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市级联考】湖南省湘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三模 2019-05-28 8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中国文论研究在“回头看”过程中温故知新,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新眼光又使得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被看见。其中最显著的是文学边界的扩大、文学功能的再发现。譬如,一些学者通过多年个案与专题研究,发现中国文学的“文体”极为丰富多样,“文体”正是中国古典文学区别于西方文学的重大民族特色。古往今来,中国文艺家以丰富的文体实践不断丰富经验与美感的表达,中国文学的“天光云影”原来大都可以从文体角度悟得其中三昧。这就大大改写了五四时期西方文学观念主导的以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分法所限定的文学认知图式,从而大大扩展了文学边界,使得完全不同于五四书写的中国文学史成为可能。

另外,不同于西方文学对虚构性的强调,在中国文学中,非虚构文学占据尤为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无论是诗人生平与作品关系研究,还是诗与历史事件、诗与日常经验研究的大量新事实,都已充分证明这一点。长期以来,正是在这一诗歌文学传统基础上,建立了特有的中国文学理论与观念。“诗言志”“兴观群怨”“赋比兴”“修辞立其诚”“诗史”“经典”等,都是非虚构的文学理论与观念。在以诗文为主流的中国古代文学中,文学写作乃是写亲身闻见、亲身经历的现实世界情景及由此而来的真情实感,不同于现代以来以“积极虚构”为主流的文学观念。非虚构与虚构同时存在,延伸文学边界,扩展文学功能,使得文学不仅是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与奇妙幻想,而且跟普通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

中国文论是否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生命力,还要看它能否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看历史要看大势,从大的方面来说,当今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中国文论的文化自觉和整个国家的文化战略是相通的,“国身通一”的士人理念、“家国兴衰”的志士情怀,正是千年中国文论主流,即严羽所谓盛唐诗为“第一义”以及王国维所谓“屈子文学之精神”。说到底,“文以载道”的“道”既是客观历史大趋势,也是这个大趋势内化为士人身心的担当(即王夫之所谓“践身心之则”)。中国文论也有“功夫在诗外”的一整套论述,即一个相反相成的悖论:有时候,只有从文学外部、文学周边来看文学,才是真正的“文学性”。从文艺创作主体来说是自觉的文化意识,从大众来说则是百姓日用而不觉,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仍然在今天文学活动中起作用。正如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所说,当代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无论怎样新变,还是跳不出中华传统伦理和传统价值观。因而,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文论核心价值仍然与当代审美经验和文化实践发生直接关联,并对当代文学创作发挥重要影响。

(摘编自胡晓明《强化中国文论阐释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学者通过多年个案与专题研究发现,“文体”多样是中国古典文学唯一特色。
B.诗与历史事件、诗与日常经验研究的大量新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文学强调虚构性。
C.现代以来以“积极虚构”为主流的文学观念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中非虚构性观念。
D.中国文论也有其悖论,即只有从文学外部、文学周边来看文学,才是真正的“文学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了新文艺研究眼光使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被看见的中心论点。
B.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文学边界的扩大、文学功能的再发现的具体体现。
C.文章第二段,先阐明现点,再比较古今,最后点明虚构和非虚构存在的文学功用。
D.文章引用吴文辉的话说明了中国文史智慧等“仍然在今天文学活动中起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学的“文体”扩展了文学边界使得不同于五四书写的中国文学史成为可能。
B.非虚构与虚构同时存在,而且跟普通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说文学不再是游戏。
C.“文以载道”的“道”具有两层含义,即客观历史大趋势及其内化为士人身心的担当。
D.作者认为中国文论核心价值仍关联当代审美经验和文化实践,又影响当代文学创作。
2019-05-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湘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于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较低,无论是学历教育体系的中等职业教育或是高等职业教育,抑或是社会上的职业培训等,职业教育都没有真正进入到教育的主流。从日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职业教育被边缘化除了受长期以来以升学为目的的人才培养观念的影响,地方片面的引导也起到了反作用,以至于不少地方一味的发展普通高中,忽视了中等职业教育,一些高职专科热衷于升本,极力摆脱职业教育的内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的职业教育被边缘化。职业教育被边缘化的表现有多种形式,比如,职业教育在我国只达到了专科层次,并没有真正形成高职教育的完整体系,目前的高职院校归属管理为省属及以下,缺乏部级引领,高职院校生源被划入最末一批造成了事实上的末位,这些都是职业教育逐渐被边缘化的重要外在因素,如何在政策和措施上使职业教育回归教育主流地位,而不是从属地位,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尤为重要。

