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9人教版高一必修1全书综合测评
全国 高一 期中 2019-12-23 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故事的来源与路径多种多样,从民间故事中寻找资源是一种有效方式。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童话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脉气象,是能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国故事。但对这样的中国故事,过去大多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少有效的改编、重述、传播与推广,使之大众化,回到今天的读者中间。如果对民间文学中的“好故事”加以改编,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让中国故事滋养童心、影响童年、引领成长,就更有价值了。

民间童话、神话传说是人类的童年叙事,也是文学艺术的原始叙事。美国叙事学家伯格就说过,作为原始叙事的童话的各种因素在经过派生和发挥之后,可以引发出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化样式。他曾以一篇欧洲的民间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为例,来分析其中的叙事元素,认为其中就包括了不同的通俗文学样式的萌芽:怪动物(恐怖小说的元素)、出发去寻找被绑架的公主(侦探小说的叙事元素)、类似于火箭飞船的魔毯(科幻元素)、与怪物搏斗(动作冒险小说的元素)、与公主结婚(浪漫故事元素)。伯格的这种童话叙事学分析说明,民间童话作为人类童年叙事对后来的叙事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科幻小说、探险故事和侦探小说等很多通俗文学样式,都是有民间故事这个根的。

除此之外,要充分认识民间故事改编的价值和意义。欧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经历了一个民间故事的改编期。它们直接影响了家庭和孩子的成长,也奠定了欧洲人的童年阅读,为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儿童读物出版及语文教育奠定了广泛的读者基础,甚至直接推动了欧洲现代学校教育与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

不过,民间故事的改编并不容易。改编和重述,不是抄写与重复,而是再创造,用新的语言和思维,用现代观念来再现民间故事的魅力,也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重新传播与发扬。同时,改编要考虑最大的读者群。过去,也有一些对我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民间童话的改编和重述,但都是按照成年人的理解与接受来改编的,而很少按照《格林童话》的方式来改编。格林兄弟在改编和重述中将之定位为“儿童与家庭故事”,这是《格林童话》得以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说,民间故事要真正改编成广受欢迎的“中国好故事”,要尽量符合儿童的接受需求,使之儿童文学化,这样才能进入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的通途。

民间故事的改编和重述,需要抓住精神要素,把传统文化中值得传承的元素保留下来。说白了,改编中国民间故事,就是要留存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华美德等核心元素。同时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形式,比如,俄国诗人普希金改编《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将民间童话改编成了童话诗,使之成为经典并广为流传。值得肯定的是,目前有一些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绘本,受到了少儿读者的喜爱。这一点,与过去的连环画受到儿童读者喜爱是同样道理。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民间故事的价值亟待重估。民间故事可以和创意写作、儿童教育学科有机融合,把民间故事的整理和研究,与创造性改编、重述及儿童教育的需求结合起来,用纯正的中国故事,滋养中国孩子的美好童年。

    (摘编自谭旭东《以新语言和新思维唤醒民间故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对许多民间故事大都还只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乏有效的改编和重述。
B.欧洲现代学校教育与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与欧洲经历过民间故事改编期密不可分。
C.美国叙事学家伯格认为现代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起源于欧洲的民间童话故事。
D.目前一些出版社在形式上做出了改变,推出了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绘本,值得肯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用美国叙事学家伯格的分析充分阐述了必须认识到民间故事价值的观点。
B.文章通过对欧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分析引出对民间故事如何改编的论述。
C.文章第五段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对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和重述的方法。
D.文章对比分析了我国民间故事改编和重述的过去与现状,引导人们认识其价值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过去缺乏大众化的民间故事是因为对民间故事的改编、重述没有考虑到读者群。
B.再好的民间故事如果不能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C.民间故事如果能够用新的语言和思维来改编,就可以进入到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中。
D.要做好民间故事的改编和重述,就必须抓住其中所蕴含的值得人们传承的精神要素。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线式智能设备。智能手环运动监测功能通过重力加速传感器实现。重力传感器已是一种很成热的技术,手机也罕有应用,比如现在智能手机的屏幕翻转功能,就是通过传感器来实现的。传感器通过判断人运动的动作得到一些基础数据,再结合用户之前输入的个人身体体征的基本信息,根据一些特定算法,得到针对个人的个性化监测数据,诸如运动步数、距离以及消耗的卡路里等,从而判断运动的频率和强度。由于每个人运动随个人身体体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用户在使用手环进行监测前需要在APP中录入自己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信息自动同步到手环中,通过传感器监测运动动作,经过特定算法最终实现运动监测的功能。睡眠监测也通过相同的传感器技术实现。人的睡眠接照脑电波信号可分为五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动眼期。在不同的阶段人的脑电波可以迅速改变,有意思的是,重力加速传感器并不具备直接探测脑电波的功能,所以它是将人在眼中动作的幅度和频率作为衡量睡眠的标准,来判断睡眠处于哪个阶段,手环的智能闹钟功能,会在快速动眼期将用户唤醒,因为在快速动眼期睡眠者会出现与清醒时相似的高频低幅的脑波,比较容易喚醒,如果此唤时醒,睡眠者会感到神清气爽,有一个很好的睡眠效果。

