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高2018级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三 一模 2018-06-19 28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好莱坞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在全世界上映后迅速成为一部“现象级”电影,引发了人们探讨科幻电影乃至理论物理学的热潮。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肖恩·卡罗尔在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对话中说,《星际穿越》上映后,就连在扑克牌桌旁边玩牌的陌生人都会过去找他询问有关虫洞和相对论的问题。观众对于其中涉及的有关物理学的疑问显然远远超过了对电影自身剧情的关注,这并不奇怪,因为这可能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部基本忠实地展现宇宙中各种奇妙的天体现象的电影,想要理解这部电影需要大量的物理学知识。

与好莱坞经常塑造出各种各样的超级英雄不同,在《星际穿越》中,最后是几位理论物理学家拯救了全人类。其实,电影中运用的主要的情节与场景,例如地球上发生了无法挽救的灾难而使人类必须移民外星,驾驶飞船穿越虫洞、进入黑洞、探索地外行星,以及在极端情况下人性的改变……这些桥段在之前的很多科幻电影中早都被运用过多次,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星际穿越》成为一部几乎让所有人都开始讨论理论物理的电影呢?这就必须提到为这部电影设置物理学背景、使电影中几乎所有场景都有物理学的支持、使情节合乎科学原理的人——加州理工学院的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

科幻作品中常有“软科幻”和“硬科幻”之分,“软科幻”通常涉及的科学理论比较少,只是需要设置一个幻想的场景即可,抽取出科学理论后故事仍然可以成立;而“硬科幻”则更需要有实在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并且让科学理论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说,《星际穿越》因为有了来自各个领域专家的支持,硬到不能再硬。据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普雷斯基回忆,索恩为了设置电影中的科学场景,在加州理工学院召集过一些科学家进行研讨,与会者包括物理学家、太空生物学家、行星学家和心理学家。正因为有如此多的科学家的参与,才让《星际穿越》在物理学的约束之下不仅视觉效果惊人,描述宇宙中各种极端罕见的场景也更为准确。

“黑洞”“虫洞”等物理学名词早已被大众熟知,并且进入了流行文化,《星际穿越》利用电影手法,希望尽量真实地展现这些场景。因此,电影中既包含了切实的科学发现和成熟的科学理论,也有基于目前理论所做的合理猜想和推测。《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科幻电影,即使抽取出其中的科幻内容,仍然可以形成独立的、完整的故事;与此不同的是,导演诺兰希望《星际穿越》的故事可以自然地从科学理论中浮现出来,这使《星际穿越》完全无法与宇宙学理论和各种天体分隔开。为此,索恩还特地写了一本书《〈星际穿越〉中的科学》,讲述电影中的各种场景以及其中涉及的科学原理。

