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2017学年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试卷
湖南 高二 期中 2017-07-19 5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08年宁夏海南卷)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显示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在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边形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2019-01-30更新 | 760次组卷 | 12卷引用:07-09年高考语文真题演练分类解析: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滕王元婴,贞观十三年始王,实封千户。为金州刺史,骄纵失度。在太宗丧,集官属燕饮歌舞,狎昵厮养;巡省部内,从民借狗求罝,所过为害;以丸弹人,观其走避则乐;城门夜开,不复有节。高宗以书切责曰:“朕以王至亲,不忍致於法,今署下上考,冀愧王心。”

久之,迁洪州都督。官属妻美者,绐为妃召,逼私之。尝为典签崔简妻郑嫚骂,以履抵元婴面血流,乃免。元婴惭,历不视事。后坐法削户及亲事帐内之半,谪置滁州。起授寿州刺史,徙隆州,复不循法。录事参军事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捽辱之。聿入计具奏,帝迁聿六品上阶。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武后时,进拜开府仪同三司、梁州都督。,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

子十八人,长子修琦嗣,为长乐王,馀爵公。垂拱中,六人死诏狱。神龙初,更以少子修信子涉嗣,开元中,授左骁卫将军。,子湛然嗣,从玄宗至蜀,擢左金吾将军。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

【注】①下上考:唐代的对官员实行考评制度,考课成绩在中上以上的,每进一等就奖赏一季的俸禄;考课成绩为中中的,无赏无罚,俸禄不变;中下以下,每降一等就扣发一季俸禄。有下下考的,削除官职。元婴的成绩是下上考,要贬降。②嗣:继承(工业、荣誉、官位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集官属饮歌舞(通“宴”)
B.为妃召(欺骗)
C.以履元婴面血流(抗拒击打)
D.历旬不视事(看事情)
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
B.,一个月分为三旬,一旬为十天。
C.,《礼记·曲礼》中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或大官死曰薨,士死曰卒。
D.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元婴担任金州刺史时,骄横放纵,不遵守法纪,为害百姓,被高宗写信责骂,并且把他的考课评为下上考。
B.李元婴和蒋王都贪污钱财,所以高宗没有赏赐他们丝织品,而是给他们麻绳,要他们拿麻绳去串贪污的钱,以此羞辱这两人。
C.崔简的妻子郑氏被李元婴逼近,但她勇敢抵抗,不惜抓破了自己的脸,这让李元婴自感惭愧,就放了郑氏,郑氏得以免受污辱。
D.李元婴有十八个儿子,开始由长子李修琦继嗣,改由小儿子李修信的儿子李涉继嗣,这个李涉在开元年间,授任为左骁卫将军。
7.把文言文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以王至亲,不忍致於法。
(2)隶事参军事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捽辱之。
(3)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2017-03-14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采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8.本词在表达艺术上成功地学习了屈原抒发政治感愤的手法,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9.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下阕具体词句进行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容易(0.94)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
(1)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____________
(4)猥以微贱,当待东宫,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白描,表现出了一种广阔而雄浑、清丽而凄凉的秋景,衬托出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为《湘夫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6)鲍照生活的时代,正是门阀制度盛行的时期,出生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愁怨愤恨。他在《拟行路难》中,一句“____________”如同疾雷震霆,使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
(7)《蜀相》不仅是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而且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感人至深的抒情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大处着眼,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8)陆游在《书愤》中沉郁吟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联运用了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2017-03-14更新 | 4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试卷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圈后边去了。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
④他那时不过四十多岁吧,正当壮年,精神饱满,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用毛笔画上去的。他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
⑤我上中学以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只是路过那路口时,偶尔碰见他。他依旧那样兴冲冲地变“小碗扣球”。
⑥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了。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了的回忆。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鬈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绿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⑦高中二年级暑期,我回家度假。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心中怦然一动,竟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但人已经大变样子。十年不见,他的模样接近了老汉。饱满的曲线没了,脸盘仿佛小了一圈,眸子更没有当初左顾右盼、流光四射的精神。这双手尤其使我动心——他分明换了一双手!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着两只碗口已经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笨拙地翻来翻去,那四个小球儿,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他的手不灵了!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哪!”
⑧我也清楚地看到,在快手刘扣过茶碗的时候,把地上的球儿取在手中。这动作缓慢迟钝,失误就十分明显。孩子们吵着闹着叫快手刘张开手,快手刘的手却攥得紧紧的朝孩子们尴尬地掬出笑容。这一笑,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好像一个皱纸团。他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边什么也没有……”这些稚气又认真的孩子们偏偏不依不饶非叫快手刘张开手不可。他哪能张手,手一张开,一切都完了。我真不愿意看见快手刘这一副狼狈的、惶惑的、无措的窘态。多么希望他像当年那次——由于我自作聪明,揭他老底迫使他亮出一个捉摸不透的绝招,小球突然不翼而飞,呼之即来。如果他再使一下那个绝招,让这些不知轻重的孩子们领略一下名副其实的快手刘而瞠目结舌多好!但他老了,不再会有那花好月圆的岁月年华了。
⑨我走进孩子们中间,手一指快手刘身旁的木箱说:“你们都说错了,球儿在这箱子上呢!”孩子们给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眼角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快手刘笑呵呵翻开地上的茶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第③段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童年的我与快手刘的一次较量,表现了我的幼 稚、率真,也说明了快手刘的狡猾,理趣盎然。
B.在文中,作者将快手刘与外婆、挚友、妈妈的鬈发、遗失的书等并列陈述,显然是将快手刘当作过去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C.文章以“快手刘”为题,是因为快手刘不但拥有一双异常敏捷的手,而且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变戏法的民间艺人,深得老百姓喜爱。
D.小说结尾处,我目睹快手刘无助无奈的神情后,帮助他完成戏法,摆脱窘态,是为了让孩子们相信他的戏法,不再为难他,买他的糖吃。

E.小说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快手刘在人生不同阶段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及生活境况,充分展示了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强大。
12.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13.小说是怎样表现快手刘“快手”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14.文中两次写到快手刘说“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两次说话时背景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说这样写有何效果。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5.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央(měi) 怨(mái) 安然无(yànɡ) 数见不(xiān)
B.潺(yuán) 荔(bì) 铢必较(zī) 帷暂驻(chān)
C.躅(chí) 流(qì) 不落言(quán) 舰迷津(ɡě)
D.拮(jū) 弱(guàn) 一而至(jiù) 轻剪掠(yuān)
2017-03-0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赍发        朔风         哀声叹气         自鸣得意
B.悖时        恶梦         不即不离         矫揉造作
C.怂恿        遐观         叨陪鲤对         殚精竭虑
D.孤僻        喧阗         涸辙之鲋         猾稽可笑
2017-03-08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