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市级联考】四川省乐山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一模 2019-04-10 5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不是复古,也不是重回汉唐时代,而是现代化的伟大创新和重新崛起,是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历史变化后的民族整体精神和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熔铸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近代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之精华的合理吸收和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形成的先进文化或建设文化的全面总结与光大等因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有对传统精神和美德的全面继承和弘扬,更有对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陶铸、培育和践行,还有在“五位一体”基础上对五大文明的建设与建构,由此彰显出板丰富的伦理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尤以习近平所概括的中华六大基本美德即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为最。“讲仁爱”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也是最重要的伦理美德。“仁”的根本意义是承认别人与自己是同类,因此要把他人视为与自己一样的道德主体同等对待,积极意义上的仁是能对别人有所助益和关怀,此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的仁爱美德包含了修身成已的个体之仁、推己及人的类性之仁、推人及物的威物之仁三个内在贯通并不断扩展的层面。“讲仁爱”不仅是人们进行自我德性修养的始基,也是建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内在要求。“重民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美德和政治伦理品质。在几千年的中国政治思想传统中,“民为邦本,本目邦宁”始终是核心的价值理念和伦理美德。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只有坚持民为邦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伦理原则才能使国家政权得以稳定。“守诚信”自远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和肯定。孔子从多个方面阐述“信”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并将“信”作为教育学生的四大科目之一(文行忠信)。“信”被列入人最基本的“五德”:“恭、宽、信、敏、惠。”子思在《中庸》中,首对“诚”作了哲理、伦理的深入阐释,将其提升到“天人之道”来认识,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华文化不仅视诚信为立人之本,而且也视诚信为立业之本和立国之本。“崇正义”是中华伦理文明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孔孟儒家追求“天下为公”,崇尚公平正义,主张“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尚和合”亦即崇尚和推崇和合精神,以和为贵。“求大同”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和向往的伦理美德,也是其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大同社会具有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各得其所和世界太平的本质特征。

此外,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恭宽信敏惠、知仁勇等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也促使其创造了卓尔不群的历史和文化,成就了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本身。

——摘编自王泽应《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伦理蕴含和道德气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不是复古,是民族整体精神与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熔铸了更丰富的内容。
B.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既有对传统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全面继承和弘扬,也有对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陶铸、培育和践行。
C.“守诚信”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与肯定,孔子和子思都对“诚”“信”作了一定的阐释。
D.大同社会具有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本质特征;“求大同”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和向往的伦理美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论说六大基本美德时,先从最重要的“讲仁爱”说起,从“仁”的根本意义出发层层深入地论证这一美德的内涵。
B.文章引用大量的经典语句,对六大基本美德进行论说,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C.作者认为中华传统美德尤以习近平概括的六大基本美德为最,文章在论说相关美德时,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
D.文章谈论中华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有古代的特定内涵,又有其在今天的发展意义,很有现实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代化的伟大创新与重新崛起,若汉唐盛世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重现,也就实现了我们华夏儿女的共同心愿。
B.中华文化不仅视诚信为立业之本和立国之本,而且也视之为立人之本。
C.儒家仁爱美德的个体之仁、类性之仁、成物之仁三个层面的发展顺序并不固定。
D.只有深刻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并在今天加以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才可能实现。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巷人家

李安涛

①这条逼仄的巷子并不深,地面依旧是不规整的青石板铺成,中间拐个弯出去就是最繁华的闹市区。拐弯处那黄葛树枝繁叶茂、绿荫遮天。

②黎明时分,巷子里的商铺早早就开门营业。几家小饭馆、几家小商店、几家水果铺显得冷冷清清。这时,来了一些卖菜的小贩,担两筐新鲜蔬菜朝地上一搁,俭朴的衣着,蓬乱得像一团钢丝球的头发,倒和这条小巷般配极了。

③卖汤圆的王婆婆,每天是来得最晚的一个。她每天来,身后总跟着一个满脸胡茬、傻乎乎的壮汉。这是老人家唯一的儿子,听说,自从他的妻子跟别的男人跑了,他就得了“失心痛”变得痴痴呆呆,到后来,连生活也难得自理。快有二十年了,王婆婆就靠每天卖汤圆维持娘俩的生计。日子久了,街坊邻居都忘了她的名字,直接称她“王汤圆”。

