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10月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苏 高三 阶段练习 2018-10-30 10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名著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一种误解,不时地被个别走江湖的写作者       ,被一些天真的外行人和数以千计自命的作家说得     ,那就是把作家看成是纯粹的天才,认为他们激情奔涌、灵感忽至之时,便是大作       之日。
A.添砖加瓦     惟妙惟肖     一挥而就
B.添枝加叶     惟妙惟肖     一蹴而就
C.添砖加瓦     活灵活现     一蹴而就
D.添枝加叶     活灵活现     一挥而就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列语段衔接最合适的一组是(     
山腰里这座白房子是流线形的,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然而屋顶上却盖了一层仿古的碧色琉璃瓦,                                      ,那却是美国南部早期建筑的遗风。
①支着巍峨的两三丈高一排白石圆柱
②玻璃窗也是绿的,嵌一道窄红的边框
③屋子四周绕着宽绰的走廊
④地面铺着红砖
⑤窗上安着雕花铁栅栏,喷上鸡油黄的漆
A.②③④⑤①
B.②⑤③④①
C.③②⑤④①
D.③④①②⑤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7年国庆节,全国各旅游景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至5.2%和4%;但集中出游,人满为患,引发了人们对假期安排的讨论。
B.“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国民人均阅读量明显不足,图书行业的出版和消费呈现出不对称发展的态势。
C.今年艺术品春季拍卖成交略有增长,市场开始回暖,意味着国内艺术品市场已经走出去年的低谷,预计秋季拍卖形势更好。
D.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魅力在于舞台表演,在于独特而美妙的唱腔和优雅而宛转的演唱,并因演唱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2018-10-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10月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它几项不一致的是
A.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C.满怀黄菊篱边折,两朵茱萸镜里开。
D.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欣闻贤伉俪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特此拜贺。
B.今日迁居,承蒙各位拨冗光临,蓬荜生辉。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醍醐灌顶啊。
D.阁下住址,我已惠存,改日一定登门拜访。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戴楚望集》序

归有光

世宗皇帝自郢入继大统。戴楚望以王家从来,授锦衣卫千户。其后稍迁至卫佥事。尝典诏狱。当是时,廷臣以言事忤旨,鞫系者先后十数人。楚望亲视食饮、汤药、衣被,常保护之,故少死者,其后往往更赦得出,以故中朝士大夫籍籍称其贤。

嘉靖四十四年,予中第,居京师。楚望数见,示以所为诗。其论欲远追汉、魏,以近代不足为。予益异之。予既调官浙西,遂与楚望别。隆庆二年春,朝京师。楚望之子枢,裒其平生所为文百卷,谒予为序。盖楚望之于道勤矣。

始,楚望先识增城湛元明。是时年甚少,已有志于求道。既而师事泰和欧阳崇一、聂文蔚。至如安成邹谦之、吉水罗达夫,未尝识面,而以书相答问。及其所交亲者,则毗陵唐以德、太平周顺之、富平杨子修,并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予读其所往来书,大抵从阳明之学,至于往复论难,必期于自得,非苟为名者。噫,道之难言久矣。有如前楚望所为师友,皆以卓然自立于世,而楚望更与往来上下其议论,则楚望之所自立者可知矣。予之初识之,特谓其典诏狱,为国家保护善人,以为武臣之慕义者也。及稍与之亲,观其论诗,欲上追古作者,又以为学士大夫之好文者也。盖不知楚望之于道如此。

昔魏舒为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一日,令舒备偶。毓初不知其善射,而舒容止闲雅,发无不中。毓叹曰:“吾之不足以尽君才,如此射矣。”楚望之初不以语予者,岂其不欲以自见欤?抑何予之知之晚耶?抑以予之不及于此欤?

