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江苏 高二 期末 2019-01-26 32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名著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庸俗不庸俗主要还是一个境界问题,一个文化素养、趣味问题。与其哀哀地酸酸地悲叹或 旁人的庸俗,不如自己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品位,扩大自己的     ,同时     地在正常情势下过正常的生活。

A.咒骂     眼界     理直气壮B.咒骂     眼光     理所当然
C.诅咒     眼光     理所当然D.诅咒     眼界     理直气壮
2019-01-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想使别人理解一个难懂的问题时,常用的办法是列举众人皆知的事例进行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说是开始发挥了真正的创造性。


①使任何人都认为难懂的问题得到解决的话
②即使是很难理解的问题也好像容易使人接受
③因为跟已知的事物相类比
④但关键是要找到跟疑难问题相似而易懂的事例
⑤这就会使说者和听者双方都能明白
⑥某人若能用易懂而相似的事例
A.④①⑥⑤②③B.④⑥①③②⑤C.③②⑤④⑥①D.③⑤④②①⑥
2019-01-2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谦词的一句是
A.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B.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C.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D.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2019-01-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所谓的“成熟”,表面上是一种增值,但从生命美学的角度看,却实为一场减法:不断地交出与生俱来的美好元素和纯洁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某种逻辑、某种生存策略和实用技巧。就像一个懵懂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兜里的宝石,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A.成熟往往会让人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
B.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获得与失去的过程。
C.成熟之人就是指掌握了成人世界的逻辑、生存策略、实用技巧的人。
D.成熟给人生带来的收获也许远远大于失去的。
2019-01-22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抄书自序

顾炎武

炎武之先家海上,世为儒。自先高祖为给事中,当正德之末。其时天下惟王府、官司及建宁书坊乃有刻板,其流布于人间者,不过《四书》、《五经》、《通鉴》、性理诸书。他书即有刻者,非好古之家不蓄,而寒家已有书六七千卷。嘉靖间,家道中落,而其书尚无恙。而倭阑入江东郡邑,所藏之书与其室庐俱焚,无孑遗焉。

洎万历初,而先曾祖历官至兵部侍郎,清介之操,虽一钱不以取诸官,而性独嗜书,往往出俸购之,及晚年而所得之书过于其旧,然绝无国初以前之板。而先曾祖每言:“余所蓄书,求其有字而已,牙签锦轴之工,非所好也。”

嗣祖太学公,又益好读书,增而多之,以至炎武,复有五六千卷。自罹变故,转徙无常,而散亡者十之六七,其失多出于意外。二十年来赢幐担囊以游四方,又别有所得,合诸先世所传,尚不下二三千卷。其书以选择之善,较之旧日虽少其半,犹为过之。

自少为帖括之学者二十年,已而学为诗古文,以其间篡记故事,年至四十,斐然欲有所作;又十余年,读书日以益多,而悔其向者立言之非也。本生祖赞善公文集至数百篇,而未有著书以传于世者。昔时尝以问诸先祖,先祖曰:“著书不如抄书。凡今人之学,必不及古人也;今人所见之书之博,必不及古人也。小子勉之,惟读书而已。”

先祖性豪迈不群,然自言少时日课抄古书数纸,今散亡之余犹数十帙,他学士家所未有也。

自炎武十一岁,即授之以温公《资治通鉴》,曰:“世人多习《纲目》,余所不取。凡作书者,莫病乎其以前人之书改窜而为自作也。班孟坚之改《史记》,必不如《史记》也;宋景文之改《旧唐书》,必不如《旧唐书》也;朱子之改《通鉴》,必不如《通鉴》也。至于今代,而著书之人几满天下,则有盗前人之书而为自作者矣,故得明人书百卷,不若得宋人书一卷也。”

