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整合】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2.《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18-11-23 4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在华语乐坛上占有特殊一席的女歌手齐豫即将在北京举办演唱会,然而在发布会上,齐豫却不能自已地泣不成声,因为她宣称这将是自己最后一次举办演唱会。
C.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个热点,在民众的关怀下不期而遇
D.一个明智的人应当具有一叶知秋、举一反三的能力。
2018-11-20更新 | 234次组卷 | 4卷引用:【整合】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2.《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朗读者》采用“明星结合素人”的嘉宾阵容,知名人士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用最真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B.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将在优化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布局和京津冀空间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
C.水下滑翔机这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可以对特定海域进行高精度大范围的水体观测,能够有效扩大海洋环境的空间和时间测量密度。
D.除了要在食品安全方面继续细化监管,如何保证网上订餐平台所掌握的大量用户信息也是加强网络餐饮监管所应该关注的问题。
2019-01-17更新 | 446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7届高三毕业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不是秋天的一项是(  )
A.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B.青山绿水,白草绿叶红花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18-11-20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整合】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2.《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________,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A.花酒兼有的状态B.非花、非酒的意境
C.色香俱佳的滋味D.半开、半醉的状态
2018-11-20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整合】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2.《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面小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散步一词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看来,大约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选自《郁达夫文集》有改动)

5.请写出本文依次写了哪些江南的冬景?有何特点?
6.作者写“江南雪景图”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结合文本看作者是怎样组合这些诗文的?引用这些诗文有什么好处?
7.文章描写江南的冬景,都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还穿插了许多其他地方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2018-11-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整合】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2.《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8. 压缩下列语段,字数在40左右。
一到秋天,森林里又换了一番景色。落叶松和各种阔叶树的叶子变成深浅不同的黄色。有些树的叶子都变得火一样红。不落叶的树显得更苍翠了。秋风摆动树林,哗哗的声音好像海边的浪涛。各种山果子都熟了:榛子、野枣、山里红、山葡萄,说也说不完。松鼠忙起来了,它不停地把山果子搬进树洞里去。东北的森林,十月就飞雪了,松鼠不得不早做准备,好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天。
2018-11-20更新 | 563次组卷 | 10卷引用:同步君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2课 故都的秋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9. 仿照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格式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文,并表达出郁达夫的感情。(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表露出作者的心境,并且符合对偶要求。)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10. 以“秋天”“思乡”为背景,以“色彩”为重点,扩展一段话。
2018-11-20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整合】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2.《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7
现代文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4,8,9,10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30.65文言文翻译选择题
40.65连贯  语句复位选择题
80.65简明、连贯  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90.65修辞手法  仿写句子  描绘场景语言表达
100.65扩展语句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5-70.65郁达夫(1896-1945)  其他散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