有学者对比了中美职业教育的差别,指出了中国职业教育落后的实质是教育思想的落后。美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贯穿式的教育模式,而中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短期的全日制教育模式,缺乏贯彻继续教育的理念。真正的职业教育应当是一种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专门的技能型人才,更重要的是要与社会职业培训有良好的衔接,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甚至是建立基于职业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

(摘编自《职业教育被边缘化,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扭转陈旧观念迫在眉睫》)

材料二


图表一                                                图表二

(《2017年中国职业教育行业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三: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经过5到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以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度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要建设多元的办学格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同时支持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当前,亟待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质量提升,以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迫切的职业技能人才需求,同时,要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国家标准,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做到不但学以致用,而且“用即好用”。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优质的职业应用型人才,在这方面不妨打破师资的学历限制引进一大批工匠型人才走上三尺讲台,做好传、帮、带。此外,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二元制培养模式,积极鼓励和扶持民办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实现实质性的产学研结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直接挂钩,按需培养,以岗定课,彰显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机遇期)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5—2009年间职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长,但是其同比增速却呈不断下降的态势,而2010年是所有年份中增速下降幅度最大的年份。
B.2011年为负增长,也是一个拐点,2011—2015年间同比增速和人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已超过1000万。
C.从图表二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5年,全国在高等职业教育上的公共财政支出由312亿元上升到793亿元,增幅达到了154%左右。
D.2012年的全国职业教育领域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速高于2011年两个百分点,2014年的同比增速达到16%,增幅超过其他年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升学为目的的人才培养观念及地方片面的引导致使不少地方一味地发展普通高中,忽视中高职教育,直接导致了我国的职业教育被边缘化。
B.真正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将职业培训的短期、中期、长期结合起来,建立基于职业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而且要培养专门的懂操作的技能型人才。
C.只要打破师资的学历限制,引进一大批工匠型人才走上三尺讲台,做好传、帮、带,就可以为国家、社会、企业等培养优质的职业应用型人才。
D.职业教育要由以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等,这些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6.职业教育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2019-05-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湘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浊流

雨已停了,可是院子里还是一片泥泞,那无叶的苦梀树被寒风刮得瑟瑟作响,每晨很早就辘辘响着的牛车也在雨中歇了。邻居好像都没起来,柔弱的冬阳静静地照着。

被烟熏得黑黑的小屋里,太太抱着婴孩,仍然打着鼾。旁边像西瓜大的头,一颗一颗排着好几个,仁吉瞪着眼睛看着妻子的睡相,干枯的头发蓬松着,脸上的汗毛长长的,想必好久没有修容了吧,他借着暗淡的阳光,看到老婆的脸,不觉着一惊。瘦削的脸孔,颧骨高耸,脸色青黄,眼角皱纹重重,越看越怕,越看越觉得她老。她才三十岁呀!但脸容却像五十岁了。她这么辛苦,一定恨我这个无能的丈夫吧。但她从不抱怒,只是每早四点就起来烧饭,照顾孩子,喂猪、鸡、鸭,然后下田做工。所以,白天和仁吉很少见面。

在农场里,她让七岁的女儿照顾婴儿,婴儿一饿就大哭,哭声灌入她的耳朵,但不等到休憩的时间,是不能抽身去看他的。只要稍停一下,监工就会破口大骂。她只好默默地举起锄头继续工作。她人在田里,心总是牵挂着家中,五岁的阿清和三岁的阿木,不知会不会和邻居家的那个力气大的坏家伙打架。若是打起来,一定……似乎耳边有人啼哭着叫她,她不知不觉地停手细听,就在这发愣的一会儿,忽然有人大骂:

“混蛋!像你这样干,还值五毛钱吗?半做半歇,明天别来了。”

她听到监工的叫骂,只好拼力挥锄头,一会儿她的阿清阿木的幻影又映入脑海来。早晨来时,火柴忘在桌上了,要是他俩拿来玩,就不堪设想了……

她不安的心情从在学校的长男愁起,直到树下的婴儿。直到累得连气都喘不过来,才挨到休息时间,她拖着重重的双脚走到树下,那哭得眼睛浮肿的婴儿见到母亲,更哭得凄惨来了。她拉开衣襟把乳头塞进婴儿的小嘴里,婴儿“唔唔”几声,吸得潍滋作响。在对面的树荫下,女工们和监工正悠然地唱着山歌。

片刻之后,大家又得继续做工,直到太阳落山,才疲倦地背婴儿回家。烧饭、喂猪,照顾鸡鸭,饭后她还要编大甲帽,大概每夜总要织到十一二点才能休息。所以在白天她很少有时间和丈夫见面。今朝不知什么缘故,她睡得这样酣,所以仁吉看到就深深地反省了。