予与诸公生同时,间亦颇相闻,顾平日不知所以自信。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故黯黯以居,未敢列于当世儒者之林,以亲就而求之。又怪孟子与荀卿同时,而终身不相遇。及是,而楚望之所与游,一时零谢尽矣。此予之所以为恨,而羡楚望之获交于诸公间也。因读其集,慨然太息而归之。

注:①明世宗朱厚熜,原为兴献王,封地在湖北。

(选自《震川先生全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保护之,故少死者            死在监狱中
B.楚望数见,示以所为诗        访问
C.一日,令舒备偶                      凑数、充数
D.以亲就而求                      整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楚望掌管锦衣卫监狱时,保护了许多被关押的朝廷重臣,因而收到朝中士大夫的称赞。
B.戴楚望谈论诗歌见解高明,也勤于写文章,一生作文百卷。他的儿子请作者给戴楚望的文集作序。
C.戴楚望谦虚好学,先后以欧阳崇一、聂文蔚和邹谦之、罗达夫等有道之士为师,在书信往来中研讨学问。
D.写作这篇文章时,戴楚望交游的人都已经死去,作者不能与他们交游,深感遗憾,因此而羡慕戴楚望。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抵从阳明之学,至于往复论难,必期于自得,非苟为名者。
(2)楚望之初不以语予者,岂其不欲以自见欤?抑何予之知之晚耶?
9.文中作者对戴楚望的印象有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
2018-10-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10月第一次月考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各题。

送李九贬南阳

钱起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注】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蕙若:蕙草与杜若,皆香草。
10.作者如何以“送”贯穿全诗?请简要分析。
11.请概述诗歌颈联表达的丰富情感。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2)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无题》)
(4)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5)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然后施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所广益。(《出师表》)
(7)敬贤如大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书·路温舒传》)        
(8)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游万仞。(陆机《文赋》)
2018-10-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10月第一次月考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喜宴

王安忆

①天下着细雨,是春雨,小岗上有个老师要娶亲了。

②上午遣人到这贴邻的大刘庄来请,来请谁呢?请知识青年。知识青年受到邀请,都有些茫然,这个老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有知识青年的房东与他们解释:虽然你们在城里,老师在乡下,但都是上过学,读过书的,也可称得上同学,所以他才请你们。于是,大家便决定去,房东又让在他家寄住的那个知识青年带上他家的一个男孩,一同去了。一到地方,只见门前有一群孩子在细雨中玩耍,都是大人带来吃酒的。

③他们进了屋,挤坐在当门。黑洞洞的土坯屋里,依墙坐满了吃酒的人。门前院子里张了油布,做一个大篷,底下放了案板,等着上客。阴着的天,被油布一衬,又有些发黄。油布有些破绽,不晓得使过多少婚丧嫁娶,有碰碎了的雨点洒下来,碰巧溅到脸上,冰凉的,就缩一缩脖子。做新郎的老师只偶尔地露面。他的骆驼绒长大衣里面是新哔叽呢的制服,口袋上还别了一朵红绒花,军帽则换了蓝呢帽。他脸膛更红了,嘴抿着,想不笑,又做不到,嘴角就一动一动的,看上去就更孩儿相了。他出来和知识青年招呼,刚说半句话,就被喊走了,去决定婚仪中的一个什么细节。

④天阴,看不出时辰,但凭经验,已是午后。不时有女眷从屋里走到门前,看自家带来吃酒的孩子有没有走远,要不就喊一声,把孩子喊到身边,一起坐着,等着开席。

⑤新娘不到,喜宴便无法开席,此时至少也是午后两点了。有一些消息传来,说是新娘的兄弟拦住了,要新郎亲自登门去接,新郎这才起身。既是新郎才起身去接人,那至少还有两个小时才可开席,别人倒没什么,知识青年却有些不耐烦了,脚也坐硬了。他们纷纷起身,跺着脚,跨出房门,去四处转转看看。这时候看看,便觉得这小岗上是个贫瘠的村庄,几乎没有青砖房子,连半截青砖的都少见。台子也修得不整齐,房屋便挤簇在一堆,在这雨雾和泥泞中,看上去都是快倒的样子。树也不多,井呢,有那么一口,井沿铺了些碎砖,不像大刘庄,全是青石板的井台。走了一圈,并没看到什么有趣的,便又踅了回来,站在院子里,看孩子玩耍。

⑥已经到下半晌了,估量着差不多了,有人便开始往树杈上挂炮。几千响的炮抖落下来,总有些散的,于是小孩子就有了事做,纷纷去抢那些散炮,哔哔剥剥地放。本来等恹了的,这时又有了些零星的喜气。有人跑来传话,说新娘子来了,坐着牛车,已经到了坝子下。知识青年又进了屋,坐在当门。因等得又饥又厌,一个个木胎泥塑般地发愣。外面哗哗然的,也没兴趣去探个究竟了,只是低着头,抖着脚等饭吃。