念先祖之见背,已二十七年,而言犹在耳,乃泫然书之。

(选自《亭林文集》卷二,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炎武之先海上                                家:安家居住
B.万历初                                          洎:自从
C.二十年来幐担囊以游四方               赢:担负
D.昔时尝以问先祖                            诸:兼词,之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炎武祖上世代都是读书人,到了顾炎武高祖时期,由于倭寇侵犯江东各州县,家业开始败落。
B.顾炎武曾祖父为官清廉,又酷爱藏书,虽然官至兵部侍郎,从来不占用公家一文钱给自己买书。
C.自从遭遇变故,顾炎武便辗转迁徙居无定所,家传的五六千卷藏书大多也因为意外而散落丢失。
D.顾炎武的嗣祖父认为朱熹编的《通鉴纲目》赶不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只教顾炎武读《资治通鉴》。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书即有刻者,非好古之家不蓄,而寒家已有书六七千卷。
(2)又十余年,读书日以益多,而悔其向者立言之非也。
(3)凡作书者,莫病乎其以前人之书改窜而为自作也。
8.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顾炎武祖上传给他的宝贵财富。
2019-01-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招许主客

欧阳修

欲将何物招嘉客,惟有新秋一味凉。

更扫广庭宽百亩,少容明月放清光。

楼头破鉴看将满,瓮面浮蚁拨已香。

仍约多为诗准备,共防梅老敌难当。

【注】①主客:官名,负责各藩属国朝聘、接待给赐等事。②破鉴:形容未满之月。③浮蚁:形容酒面浮滓。④梅老:作者好友诗人梅尧臣。

9.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
10.作者准备用什么招待嘉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联系全诗作简要概括。
2019-01-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母孙二人,___________。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2)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3)穷且益坚,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5)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霜露既降,______________。(苏轼《后赤壁赋》)
(7)君子固穷,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8)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19-01-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之醉

叶文玲

①并非茶道里手,更不是品茶行家,皆因茶的无与伦比的魅力,使我这只会喝“大碗茶”的人,也想说一通关于茶的痴话。

②“水甜幽泉霜雪魄,茶香高山云雾质”茶的品格可谓高矣!行家道得好:茶,是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韵犹存。如此品饮,自是品出茶的神魂底骨。我还尤为赞同这个发现:喝茶可滤梦。

③二十多年前,我曾被一支歌曲撩起了浓浓的乡思,撩拨得那样神魂颠倒,于是,接连几夜,我美梦连绵,梦中,我变成了恣肆快活的“叫天子”,逍遥翩飞在故乡的青青茶园,那歌曲,便是至今享誉荧屏舞台的《采茶舞曲》。

④茶,能歌亦能舞的茶,品雅味且醇,是世人公认的无酒精最佳饮料。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亦然;茶还能醒酒,品位自然比酒更高出一筹。

⑤茶,入诗又入画的茶,解忧助文思,在与饮食、医药、园艺、陶瓷、科技、文学、宗教、礼仪、民俗等众多领域的因缘上,堪称物中之最。关于茶的戏文,关于茶的诗画,更是清妙隽永无以数计。我难以忘怀一篇关于茶的奇文,作者的慧眼,不但青睐茶的自由洒脱的生,更独识了茶的“壮烈而缠绵的死”,那是一首《茶之死》的绝唱!茶,确确实实是以自身的一脉苦涩酿就了遍地清芬。诗人闻一多,曾称自己的粮食是“一壶苦茶”。茶的奉献与牺牲精神,堪与革命志士的崇高境界相映照融一体。茶,既是他们的精神食粮,亦是他们的精神象征,无怪沉醉墨海的人,没有一个不爱茶。

⑥不久前,我再次被茶的神话迷恋得颠三倒四,那是在参观西子湖畔双峰村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之后。

⑦用不着我来做广告文字,这座为弘扬中华民族茶文化而建的博物馆,将会与西子湖的每一处美妍绝伦的景点一样,嵌入游人茶客的心屏。所以,我还是忍不住要说,虽然彼时只是匆匆一游,但当我依次观瞻了茶史、茶萃、茶具、茶事、茶俗五个展厅,当我粗粗得知了茶之种、茶之制、茶之藏、茶之用、茶之饮等有关茶事之后,我无异于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和美学课。浮立在青青茶海中的“茶博”,无疑是灿烂的中华文化又一袖珍本。虽然感叹自己这辈子绝对成不了“茶博士”,却极愿身心俱得碧玉色琥珀光的茶汁常洗涤,如若能像茶树一样生得坦荡,活得蓬勃,即便火烹水煎,亦不枉一生。