起初,太太愈对他亲切,愈勤劳,他便越内疚,越感到自己无能。但日子一久便习以为常了。此刻,看到太太那消瘦疲倦的累相,忽然想到了从前的抱负。结婚时,他想:“太太,不用愁,忍耐一时我就可以出头。”他话不但是安慰她,也可以是安慰自己,可是岁月如流,理想被现实压得无影无踪。当初,他的怀抱算来真也不小。不是大政治家就是大实业家,或是学者。凡事都非冠以“大”字不可。纵使途中有危岩绝壑,并不能阻挠他的壮志,他甚至以太太的理想丈夫自居,有朝一日飞黄腾达,至少也要雇一两个仆妇来何候她。

他当年进农场做雇员,不过是暂时之计,他时常想起西方格言“满足的猪不如不满足的人,满足的人不如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来鼓励自己,他自信蛟龙不是池中之物。他作为中学的高才生,执笔可以一挥而就,说话可以滔滔雄辩,不甘在乡里埋没,有机会也想去日本东京留学,虽然无钱,也打算苦学。他的环境虽然不好,但野心却像春草一样烧了复生。可是心愿毕竟还是心愿,关于学费知何筹措,家属如何生活,都没有详细考虑过,只是幻想着自我陶醉。可是现在看到太太那瘦弱不堪的面孔,不得不自我反省,终于归咎于早婚阻其壮志。事实上现在离开这个忠实的太太他能否生存都成问题。可是他依然自命不凡,野心时常像泉水般涌出。忙时沉寂,闲时又心潮起伏,最后想到他已是五个孩子的爸爸,仅靠夫妻的工资糊口,并无其他收入。事实上他又不能离开这份差事,不知不觉十五年了。这十五年间他虽然对“会社”做过不少贡献,但“会社”从没有改善过他的待遇。而那些日本同事,同是中学毕业,资历不如自己,却没有一个不升为科长、主任了。日本人的薪水比台湾人高,又加上六成的津贴,有宿舍,有余钱可供储蓄,制糖会社年年赚钱,只是对台湾人这样刻薄。想到这里,他怒火冲天,一瞬间凌云壮志,猛然复起,热泪奔流,竟毫不顾忌地向太太嚷:

“兰英,兰英,我要去东京!”

太太从梦中惊醒,目瞪口呆,凝视着丈夫,两手按住胸前,期期艾艾地说:

“我的先生,你的美梦还没醒吗?你想,坚儿马上就要上中学,你还梦想去东京留学,你想你的孩子,你自己的学费……”

她不知不觉地泪珠直流。

仁吉也不敢再自讨没趣,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而已。可是他少年时代的理想,他憧憬的世界,他的美丽的梦,纵然再过二十年,还是那样美丽地荡漾在心头。

啊!像初恋的美梦,甜蜜而艳丽。

藕虽断而丝连,啊!仍然像热恋一样的心情,永远不会忘掉,他的梦想像水里的月亮一样,圆了又缺,缺了又圆。

发表于1936年

(有删改)


【注】①小说反映了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社会现实。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院子“泥泞”,寒风劲吹,冬阳柔弱,小屋漆黑,交代主人公居住条件简陋,为全文奠定了感伤、压抑的基调。
B.把女工们和监工悠然地唱山歌的情景与仁吉妻子给孩子喂奶时的情景作对比,目的是突出后者生活的艰辛与痛苦。
C.小说以仁吉的视角来描写妻子苍老疲倦的外貌,既引出了下文对他们的生活状态的叙写,又丰富了妻子的人物形象。
D.妻子的几句话就让壮志凌云的仁吉回到了现实,仁吉深感自己自命不凡、不负责任,愧对了任劳任怨的妻子。
8.本文中插叙占了大量篇幅,请概括插叙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9.请探究小说以“水月”为题的作用。
2019-05-1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湘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恩字泽之,开封人。以善射入羽林神宗阅卫士,挽强中的,且伟其貌,补供备库副使。为河州巡检,夏羌寇兰州,恩搏战城下,中两矢,拔去复斗,意气弥厉。迁泾原将。尝整军出万惠岭,士饥欲食恩倍道兼行众汹汹已而遇敌数万引兵先入壁井灶皆具诸将始服羌扣壁愿见恩单骑径出遥与语一夕羌引去

哲宗召见,语左右曰:“先帝时宿卫人,皆杰异如此。”留为龙、神卫都指挥使,迁马军都虞候。契丹使来,诏陪射,使者问:“闻泾原有王骑将,得无是乎?”应曰:“然。”射三发皆中,使以下相视皆叹息。

