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18-01-13 25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它在扩大信息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关注》)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B.“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活形态,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C.“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让文化透露出这个时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确面对,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让人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它使我们达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D.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2017-04-12更新 | 253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7届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 东北师大附中 辽宁省实验中学)联合考试二模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唢呐王

宋志军

唢呐是我们豫东这一带很有名的乐器,一支唢呐和一支笙,一阳一阴,恰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合在一起,便可演奏出各种基调的曲目,欢快如百鸟朝凤,悲伤如雪梅哭灵,让观众随着不同的曲子时喜时悲,完全沉浸到乐曲的氛围之中。

我们这里有许多唢呐艺人,三五人聚到一起,便可组成一个唢呐班,他们走村串户,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便会请他们前去演出。

唢呐王姓王,六十多岁了,是我们这一带最有名的唢呐艺人,打小就跟随父亲学艺,至今已吹奏了大半个世纪。他的真名很少有人知道,大家都喊他“唢呐王”,一是因为他姓王,另外也有称赞的意思。唢呐王一生未娶,只有一个捡来的儿子,大家习惯叫他“小唢呐”,也少有人叫他的真名。据说是唢呐王在演出路上于荒野偶遇的弃婴,便抱回家中,一直养在身边,视为己出,打小就教他吹奏唢呐,父子二人相依相伴生活。

唢呐演奏在过去物资短缺的年代,也算得上是一门不错的营生,不用种不用收,走到哪里都能讨口饭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行当渐渐地不太为人看重了。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演出团队多了,用的都是现成的音响里放出来的音乐,唢呐二胡这类“老把式”,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面对这一切,唢呐王丝毫不为所动,而小唢呐却有点儿坐不住了,几次他和唢呐王商量,要唢呐王把积蓄拿出来,办一个歌舞团,去挣大钱。但唢呐王就是不答应,气得小唢呐冲他大吼,你不是我亲爹,把你的那些钱都带到棺材里吧!小唢呐决计和唢呐王分开,自己带了几个人另起炉灶。虽然还是演奏唢呐。可心里却总有不甘。

这一天,南村的李伯过八十大寿,又派人来请唢呐王父子前去演出,让父子二人再唱一出对台戏。并许下重彩,谁若胜了,奖彩头十万元,当场兑现。

小唢呐闻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同时心里暗暗较劲,发誓这次一定要赢。原来,这李伯不知怎的,打从前年祝寿就为他们父子摆开擂台,连续让他们唱对台戏,每次都拿出重彩,前两年分别是三万、五万,今年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前两次的钱都被唢呐王赢走了。小唢呐对此是又疑惑又气恼,疑惑的是这李伯的行为实在费解,他哪来那么多钱?又为何专门为他父子俩摆开这个擂台呢?气恼的是自己父亲为何如此贪钱,丝毫不顾及儿子呢?

然而疑惑归疑惑,气恼归气恼,这件事倒憋出小唢呐的一番雄心壮志来。暗地里每日刻苦练功,发誓一定要打败唢呐王,不知不觉技艺大增,他所带的班子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盖过了唢呐王,收入也较以往多出了不少。所以,这一次他有信心打败父亲,把那十万元彩头赢过来。
       比赛这天,父子二人依然是和从前一样,一上来就各不相让,各展其能。唢呐王一曲《大祭桩》,让台下的老头老太太直抹眼泪:小唢呐的一曲《抬花轿》,又赢来台下年轻男女的一片叫好。二人一曲接一曲,越战越勇。这边观众如两股潮水,一会儿流向东。一会儿流向西,掌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

二人从早上一直比赛到午后,太阳刚升起时像一只大红盆,后来变成了让人不敢直视的万道光芒。唢呐王干脆甩下上衣。赤膊上阵。只见他头上青筋乱跳,活像一只剥了皮的青蛙。那边小唢呐也头上冒汗,活像刚揭开的蒸笼。时间久了,唢呐王渐渐露出败象。一者他年纪大了,体力不支:二者他会的曲子没有小唢呐多,最后不得不重复演奏一些曲子。眼看着观众一个个都到小唢呐的台子下。唢呐王突然吹奏出一个极高的声音,声震屋宇,然后吐出一口鲜血,倒在台上。
     小唢呐见此,如梦方醒,他一把扔掉手中的唢呐,跑到唢呐王的台子上。紧紧地抱住了父亲。一阵混乱后,唢呐王被抬回家里,当晚就咽了气。

第二天一大早,李伯就来了。当他把十万元交给小唢呐时,被小唢呐拒绝了。小唢呐说,您老走吧,正是您老摆下这个擂台,让我亲手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我恨您!

岂料李伯沉吟了一阵,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孩子呀,你有所不知,这个擂台是你爹让我摆的呀!这几年他看你不安心,心里很着急,就和我商量,设下这个擂台,目的就是让你苦练技艺,别丢下这门艺术!这钱,本来就是你爹放到我这里的。他不是不愿给你,他是想让你靠自己的本事赢回去!   