⑦外面闹嚷着什么呢?闹嚷着地太烂,要脏了新娘子的新鞋。于是就要新郎背新娘子进洞房。也是等得太久,要闹出些花样,才甘心。新娘子起先不肯,架不住众人起哄,只得叫背了。一上新郎的背,新娘扑哧一声笑了,众人又是哗然。外头炮响起了,喜宴终于开席了。

⑧等了近一天的喜宴不到半个时辰便结束了,每一桌都是风卷残云的局势,连一点馍渣渣都不剩,盘里碗里都是见底的。知识青年酒喝干了,一个个走起路来都有些歪,说话舌头也大了。那房东家的孩子,有些吃撑了,加上疯了一日,这时已经睡成一摊泥,由那知识青年背着,回家了。

⑨一个月以后,这伙知识青年中的几个,派工到东边挖一条干沟。就想起吃过喜酒的这家老师,便奔了去。这天太阳很高,明晃晃的,树又绿了,小岗上显得光亮了些。老师在小学校上课,妹妹下地了,只有那寡母和新媳妇在家,见他们来,就招呼进屋坐,临时烧水沏茶,又捧出落花生。花生里还掺着枣子和一些碎红纸,是办喜事那日余下的。这回,这几个知识青年看清了新娘子。黑红的鸭蛋脸,眉眼特别浓,果然爱笑,笑起来又非常大方。知识青年等水烧开了,喝了茶,吃了花生,聊了天,在婆媳俩一片热忱的留饭声中,告辞了出来。

(原载《上海文学》,有删改)

13.请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14.在喜宴中穿插了第⑤段的环境描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15.文中知识青年们的心理有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
16.“喜宴”已经结束,但小说结尾为何又写了“一个月以后”知识青年们再次去老师家?请作探究。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艺术边界的消失与重建

高建平

①在当代艺术界,有一个很流行的,很具诱惑力的口号:所有人都是艺术家!所有作品都是艺术品!这真是一种浪漫的幻想,仿佛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奇幻的新世界,看到听到的一切都是艺术,所制作的一切也都是艺术。于是,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被取消了。

②其实,正像人们在给艺术下定义时所揭示的那样,艺术边界的形成,本来就是一个历史过程。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代表着一种对人的活动及其产品的特殊分类法。这是依据某种形而上的、心理的,乃至社会的观念所作出的带有根本性的区分。

③不同时期对这种区分作了不同的论述。在欧洲,柏拉图依照一个宏大理论来对艺术与现实作区分,模仿不是再造,模仿者与被模仿者只是外观相似。柏拉图的这种理论,尝试将艺术与工艺区分开来。艺术属于与现实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有着独立性。

④然而到了当代社会,现成物、日用生活用品,都能成为艺术。艺术不再是特地制作出来的、独创的、成为美的集中体现的物品,而与生活中的物品“在外观上不可区分”。艺术原有的边界被一下子,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地彻底打破了。

⑤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可阻挡,这也是时代的潮流。艺术走向大众,大众的趣味进入到艺术之中。美被大规模生产,整个世界被美化。美的全面胜利,带来的却是“艺术终结”的恐慌。

⑥马克思曾经作过一个区分:弥尔顿出于春蚕吐丝式的需要而创作《失乐园》,后来他得到了几英镑,他是非生产劳动者。如果一位作家为书商提供工厂式的劳动,他就是生产劳动者。这一区分很具有启发意义。艺术与非艺术的不同,不在于所制作物品的形态,不在于它所产生的效果,而在于制作者的处境、意愿和姿态。

⑦艺术是在与工艺,与市场,与平庸的重复,与利润最大化的追求相区别而存在的。它所珍视的,是个人的独创和这种独创的春蚕吐丝式的流露,只要这样的东西还存在,还受尊重,艺术就存在。这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精神,它的发挥,就成了真正的艺术因素,它的边界,正是艺术的边界,不管存在于什么媒介之中,也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同样一种物品,如果从独创性的角度来看,它是艺术品,如果从营利的角度看,它就是商品。这样一种差别,使得艺术的边界扩大了,也缩小了,使得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也使成为艺术家难上加难。

(原载《文史知识》,有删改)