出为泾原副都总管,并护秦、渭、延、熙四路兵,城西安,筑临羌、天都十余垒。羌围平夏,诸校欲出战,恩曰:“贼倾国远寇,难以争锋,宜以全制其敝。彼野无所掠,必携,携而遇伏,必败。”乃先行万人设伏,羌既退师,果大获。

徽宗立,以卫州防御使徙熙河,改知渭州。括隐地二万三千顷,分弓箭士耕屯,为三十一部,以省馈饷。边臣献车战议,帝以访恩,恩曰:“古有之,偏箱、鹿角,今相去益远,人非所习,恐缓急难用。夫操不习之器,与敌周旋,先自败耳。”帝善其对。迁马步军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武信军节度使。

尝汰禁卒数十人,枢密请命都承旨覆视,恩言:“朝廷选三帅,付以军政,今去数十冗卒而不足信,即其他无可为者。”帝立为罢之。眷顾甚宠,赐居宅,又赐城西地为园囿。属疾,以检校司徒致仕。薨,年六十二,赠开府仪同三习。

(节选自《宋史·王恩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饥欲食/恩倍道兼行/众汹汹已/而遇敌数万/引兵先入壁/井灶皆具/诸将始服/羌扣壁愿见/恩单骑径出/遥与语一夕/羌引去/
B.士饥欲食/恩倍道兼行/众汹汹已/而遇敌数万/引兵先入壁井/灶皆具/诸将始服/羌扣壁愿见/恩单骑径出/遥与语/一夕/羌引去/
C.士饥欲食/恩倍道兼行/众汹汹/已而遇敌数万/引兵先入壁井/灶皆具/诸将始服/羌扣壁愿见/恩单骑径出/遥与语一夕/羌引去/
D.士饥欲食/恩倍道兼行/众汹汹/已而遇敌数万/引兵先入壁/井灶皆具/诸将始服/羌扣壁愿见/恩单骑径出/遥与语/一夕/羌引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羽林:指禁卫军,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主要负责京城地区的治安。
B.夏羌:生活在我国西部古代少数民族,史载其王为夏禹,故后人称之为夏羌。
C.契丹: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之一,唐末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为蒙古所灭。
D.三帅:(殿帅、马帅、步帅)是三衙长官的合称;三衙,是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恩箭术高超,声名远播异域。他因为善于射箭被选入羽林军,后来受到神宗的赏识而被授予官职;在泾原为将时,连契丹都知道他的大名。
B.王恩胆量过人,深谙用兵之策。羌人想和他对话,他单枪匹马直出营垒,与敌交谈;徽宗询问车战之事,王恩直言已经过时,不宜当下使用。
C.王恩才能杰出,深受皇帝重用。宋哲宗召见他,当着众人的面称赞他,并且把他留在身边担任龙、神卫都指挥使,后来又升任为马军都虞候。
D.王恩博古通今,明于历代战法。有人献策以车战制敌,王恩认为时势不同,士兵又不熟习车战,如果采用必会导致失败;皇帝认为他说得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宗阅卫士,挽强中的,且伟其貌,补供备库副使。
(2)贼倾国远寇,难以争锋,宜以全制其敝。
2019-05-1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湘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午除夜

元好问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已恨太官余麯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注】①金天兴三年(1234年)一月十日,金哀宗在蒙古与南宋的夹击之下,自缢身死。除夕之夜,元好问被蒙古军羁押在山东聊城,独坐斗室之中,感慨万千,写下了此诗。②麯饼:《晋书·愍帝纪》:“京师饥甚,太仓有麯数十饼,麹允屑为粥以供帝。”③胶船:传说周昭王南攻楚国,准备渡过汉水,当地人以胶粘船以进,至中流,胶溶船解,周昭王遂滑水而死。④大定明昌:是金鼎盛时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人事”“推迁”表现了金朝灭亡的事实,“忽”字表现了其灭亡速度之快。
B.第二句,“坐守”表现了诗人被羁押的处境,又运用比喻表现了诗人的强烈愿望。
C.颔联用典,用“已恨”“争教”联结,以晋愍帝和周昭王类比哀宗;痛切之感,溢于言表。
D.颈联回顾了全盛时期的金朝;“三千牍”言哀宗功绩已记载于史册,“五十年”言时间之久长。
15.后人评价元好问的诗歌“笔笔皆为血泪,字字饱含悲愤”。请结合本诗简要概括。
2019-05-1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湘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