(节选《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1.下列有关《星际穿越》上映后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诺兰执导的《星际穿越》在全世界上映后迅速引发了人们探讨科幻电影和理论物理学的热潮,成为一部“现象级”的电影。
B.《星际穿越》上映后,许多观众即便是陌生人也都会向天体物理学家肖恩•卡罗尔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请教虫洞和相对论的问题。
C.《星际穿越》上映后,观众关注的焦点主要不在电影剧情自身,反而在电影中涉及的有关物理学的种种疑问。
D.《星际穿越》基本忠实地展现了宇宙中各种奇妙的天体现象,上映后,人们发现理解这部电影需要了解大量的物理学知识。
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星际穿越》中最后拯救全人类是几位理论物理学家,而不是以往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塑造的各种各样的超级英雄形象。
B.《星际穿越》电影中运用的主要的情节与场景并不是该片的首创,许多桥段在之前的科幻电影中早已经运用过。
C.《星际穿越》描述宇宙中各种极端罕见的场景不仅准确,而且视觉效果惊人,这离不开来自各个领域专家的参与支持。
D.《星际穿越》可能是世界上第一部基于切实的科学发现和成熟的科学理论,真实地展现“黑洞”“虫洞”等场景的科幻电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星际穿越》是有实在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的“硬科幻”电影,而《星球大战》《阿凡达》等则属于“软科幻”电影。
B.《星际穿越》上映后出现了探讨科学的热潮,这说明这部科幻电影已实现了导演与科学家们合作演绎的目的。
C.索恩写作的《〈星际穿越〉中的科学》,解释了电影中涉及的一些科学原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
D.《星际穿越》中涉及的科学理论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抽取了科学理论,电影故事就完全不能成立。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廓博涉群书,言行以礼,起家著作佐郎。以方鲠闲素,为武帝所知。再迁太尉从事中郎,未拜,遭母忧。性至孝,三年不栉沐,殆不胜丧。宋台建,为侍中,建议以为:“鞫狱不宜令子孙下辞,明言父祖之罪。亏教伤情,莫此为大。自今但令家人与囚相见,无乞鞫之诉,便足以明伏罪,不须责家人下辞。”朝议从之。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时中书令傅亮任寄隆重,学冠当时,朝廷仪典,皆取定于亮。亮每事谘廓然后行,亮意若有不同,廓终不为屈。迁司徒左长史,出为豫章太守。征为吏部尚书。廓因北地傅隆问亮:“选事若悉以见付,不论;不然,不能拜也。”亮以语录尚书徐羡之,羡之曰:“黄门郎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复厝怀,自此以上,故宜共参同异。”廓曰:“我不能为徐干木署纸尾。”遂不拜。干木,羡之小字也。选案黄纸,录尚书与吏部尚书连名,故廓言署纸尾也。羡之亦以廓正直,不欲使居权要,徙为祠部尚书。文帝入奉大统,傅亮率百官奉迎,廓亦俱行。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廓年、位并轻,而为时流所推重,每至时岁,皆束带诣门。奉兄轨如父,家事大小,皆谘而后行,公禄赏赐,一皆入轨,有所资须,悉就典者请焉。从武帝在彭城,妻郗氏书求夏服。廓答书曰:“知须夏服,计给事自应相供,无容别寄。”时轨为给事中。元嘉二年,廓卒。武帝常云:“羊徽、蔡廓,可平世三公。”

(节选自《南史·蔡廓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B.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C.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D.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母亲丧事。古代子女为父母守丧,不行婚嫁之事,不参与吉庆之典,官者不须离职。
B.豫章,古代区域名称,在汉代设郡,指现在的南昌地区,唐代初期把豫章郡改为“洪州”。
C.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升降和调动等事务,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指太尉、司徒、司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蔡廓知书识礼,看重礼仪教化。他博览群书,言语行动都不逾礼;在宋朝为官,建议废除子孙指控长辈的诉讼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
B.蔡廓才干卓异,得到朝官敬重。中书令傅亮位高权重,负责决定朝廷的礼仪典章,常常把事情拿来咨询蔡廓。
C.蔡廓刚直不阿,仕途遭受打压。他担任御史中丞职务,弹劾多名官员,整肃了官场;但也因刚直得不到上司的信任,没有得到应有升迁。
D.蔡廓家中长幼有序,他奉兄如父。家中事无巨细,都请示长兄蔡轨;俸禄赏赐,一律上交;妻子想买夏服,蔡廓也告诉她长兄会让给事中安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亮以语录尚书徐羡之,羡之曰:“黄门郎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复厝怀,自此以上,故宜共参同异。”
(2)廓年、位并轻,而为时流所推重,每至时岁,皆束带诣门。
2018-06-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高2018级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

龙潭夜坐明•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8.这首诗描写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9.简要分析王守仁“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与苏轼《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所表现出来的人生遭际与人生态度有何异同。
2018-06-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高2018级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0. 不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白居易被深深感动,不仅是因为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从植物的变化写出早春的景象。
(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才能优秀却遭人嫉妒和谣言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6-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高2018级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的第一次合影

陈敏

奶奶一生有两个忌讳:不照相,不过生日。她认为照相会吸走人的精气,过一次生日就会折寿半年。她将这一理念坚持了一辈子,于是,我们做晚辈的,都尽量顺着她。不为她庆生,也不为她照相,尽管我曾偷拍过她几次,但终因怕她知道了不悦,也一直没让她看,她低调对待生命,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她的任何印记。