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18.关于“艺术边界”的区分标准,文中有几种说法?试加以概括。
19.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画线句子的内涵。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2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共享时代已经来临,但有些东西又似乎不能共享或无须共享。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古人各成一家,业已传名而去。后人不得不兼综条贯,相题行事。虽才力笔性,各有所宜,未容勉强;然 宁 藏 拙 而 不 为 则 可 若 护 其 所 短 而 反 讥 人 之 所 长 则 不 可 所 谓 以 宫 笑 角 以 白 诋 青 者,谓之陋儒。蒋苕生太史题随园集云:“古来只此笔数枝,怪哉公以一手持。”余虽不能当此言,而私心向往之。 

(节选自《随园诗话》)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然 宁 藏 拙 而 不 为 则 可 若 护 其 所 短 而 反 讥 人 之 所 长 则 不 可 所 谓 以 宫 笑 角 以 白 诋 青 者。
22.《随园诗话》的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姓名)。
23.作者“私心向往”怎样的境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24.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茶馆》中,王利发从清末挣扎到民国,从民国又挣扎到日本人横行的年代,北京城有许多家茶馆破产歇业了,他却奇迹般地坚持下来。
B.《红楼梦》抄检大观园时,晴雯掀翻了自己的箱子并当面冲撞领头抄检的王善保家的,体现了她对封建主子及其帮凶的蔑视和自尊自重、敢于反抗的强烈个性。
C.鲁迅先生在《药》中安排了华老栓一家和夏瑜一家一明一暗从平行到融合的两条线索。既突出了群众的愚昧麻木,也揭示了革命者的悲哀。
D.《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临终前料得魏延必反,便授予姜维一锦囊,嘱咐他在魏延反叛时打开,后来姜维依计行事,让马岱出其不意斩杀了魏延。
E.乔特鲁德没有参与十恶不赦的谋杀,在克劳狄斯的淫威下,乔特鲁德毫无选择余地,虽然她有无情的一面,但她也是一位善良的母亲,本质上也是个受害者。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25. 简答题
(1)《哈姆莱特》中老国王的鬼魂将王后对自己不忠的事告诉了哈姆莱特,但为什么又要求哈姆莱特不要对母亲有不利的图谋?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2)《茶馆》第二幕中,王利发遇到了哪些社会恶势力的敲诈?他的处理方式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2018-10-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10月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国,西方的“古典学”一度遭到冷落,如今则方兴未艾。众多当代青年抛弃僵化的现代学科壁垒,回归到更为广阔且意义深远的经典研读当中。在“古典学”的框架里不再有文学、哲学、史学、法学等区分。中西方历史上值得奉为典范的著作和杰出的人物,都将是热爱学术与思想的青年们关注的对象。回归古典,他们并不是想回到古代,并不是遵循效仿,而是为了更好地反思今天的生活。

“古典”似乎与青年向往“革新”不和,但它的确能够吸引青年人。“青年”本质上是一种“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的生命召唤。无论是“打倒古典”还是“复兴古典”,其目的都是甩开当下已经丧失活力的旧传统,发明新传统。正如文艺复兴时期对希腊罗马的追溯反而开启了欧洲文化新局面一样,新一代人对“古典”的追求总是对前一辈人文化领导权的颠覆。

不过,青年人对“古典”的重新研究,是否尊重古典的真实情况?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呈现历史真实并介入当下生活?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从事古典研究的青年人不但应当保持谦卑的姿态阅读经典,表现出对人类伟大传统的虔敬,将古典的教诲切切实实囊括到自己的生命体验里;还应当对现实的国家、社会、人民生存状况的悉心体察,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中的实践结合起来。只要愿意抛去现代知识生活中的骄傲与偏见,就会发现,因为遭到数学化纯粹知识观排挤而在知识界褪色的古典政治伦理气质,似乎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俯拾皆是,仍然散发着生机。

(节选自冯庆《当代青年与古典》,有删改)

26.第1段中,当代青年回归经典有哪些具体表现?请作简要概括。
27.请简要阐释第2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28.在作者看来,当代青年怎样才能更好地从事古典研究?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名著阅读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5
文言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名著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5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6
名著阅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一般词语选择题
20.65简明、连贯选择题
3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40.65文学常识综合  诗选择题
50.65简明、连贯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6-90.65归有光(1506-1571)  史传文
21-230.65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10-110.65其他隋唐作者  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2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3-160.65王安忆  其他小说
17-19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26-280.65时评论述类文本
六、作文
200.15道德与社会  哲理与生活材料作文
七、名著阅读
240.65《三国演义》  《红楼梦》  理解分析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把握名著相关情节、内容
250.65名著阅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