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 高二 阶段练习 2018-04-26 32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fū)浅       (mā)杀       (zú)咒       深切(dào)念
B.(miè)     (pán)石     赎(shú)        坚毅不(ráo)
C.(qí)          (yù)          (yín)        忐忑(tǎn tè)不安
D.(mí)          (yǒu)        (mǐn)        垂头(dā)
2018-04-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2.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恫吓   烟蒂  谛造  恻隐之心B.演绎   咳嗽  伺侯  白头谐老
C.濒临 推搡  惊惶 不足为奇D.贤惠   烟囱  搭讪  慢条斯理
2016-11-18更新 | 8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嘉兴嘉善高级中学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_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也许   毕竟   甚至   然而B.即使   毕竟   还有   然而
C.也许   但是   还有   而且D.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2016-11-18更新 | 53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高一5月阶段测试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B.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C.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D.法庭经过激烈辩论达成共识,张德兴因正当防卫致使袁鸣海丧命,实属罪不容诛
2018-04-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坡有幕士尝谓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B.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有可能体现其性格修养、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请以“瞧,这个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C.财富容易被易手,历史经常被改写,财富是不是能取代人生的价值?历史是不是能抹杀存在的记忆?是良心发现?还是信仰发生?
D.我是想补一个名字,像她这样训练有素的犹太女佣(插入画面——海伦在地下室里忙这忙那)现在可不好找啊。
2018-04-2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们看见他出现在邢台上都觉得非常高兴,他刚才所受的酷刑的悲惨景象,不但没有使他们心肠变软,而且给他们提供了一桩乐趣,使他们的厌恶情绪表现得更为恶毒。
B.通过太空通讯卫星和直播线路,人们将可以看到北京奥运会上精彩纷呈的体育比赛和观众的热烈喝彩声。
C.华为集团公司实施人才战略,加强市场调研,加大新品开发和技术升级,带动了公司全面进步,公司已成为同行业的领军人物。
D.纵观新世纪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重要的最具潜力的因素。
2018-04-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瞬间,都在展示着人性的复杂与丰富,美丽与丑陋。
②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内涵,对提高我们认识生活的能力,对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都是十分重要的。
③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着人性这个永恒的主题。
④人性,是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话题。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④③②D.③②①④
2018-04-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8.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粟于河东。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2016-11-18更新 | 692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高一5月阶段测试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9. 下面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句是
A.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而且跟费接近,现在(如果)不攻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因为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上下和好共处,就无所谓人口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无倾覆的危险。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岁的老人穿上丝衣吃上肉食,老百姓不饥饿挨冻,这样还不能称王的人,从来还没有。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生病了想放弃,却要为自己找一个借口。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0. 下面是对本专题文章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伐颛臾》记述孔子坚守大义,说明季氏不可伐颛臾的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礼治”的主张。
B.《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孟子使用“五十步          笑百步”的比喻来使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引他上套,从而向他说明了他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打消了梁惠王的矜傲情绪,为下面孟子提出的治国之策能够为梁惠王所接受作了铺垫。
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一生的友谊为基础,所以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使用了“思想家”“巨人”“科学巨匠”“革命家”等,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超越客观评价的敬仰与悼念。
D.《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将《宪法》、《独立宣言》和《解放黑奴宣言》作为自己的依据,抨击了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投入到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中去,为黑人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2016-11-18更新 | 6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高一5月阶段测试语文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欲                       而在萧墙内也
B.丘也闻有国有家   陈力就列,不能
C.则修文德来之                    伐为
D.不患贫患不安                    近于费
1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既来之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D.吾恐季孙之忧
13.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14.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________                    __                  __,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季氏将伐颛臾的真正阴谋。
2018-04-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

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它需要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火花。《雷雨》中,曹禺把20年代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把两家30年来错综复杂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