(摘编自沈丹(智能手环是如何进行数据传输的》)


材料二:

智能手环主体一般采用医用橡胶材质,天然无毒,外观设计高档时尚、大方,不仅具有运动健康秘书的功能,还具有时尚装饰的功能,有流线花环,颜色也是多样,这种设计风格对于习惯佩戴首饰的用户而言,颇具有诱惑力。手环的设计风格堪称百搭。而且、别看小小手环个头不大,功能还是很强大的,比如它可以说是一款高档的计步器,具有普通计步器的一般计步,测量距离、卡路里、脂肪等功能,同时还具有睡眠监测、高档防水、蓝牙4.0数据传输、疲劳提醒等特殊功能。

智能手环内置低功耗蓝牙4.0模块,可以与平板、PC客户端进行接,可以随时随地设置身高、体重、步幅等信息和上传运动数据。另外,智能手环还具备社交网络分享功能,比如用户可以将睡眠质量、饮食情况和锻炼情况以及心情记录等通过绑定微博等社交网络进行分享。

在使用时间上,由于智能手环内部内置了一颗锂聚合物电池,续航时间可达10天,续航能力还是很强的。

摘编自(智能手环有哪些特点及特性)》)


材料三:

几年前,智能手环作为可穿戴设备进入大众视野,以实现健康管理、运动监测、手机交互等功能为目标被炒得火热。功能看似高端,门槛实则低,一时间市场内涌现了大量可穿数设各厂商。

然而近年全球可穿戴行业态已显,智能手环炒作红利期已退湖。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在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市场出现疲软态势,整体销量为2300万只,仅仅保持了3.1%的微弱增长,出货量则为270万只,较2015年同期的560万只下降了51.6%。预计2018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在400亿元左右。

真正随着热潮成长起来的智能手环企业少之又少,早期进入市场的品牌如今的经营状况也很惨淡。种种迹象都表明智能手环遇冷是行业的现状,我们需要思考智能手环在脱离炒作红利期后,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它的降温。目前来看,智能手环的需求依然存在,也非纯概念炒作,并且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手环作为能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其实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虽然野蛮生长的红利期已过,但是寻找到智能手环的刚需,依然能成为它下一次热潮的引爆点。


(摘编自沙水《智能手环春天已过,未来出路在何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手环进行监测前在APP中录入自己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目的是通过个性化数据来判断运动的频率和强度。
B.手环的智能闹钟功能工作原理主要是根据睡眠中动作的幅度和频率来实现的,在探测到出现高频低幅的脑波时唤醒睡眠者。
C.智能手环可以随时随地上传运动数据,也可以通过绑定微博等社交网络端分享睡眠质量、饮食情况和锻炼情况等。
D.几年前,智能手环被炒得火热,由于门槛低,市场内涌现了大量可穿戴设备厂商,如今智能手环炒作热潮已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重力传感器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智能手环通过使用这一技术来判断人运动的动作,得到一些基础数据。
B.智能手环内置低功耗蓝牙4.0模块,可以与平板、PC客户端进行连接;内置了一颗锂聚合物电池,续航时间可达10天。
C.从材料三图表中可知,2015年是智能穿戴设备野蛮生长的红利期,此后虽然市场规模还处在增长中,但增速已放缓。
D.智能手环虽遭遇到发展困难,但目前智能手环已找到市场的刚需,在这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成为下一次热潮的引爆点。
6.根据材料,请用三句话分别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每句话不超过20字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唐三彩

侯 发 山

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村主任老贵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说:“栓保的女儿梅花考上了北京大学。”

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一壶油两袋面三百元钱,可是,栓保死活不要,说他家的日子还能过得去……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康乡长自然也很高兴,说:“走,咱去栓保家看看。”

康乡长和老贵去的时候,梅花正坐在床边,嘤嘤地啜泣;栓保蹲在地上,不住地吧嗒着旱烟,很是无精打采。

老贵在康乡长后面悄声说道:“栓保兴许正在为梅花的学费发愁呢。”

康乡长似乎没听到老贵的话,朗声地说:“栓保,女儿考上了北大,祝贺你啊!”

