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一 期中 2017-11-18 2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著阅读、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kuò)            (jìng)       桠(chá)        (gǔ)
B.合(zhān)          浊(hùn)        席(rèn)        (mǒ
C.听(líng)          (tiáo)       (suō)        度(cǔn)
D.醢(zū)             (hāo)        层(jiá)        (lán)
2017-11-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梁山小石湖风景区,将真山真水与花园洋房相结合,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感受     在石湖旁花园里的惬意。
②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      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
③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       ,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A.徘徊            安谧          牢不可破
B.徜徉            安宁          颠扑不破
C.徘徊            安宁          颠扑不破
D.徜徉            安谧          牢不可破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并成功在轨运行,这不仅让人类对无垠太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国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C.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D.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2017-11-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挥斥方(强劲有力)                       ②不相师(羞耻)
③吾方高驰而不(顾忌)                    ④六艺经传皆习之(普遍)
⑤外与天(边缘处)                        回溪(走到尽头)
⑦凌万顷之茫然(失意的样子)             ⑧而江河(横渡)
⑨置之河之兮(水边)                       ⑩驽马十(匹)
A.①④⑥⑨
B.③⑥⑦⑨
C.①⑤⑥⑧
D.②④⑧⑩
2017-11-1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组加点字解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扣舷而歌                            不知东方既白
B.出人也远矣                         可怪也欤
C.取之于蓝青于蓝                  绝江河
D.醉则更相枕                      故为之文
2017-11-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6.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结,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点。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约305篇诗歌,按《风》《雅》《颂》三类编辑。《硕鼠》选自《魏风》,它是一首奴隶反剥削反压迫的政治讽刺诗。
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其流变经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文赋不刻意求对偶声律辞采典故,句式参差错落,押韵比较自由,通篇贯穿散文气息,清新流畅,如苏轼《赤壁赋》。
C.《边城》中借老船夫之口介绍了湘西民俗的两种求婚:一是走车路,小伙子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歌;二是走马路,由家长请媒人到女方提亲。
D.《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恪守封建的节烈观,面对蓝皮阿五等流氓的侮辱、社会的冷漠、特别是儿子死亡的重大灾难,只能屈辱孤寂地忍受命运的宰割。
2017-11-1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方密之先生传

方先生讳以智,号曼公,巡抚孔炤长子。崇祯十三年进士。未授官,而巡抚为杨嗣昌劾罢下狱。先生怀血疏膝行,号泣长安门外两载,疏无由达。上寻释巡抚而授先生翰林院检讨。

会李自成破潼关,先生自请效力行间,范公景文复疏荐之,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以忤执政意,不果用。俄,京师陷,先生哭临殡官东华门,被执,加刑毒,至两髁骨见,不屈。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欲杀之,遂流离岭表。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隐志,变姓名,卖药市中。

顺治三年,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明年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罢相。固称疾,屡诏不起。

尝曰:“吾归则负君,出则有亲,吾其缁乎!”未几就絷平乐。其帅欲降之,令冠服置左,白刃置右,惟所择。先生辞左受右。帅更加敬礼,解其缚,始听为僧。先生既隐于禅,名日宏智,居浮山称愚者。 

先生生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背诵,博涉多奇。著书数十万言,名流海外。先生所著书日《<易>余》二卷,《切韵声源》一卷,《通雅》五十二卷,《物理小识》十二卷,《药地炮庄》九卷,《诸子燔痏》若干卷,《畿表》若干卷,《浮山前后集》二十二卷,《前后编》十六卷。

马其昶曰:《通雅》、《物理小识》诸书,文渊阁皆著录,提要称其援据奥博,明一代考据之书罕与并;而山阳汪文端公亦尝语徐六襄先生:“浮山愚者学博而精,其所著书,实开本朝经师门径。”嗟呼,先生躬豪杰之才,遭逢季运,以占毕称,岂其志哉! 

(选自马其昶《桐城耆旧转》,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载,疏无由达                     阅:经历
B.明年拜礼部侍郎                      明年:第二年
C.未几就絷平乐                                  就絷:被拘捕
D.群经子史能背诵                              略:略微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自成攻破潼关后,方以智向朝廷请求到军中效力,皇上立即就召见了他,但因为得罪权臣没有被任用。
B.顺治三年,桂王在肇庆登基,方以智因为参与拥戴桂王有功,被提拔为右中允。跟随王驾到了梧州,被提拔为侍讲学士。
C.清兵在平乐抓住方以智后,让他选择做官还是就刑,他选择了死,清军解开了捆绑他的子,听任他当了和尚。
D.方以智天资禀赋卓异聪颖,涉猎广泛,学问广博而且精深,他所著的书,开创了明朝经学的路径。
9.翻译下列句子。
(1)先生怀血疏膝行,号泣长安门外。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017-11-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宋)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1),刚道(2)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1)宋玉作《风赋》,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2)刚道:“硬说”的意思。

10.词的上片侧重写景,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
11.结合句子分析下片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态度。
2017-11-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3)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7)___________________,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8)日暮相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2017-11-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①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②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③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④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⑤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⑥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⑦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⑧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⑨我究竟来自何方?