同是炎黄子孙,鲁侍萍这位柔弱、善良、温情的女子,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却一直不能将驾驭生命的缰绳紧握在自己手中,她被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家庭所蹂躏,被伪善的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混血儿”周朴园所欺骗。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看似平淡,冲突却异常激烈。当周朴园吩咐她“先下去”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短的话语和细微的表情变化,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____A__和____B___的心情,当侍萍说“老爷,想见一见她么?”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忙回答:“不,不,不用。”三个“不”字,便将他人性的___C____和灵魂的___D___暴露得淋漓尽致。当周朴园得知面前这个两鬓染霜的老婆子就是他玩弄过的漂亮的使女时,他色厉内荏,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并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将肮脏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后迸发出血泪控诉:“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一撕,撕碎了周朴园____甲____的假面具,撕碎了资本家____乙____的信条,撕出了侍萍____丙____的性格,撕出了她30年风雨中磨炼出来____丁____的精神。

15.“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一句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B.拟人C.夸张D.移就
16.选文第一段两个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血缘关系,恨爱纠葛B.暧昧关系,阶级矛盾
C.家庭不和,父子冲突D.劳资冲突,恨爱凌辱
17.为什么说周朴园是“混血儿”?(40字内)
18.剧中人物都有自己个性的语言。侍萍这简短的话语中,展示了什么样的心情;周朴园的三个“不”勾画了他什么样的人性和灵魂?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鲁侍萍:A________B________周朴园:C________D________
19.侍萍撕了周朴园的支票后又冷冷地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充分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什么样的感情?(20字内)
20.本段文字末尾,剧评作者用了一组排比句,有力地评论了侍萍这一很有个性和表现力的动作和语言,试根据上下文,填写这些方框里的词语。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9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雷雨(节选)》练习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悼念乔治

(法)雨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变容。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他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墓,居高临下劝告着人们。米谢莱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耸起。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煞的天才。正由于这样,革命才得以完成。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荚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为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

21.理解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
22.文章第十自然段,作者将乔治·桑和其他伟大作家放在—起比较,有什么作用?
23.如何理解“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一句话的内涵。
24.下列对这篇悼文的赏析,不够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篇悼文,更是对“伟大”和“善良”的颂歌;这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说辞,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说理的辩证性和语言的哲理性是这篇演说稿的两大特色。
B.面对乔治•桑的逝世,作者用低沉的语调,哀伤的言辞,去述说死者的生平和病逝;用高亢的语调,诗化的语言,讲述了乔治•桑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
C.作者在文中指出,伟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在离逝的同时“新的进步已经出现”。启示人们,对伟人的逝世不应持悲观态度,在看到伟人逝去的同时,还须看到他的贡献和力量。
D.“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这是包含辩证思想的一句话。意思是乔治•桑的形体己逝去,但她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E.这篇演说辞不同于一般悼念文章,它不仅评说死者,而且阐述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作者的生死观。整篇演说稿,给读者留下的不是压抑,不是眼泪,不是哀伤,而是悲壮、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这正是作者人生观、世界观的一种体现。
F.这篇文章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显示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
2018-04-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

秋 思                                                       秋夜曲

张籍                                                          张仲素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漏:计时用的漏壶。

25.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诗写了生活中的哪个“寻常”细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6.两首七言绝句均以秋天为背景,以思念为内容,试比较两诗不同之处。
2016-11-18更新 | 9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省回浦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27. 根据课文默写填空。(任选三句)
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
②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
2018-04-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4)
2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苹果泥。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苹果也不算晚。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
要求: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2016-11-18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2010年吉林省德惠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0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5,6,8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音选择题
20.64字形选择题
30.65关联词语选择题
40.8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50.85标点符号选择题
60.8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70.65选择题
80.64一般词语选择题
90.65文言文翻译选择题
100.65孔子(前551-前479)  《论语》  概括中心意思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11-140.65孔子(前551-前479)  其他
三、现代文阅读
15-200.65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21-240.65雨果
四、古代诗歌阅读
25-260.65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羁旅思乡  思妇闺情
五、名篇名句默写
27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六、作文
280.64写作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