⑧——不怕得罪酒仙们,我还想说一句:尽管酒与茶常相亲,茶却比酒更高洁。酒固然与诗更结缘,但酒酣耳热之际,常常会成酒糊涂;因酩酊而误国误军机的凡例,更不胜枚举。酒喝到极处,充其量只能成为酒仙;品茗致茶,却能化仙成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一千余年前就赫赫然载人史册,而好像还没有一部什么酒经,能与之均衡,更没有谁因为是“酒圣”,而歆享世人的膜拜和崇敬。

⑨世事很多是令人费思量的。虽然在发现和利用茶上,中国是世界之最,但是,比之轰然而起四方响应的酒文化热,茶文化的进一步倡导和研究,在当今,既显得姗姗来迟又相形清淡。君子之交淡如水早有古训,但在某些据说是“无法替代”的场合,依然是肴如山叠,酒若水流。而在下自己,有时也在这样的场合中,一边不会喝也得喝地抿两口,一边惶惶然地继续那费思量的思量。

⑩于是又想到兰亭。兰亭书法节是伴着绍兴一年一度的酒文化出场的。曲水流觞,流的是酒杯,但当外国友人或游客们兴尽人散后,一杯清茗可不可以照流不误呢?我想,只此改革,“书圣”王羲之即便地下有知,也不会抗议的。

(11)忽又联想到文学,想到散文,于是,我又确认:“洁性不可污”的茶,其品位就像散文,而骨格清奇非俗流的散文,就是色香味俱绝的好茶。

(12)多么希望天下茶客多于酒徒,多么欣喜茶家——散文家的队伍浩浩荡荡愈来愈壮大。

(13)这可不是醉话。

1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极愿身心俱得碧玉色琥珀光的茶汁常洗涤”,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茶对人的文化熏陶。
B.第⑨节联系现实,认为现在喝酒场合多过喝茶场合,体现了作者对于酒的厌恶与反感。
C.文章用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茶的魅力,表达作者对茶的喜爱。
D.文章结尾与题目照应,言简意丰,耐人寻味,引起人们对茶与文学的思索。
13.本文写的是“茶”,却多次出现对“酒”的描述,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14.请探究标题“茶之醉”的丰富意蕴。
2019-01-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庸作品的魅力

严家炎

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像《天龙八部》通过萧峰之死所揭示的民族斗争尖锐年代造成的悲剧,包含多么巨大丰富、发人深省的内容,艺术力量又是多么震撼人心!《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碧血剑》又以多么生动感人的小说笔墨,塑造或赞美了郭靖、袁崇焕这类为民众利益献身的“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弘扬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

