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 高二 期中 2019-07-10 28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何一日速成,仿佛成为年轻人成长的“紧箍(ɡū)咒”,这般不切实际的进取,其实已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所谓的速成也成为海市蜃(shèn)楼般的幻影。
B.又是岁始,阳光暖暖的,时光慢慢的,周围的空气似(sì)在笑着督促我该拾掇起闲散的心情,伸出庸懒(lǎn)的双手,书写下这个节日里的琐碎与喜悦。
C.中蒙界河哈拉哈行走在火山岩中,时而钻入岩壳之下;时而因堰塞(sāi)而成湖泊;时而穿破坚硬的玄武岩,形成跌宕(dànɡ)的激流,像是亢奋的青年。
D.有些历史剧创作者不下功夫研读历史,而是拼凑一些离奇故事当噱(xuè)头,把严肃的历史变成哄堂一笑的戏说和调笑煽(shān)情、博人眼球的趣闻。
2019-07-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下我们个体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我认为,就要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去。日常生活的很多细节,都有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能。无论是继承还是发展,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最好让它保持“某种天性”。学传统文化,就要学其精神。比如,做人要讲“敬”和“诚”。【甲】敬,就是要有敬畏心,对自己尊敬、对他人尊敬;诚,就是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诚心、诚信。我觉得,哪怕一本书都没有读过,但如果做到了这两个字,你仍然是一个大写的“人”。【乙】人人都能这样做,社会风气就会变好——这是很简单易行的道理。当然,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要经过历史的淘汰。而且,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要轰轰烈烈,而要不绝如缕。轰轰烈烈,就会鱼龙混杂。【丙】我们的文化传统,最好是在“日用而不觉”的情况下薪火相传,如古人所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2.上面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播
B.当然
C.鱼龙混杂
D.薪火相传
3.上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被授予由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设立的基础物理学奖。因在量子引力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他一人独得300万美元的奖金。
B.在新近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中,取消了购物、另行付费项目以及自由活动等行程安排。旅行社、导游或司机如果有此方面的安排,则要对游客进行相应的赔偿。
C.张骞通西域不仅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而且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中国的手工艺品传到西方,而西域的土产也传入中国。
D.秋裤因穿着后显笨拙而被大部分时尚年轻人鄙弃,但是由于其实用性、保暖性又被一些人坚持穿着,即被称为“秋裤党”。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5. 人生的境界因人而异。请仿照例句,另选一个词概括你所追求的境界,并加以说明。
例句:平淡,是一种境界。高山无语,深潭无波。不是平庸之平,也非乏味之淡,而是内心的平和,是物我两忘的淡泊。
2016-11-18更新 | 181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3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6. 阅读下面两则招聘广告,按要求答题。
某外国银行:(1)高中毕业。有实践经验者优先。(2)细心,注意细节;耐心,友好。(3)能够意识到销售机会,主动向客户介绍企业产品。(4)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某国内银行:(1)本科学历。英语4级以上,电脑2级以上。(2)身高1.60米以上,五官端正。(3)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长于沟通。(4)附5寸生活照片。
请就两则广告的招聘条件加以对比评述。
2016-11-18更新 | 137次组卷 | 15卷引用:11-12学年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

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这两个小伙子,取得如此重大成果时,都只有二十多岁。

天文学家都想要很大很大的锅盖。以前屋顶上经常会看到“锅盖天线”,口径越大,电视画面越清晰。射电望远镜的“锅盖”,也是如此。所以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当年伯雷制造的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直径是9.45米。美国上世纪60年代在波多黎各建造了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口径305米,在老大位置上坐了数十年。口径100米的射电望远镜,有德国波恩附近的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以及美国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而“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抢到了老大之位。还能不能制造更大的锅盖呢?单个望远镜,要做得更大是很难了。不过办法是有的,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分布在辽阔的地理空间,收到信号综合分析,就相当于一个超大望远镜了。比如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它的观测能力将是神级的。中国是SKA的首创国之一。

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分布在从非洲到大洋洲的辽阔空间,而美国的阿雷西沃望远镜,和中国的“天眼”,都造在偏远的山窝里——喀斯特地形的洼坑中。这有什么讲究?据专家说,好处不止一个。位置偏远,意味着受其他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最小;洼坑地形,是建造大锅盖的理想之地;喀斯特地形,即熔岩地形,排水畅通。建造“中国天眼”之前搜寻选址,找了300多个洼坑,南仁东拄着拐杖,亲自考察了平塘县的几十个候选台址。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地形最理想,获得最高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说:“望远镜反射面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尽管反射面板才1毫米厚,也用掉2000多吨铝合金。”他说,中国“天眼”有很多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都由国内顶级企业建造完成”。组成射电望远镜“镜面”的4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有两部分,铝合金背架、反射面面板。这个铝合金背架,是萧山企业东南网架制造拼装的。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用掉的钢材有1万多吨。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的馈源平台,1000多吨重,几乎固定在半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馈源的定位,却缩小了观测角度。王启明说:“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至少会达到几千吨。这样重的大家伙挂在空中,成本相当大了。”他说,中国“天眼”用了轻型索支撑馈源平台方案,馈源舱只有30吨重。