④说起王婆婆的汤圆,的确色昧俱佳。从早到晚,总会有一些男男女女围着她的三轮车,有人买过一碗品尝,立马竖起大拇指:“细腻糯滑,口味地道,齿缝生香。”这是当然,因为王婆婆每次制作汤圆时,都要精心筛选颗粒饱满、品种优良的大米,掺进糯米的比例恰到好处,然后去乡下那口老井担来清澈的水浸泡,然后用自家的石磨碾成汤圆糊,里面还要加一些炒好的花生和芝麻。

⑤这还不算,关键是王婆婆的汤圆分量足,吃一碗就能够填饱肚子。如果有不够吃或还没解馋的,王婆婆就拿勺子在锅里捞两三个又白又香的汤圆为客人免费添上,嘴里还一个劲乐呵道:“早上吃饱,精神不倒。”这年头,还有花小钱管饱管味道管放心还管开心的便宜事。顾客们竞相传开,渐渐地,小巷子的王汤圆倒成了一个实诚的城市符号,一旦遇上昧良心的人,大家就拿她做比较,末了又瘪着嘴:“还不如一个老太婆!”

⑥每天,王婆婆的傻儿子就坐在一旁的小凳上,从早到晚,眼神都是直愣愣的。等到王婆婆的生意稍稍淡下来,她就赶紧从锅里捞一碗圆溜溜的汤圆给儿子吃,生怕他被饿着。傻儿不说话,端起汤圆就狼吞虎咽……

⑦有时,王婆婆盛一碗给他,他却头也不回地盯着巷子里那些花花绿绿的水果。这时,卖水果的大嫂就会笑着提醒王婆婆道:“呵呵,傻儿又要吃我的苹果呢。”说完就顺手捡几个送到他的面前,他一阵傻笑狂啃猛咽。王婆婆一边慈眉善目地看着一边把手放在自己的围裙上擦了擦,跑去为儿子付账。卖水果的大嫂就佯装生气的样儿回:“谁要你的钱呢,拿回去拿回去。”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小巷里时有发生,比如卖包子的想吃香蕉了,卖水果的想吃馒头了,大家都不肯收钱,就干脆拿出自己的货物送去互换,多少就没人斤斤计较了。王婆婆懂得做小本生意的艰辛,更不愿白白占人家的便宜,所以,她买了人家的东西,一向执拗着要付钱。

⑧中饭过去,巷子里的各种生意就淡下来,若再碰上天气好,忙碌了半天的女人们就从家里端出一张椅子,三五几个总要靠到黄葛树下来说说笑笑,好像没有它的余荫就会失去愉悦的气氛。王婆婆不和她们坐一起,空了就坐在三轮车旁,从兜里掏出那些皱皱巴巴、花花绿绿的零钞放在并拢的两只膝盖间工工整整地理好,再小心翼翼地放回兜里,然后,在那里东张张西望望。每天,王婆婆都要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才肯收摊,推着她那辆叽叽嘎嘎响的三轮车摇摇晃晃地回家。这时,巷子里的人们早已吃过晚饭,有人正打算去看看外面的灯红酒绿,却发现了王婆婆的身影,跑去抢过她的三轮车.一边推着一边埋怨道:“别这么晚才收摊,早点回家歇歇吧。”

⑨推过坑坑洼洼,王婆婆总是感激不尽地说完道谢的话,独自推起三轮车,同她的傻儿子一道消失在黄葛树旁的屋檐下。

(节选自《散文选刊》)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营造了小巷清幽宁静的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B.本文记叙了王婆婆卖汤圆的故事,展现了平凡人生活中温馨的一面,文章清婉明丽的叙述深深地打动人心。
C.文中的王婆婆是一个勤劳淳朴的劳动妇女,更是一个慈爱善良的母亲,她的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光辉。
D.文章写到巷子里的人们帮着王婆婆推三轮车的情节,展现了小巷中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淳朴风情。
5.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分析。
6.文章第5段在写人手法上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
2019-03-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乐山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的网约车

材料一:

网约车是指基于移动互联网、以手机APP为主要服务平台、为具有出行需求的顾客和具有出行服务资格与能力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沟通和服务连接的新型商业运行模式。网约车以其在效率、价格等多方面的优势,有效缓解了出行难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谈及对网约车的态度,几乎所有人都持着包容的态度,正是得益于这一共识,依托于互联网经济的网约车市场在短短几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