武侠小说是娱乐的,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一般的娱乐品,而是一种有思想的娱乐品。如金庸自己所说:“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如果说严肃文学是“为人生”、通俗小说是“供人消遣”的话,金庸小说把这两方面统一了起来。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真知灼见,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广大读者的共同感觉。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相得益彰。作者调动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深广学养,使武侠小说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显示出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睚眦必报,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焕然一新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人生理想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的封建价值观念,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所谓雅与俗,不同时代有不同看法。金庸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香港的出现,意味着长期困扰着人们的雅俗对峙问题,从实践上和认识上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金庸小说吸“雅”“俗”两方经验又超越“雅”“俗”。他创造性吸收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滑稽小说等众多门类艺术经验,从而成为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同时借鉴、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经验去创作武侠小说,使他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都呈现出新的质素,达到新的高度。这是金庸小说成为当代文学经典的根本原因。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6日)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正的文学要启人之蒙,有益人生,又要令人愉悦,给人艺术享受,这与金庸的小说观根本上是相通的。
B.金庸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里面的江湖世界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对时代和现实并不回避。
C.通俗小说因为要面向大众,供人消遣,形式通俗,它的题材和类型也限制了一些有素养、有追求的作家的写作。
D.金庸小说中的武技较量,不是单纯的刀光剑影,而是武戏文写,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因素。
16.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下列选项不符合金庸小说现代精神的一项是(  )
A.金庸小说的武侠精神让人神往,比如《天龙八部》里乔峰聚贤庄以一敌众,快意恩仇。
B.郭靖站在战功赫赫的成吉思汗面前,却只道:“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留了多少孤儿寡母之类。”
C.“义”是金庸小说之魂,郭靖行侠仗义,既有独立的个体人格,又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
D.《鹿鼎记》、《碧血剑》中,金庸对康熙、皇太极的才干表示出了欣赏,并不因为他们是夺走汉人江山的异族首领而随意丑化。
17.金庸作品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双刃剑”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当然,最吸引眼球的是几次著名的人机对弈。比如,1997年卡斯帕罗夫输于“深蓝”,2016年阿法狗4∶1胜韩国的李世石。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进行深度学习,甚至极有可能超过人的智能。比如,尽管美国主流媒体没有想到特朗普会在美国大选中胜出,但是,孟买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通过2000万个社交媒体数据点分析了社交媒体上的情绪,准确地预测了美国大选的结果。

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著名的信息技术咨询公司加特纳预计,到2018年,全球最大的200家企业大多数都会利用智能应用,并使用大数据的完整工具包和分析工具,来优化自身的产品和改善客户体验。另一咨询公司弗罗斯特预测:2025年之前16%的美国工人将被人工智能系统取代,同时,人工智能可以创造相当于劳动力9%的新工作。艾瑞咨询预测,中国国内人工智能市场将从2015年的12亿元增至2020年的91亿元。

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可能出现的场景是“机器排斥人工”。比如,目前,高盛三分之一的员工是计算机工程师,而1名计算机工程师可以取代4名交易员。高盛下一步将使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约146个步骤进行自动化。

在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问题上,目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派是悲观看法,代表人包括: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特斯拉汽车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等。霍金曾在英国《卫报》的一个专栏中写道:“工厂自动化已经让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人工智能的兴起很有可能会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护理、创造和监督工作。”马斯克甚至提出:人类要与机器融合成为“半机械人”,否则将被人工智能淘汰。

然而,另外一派则持有相对乐观的观点。如盖洛普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AI和机器人肯定可以代替很多人类初级简单的、服务类的工作,但是,人类由此被吸纳到更多新的领域,人类不必担心大量失业!总的来看,大学以上水平受影响最小。李世石对弈一局,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达到了3000美元。而在此期间,人类对手可能只消耗了一碗石锅拌饭。

最迫切的岗位是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随着人工智能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争夺战也日益白热化。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合格的研究人员数量仅为30万,缺口却为100万甚至更多。

传统产业升级后会延伸出新的岗位需求。比如亚马逊已在全球各地的仓库中“雇用”了超过10万台Kiva机器人,大部分执行工作均由其完成。与此同时,又衍生出数千个新型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机会,亚马逊的人员则更加集中到新的工作岗位上,比如订单配对、货品挑选、消费者行为研究及新品研发。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从日常的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地投入到与美好生活相关的新岗位上去。10年前,我们对形象设计师、比价员、健康顾问等感觉十分新鲜;今天,我们已经逐步接受了网络主播、红人掌柜、网约车司机;10年后,我们将迎来更多的陌生的职业名称。

综上所述,人类必须端正态度,我们坚信,人工智能必然会推动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浪潮,增加新技术的投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促使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带来的总量与结构的影响,但是,我们并不因此而悲观,人类应当更加积极面对,适应新的技术变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日)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买公司对美国大选的成功预测说明,人工智能极有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B.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工智能市场增值也将会有显著增长。
C.高盛将要使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约146个步骤进行自动化,体现了机器排斥人工。
D.人工智能的兴起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很少工作。
19.关于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问题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乐观地看,人工智能对人类就业虽有影响,但总的来看,人类不必担心失业。
B.使用人工智能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C.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可能替代很多初级简单的工作,但随着产业升级,又会产生新的岗位。
D.亚马逊衍生出新型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机会,说明人类应积极面对,适应新的技术变革。
20.人工智能带来工作岗位的增加,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也有人说,事必亲见者,视野狭隘,不屑他人之声,终难观其全貌。

