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 高二 期中 2018-01-13 4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一、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亲爱的同学们,缤纷的夏日里我们徜徉(cháng yáng)在经典戏剧之中,让我们重温那些令我们难以忘怀的人物吧。

异彩纷呈的中国戏曲舞台上,窦娥啊,在万恶不赦的官府面前,你忍受住了千般拷打、万种凌逼,但最终为了保护老迈的婆婆而惨遭(qiāng)害。窦娥啊,你顷刻间游魂先赴阎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mái )怨。天地也,不分清浊,可怎生糊涂了盗(zhí)颜渊?

百年沧桑的人民艺术剧院里,侍萍啊,你难逃命运的驱使,最终回到了熟悉又陌生的周公馆。周朴园的罪(yǎn )、蘩漪的疯狂、四凤与周萍的爱恋,都将在这烦躁不安的雷雨之夜一触即发。矛盾冲突在高潮中又突然逆转,于是我们惊愕、震撼、困惑,《雷雨》的主题遂显得更加扑(shuò)迷离。

闻名遐尔的环球剧场中央,欧菲利亚啊,你如夏花般纯真灿烂,我们感受着真挚的爱情,却痛苦于无法挽救这份真情。哈姆莱特,你这个迷惘忧郁的王子啊,踌躇(chóu chú)中酝酿着艰难的复仇计划。诡计奸诈的克劳迪斯、本性善良的雷欧提斯、脆弱矛盾的乔特鲁德、正直忠心的霍拉旭,他们让摒弃繁文节、呕心沥(xuè)的莎士比亚声名起。我们读完后才知道“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这些名句的真正含义。

壮阔险要的黄冈赤壁下,苏东坡故国神游,感慨万千。苏轼与李白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他们都有着旷达开阔的心胸,在创作上不是抛开先哲时贤另起炉灶,而是站在前辈肩膀上努力超越。多才多艺的他们可以将诗文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生活中的骤变,苏轼笑对大江东去,想到千古风流人物,其烦恼涣然冰释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徜徉(chángyáng)        呕心沥(xuè)                    一触即发
B. (yǎn )                       踌躇(chóu chú)             异彩纷呈
C.(qiāng)                    颜渊 (zhí)                    闻名遐尔
D. (mái )                    迷离(shuò)                 万恶不赦
2.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异曲同工B.另起炉灶C.淋漓尽致D.涣然冰释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于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B.蘩漪是曹禺的话剧《雷雨》中的女主人公之一。她是一个集新旧矛盾于一身,同时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资产阶级女性形象。
C.宋代词坛上的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D.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是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 每逢深秋时节,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5.请在横线①②处填上恰当的字
繁文_____       声名_____
2018-01-0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二、长阅读

什么样的著作才能被称作经典?经典是文化金属中的铂金,是在人类文化构成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作为经过时间考验并被普遍认可的著作,经典作品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人生的知识。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伟大的经典,通常有两个尺度:用专业尺度来衡量,经典作品必须是自铸伟词、形式完美的;用精神尺度来衡量,它又必须表现人文情怀。纵观横察,概而言之,经典作品似乎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都遵从以下的几个律则。

第一,易感性。叔本华说:“我们发现每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都尽可能洗练、明晰、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单纯质朴总是被看作真理的标志,而且也是天才的象征。”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有朴素、明白的特点,都是让人一看就懂但又觉得意味无穷的。比如唐诗、宋词、元曲,大都明白如话,清新自然,读之如饮佳酿,快何如哉!其实,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仅仅二十个字,就写出了五个物象、三个动作、两种心象(“疑”和“思”),描绘出一幅静夜思乡图,表达了一种像月光一样的乡愁冲动。其中没有一个难认的字,没有一个晦涩的意象,谁读了都明白,谁看了都觉得好。

第二,普适性。经典作品不是“私人写作”的产物,表达的也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恰恰相反,在那些伟大的作品里,我们总是可以发现对有限的个人经验的超越,可以看到伟大作家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关注。

歌德说:“真正伟大的作品,是百读不厌的,很难甚至不可能抵抗它的魅力,它留给你牢固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一般地说,凡是古往今来人人爱读的诗文,你可以认为它是真正美的、真正崇高的。”经典就是这样一种让人不断回味和回忆的伟大作品,它总是吸引、召唤许许多多的人去阅读、去品味。

第三,永恒性。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追求不朽,正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人类的生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生活,就在于从空间上说,人总是向往着别处的生活;从时间上说,人总是充满一种未来感,总是渴望在肉体生命结束以后,自己的精神可以延伸下去,从而获得不朽。可以说,人类之所以写作,某种程度上,就是希望借助作品的不朽,以实现精神的永生。但是,只有经典作品才会征服时间。伟大的经典仿佛一种特殊的宝器,只有时间之手的拂拭,才能使它越来越明亮,才能使它历久。一部作品倘若只在自己的时代获得了无上的尊荣,那还不足以证明它是一部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可见,在评价自己时代的作品时,当代人须非常小心谨慎才是。他可以热情地欣赏,慷慨地赞美,但是,一定不要妄下“大放光芒”的判断。否则,虽然现时得到了作者的感谢,将来却难逃后人无情的耻笑。