奶奶很上相。她坐在屋檐下剥玉米,银白色的头发贴在脑后,身材瘦削,穿着一件灰蓝色的长对襟衣,那模样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画。我一直想给她拍张二寸彩照,等她百年之后使用,毕竟,她已年过90了,但她从不配合,一直未能成行。

年过90的人几乎是风雨地里的一盏灯。

入秋的那场雨下过,天气呼啦一下就凉了。奶奶的老疾病气管炎犯得很准时,年年秋后,奶奶尽量压低喘息,但咳嗽声还是传了过来,一阵一阵的,将她的身子压得越来越低,让她的脚步更加蹒跚。

门外的那棵油桐树叶黄了,秋雨过后,“啪啪”地往地上落。叶落归根了!奶奶嘴里嘀咕一声,缩了缩身子,弯着腰回屋里了。奶奶怕风吹,就待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不出来,有时,看半天没动静,喊她几声,她才应一声。

有一回,母亲去屋子里看奶奶,大惊,出来变脸失色地告诉我父亲,说妈一辈子都没照过镜子,这会儿怎么突然照起镜子了?没听人说,老年人突然照镜子,不是好兆头吗?家要败呀!她又说:这也不好阻挡,要不,悄悄把镜子给藏起来?

奶奶把我房子里的小圆镜拿进自己屋里,偷偷地照呢。父亲听后,没反应,半天,支吾一句,再老也是女人嘛,让她照照有啥呢?母亲一脸不悦,嘟囔了很久。

一辈子连相都不照的奶奶,怎么突然就照起镜子了呢?不过,这种疑惑瞬间就从我的记忆中消退了。我和父亲的观点一样,奶奶再老也是女人,女人再老也爱美,照照镜子是合乎情理的事。

转眼冬天来了。

父亲打来电话,声音大得可怕,简直是吼,说:老房门前被画了白线,有高速公路要从门口过,这叫人咋活呀?

这是很多农民当下面临的一个难题,谁也没办法,我还一直为我们家地处偏僻地带,不会被现代化设施骚扰而得意呢,没想到还是没躲过被拆迁这一劫,想着想着,头就大了,跟老板请了假,回去看看。

院子里依然静悄悄的,只是房阶下三米以外的地方醒目地画了一条白线。那棵高高挺立的油桐树首当其冲,白线就画在它的根部。

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

耳后,一阵急促的喘息声传来,回头看,是奶奶。

奶奶今天显得很精神,她将头发梳得光溜溜的,走出她宅了一冬的房子,微笑地看着我说,二丫,你知道不,咱家门前的这个油桐树是你爷爷盖房时栽的,你爹才7岁时,你爷爷蹬脚走了,他走时树才有碗口那么粗。

我只知道吃从树上掉下来的油桐籽,却从不知道这颗树竟然有这么长的历史。它现在粗得我一抱都搂不严。

奶奶说后,用手捋了捋头发,又说:过不了几天,这树就要被砍了,咱们的老屋和院墙肯定也保不住了,丫,你给我照张相吧,我要和树连同这老屋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也该到头了。

我的眼泪竟然“哗”地落了下来,拿相机的手颤抖得厉害。

奶奶端端地站在油桐树下,望着我,脸上透出少有的光。

透过被泪水朦胧的眼,我看了看镜头里的奶奶,使劲地摁了快门。奶奶看了看相机里的照片说:我不敢看了,收起来吧,也不知道你爷爷敢不敢看。她颤颤巍巍地走回了屋里。

一年后,奶奶和那棵老油桐以及老屋永远地待在了一起。

11.下列对这篇小说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比较巧妙地选取了奶奶的一些生活习惯,并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细节描写等,刻画了奶奶这个人物低调的性格。
B.小说中写奶奶有一天突然照镜子,妈妈对此大为不解并有不悦之情,表达了作者呼吁人们要多关爱老人的主题。
C.“白线像一道符,显得阴森而恐怖”,写出“我”不愿离开老家,并借此强烈抨击了现代化进程中随意拆迁民房的行为。
D.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通过奶奶从之前排斥照相,到后来主动要求留影的变化,生动刻画了奶奶这一形象。
E.小说中“转眼冬天来了”这句话意味深长,它既指季节上的冬天,更是暗指奶奶心理上的冬天,是推动了情节发展的关键环节。
12.文中多处提到“老油桐”,请简析油桐树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13.小说结尾“我不敢看了,收起来吧,也不知道你爷爷敢不敢看”,请简析这句话的含义。
14.小说最初的题目为“根”,后更名为“奶奶的第一次合影”。这样改有什么好处?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梅贻琦:永远的清华校长