互联网出行在各线城市的市场渗透率

(摘自《第一财经周刊》)

材料二:

滴滴因为顺风车遇害事件的安全整改还没结束,现在又不得不面对巨额亏损的问题了。

根据滴滴出行创始人程雏称,2018年上半年滴滴亏损超过40亿人民币,其中对乘客和司机的补贴奖励投入达117.8亿元,已经达到2017年全年的65%。

不过滴滴顺风车现在已经无限期下线,这对巨额亏损的滴滴来说可谓雪上加霜。顺风车在2017年给滴滴带来8亿元利润,是滴滴唯一盈利的业务。而且下线顺风车业务,使得滴滴损失大约3000万司机,运力削减不少。从与一众网约车烧钱补贴抢占市场,到收购Uber中国一家独大,6年来滴滴仍未实现盈利,与Uber中国一样,难以盈利似乎是网约车的宿命。

滴滴和Uber中国等进行打车大战时,比拼的就是谁家的补贴力度比较大。最终滴滴拖死了大部分对手,市场份额一度超过90%。在收购Uber中国后,滴滴也曾把战略转向“修炼内功”,减少补贴,提高用户数量,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但很快滴滴又不得不回到烧钱补贴的老路上,因为从2017年开始,美团、首汽等公司都陆续进入网约车市场。美团打车凭借对乘客每单补贴,对司机抽取远低于滴滴的分成,在上海上线3天就占领了超过30%的市场份额,滴滴很快也以各种优惠补贴回应。全靠补贴培养起来的市场难以持续,共享单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对于滴滴来说,可以不补贴乘客,但司机的补贴必须要有,尤其是在司机已经越来越少的情况下。

顺风车遇害事件后,政府对于网约车的监管收紧,以北京为例,想要在北京从事网约车行业,需要拥有本市户籍、本市牌照、司机需要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车辆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对于滴滴来说,要想实现盈利,需要以更少补贴获取更多的订单,但这一切的重要基础是充足的运力,在网约车司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滴滴的运力将进一步下降,使得滴滴面临更大的压力。

(摘自《凤凰资讯》)

材料三:

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出行交易规模走势

网约车的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不管是有多大的空间,归根结底都要围绕为用户服务这一核心,一切举措都是为了让用户出行更美好,这是滴滴的愿景。以5年时间的维度来看,中国的交通互联网将会更加蓬勃的发展,以未来30年的维度来看,技术的变革或许才刚刚开始。至于网约车是否能走远走好,就得交给时间去考量了。

(摘自《中国网约车产业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以手机APP为主要服务平台的网约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这种新型的商业运行模式为出行者和驾驶员之间提供了信息沟通和服务连接的渠道。
B.据统计,网约车在一线城市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40%,而在二线以下的城市还未达到20%,甚至不到10%,这说明网约车在非一线城市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C.滴滴网约车运行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为了稳住司机队伍,滴滴公司还不得不继续进行补贴奖励,仅2018年上半年滴滴公司对乘客和司机的补贴奖励已经超过了2017年全年补贴奖励总额的60%。
D.滴滴网约车从公司成立至今6年,通过烧钱补贴拖垮对手和通过收购对手公司等手段成为行业老大,但却从未盈利,这表现了网约车难以盈利的宿命。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约车具有效率、价格等多方面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有效缓解了出行难的问题,所以网约车应该会经受住时间的检验,发展越来越好。
B.网约车市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无到有,发展迅速,这得益于网约车方便快捷又价格低廉,更为重要的是所有人都对其持包容的态度。
C.美团、首汽等公司进入网约车市场加大了网约车的竞争。滴滴公司为抢占市场,被迫用烧钱补贴的方式应战,加剧了公司的亏损。
D.网约车出现后,交易规模逐年增加,预计到2022年将超过5000亿元。这表明网约车的技术变革和运营模式已经成熟,正在蓬勃发展。
9.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给滴滴公司带来了哪些影响,请阅读材料二加以概括。
2019-03-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乐山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新宁刘君墓碑铭