小唢呐听到这些,目瞪口呆,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不禁转回身,大叫一声,爹呀——一下子扑到唢呐王身上。

唢呐王出殡那天,附近的几百名唢呐艺人都赶来了。小唢呐身穿重孝,手捧唢呐走在前头,几百只唢呐一起吹响,声震旷野。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对唢呐演奏的介绍生动形象又不免夸张,不仅引出唢呐王的出场,还突出了唢呐王演奏技艺的高超。
B.李伯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为了给自己庆生摆下唢呐擂台,导致了唢呐王的去世,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小说的场面描写十分精妙,既有比喻、对比等修辞的综合运用,也有肖像、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可谓精彩纷呈,使人身临其境。
D.小说既有父子打擂的紧张情节,还有民间技艺的魅力展现。塑造了生动而饱满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关注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
5.唢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小说的结尾描写唢呐王的出殡场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0年,95岁的漫画家华君武去世,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245幅漫画作品捐给上海美术馆。

1930年,华君武在浙江省立一中上学,他的漫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校刊上发表,他平生第一次得到一块大洋的稿酬。这件事给了他很大鼓励,从此,他锲而不舍地创作漫画和投稿。1931年,16岁的华君武来到大上海在一家银行作小职员,用业余时间画漫画。当时丰子恺、叶浅予等漫画前辈齐聚上海办杂志。华君武自知资历太浅,就想了一个办法:画当时没人画的人物众多的漫画——大画。这方法使他一举有名,后来上海漫画界都知道,有一个“画大场面的华君武”。这个时期的华君武主要画市井俗态,叶浅予看到报纸上一幅华君武讽刺黄包车夫的漫画,就主动找到他说,你以后不要画这样的画了。华君武很快明白,身处随处是丑恶与欺压的上海,自己不该对普通劳动者如此不宽容。

1936年,华君武读了《西行漫记》,他非常向往书中的那个世界。两年后,他瞒着母亲,怀揣友人赞助的路费,只身艰难跋涉了三个月到达陕北。“那个时期大家都很年轻,有人吃不了那个苦就走了,但我一点都没有动摇过。我觉得延安虽然很艰苦,但很好,没有什么应酬,连名片都没有。”华君武说,“人应该在那样的环境中生长。” 

延安的漫画家们办墙报做宣传工作,有年画、连环画、木刻、版画等等,可老百姓一看到华君武的画,掉头就走了。华君武受了些刺激,开始把笔触对准延安的人和事。1942年,华君武与另外两人一起举办了漫画展,延安文人纷纷来参观,因为人多拥挤,把门都挤坏了。画展中最受关注的是60幅讽刺漫画,如《准时到会的人》中,一个抽着烟的干部蹲在广场上等候开会,周围只有乌鸦在觅食,漫画讽刺了开会的人经常迟到。

抗日宣传画是华君武抗战时期的重要作品,其中有批判意大利法西斯践踏他国领土的《一只魔怪的脚》、讽刺汪伪政权谄媚日寇的《肉骨头引狗》等。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华君武调任《东北日报》主编,他最著名的“蒋介石肖像”《磨好刀再杀》惹怒了国民党当局,他因此被哈尔滨国民党特务组织以“侮蔑领袖”的罪名列入暗杀名单。

1953年,华君武找到了今后创作的方向——内部讽刺画,并在《光明日报》开辟的社会生活漫画专栏里每周发表一幅讽刺漫画。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创作内部讽刺画的压力越来越大,有人说:“现在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你就不能画点歌颂的?”但华君武认为,歌颂漫画比讽刺漫画更难画,那种皮笑肉不笑的歌颂称不上是真正的讴歌,“我没那个本事”,他只好暂停了漫画专栏的创作。没多久,《光明日报》社长穆欣找到他,希望他继续画。华君武说,你要敢登我就敢画;穆欣回道,你要敢画我就敢登。就这样,专栏没有停掉。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批判杜甫的《兵车行》不分正义和非正义。华君武画了《杜甫检讨》,批评学术界不顾历史事实、上纲上线的现象。画中的杜甫愁眉苦脸写检讨,面前的纸上写着“兵车行乃和平主义思想”。“文革”开始后,华君武首当其冲成为批判对象,“文革”十年,他没创作一幅漫画。

上世纪九十年代,华君武开始在全国举办漫画展。他给自己刻了一方字样“大愚若智”的图章,还在每次画展的前言中都写:“在政治运动中,我也画了一些同志的漫画,在此我谨向他们致歉。”他晚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时有一张名片,名片居中是他手写竖排的“华君武”三个字,左下角是电话号码,无头衔,无装饰。

相关链接

① 漫画主要是批评的艺术,不懂就没有发言权。(《〈华君武漫画展〉前言》)

② 我都是针砭时弊的,我没有画那个休闲漫画,我不画。(华君武自传《漫画一生》)

③ 但凡他听见大到国际社会、小至街头巷尾发生什么事,他的讽刺漫画就会很快见诸报端,并且有着持久的生命力,70多年来一直如此;他从不“见异思迁”,也不怕自己挫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爱漫画,爱这个国家,爱这个国家的人民。