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并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在他的领导下,清华在十年之间一跃而跻身国内名牌大学之列。

梅贻琦,1889年12月生于天津。其父中过秀才,后家境每况愈下,“除去几间旧房庇身以外。够得上是准无产阶级了”。但他父亲始终没有放弃对子女的教育。梅贻琦自幼熟读经史,且善背诵。他毫不自夸地说过:“假如我们之中有谁背诵任何中国古经传有错漏,我可以接背任何章节。”梅贻琦后来成为天津南开学堂张伯苓的得意门生,也是首批清华招考的留美公费生。其同届同学徐君陶回忆,学校招生放榜的时候,见一位不慌不忙,不喜不忧的同学也在那儿看榜。看他那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十分淡定,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梅贻琦。同为1904年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他与周恩来交往甚密。当时周恩来经常到梅家找梅贻琦温习功课,有时通宵达旦。

1908年梅贻琦因“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当时人们留美选的都是中国人熟知的学校。梅贻琦却单独去了伍斯特理工学院。徐君陶后来才听说,那是一所有名的工业大学,认为梅贻琦的选择确和一般人不同。梅贻琦后来告诫行将赴美的学生:“诸君在关的这几年……许多学说或要变更。我们应保持科学家的态度,不存先见,不存意气,安安静静地去研究。才是正当的方法。”留学美国的经历影响了梅贻琦。在他获得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于1916年担任清华大学物理教授,先后任教务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当时的清华是一所留关预备学校,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1931-1948年,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也是清华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梅贻琦个性沉静,寡言、慎言,为人重实干。梅贻琦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和“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任校长后,奉行“教授治校”原则。他的一生仅仅做成了一件事,即成功地出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师资人才的严格遵选和延聘;二是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由教授会、评议会和校务会议组成的行政体制。梅校长对清华大学的成长贡献巨大,受到所有清华人的崇敬。

当时,国内情势风雨飘摇,学潮起荡,尤以北大清华为甚。驱逐校长的运动此起彼伏。赶教授更是家常便饭,校长在任时间都不长。有人问梅贻琦有何秘诀,梅风趣地说:“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有人愿意倒梅(霉)!”清华校史专家黄延复一直抱着“苛求”的心理,搜寻人们对梅的“异词”或“谤语”,但却迄无所获。

1948年12月,北平即将解放。国民党政府再三邀请梅贻琦入阁,梅贻琦维持了一贯的中间立场,始终婉谢,依然属意教育。梅贻琦离校那天,当时也在清华任教的吴泽霖教授在校门口碰见他,吴教授问梅校长是不是要走,梅校长说:“我是为了保护清华的基金。”1955年,梅贻琦到台湾,开始用清华基金会利息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这就是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前身。

梅贻琦在日记中表达了自己的中间立场:“余对政治无深研究,则以为应追随蔡元培兼容并包之态度,以恪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梅贻琦认为这是“将来清华之为清华”的根本。长沙临时大学期间,学校请来名人演讲,各种人物都有,如陈独秀、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等。对于学生,梅贻琦一律采取爱护的态度。

“对知识分子心态了解之深,当时少有如他的人。”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回忆。梅贻琦在礼聘教师方面,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曾亲自到火车站接赵元任先生。延揽人才的诚意在华罗庚身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华罗庚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人,先做小学教员,后为店员,被破格招进清华大学加以培养,经中间的进修并被破格聘为教授,大多是在梅贻琦的亲自过问下实现的。梅贻琦特别鼓励中西学术交流,积极支持教师出国讲学与在国外发表论文。他实行休假制度——教授工作一定年限后,可以休假一年,可赴欧美研究,学校开支一半薪水,还给予往返路费。这个传统在西南联大时结出硕果:西南联大的教师名士如云。