2019-01-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节选自《孟子集注》)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3.孟子和孔子、荀子并称为“儒家三圣”,其中孔子被称为“_____”,孟子被称为“_____”,荀子被称为“______”。
24.材料中孟子的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019-01-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5.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晴雯豁一声将箱子掀开,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这一细节彰显了她的个性。
B.《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为置哈姆莱特于死地,唆使雷欧提斯在利剑上涂抹致命的毒药,结果雷欧提斯自己死在毒剑之下。
C.《边城》中的人情美也体现在那只黄狗身上:渡船靠岸时口衔绳子拖船拢岸;陪伴翠翠进城办节货;陪伴翠翠端午节看龙舟比赛。
D.《三国演义》中,袁术称帝后统领大军二十余万分七路征讨徐州,被吕布打败;曹操趁机汇合孙策、刘备和吕布三将。
E.《家》中,觉民最为勇敢,他参加学生运动,办刊物,反对大哥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是高家最富斗争性和反抗精神的人物。
2019-01-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6. 简答题
(1)请结合《红楼梦》中“宝钗扑蝶”的情节分析宝钗的性格特点。
(2)请简述小说《家》中“鸣凤之死”的情节。
2019-01-22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九、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传播中医药知识必须遵循科学精神

给母亲针灸,就能给孩子治病?最近,一篇题为《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的论文在网上备受争议。9月16日,该论文作者所在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发表声明,表示该论文并非最终临床研究报告,对临床医疗尚不具备指导性。这篇论文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议,不仅在于作者治学态度不够严谨,研究方法和过程经不起推敲,更在于它暴露了中医学的某种普遍问题。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在声明中提到的,“反对任何不负责任、不严谨和夸大中医药疗效的言论和观点”,发表违背科学精神、夸大中医药疗效言论者并不少见。

近代以来,不少中医界人士一直努力让中医纳入现代科学体系。然而,一些中医研究者过度沉浸于为中医科学性正名的焦虑,动辄移花接木、穿凿附会,用不相干的科学理论来解释中医,实则违背了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的规律。这样的研究思维和方法,不仅无助于中医在科学上受到更高程度的认可,还会使公众对中医产生误解。

当前,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但一些机构和个人利用普通人对前沿科学领域的陌生,随意套用科学概念,打着“中医疗法”的幌子,以谋取利益。中科院院士、我国量子科技领军人物潘建伟教授就曾公开“吐槽”:民间有一些厂家利用量子的概念来推荐保健品,连自己的亲属都曾上当受骗。面对个别违背科学精神的“中医疗法”,公众尤其是广大患者应保持清醒,不要被伪科学的言论所迷惑。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现代科学的眼光看,一些中医理论至今无法用科学理论加以解释,但这无损中医继续为医疗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现代中医学应当有这份自信,中医不是玄学,也不能和“民科”同流合污。就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在声明中所说的,用严谨和科学的精神传播中医药知识,才是现代中医学人应有的社会担当。

(摘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27.根据文章内容,概述使公众对“中医”产生误解的原因。
28.根据材料,说说在传播中医药知识时如何遵循科学精神。
29.让中医纳入现代科学体系,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
2019-01-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名著阅读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4
文言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4
作文
1
名著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
2
作家作品
3
阅读与鉴赏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6
名著阅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一般词语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0.85简明、连贯选择题
30.65简明、连贯选择题
40.65压缩语段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5-80.4顾炎武(1613-1682)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22-240.65朱熹(1130-1200)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9-100.65欧阳修(1007-1072)  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2-14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散文
15-17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书评
18-20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新闻、通讯、访谈
27-29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时评
六、作文
210.65青年成长  道德与社会  哲理与生活材料作文
七、名著阅读
250.65名著阅读
260.65《红楼梦》  《家》  名著阅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