病,然后才开始变酸。美国科学家张健经论证后表示:“酸性体质这概念纯属子虚乌有!”

④其实酸碱度不光不能决定我们的健康,甚至很难被改变。酸并非从口入,虽然“恐酸”说一再强调,保持人体弱碱性的基石是合理膳食,并将凡在体内分解的最终代谢产物是酸性的,像红肉、面粉、油脂、糖类等称为酸性食物,反之,像蔬菜、水果、豆制品等被称为碱性食物。但即使你天天摄入所谓的酸性食物,也不可能把pH变成6.8。因为人的体液具有很强的中和缓冲功能,其自身就能够维持酸碱度平衡,无论你摄入的食物是酸性、碱性,人体的pH值基本不变。

⑤人体从消化到排泄再到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就拿小肠说,它会根据食物的成分来调节对胰液中碱的再吸收,无论何种食物,到了胃里被强胃酸混合后变成酸性,到了肠道又被碱性的胆汁等混合变成碱性。而且,我们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等几大缓冲系统,也使酸和碱无法引起血液pH值的急剧变化。当血液带着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时,肾脏会将酸性物质排出体外,并回收碱性物质,同时还控制和调整酸碱物质排出的比例,以保持机体pH值恒定。我们吃进去食物经过代谢后的最终产物之一为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生成碳酸,这是体内最多的酸性物质,但我们的肺能够不断地排出二氧化碳,成为调节酸碱平衡效率最高的器官。

⑥其实,人体系统虽然一般呈弱碱性,但保持酸碱平衡最重要。人体中有几个地方还必须偏酸才算健康,人正常的尿液是呈酸性的。此外所谓的酸中毒其实离我们很远。人体血液pH值低于7.35时为酸中毒,但事实上,只有当肺部疾病影响正常呼吸,肾脏疾病影响正常排尿,医生才会查看他们的血液pH值是否能维持平衡。

⑦最后要说,过多地摄取碱性食物也会引起身体的不适,甚至反而会增加酸的含量。少吃面粉及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红肉等,过量摄取碱性食物,人体缺乏脂肪、蛋白质和糖,将造成营养失衡,也会促使体内脂肪分解增加供能,生成的酸性物质将增多。

⑧总之,虽然少食红肉多吃蔬菜确实对身体有益,但你大可不必大量买入含碱的保健品。如果你实在担心自己是酸性体质,那不妨喝点苏打水,因为即便是酸中毒,医生给患者最常用的也仅仅是小苏打。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身体酸碱性”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体的酸碱度很难改变,人体体液具有很强的中和缓冲功能,人体也能够根据食物的成分或体液的酸碱变化自动调节人体的酸碱度。
B.人体应该追求平衡,偏酸或偏碱性要根据肌体的具体情况而定,一味追求身体呈碱性,过多摄取碱性物质,反而可能导致酸碱失衡。
C.人体体液最佳酸碱度是pH值为7.35-7.45,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呈弱碱性,在这个范围内,人体细胞能最好地完成各项生理功能。
D.人体的酸碱度不是身体健康与否的决定因素,一些疾病发生在所谓的酸性体质上,原因是多样的,更多实验也证实血液酸化和疾病之间是互为因果。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
A.人体的体液变酸,可能会导致各类细胞功能无法有效发挥,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糖尿病、肾炎、动脉硬化、痛风甚至癌症等多种疾病。
B.人的身体系统通常呈弱碱性,但这不是由人的饮食结构决定的,有时过少摄入油脂等所谓的酸性食物,反而会造成身体中酸性物质的增多。
C.要保持人体的酸碱平衡,并不需要盲目服用碱性保健品或碱性药物,而主要应该控制膳食,调整饮食习惯,要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
D.人们所称的“酸中毒”其实不会发生,因为即使天天摄入酸性物质也不能降低pH值,人体的酸碱度是由人体自身系统严密监控着。
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身体酸碱性”理论在最近一段时间广为传播,社会上含碱的保健品十分抢手,备受青睐。
B.更多实验证实血液酸化和疾病之间是互为因果,因而美国科学家张健经表示:“酸性体质这概念纯属子虚乌有!”
C.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红肉类物质之所以被认为是酸性物质,是因为有人认为它们在体内分解后最终会产生酸性代谢物。
D.虽然消化、排泄和呼吸系统能够精密地控制人体的酸碱平衡,但如果少吃面粉及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红肉等,过量地摄取碱性食物也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对人的身体无益。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及是,悉为同列。