第四,正极性。所谓正极性,指的是一部作品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道德境界上表现出的一种高尚而伟大的性质。一部真正的经典,不会怀着陶醉的心情来渲染自私、冷酷和残忍,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而是发掘并表现人性深处潜存的善良、正直、勇敢,通过塑造美好的人物,将人的精神提升。只有深刻地表现正极性内容的作品,才有可能是伟大而不朽的经典。

的确,一部真正的表现正极情感和正极思想的经典,必然具有升华性,必然会在精神上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歌德在著名的《莎士比亚命名日》(1771年)中说:“他的著作我读了第一页,就被他终身折服;读完他的第一个剧本,我仿佛一个天生的盲人,瞬息间有一只神奇的手给我送来了光明。我认识到,并且强烈地感觉到,我的生存向无限扩展;我感到一切都很新鲜,前所未闻,而那异乎寻常的光亮把我的眼睛刺得疼痛难忍。我渐渐学会了观看,我要感谢给我智慧的神灵,至今我能清楚地感觉到我当时获得的东西。”

是的,光明,这就是伟大的经典作品通常给我们带来的东西,换句话说,一切伟大的经典都具有灯与火的性质,既照亮世界,又温暖人心。

第五,给予性。那些真正的经典作品有着母性的慈爱气质,在这样的作品里,利他的牺牲精神,博爱的人道情怀,以及对自由、正义、平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构成了像大地一样稳定的精神基础,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感和丰饶的收获感。

总之,给予性是作家创造经典必须服从的律则,没有一部真正的经典作品不是给予性的。海涅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歌德称作最伟大的作家,因为他们的作品里有着永久不灭的仁慈和不自的谦德。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借朱丽叶之口说:“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淼,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文学也是这样:越是表现给予性的慷慨与仁慈,越是能得到读者的喜爱,越有可能成为不朽的经典,这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最根本的律则。

                                                            (节选自李建军《经典的律则》,有删改)

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历久新:__________
不自炫:__________
7.仿句练习模仿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对经典一词再做解说。(字数不要求完全一致)
经典是文化金属中的铂金,是在人类文化构成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经典是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经典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许多精辟言论,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体现了经典的易感性。
B.沈从文《边城》叙写了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物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洋溢着浓厚的湘西乡土气息,歌颂了淳朴善良的人性,体现了经典的正极性。
C.曹禺《雷雨》中,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不仅展现了周、鲁两家三十年间的家庭纠葛,更反映了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雷雨》至今仍是舞台上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体现了经典的永恒性。
D.《红楼梦》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体现了经典的给予性。
9.赏读经典的诗文,不仅可以观赏自然景观的雄奇与秀丽,更能让灵魂得到感悟与启迪。如果我们和王勃同登滕王阁,就可以品味“________,彩彻区明的清爽明媚;欣赏“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明丽浩淼;感受“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的清寒悄怆。和陶渊明隐居田园,看到木欣欣以向荣,的山间景色,过着理想中的“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的田园生活之时,很自然地坚定了“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的决心,但有时也会发出“________,感吾生之行休的感叹。当我们被李密但以刘,气息奄奄,人命危浅,的亲情打动,再回首又进入了《逍遥游》中的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的哲学世界。人,作为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不断被经典的力量影响、感召。
10.微写作
《经典的律则》中写道一部真正的经典,不会怀着陶醉的心情来渲染自私、冷酷和残忍,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而是发掘并表现人性深处潜存的善良、正直、勇敢,通过塑造美好的人物,将人的精神提升。你认为《雷雨》或《边城》是如何体现以上经典律则的?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进行阐释。(200字左右
2018-01-0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三、文言文阅读

宝绘堂记

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A】□□□□,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B】□□□□,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好锻炼[1]。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也。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儿戏害其国,其身。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平居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释:[1]锻炼:打铁。

11.根据语境,在方框里A、B两处填空(限四字短语),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凝练。
A □□□□                                  B□□□□
12.在横线处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其身   _________
B.常与寒士   _________
C.平居去膏粱   _________
D.屏远声色   _________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寓意焉耳                            乘化以归尽
B.嵇康之达也,好锻炼        怀帝阍不见
C.儿戏害其国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百鸟感耳                                  二虫又何知
14.把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
15.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传统的,往往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且开篇常常先交代写作缘由,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而苏轼为宝绘堂作记,仅在最后一段才提及宝绘堂,请结合文本谈谈此文的构思有何特色?
苏轼在文中提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意思是: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你是否同意苏轼的观点?请另举古今中外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8-01-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