栓保这才发觉来客人了,忙慌乱地站了起来,讪笑着说:“康乡长来了。”梅花别过脸去,用袖子擦拭着脸上的泪痕。

康乡长看了看,栓保家里依然空荡荡的,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墙角一缸咸萝卜散发出一种说臭不臭说咸不咸的味道。

老贵附在康乡长耳边说道:“栓保家一年四季把咸萝卜当饭吃。”

康乡长发现墙旮旯放着一个瓷罐,突然两眼一亮,说:“这个罐子是干什么用的?”

栓保不好意思一笑,说:“当年腌制咸菜用的,现在嫌它有点小,就不用了。”

康乡长把瓷罐搬到光亮处,用手小心地擦拭了一下,说:“哇,这是宝物啊!”

栓保,还有老贵都眨巴着眼睛,好像不明白康乡长的话。

康乡长说:“这个瓷罐不是一般的瓷罐,是唐三彩。”

栓保说:“不可能吧,是俺爹活着的时候用两个鸡蛋在集市上换来的。”

康乡长摇了摇头,接过老贵递过来的一块破布仔细地抹拭着,得意地说:“你们瞧瞧,这个瓷罐绝对是唐三彩。”

老贵一愣一愣的,说:“康乡长,你可看仔细了。”

康乡长说:“你们瞧瞧这造型,这彩饰,这釉色,有一种斑斓富丽的艺术效果。”

老贵说:“为啥叫唐三彩呢?”

康乡长侃侃而谈,说:“这种制陶工艺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经过高温烧制后,三种釉色相互交融,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形成了有原色、复色的斑驳淋漓的多种颜色。据说这种玩意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釉质的自然下流,烧制好的唐三彩会产生许多复杂奇妙的变化,因此,没有任何两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说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康乡长一席话,把老贵和栓保搞得目瞪口呆,傻了一般。

栓保说:“可是,可是,这宝物对我来说也没啥用处,也不知道有人要没有?”

康乡长说:“这样吧,我出3万块,你卖给我如何?”

栓保惊喜地说:“真的?”

康乡长说:“不骗你。”

栓保就慌乱地点了点头。

老贵也松了口气,说:“梅花这下可以上大学喽。”

第二天,当康乡长交给栓保3万元要把瓷罐抱走时,梅花红着脸说:“康乡长,这个瓷罐既然是唐三彩,肯定是我家祖传的东西,所以我不想让它流落到他人手中。”

康乡长眨巴着眼睛,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保存好这个瓷罐,5年后,我用4万块把它赎回,中不中?”

没想到是这样,康乡长一时说不出话来。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不同意,就请拿走你的钱,把瓷罐留下。”

康乡长说:“那好,5年后你可以赎回,但不是4万,是10万!”梅花沉默了片刻,就使劲点了点头。

梅花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一家公司聘为副总,年薪20万。在老贵的带领下,梅花辗转找到了康乡长。康乡长又惊又喜,他抱出那个瓷罐,说:“闺女,实话跟你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瓷罐。”

梅花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是个很普通的瓷罐。”

康乡长很是意外,说:“那你为何还要赎回去?”

梅花说:“做人得讲良心……当年要不是您出手相助,我不可能有今天。”

老贵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说:“康乡长,既然您知道是假的唐三彩,为啥当年提出要让梅花拿10万元来赎回?”

梅花抢先插话说:“老贵叔,康乡长一是不想让我赎回这个假的唐三彩,二也是在逼我学业有成,干出一番事业啊。”

康乡长欣慰地说:“梅花,我只拿回属于我的3万,其余的7万你捐给村里如何?”