淳化元年,丁外艰。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易简奏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

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县,不得拟知州、通判。诏可。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

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①,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杀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节选自《宋史•苏易简传》 有删改)

注:①台辅:三公宰辅之位。

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 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B.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C.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D.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
B.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制。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丁内艰,则是指母丧。
C.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D.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等,弃市为死刑的一种,商周时期就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临殿复试时,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 后来,他和曾经教他作文的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
B.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皇上赐诗嘉奖;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
C.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不要玩物丧志。
D.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 书,因苏易简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
(2)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回答后面各题。

【中吕】阳春曲·皇亭晚泊

徐再思

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秋风征棹钓鱼滩,烟树晚,茅舍两三间。

【中吕】醉高歌·感怀

姚燧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注】①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人。历经多年的仕宦生活,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此曲为其晚年所作。
8.请简要分析第一首曲中的“晚”和第二首曲中的“暮景”,谈谈你的理解。
9.两首曲子表达的相同情怀是什么?分别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作品作简要赏析。
2017-03-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襄阳五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承上启下,将眼前实景过渡到对当年英雄周瑜的回忆。
(2)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
(3) 李清照《醉花阴》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乐景写哀情,写词人黄昏时独饮赏菊的情景。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毛一刀
王秋珍
①毛一刀,真名毛英雄。
②毛英雄一出生就担负着父亲毛土根的英雄梦。自小,他就喜欢扛着一把父亲削的木刀走天涯。当然,小英雄的天涯就是毛家村。毛家村的东南边有一个山坡。山坡上的土有黏性,晴天走上去,软软的;雨天走上去,黏黏的。山城上长满了杂草,有牛筋草、婆婆纳、猪殃殃、鸡骨草,还有金樱子。长满刺的金樱子仰着宝葫芦一样的脑袋,俨然一个狼牙棒。小英雄挥着木刀砍向“狼牙棒”,一下,再一下,跃起,挥舞,就像真正的英雄。
③说来也怪,毛英雄看到书上的字,头就会变大。初中毕业他读了技校,从此爱上了雕刻。先是在萝卜上刻,后来在泥巴上刻,在木头上刻。他的白钢刻刀,是父亲专门为他挑的,锋利小巧,被他当宝贝一样收藏。上技校的第二年.他的一幅木雕作品《金樱子》还获得了省一等奖。据说,人家刻好几刀的图案,他一刀就能完成。
④从此,同学们都叫他毛一刀。
⑤毕业后,毛一刀进了木雕厂。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和他说起了砖雕,他一听就痴了。他的眼前,闪现出毛家村的山坡,山坡上有黏黏的泥和那个扛着木刀的少年。
⑥“你疯了吗?你在木雕厂做得好好的,折腾什么呀?再说,这点小山坡有什么好承包的?”毛一刀把自己考察后的决定告诉了父亲。毛土根吹着几根稀稀落落的胡子,瞪起了并不大的眼睛。
⑦“爸,您就让儿子搏一回吧。是骡子是马,不遛遛,怎么知道?”毛一刀说。几个月后,山坡上建起了一个小小的窑。那些黏黏的土,成了砖雕的原料。在泥坯脱水干燥到一定程度时,毛一刀会雕刻上梅兰竹菊石榴荷花等图案。这雕刻,说来容易,其实复杂。大样出来后,毛一刀用切、勾、削、剔等手法对泥块精雕细刻,勾勒出图案的深浅层次、遮挡关系,再对细部进行加工,磨光粗糙之处。选土、制泥、制模、脱坯、凉坯、入窑、看火、上水、出窑,每一道工序,毛一刀都不敢怠慢。他整天整夜地守在窑上,原本明亮有神的眼睛下,冒出了眼袋,像横着长的金樱子。
⑧砖雕最难把握的是火候与放水。毛一刀请了有三十五年烧窑经验的师傅。他认真记录相关技术参数,不断地分析总结,全方位地了解各种因素对成品的影响。烧制用“大火”,热窑用“小火”,一天后转为“中火”。慢慢地毛一刀也能像师傅一样,根据火焰的方向、颜色、燃烧的声音,决定是添加还是减少燃料。成品烧制完成后要封窑、放水,让自来水与泥里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这样才会形成砖雕特有的青灰色。放水的速度与节奏决定了作品的成败。毛一刀一一闯过难关,只是眼袋更大了。
⑨青砖雕的市场越来越好,来毛家村小窑的人越来越多,毛一刀却突然宣布要“闭关修炼”。
⑩“你疯了吗?你折腾什么呀?你和钱过不去吗?”父亲毛土根又一次吹胡子瞪眼。只是,他知道儿子的脾气,胡子吹的不过是一个形式。
⑪毛一刀消失了半年。
⑫半年后,他怀揣中国美院的雕塑艺术结业证书回来了。
⑬某公司负责人慕名找上他,给了他张大单子,只要做好,那钱可是用畚斗装的。众人都眼馋他,说他有了这“一刀”的本事,一辈子享不完富贵了。
⑭可是,毛一刀又一次让众人惊掉了下巴。他婉拒了大单子,一个人跑山西去了。
⑮原来,他听说有一明朝正德年间的古建筑需要修复,可是,几班人马都没能把它修复出理想效果。毛一刀拿来一块块不同的残雕,找来黏土修复观摩。即使吃饭、睡觉。他脑海里盘旋的都是明朝的砖雕特点。
⑯砖雕技术分堆塑和砖刻,对应着加法和减法。毛一刀琢磨出了道道,将两者巧妙结合,慢慢地修复出了味道。有几位艺人敬佩他的才德,天天跟在后面观摩学习。
⑰从山西凯旋后,毛一刀病了。连续几个月的修复工作消耗了他太多的心力。可是,当家乡人邀请他修复古建筑时,他二话没说就出发了。遇到资金困难,他还果断地把自己的存款拿了出来。
⑱有人问他:“您这样做图的是什么呀?”
⑲“砖雕会呼吸,有灵魂。修复古建筑的砖雕非常有意义。”毛一刀说这话时,正用手温柔地抚摸着青砖,像金樱子一样的眼袋似乎在跳舞。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第二段交代了毛一刀小时候的情况并描述毛家村东南的山坡,其中特别强调了坡上的杂草和坡土的特性,这些内容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小说描写毛一刀雕刻时,使用了很多的动词,比如“切、勾、削、剔”等,十分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毛一刀的细心、专注和工作本身的复杂程度。
C.小说描写毛一刀学习烧窑技术时,表述了他记录技术参数、不断地分析总结、全方位了解各种因素对成品的影响等,这些都体现了毛一刀面对困难时的执着和对工作的专心致志等品质。
D.从毛一刀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青年的发展关键在于结合生活实际,脚踏实地,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后认认真真做下去。

