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一 期中 2017-05-24 370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潜入在其中。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是由于它们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所以,自中国民间产生剪纸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
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它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着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它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将“蛙”这一自然中丑陋的动物形态,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其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以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的原始崇拜敬仰之地位。就这一文化现象看,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原始文化的嫡传物。它作为民俗文化中的元素,紧紧地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在它的意象符号中,不仅赋予了原始艺术符号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追求美的质朴情感,而且有着强烈的“生命繁荣旺盛”的审美理想。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瓜瓞绵绵”“如意似锦”“葫芦五毒”等等花色纹样的剪纸,并将这些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
1.下列关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我们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它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
C.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从其产生就是象征性的装饰物,作者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功利目的。
D.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能反映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从艺术角度看,它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作时,往往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种情趣的获得是因为剪纸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物”就是民间剪纸这一载体,承载着艺术上造型形式的传承和其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
C.“蛙”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虽然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在民俗文化中保持着原始崇拜敬仰的地位。
D.“蛙”因其丑陋的形态常被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也被认为是最可靠的保护神,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题材,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剪纸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B.民间剪纸艺术传承精神文化,随着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变化,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深层寓意内涵也会随着形式而变化。
C.“凤穿牡丹”等花色纹样的剪纸,表现了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多子、丰收安乐的美好愿望。
D.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能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求,扶持人类的生存,追求民族、人类群体的强烈审美理想。
2016-11-18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窕yǎo    然chǒu    蝣fú   山川相liáo
B.徊pái    jiè   幽hè   激tuān
C.舻zhú  桂nào   樽páo    酒临江shī
D.核yáo    舟biǎn    鹿mí   横赋诗shuò
2017-05-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所欣                                向:过去,从前。
B.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    卒:到底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到……去
2017-05-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7.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8. 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茂林                 短随化
B.群贤                 寿,请以剑舞
C.隐隐甸甸             青泥盘盘
D.未尝不文嗟悼       崩寄臣以大事
2017-05-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五、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9. 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少长咸集”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
A.映左右
B.足以极视听之娱
C.固知死生为虚诞
D.群毕至
2016-11-18更新 | 72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练习卷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017-05-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险以远,则者少B.其下平旷,有泉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火尚足以
2017-05-2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2. 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016-11-18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日美于5日开始在日本冲绳进行联合军演,日本政府控制媒体报道使得外界对此次演习所知甚少,但是军事专家分析称,日美此次军演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B.中国航天,立足科技自主创新,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跻身深空探索的先进国家行列。
C.在电视剧《不是钱的事》中,赵本山力挺新人,把最重要的角色都给了他们,而自己在剧中反而饰演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D.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气象专家分析,目前山东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主要原因是由最近一段时间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所引起的。
B.“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对当今世界格局、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准确把握。
C.通过这起网上消费纠纷引起的官司,使消费者认识到在购买贵重物品时要注意保留消费凭据。
D.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放着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_____。一连好几天,_________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__________。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②④⑥
2016-07-19更新 | 174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1年广东省东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语文)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共18分。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赀为郎①,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粱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阳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说之,因病免,客游粱。粱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②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临邛,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③,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 ①赀:通“资”,钱财。郎:郎官,是汉代的宫廷宿卫侍从之官。 ②缪:通“谬”,诈,佯装之意。   ③著:穿。犊鼻裈(kūn,坤):形似牛犊之鼻的围裙。或是形如牛犊之鼻的短裤。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赀为郎,事孝景帝 久之,能足音辨人
B.相如见说之 图穷匕首见
C.相如与俱临邛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
D.临邛令缪恭敬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17.17.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司马相如“穷困潦倒却又志气不衰”的一组是(     
A.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后称病,使从者谢吉。
B.因病免,客游粱。 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C.家居徒四壁立。 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D.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 买田宅,为富人。
18.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相如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他喜欢的是善于游说的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人。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B.司马相如本来就多才多艺,在与卓文君的婚姻问题上,他主动出击,先是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继而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转达倾慕之情,最终成就了这段美满姻缘。
C.卓文君很喜欢音乐,当看到司马如喝酒、弹琴时,就心生爱意,以至私奔相如。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她主动建议返回乡里,相如“酤酒”,“文君当炉”,不顾非议,以之营生。
D.对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问题,卓王孙始而大怒,有人劝说他,他根本听不进,后来,在一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之下,卓王孙承认了这门亲事,并心甘情愿地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
19.19.翻译
(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3)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2016-11-18更新 | 773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广东揭阳第一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段考语语文试卷

八、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题。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①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①王安国:王安石弟,后被罢官归田。②小怜:泛指歌女。③朱户:古代帝王赐给诸侯或有功大臣的朱红色的大门。
23.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4.近代学者谭献在《潭评词辩》中称这首词“结尾品格自高”,请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末二句的理解。
2017-05-2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九、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25. 填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   
(4)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
(5)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6)_________ ,羡长江之无穷。                                 
(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
(8)_________ ,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十、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灯笼红

牛汉

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做“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灯笼红。她面孔黧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我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

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普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

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要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的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到,在地里的土坷垃上能闻到,而熟透的“灯笼红”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

曾祖母叮咛我:“你看着,不要让人来。”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的光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了红烁烁的瓜瓤了。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

我连曾祖母的姓氏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颗醉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餐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别的,关于她,我什么也记不得了。她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史的内腔之中了。

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的评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却异常的温厚,像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安静地等着大雪深深地封盖住它。她从人间隐没了,回到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

26.本文是一篇感人的回忆性散文,表现了祖孙之情,文章主要回忆曾祖母的哪些小事?请分条概括。
27.结合上下文,解释文末画线的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28.结合全文,归纳出曾祖母的性格特征。
29.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回忆曾祖母对自己的爱,而题目却取作“灯笼红”,有何含义与作用?
2019-01-30更新 | 827次组卷 | 8卷引用: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试题

十一、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话题作文 | 适中(0.64)
名校
3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唤醒了多少有骨气的文人,这一跳,为他们树立了坚守的榜样;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一跃,警醒了多少固执己见的家长,这一跃,让他们明白了坚守爱情的力量;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守拙”二字,让多少人明白了坚守品节的高尚。
请以“坚守”为中心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语言文字运用
10
文言小题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语言文字应用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科普-社会科学类实用类文本
26-290.65牛汉  其他散文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二、语言文字运用
40.85字音选择题
50.85文言实词选择题
60.85文言实词选择题
80.85文言实词选择题
100.85文言实词选择题
110.85文言实词选择题
12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130.8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14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150.8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三、文言小题
70.85被动句  倒装句选择类
90.85词类活用选择类
四、文言文阅读
16-220.64史传文
五、古代诗歌阅读
23-240.65其他北宋作家  词
六、名篇名句默写
25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七、作文
300.64写作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