(清)曾国藩

时华,字廷材,号宝泉。先世自江西徙湖南之新宁。父世贵,太学生。家贫,为商贾,化居以自给。君生有至性,不忍其父久劳市廛,乃跪请曰:“大人直少休。兄学且有成,弟弱,儿愿代父劳而服贾矣。”父病,在视终宵。医者言痰咸可生,淡则死。君辄以手承痰尝之,味淡,因大哭。父没,母亦前卒,则推其所以事父者以事继母。归自武昌,继母不怿,长跪自陈迟归之咎。继母病,服劳达旦,营治药物,必自其手,不自他人。继母没,则推其所以事亲者以事长兄,而蓄季弟。兄病,调护年余。兄卒,弟后卒,则又推恩以恤其嫠,以鞠其孤子。

新宁,山邑也。僻在楚南、黔、粤之交,巨岭层峦,自古未闻伟人杰士出于其间,亦乏甲乙科第。居民治生纤啬,有唐魏之风。独君与江太公一峰,轻财好义,不屑屑于自殖。江君之子忠烈者,仕至安徽巡抚;而君之子荫渠,今为直隶总督;并有勋伐,为时名臣。当君初贾异县,颇求饶益以娱亲心。既而经纪有方,智足以扩其业,利足以仁其三族。所得资财,随手散去。尝遇益阳大水,买小舟拯百人,蒿葬数百人。新宁大饥,饩邻里亲旧粟,日半升,全活无算。人或谓君:“岁入几何?施诸人者什七,而自谋不及什三,后将难继。何不颇买田宅,为子孙稍立基业产?”君笑谓:“家有薄田自足供疏食焉用多为吾以人情为田以培养上类为种耕不计年获不计世庸讵知留路子孙者不更大乎”逮君没而门内鼎兴。盖君言于是果验。为善之报,抑何捷也!

(选自《曾国藩诗文集》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有薄田自足/供疏食焉用多为/吾以人情为田/以培养上类为种/耕不计年/获不计世/庸讵知留路/子孙者不更大乎/
B.家有薄田/自足供疏食/焉用多为/吾以人情为田/以培养上类为种/耕不计年/获不计世/庸讵知留路子孙者/不更大乎/
C.家有薄田/自足供疏食/焉用多为吾/以人情为田/以培养上类/为种耕不计年/获不计世/庸讵知留路/子孙者不更大乎/
D.家有薄田自足/供疏食焉/用多为吾/以人情为田/以培养上类为种/耕/不计年/获/不计世/庸讵知留路子孙者/不更大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比如对尊长避免说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也要避开先王的名讳等。
B.太学生,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
C.科第,是古代根据条规考核确定次第等级的选拔、考核官吏的一种制度。
D.谥,即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一个褒扬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君生来就很重感情,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父亲长久地在集市的店铺中劳累,又考虑到兄长学业未成和弟弟还弱小,愿代替父亲去经商。
B.刘君谨守孝悌之义,不仅侍奉生病的父母兄弟通宵达旦,而且准备药物,一定要亲自动手;哥哥生病后,他调护一年多,体现出兄弟情义。
C.刘君做生意经营有方,他不仅仅满足于自家的繁殖延续,还将所获得的利益仁爱三族,惠及乡里,资助公益。
D.刘君对于培养子孙有独到的见解,他不愿为子孙多置田产,认为培养人才比留给子孙财富更重要,事后证明他的观点是对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自武昌,继母不怿,长跪自陈迟归之咎。
(2)岁入几何?施诸人者什七,而自谋不及什三,后将难继。
2019-04-1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乐山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翁灵舒①冬日书事

宋·徐照

石缝敲冰水,凌寒自煮茶。

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

贫喜苗新长,吟怜鬓已华。

城中寻小屋,岁晚欲移家。

【注】①翁灵舒:翁卷,字灵舒。与徐照同为“永嘉四灵”之一。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是“冬日书事”,首联就点出时令,带出“事”来,叙写自己在寒冷的冬天,凿冰取水,煮茶品茗。
B.诗中“思闰月”、“误春花”都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C.冬日漫长,年关将近,诗人双鬓花白,因此感叹岁月流逝,愁思无穷。这一切,使他产生了想要搬家的念头,避免眼前景致,触动忧愁。
D.四时代序,流光转移,诗人有感于内,往往借吟咏来寄托怀抱。徐照这首冬日书事诗,虽然是和作,但不为和韵所囿,自抒真情,精心锤炼,词巧意新。
15.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019-04-1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乐山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