(《南方日报》2010年6月14日)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华君武上中学时就凭借自己的漫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得到了稿酬,这与他为漫画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有关。
B.上海时期的华君武曾用漫画讽刺黄包车夫,但叶浅予主动和严正的提醒,使他明白了“只有懂得漫画是批评的艺术,才有发言权”的道理。
C.《西行漫记》中描绘的延安生活,让年轻的华君武非常向往,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投身于“那样的环境中”了。
D.当华君武把漫画创作的笔触对准了延安的人和事后,他在三人画展中的60幅讽刺画备受延安文人关注。
E.《光明日报》社会生活漫画专栏得以延续,是华君武和穆欣共同坚持真理的结果,表明当时的华君武并没有放弃针砭时弊的创作方向。
8.传记以华君武的遗愿开篇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分析。
9.作为漫画家,华君武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各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0.为什么华君武的讽刺漫画“有着持久的生命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16-11-18更新 | 349次组卷 | 8卷引用:2013—2014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中国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寻、仞、寸、咫、尺、丈、跬、步、里、毫、厘”等。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朔”是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和农历每月的第一。
C.“旬有五日而后反”,一旬是十天。一个月分三旬:上旬、中旬、下旬。
D.“御六气之辩”之中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富于想象,善于夸张,多用比喻,在想象和夸张中营造雄奇开阔的意境,极富浪漫色彩。
B.宋荣子的思想处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局限,并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内外”和辩“荣辱”的纷争,只是在这种纷争中不动心,不是真正的“无待”。
C.在庄子看来,如果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还是没有达到“逍遥游”,认为只有“无己”、“无功”、“无名”,才能达到 “逍遥游”。
D.最后一段,作者先破后立,先述后议,在列举了庸人、宋荣子、列子有所待的现象和事物后,再阐述什么是逍遥之境。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018-01-1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阳

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①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用“节物”点明时令重阳,后句“未开花’暗示出诗人已年老。
B.诗歌颔联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仕途坎坷、家田荒芜却身处天涯的近况。
C.诗人用“东篱”的典故,凸显主题;用“白衣”“乌帽”作借代,意味深长。
D.颈联将门前的冷清与显贵身边的热闹进行对比,抒发恍如隔世的感叹。
E.本诗格调低沉抑郁,不同于诗人边塞诗的豪迈。且有一腔幽怨透纸而出。
16.本诗尾联有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指出并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子对氓因婚事推迟而进行解释的两句是“___________”,表现了女子的温柔善良。
(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__________________”可见。
2018-01-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教育部日前宣布,将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对此意见分歧,一时争论不已。
②莫斯科地铁发生连环爆炸案的消息,如穿云裂石般传遍全世界,人们无不对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感到震惊和愤慨。
③古代的许多不朽诗篇,往往源自失意文人郁积于心的明珠暗投之感伤,李白的《将进酒》即是明证。
④来到西湖孤山西泠印社,拾级而上,登四照阁,选一临窗座位,泡一杯龙井,凭窗眺望,湖中景物历历在目
⑤“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⑥近几年,黄河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的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2018-01-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08年的13.7%降至2013年6.6%,近五年来戒毒三年以上人员已逾120万。
C.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2016-11-18更新 | 1098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浙江卷参考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0. 下列各句中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B.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C.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D.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与所有动物一样,人与人生来不同,这是大家公认的客观事实。_____?用汉斯·格罗斯的话说,是“人类基因在环境条件下展开的方向与程度”决定了我们之间的差异。_____:一是基因,二是环境。改良环境,说到底并没有对民族最基本的基因品质产生任何积极影响,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基因品质,_____。于是,达尔文的弟弟高尔顿提出了“用社会手段干预优化人种”的观点。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2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的《新华字典》App上线。但是这款App每天仅有2个字的免费体验,完整版需付费最低40元(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纸质版才24.9元),引起了许多人的吐槽。纵观一些使用度很高的工具类词典,在App版本开发上都普遍延续了免费使用的特点。比如牛津、剑桥出版的英汉互译词典。可见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工具类词典App就必须免费。因为在网络时代,只有免费的东西才会赢得广泛的用户基础;收费的东西,必定无人过问。


①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工具类词典App不一定必须免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门框上不能有灰尘,衣物不可放于床头,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检查时宿舍不能有人睡觉”,近日某大学自律会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篇《宿舍检查标准是什么》的文章“霸屏”了学生们的朋友圈。对此,有些人认为,这样可以提高自律意识和宿舍的安全系数,有利于改善学生生活质量,优化环境;有些人认为标准太不人性化,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还有人认为……     

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01-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5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4其他小说  戏剧
7-100.65传记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语句的作用实用类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1-140.65庄子(约前369-前286)  其他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高适(700-765)  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0.8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190.94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选择题
200.85简明、连贯选择题
21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20.85逻辑推理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哲理与生活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