E.周围人对毛一刀的做法不理解的原因在于他们看人的成功与否是从是否赚钱的角度出发的,用这个标准判断人虽然在经济社会无可厚非,但也充分显示了农村人以钱为本的陋习。
12.小说中毛一刀的父亲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13.小说中划线的三处有关金樱子的内容各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14.毛一刀有三次大的“折腾”,每一次“折腾”体现的意义都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17-03-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襄阳五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我的父亲马季

马 东

①我父亲马季,原名马树槐。

②父亲从小家境并不好。祖父早逝,兄弟姐妹四人的生活全靠奶奶一人支撑,不得已大伯和我父亲读完“高小”就出去当学徒。父亲到上海当了一名学徒,虽没有学到什么,但是他独立的生活从那时就开始了。回到北京正值解放,他重入学校,读完了初中。后来他考进了北京市新华书店,先后在王府井、海淀等多个分店工作。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在文艺方面的天赋逐渐显露在业余生活中。

③当时,相声刚刚从天桥的酒馆茶棚中走进正规的剧场,旧时代的艺人们也经过政府的“整编”结束了长期不稳定的卖艺生涯。相声作为一种北方传统的曲艺形式从难登大雅之堂一跃而通过广播向全国播放,其中重新整理传统节目、去糟粕、取精华的工作是很繁重的。业界的几位艺术大师在这方面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使相声作为老少咸宜、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开了。

④我不能确定是受这种普及的影响,还是以前父亲就“钟情”于相声,但他在这方面的天赋是无可否认的。一九五六年的工人业余曲艺观摩会演对于父亲的一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在那次会演中获得了一等奖,同时他的才华也被许多行家发现,其中最主要的是已故相声表演艺术大师侯宝林先生。侯先生的盛赞和收徒的愿望,为父亲进入广播说唱团这个曲艺界第一流的专业团体铺平了道路。

⑤天才很多时候需要通过勤奋来体现,我父亲在他的事业上是一个勤奋的天才。当时我家住在西城马相胡同,说唱团就在石碑胡同,两地相距不到一公里,骑自行车就几分钟的路,可是父亲在团里排练和搞创作,经常几个月才回一趟家,落了奶奶很多埋怨。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父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对于传统节目的熟悉,对于说、学、逗、唱四门基本功的掌握,对于触类旁通的其他曲艺形式的了解,他在同一代人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⑥如果把五十年代看作新旧相声的分水岭,那么新相声最大的特点是作品的创作。父亲在掌握传统的表演技巧后,大胆地将这些技巧加进了他自己的创作中。据我所知,父亲的处女作应该是一个叫《打篮球》的相声,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作为处女作《打篮球》也是很成功的。其后,父亲自己的风格也逐渐确立,他主张相声讽刺与歌颂并举,创立了歌颂型相声的美学原则,这一突破为相声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良多。

⑦假如没有“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历史会改写,许多中国人的命运会不一样。我父亲在“文化大革命”中饱受摧残,身心俱疲,他一共去过两个干校,第一个是在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后来,全部撤回关内,重设在河南淮阳地区。当时中直机关的干校农场都在那一带,史称“关内第一大场”,生活极为贫苦。相声在“文革”属于“四旧”,“十年浩劫”,百业待兴,对相声艺术来说,更是毁灭性的灾难,“文革”结束,相声艺术“从头收拾旧山河”。当时很多和父亲一起去干校的演员都以为这辈子再也干不了本行了,可是年迈的父亲相信总有一天相声能回到舞台上。

⑧随着“四人帮”的倒台,相声在全国范围内重新掀起了高潮,《舞台风雷》《新桃花源记》等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段子。

⑨几十年来,我父亲创作大小三百多个相声作品,门人弟中有姜昆、赵炎、冯巩、刘伟、黄宏……活跃在各种舞台上。他自己则依然在不断地创新,他的艺术生涯还没有画上句号。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太喜欢相声了,真真愿意为她守候一生。” (选自马季自传《一生守候》)
②一九七七年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宴上,叶圣陶老人兴冲冲地端着酒杯走到马季桌前祝酒,连声夸赞“新桃花源记”:“马季呀,相声就是要写这样的。好!有知识,有意思!来,祝你成功!……”侯宝林则评价到:“别人都是木头,只有马季是块玉。”鉴于马季对相声艺术的卓越贡献,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马季先生“人民曲艺家”称号。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介绍马季的名字和家境等信息,其作用是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介绍马季成为成功相声人作了铺垫。
B.“马季呀,相声就是要写这样的。好!有知识,有意思!来,祝你成功!……”叶圣陶的话表明马季最终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赞赏。
C.马季在事业上很勤奋,尽管家与说唱团相距很近,但经常为了排练和创作,几个月才回家一趟,这也使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D.马季理想的人生境界和姜昆、赵炎、冯巩一样,他们都认为:艺术要不断创新。并且他们依然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创新。
E.文章在讲马季的人生经历时表现了马季的人生态度,这种由外及内的写法,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规律。
16.马季在相声艺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7.相关链接中,引用马季的原话和他人对马季的评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8.马季在相声艺术生涯中不断追求创新,结合全文并联系社会生活,谈谈你对创新的看法。
2017-03-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襄阳五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