梅贻琦因为一手奠定了台湾的清华的基础,被称之为“两岸清华校长”。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病逝于台达医院。他逝世后,秘书把他在病中一直带在身边的一个手提包打开,原来是清华的基金帐目,一笔笔非常清楚。梅贻琦后来葬于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内,取名为“梅园”,园内有校友集资兴建的花木,曰“梅林”.梅贻琦纪念奖章成为台湾清华大学毕业生的最高荣誉。

(选自《人物周刊》)

相关链接;

①梅贻琦一生服务清华长达47年,担任校长31年,在两岸清华人的心中,是当之无愧的“永远的校长”。

(选自《先生》)

②他领导的清华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新中国培养了14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涌现出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钱锺书、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一位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术大师。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梅贻琦虽然家境贫寒,但从小熟读经史并成为清华首批留美公费生,这也为他之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B.虽然梅贻琦个性沉静,少言慎行,但“没有人愿意倒梅(霉)”这句话,用双关和夸张的方式展现了他自信与幽默的一面,并带有几分自嘲。
C.梅贻琦之所以一直从事教育事业,远离政治,一方面有他对时局的考虑,另一方面也与他的留美经历有关。
D.“所谓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梅贻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清华才从一所不被看好的一般留美预备学校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重镇。
E.本文主要讲述了梅贻琦求学、办学的主要片段,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为国家教育发展鞠躬尽瘁的伟大人格。
16.结合全文,举例分析作者是如何介绍梅贻琦这个人物的。
17.从梅贻琦身上可以看到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8.梅贻琦为什么受到所有清华人的崇敬,被称为“永远的清华校长”?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将军同志,大敌当前,          难道还可以?
(2)项羽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              是一个的人。
(3)信陵君心中畏秦,不欲纳魏齐,又念虞卿千里相投一段意思,不好直拒,事在两难,       
A.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优柔寡断B.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       犹豫不决
C.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D.犹豫不决       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
2018-06-13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高2018级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以更好的精神状态进行高考前的冲刺复习,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利用“五.一”假去攀岩。4月30日,大家对装备托运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兴致勃勃地等待着出发时刻的到来。
B.由于一些人或热衷于捕风捉影、夸大事实,或热衷于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并通过微信杜撰一个个耸人听闻的谣言,让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
C.尽管节假日出行会碰到交通拥堵的麻烦,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地出门旅行。这真是花钱买罪受!
D.英国有媒体称,中国不动产登记条例的长期缺位,腐败官员得以藏匿大量房产,且被揭发的可能性很小。
2018-06-13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高2018级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粮食系统的腐败,对社会的危害性远远高于其它行业的腐败。国家每年花出去巨额补贴,却不能真正实现“以丰补歉”的目的,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来;         。因此对粮食系统的腐败官员,更应重惩。
A.而因为造假太多,导致“顶层”决策失误,一旦出现灾荒,国家无粮可调,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B.而如果造假太多,导致“顶层”决策失误,一旦出现灾荒,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国家无粮可调。
C.而因为造假太多,导致“顶层”决策失误,一旦出现灾荒,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国家无粮可调。
D.而如果造假太多,导致“顶层”决策失误,一旦出现灾荒,国家无粮可调,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2018-06-13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高2018级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命运总是与人一同存在的。______,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在你绝望的时候,_____;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另一半的命运。你的恐惧越放大,你手中掌握的那一半越小,你失去的也就越多;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越大,你获得的也就越丰硕。因此,人的一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_______
2020-01-09更新 | 24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3. 下面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请仔细观察并简要介绍该徽标的主要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言简明,100字以内。
   
2018-06-1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高2018级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唐伯虎曾有诗云:“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件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明朝王德章又口占一绝云:“柴米油盐酱醋茶,七般多在别人家。寄语老妻休聒噪,后园踏雪看梅花。”更有人撰联云:“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可不要;琴棋书画诗酒花,非要不可。横批:活得像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06-1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高2018级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5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11-14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小说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5-18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传记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二、文言文阅读
4-7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8-90.65其他北宋作家  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0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9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210.65语句复位选择题
220.65情境补写  连贯语言表达
230.65徽标语言表达
六、作文
240.65传承与创新  青春 使命  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