⑩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有删减)

13.从景物描写的角度鉴赏第⑩段。
14.第⑨段“我究竟来自何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5.文章写了几个作者曾经到过的故乡?作者对他们分别怀有怎样的情感?
16.结合全文,探究标题“故乡在远方”的深刻意蕴。
2017-11-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各题。

硬汉缺失的硬伤

杨洪涛

①曾几何时,“小白脸”“娘娘腔”是大众形容男性缺乏男子气概的贬义词,今天却打着“小鲜肉”的旗号大行其道。近年来,中国影坛硬汉形象越来越少,花美男、“小鲜肉”成为影视创作的关键词。

②“小鲜肉”的走红也是近年国内演艺界深受日韩娱乐潮流影响的表现之一。早些年,由于日韩的演艺行业起步较早、产业化程度较高、演艺人员培养体系较为成熟,其影视文化产品和演艺明星深受中国观众喜欢。日流、韩流风靡一时,日韩明星的花美男形象也成为年轻的中国艺人争相效仿的目标。纵览荧屏,从邻国当“练习生”归来的一些知名艺人,果然都继承了花美男的“衣钵”。而这些韩式中国明星的言行举止又直接影响到更为年轻的中国人。从过往的艺术经验来看,时代在变迁,艺术在发展,影视审美潮流的更替轮回原属正常现象。荧屏需要表现带有青春、校园、励志元素的现实生活,也需要俊雅清新的青少年偶像。花美男的存在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影视创作的多样化,本无可厚非。然而,凡事皆有度。

③荧屏、银幕上花美男的泛滥和硬汉的缺失,一是会损害影视创作的健康发展。在粉丝经济的助推下,“颜值”成为拉动收视率和点击率的重要指标。为了迎合时下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的风气,有的创作者用“小鲜肉”+时尚装束+香车豪宅诱惑观众。必须指出,“剧作不行脸来凑”是创作乏力的表现。

④如果把“小鲜肉”奉为影视创投的圭臬,无论什么题材、什么剧情、什么角色,皆以体貌闲丽的花美男作为主角,是对艺术创作基本规律的严重违背。比如抗日题材作品中,启用面若桃花的花美男,每次战斗时都一袭华服、头油锃亮,一番厮杀过后发型仍纹丝不动,还时常摆个造型,就会令观众大跌眼镜。谍战、军事、侦探是更适合硬汉形象大展拳脚的题材,如果都是清一色的“小鲜肉”,纷纷走青春偶像路线,将会令影视创作的导向、审美和发展走入误区。

⑤二是会误导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审美趋向、价值判断乃至自我塑形。如果过度迷恋长相,只看“颜值”不看故事,让自带柔光、肤如凝脂的“小鲜肉”统领影视创作,会令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审美水平流于幼稚和肤浅。如果年轻观众纷纷效仿“小鲜肉”的精致装扮,那么长此以往,有血性的硬骨头男儿会越来越少。

⑥今天,“90后”“00后”成为影视市场的消费主体,他们是中国的未来,他们所关注和接受的信息、所塑造和形成的观念都会反作用于社会。“90后”“00后”新生代审美能力、价值观仍在塑形阶段,容易成为被糊弄的对象。当作品的艺术格调不高,编剧、导演、演技跟不上时,创作者就用“小鲜肉”的脸来占据年轻观众的视线,阻隔了他们的深度思考,这会对其审美判断、价值塑造带来不容忽视的伤害。

⑦硬汉缺失,花美男包打天下,是当今影视创作的硬伤。纵观影坛,新生代知名演员当中称得上硬汉的寥寥无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里应该有阳刚之气、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当然,也有令人欣慰的案例,比如国庆档票房火爆的《湄公河行动》以及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创作的电影《勇士》,皆以荧屏硬汉宣示阳刚之气的热力回归。中国影视界应该多一些刚毅果敢、气宇轩昂、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影视创作者要有文化自觉,养浩然之正气,多塑造一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大丈夫,用积极、健康的姿态引领受众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6日,有删改)

17.清简要概述第二段的论述层次。
18.第七段中举《湄公河行动》和《勇士》票房火爆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19.荧屏、银幕上花美男的泛滥和硬汉的缺失会带来哪些影响?请作简要概括。
2017-11-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著阅读、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6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
2
阅读与鉴赏
3
名著阅读
4
作家作品
5
名句名篇默写
6
作文主题
7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音选择题
20.85一般词语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30.8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4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50.6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题
60.85文学常识综合  名著阅读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7-90.65其他古代作家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0-110.65苏轼(1037-1101)  词
四、名篇名句默写
12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3-160.4张抗抗  其他散文
17-19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时评
六、作文
200.4为人处世  引语式材料  竞争 合作  个人 他人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