(《都市快报》2017年9月23日,有删改)

7.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天眼”是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该工程团队的核心成员大部分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学生。
B.随着卡尔·央斯基和格罗特·伯雷这两个天才小伙子的发现和发明,由光学望远镜进阶到射电望远镜,世界天文学向前迈进一大步,由此步入现代天文学。
C.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这种追求使得抛物线天线直径从最初的9.45米到后来的305米口径再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望远镜的灵敏度也由此实现了大幅提升。
D.“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已经到了单口径的极限,如果还想增加望远镜的探测力,就需要使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就是运用了这个构思。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早年的电视,屏幕上有时会出现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因为电视机没有收到外界信号。
B.无论是射电望远镜还是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选址尤为重要,当初南仁东为了给“中国天眼”寻找理想地,亲自考察了多个候选台址才得以最终确定。
C.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1000多吨重的馈源平台几乎固定在半空,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会是阿雷西沃的好几倍。
D.FAST “镜面”有4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由铝合金背架和反射面面板这两个部分组成。
9.根据文章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为“中国天眼”下定义。字数不超过80个字(包括标点符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各题。

鱼拓画

张炜

一位多年不见的海边好友,从打磨文字的作家变成了画家。他展示一幅幅作品,令我无比惊讶:都画了鱼,大鱼小鱼,那么逼真而古朴,看上去有些异样,与以前看过的绘画完全不同。我见过各种各样鱼的水墨画,还从未看到这样的风格。我向他讨了一幅。

我选中一条一尺多长的黑色大鱼,说:“这好像是一条比目鱼。”他说:“是的,一条比目鱼。”他指点着墙上的画,依次告诉:“赤鳞鱼、鲷鱼、鲳鱼……这是一条红鲷,多大的红鲷啊,四斤二两!”最后一句让我吃惊:他显然在说一条真实的鱼。看着我惊讶的样子,他主动解释道:“我忘了告诉你,这不是一般的画,这是‘鱼拓画’。”

“什么是‘鱼拓画’?”

“就是给鱼做拓片,像拓碑一样,把宣纸放在上面……”

这令我更加惊奇。我马上想到的是要等活蹦乱跳的鱼死去,等它僵硬时,然后再涂墨,按上宣纸。鱼毕竟不是石头和木头,这事儿从头到尾做下来肯定麻烦。不过到底有多麻烦,我怎么也想不清楚。只觉得这种办法高明而巧妙,他能够想得出真不简单,也许只有生活在海边的艺术家才能有这种奇思妙想。

我知道他喜欢出海钓鱼,是海猎能手也是烹鱼高手。大概就是这种海上生涯给了他灵感,让他成为一个特别的画家。我尽力发挥想象,说:“如果没有猜错,你肯定要把逮到的大鱼搁置一会儿,等它不动了才开始动手。这大约需要多次实践,积累经验,比如墨色浓淡、宣纸按上去轻拍重拍、怎么把握力道等,会有许多技巧。宣纸揭下来还需要动动画笔,最后才能题字落款,成为一幅作品。”

我像一位内行,这样说时,其实内心里已经在琢磨怎样亲手做一幅“鱼拓画”了。因为这种画是在现成的鱼身上“印刷”出来的,算是一种工艺,只要掌握要领就能完成。我说着,极力隐藏自己要当一位艺术家的跃跃欲试、野心和冲动。

谁知朋友马上摇摇头:“死鱼不能拓画。”

“用活鱼?这怎么行?”我的声音变大了。

“让鱼安静一会儿,但不能让它死去。安静的鱼和死去的鱼是不一样的,死鱼,拓出的画也是死的,那就没什么价值了。”

听上去既有道理,又过于玄妙。我甚至认为他有点太较真或太讲究了,换了自己一定不会这样做。因为显而易见的道理:只有死去的鱼才会有木石一样的标本作用,那时操作起来才得心应手。我微笑不语,看着他。

“我让鱼安静下来,让它睡一会儿,在这段时间里抓紧完成。”

“怎么让它睡着?”