梅花同意了,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嘤嘤地啜泣”“吧嗒着烟袋”两个细节,极俭省地写出了栓保父女面临的窘境。
B.梅花自尊要强,明知瓷罐不是真正的唐三彩,却要不计代价将其赎回,因为这是她爷爷留下的,有纪念意义。
C.老贵是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将经济拮据的栓保一家和为政一方的康乡长联系在一起,也使人物、故事更真实可信。
D.梅花凌寒傲霜依然绽放,象征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文章结尾把梅花的笑脸喻为“盛开的梅花”,即有此意。
8.小说中的康乡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9.文章以“唐三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下列小题。

伯茂少有风望,学涉群书,文藻富赡,释褐奉朝请。大将军、京兆王继西讨,引为铠曹参军。南征绛蜀陈双炽,为行台长孙承业行台郎中。承业还京师,留伯茂仍知行台事。以平薛凤贤等,赏平阳伯。再迁散骑常侍,典起居注。太昌初,为中书侍郎。永熙中,孝武帝兄子广平王赞盛选宾僚,以伯茂为文学。后加中军大将军。

伯茂好饮酒,颇涉疏傲。久不徒官,曾为《豁情赋》。天平初迁邺,又为《迁都赋》。二年,因内宴,伯茂侮慢殿中尚书、章武王景哲。景哲递申启,称伯茂弃其本列,与监同行,以梨击案,傍污冠服,禁庭之内,令人挈衣。诏付所司,后竞无坐。

伯茂既出后其伯仲规,与兄景融别居。景融贫窘,伯茂了无赈恤,殆同行路,世以此贬薄之。卒,年三十九,知旧叹惜焉。

伯茂末年,剧饮不已,乃至伤性,多有愆失。未亡前数日忽云吾得密信将被收掩乃与妇乘车西逃避后因顾指璧中言有官人追逐其妻方知其病卒后殡于家园。友人常景、李浑、王元景、卢元明、魏季景、李骞等十许人于墓傍置酒设祭,哀哭涕泣,一饮一醉,曰:“裴中书魂而有灵,知吾曹也。”乃各赋诗一篇。李骞以魏收亦与之友,寄以示收。收时在晋阳,乃同其作,论叙伯茂。其十字云:“临风想玄度,对酒思公荣。”时人以伯茂性侮傲,谓收诗颇得事实。赠散骑常侍、卫将军、度支尚书、雍州刺史,重赠吏部尚书,谥曰文。伯茂曾撰(晋书》,竟未能成。

无子,兄景融以第二子孝才继。齐武平末,位中书舍人。

(节选自《北史》,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亡前/数日忽云吾得密信/将被收掩/乃与妇乘车西逃避/后因顾指壁中/言有官人追逐其妻/方知其病/卒后/殡于家园
B.未亡前/数日忽云吾得密信/将被收掩/乃与妇乘车西逃避/后因顾指壁中/言有官人追逐/其妻方知其病/卒后/殡于家园
C.未亡前数日/忽云/吾得密信/将被收掩/乃与妇乘车西逃避/后因顾指壁中/言有官人追逐/其妻方知其病/卒后/殡于家园
D.未亡前数日/忽云/吾得密信/将被收掩/乃与妇乘车西逃避/后因顾指壁中/言有官人追逐其妻/方知其病/卒后/殡于家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朝请,指大臣朔望上朝请命于皇帝。古代以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
B.内宴,指宫廷宴会,皇帝在宫中专为妃嫔等后宫之人所设之宴会。
C.酹,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如酹地(祭奠时以酒洒地) 、莫酹(祭祀后以酒洒地的仪式)。
D.中书舍人,官名,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其权力随朝代演变而有变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茂颇有才学。早年便博览群书,文笔优美。步入仕途后,颇受重用,官职屡次得到升迁,后成为广平王元赞的幕僚,后又加官为中军大将军。
B.伯茂禀性孤傲。相当长的时间里官职得不到升迁。因赴宴得罪朝中权贵景哲,被上奏到皇帝那儿,称其行为不当,伯茂因此受到处理。
C.伯茂身有弊病。如他嗜酒成性,多有误事,后以致生病;过继给其伯父后,对贫困窘迫的兄长一点也没有资助,当时的人因此瞧不起他的为人。
D.伯茂有友相知。在其死后,他的诸多好友在其墓前设酒祭奠,为失去此好友而痛哭流泪,并且每人为他作诗一首,以寄哀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哲遂申启,称伯茂弃其本列,与监同行,以梨击案,傍污冠服。
(2)李骞以魏收亦与之友,寄以示收。收时在晋阳,乃同其作,论叙伯茂。
2019-12-20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人教版高一必修1全书综合测评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15.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