“一点酒吧。”

我明白了,它醉眠后,他开始往它身上小心翼翼地涂墨。怎样涂?如预料之中,他语焉不详。大致是按照丰富的经验施墨,而且在宣纸和鱼结合一体的时候,拍按之间,需要高度的技巧。鱼鳞、鱼鳍,特别是鱼的眼睛,都要传神地表达出来。他一再强调“眼睛”。

这使我想到:鱼是有神气的,鱼是有神采的,鱼是有心情的。是的,我不得不确认这样的一种理念,即一切高妙的艺术都是精神的再现、个性的表现。而对于一条海中生灵而言,最能传递这一切的当然只能是眼睛。它要注视,它的悲哀或怜悯都要从目光中流露。它从自己的那个方位投向人间的神情,即便在这样的瞬间也不会泯灭。我想,作为一个艺术家,这种揣测和把握当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切艺术即心灵劳作的关键所在。

他告诉我,一张好的鱼拓画可以把鱼和鱼之间的不同表现出来,也可以将同一种鱼的不同时刻表达出来。不同的鱼,不同的时刻,都在画纸上凝固了,却是凝固了栩栩如生的那个瞬间。

我长时间沉默。我在想鱼和艺术,想生命的奉献,想短暂和永恒。这样一些关系纠缠在艺术创造之中,从来没有例外。离开了这样的领悟,所谓的艺术就会变得木讷。而那些看起来木讷的用来作拓片的石碑之类,却蕴含了十足的生命力。我们一再地拓、拓,复制,只为了再现生命的神色。

一条大鱼留下自己生前的刻记。它带着水族的秘密来到面前,那一刻刚刚沉睡。它曾经活生生地、惊讶地看着这个新的世界,看着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生命,大睁双眼……

关于鱼和海的故事,朋友可以讲上一整天。那是一些烂漫的故事,惊险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大多是鱼。他的这些经历铸就了与水族的深刻情感,也催生了手中的艺术。

后来这幅艺术品挂在了我的室内。它看上去和一般的水墨画大为不同:既是一种拓制,又是活的生命的印迹。我端详的时候,总觉得它的一双眼睛在注视我,充满了悲悯。

它真的就在那里了。它是一个悲剧。它演绎着生命和创造的故事。它讲述了大海:波涛万里,压低的铅云,还有其他……

(选自《散文选刊》2018年第10期,有改动)

10.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加点词。
(1)因为这种画是在现成的鱼身上“印刷”出来的,算是一种工艺,只要掌握要领就能完成。
(2)不同的鱼,不同的时刻,都在画纸上凝固了,却是凝固了栩栩如生的那个瞬间。
11.关于鱼拓画,“我”的画家朋友为何“一再强调‘眼睛’”?
1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的感受在文中的作用。
13.文章最后一段说“它演绎着生命和创造的故事”,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集序

萧统

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遇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

齐讴赵舞之娱①,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骑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既乐矣,忧亦随之。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兰生谷,虽无人而自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彼鸳雏,岂竞鸢鸱之肉;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至于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哉!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饕餮之徒,其流甚众。

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人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禧谒帝,或披褐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 《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注]①齐讴赵舞:齐讴,齐国的乐调;赵舞,赵国的舞女。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不求者,明达之用心                  :妒忌
B.寄遇谓之逆旅                                   逆旅:旅游
C.结连骑之荣                                   : 四匹马拉的车子
D.与道                                          : 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兰生谷,虽无人而自芳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怀禧而谒帝                                     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C.轻之脱屣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并粗点定其传,编之                   虎兕出柙,龟玉毁于椟中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序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赞扬自古有道之士能够避世全身,第二部分评论陶渊明的诗文和人品。
B.文章以议论开头,首先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立身处世态度,这个起笔十分警拔,辞分宾主,两相对照,以“士女之丑行”来“衬托“明达之用心”,从而颂扬了“不忮不求”的高尚品德。
C.文章用欲扬先抑的笔法,强调了追求富贵的害处,并对智者贤人能够认清这一事实表示赞赏,而对愚夫贪士追求富贵深致慨叹。
D.作者认为陶渊明写了一篇《闲情赋》,是“白璧微瑕”,这是从文章的内容形式的角度来批评陶渊明的。至于其他作品的社会效果,作者认为有助于教化人民。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
(2)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
2019-07-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夜作

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

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注】蟏蛸: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蟢子。

19.尾联通过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抒发________ 的情感。
20.请说说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二字展开描写的。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材料二: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材料三: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材料四:孟子曰:“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   《 孟子·告子下》


【注】 ①几::轻微,婉转。 ②劳,操劳。③矶:激怒。
21.结合第一、二则材料,概括出 “孝”的本质。
22.结合第三、四则材料,简要分析孔孟关于“孝”的主张。

六、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23.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4)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夫在殷忧,_______________;既得志,_____________。(魏征《谏太宗十思书》)
2016-11-18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学期七校模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在互联网上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的对象是18—25岁的独生子女,问题是:“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是最幸福的?”从调查结果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观点一,幸福不应是只为自己,实现父母或社会的期望才是最大的幸福;观点二,不必太在意他人的期许,这是你自己的人生,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5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作家作品
3
阅读与鉴赏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字音选择题
2-30.65一般词语  标点符号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4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50.65选用句式  变换句式  句式仿写语言表达
60.65谈观点,写评论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7-9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报告
10-13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散文
三、文言文阅读
14-180.65萧统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21-220.65孔子(前551-前479)  孟子(前372-前289)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四、古代诗歌阅读
19-200.65韦庄(约836-910)  诗
五、名篇名句默写
23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六、作文
240.65青年成长  道德与社会  哲理与生活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