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西 高二 期中 2020-01-01 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①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②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③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戏中人物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所以,黄梅戏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

④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官盛宴。近些年来,大量的高科技声光电产品运用到舞台上来,这奠定了灯光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光把环境和人物照亮,更把人物立体化、背景生活化,为舞台美术增色添彩。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正是一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视觉大餐,为黄梅戏舞台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积极研究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会越来越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⑤最后,要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今,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这也是每一个文艺团体所面临的一个比较难的课题。黄梅戏剧团转企后,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经济效益是第一关注点。没有了效益,企业就失业了生存的基础,艺术创作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最终也会因为没有好的艺术产品提供社会而退出市场舞台。所以,在两者之间如何权衡,如何博弈,成为了在市场经济下顺利发展黄梅戏艺术的最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对于其它艺术形式也同样适用。

1.从原文看,下列对黄梅戏存在“一定局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梅戏的念白与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中的故事和人物也广为老百姓所熟悉。
B.黄梅戏剧目题材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较少涉及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
C.由于眼界和视角的局限,黄梅戏的发展进程很缓慢,演出的范围也只局限在安徽地区。
D.黄梅戏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也需要保持自身的特点,从而迈进更高的艺术领域。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提出了文章观点:作为如今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其发展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引出下文。
B.第二段介绍了黄梅戏的来历与发展,但由于受到语言题材和演出地区等方面的局限,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C.第三、四段提出黄梅戏的传承者在形体语言和声光电新技术创新运用上,作出了很多努力与突破,促进了黄梅戏艺术发展。
D.第五段承接上文,提出黄梅戏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也要理顺经济效益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且要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梅戏是大别山采茶调与怀宁地方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进行演出的地方戏曲剧种。后为青阳腔、徽调所吸收,诞生出“本戏”。
B.吴亚玲主演的黄梅戏新作品《墙头马上》的成功说明,只要能够解放与拓展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处理黄梅戏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C.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可以创新运用到黄梅戏中,为舞台增色添彩,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它已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D.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黄梅戏剧团在转企后,首先应该关注经济效益。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和教育形式,具有教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在培养人才、创新学术、普及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唐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延续了一千余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价值取向。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嵩山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著名书院,担负着传承道统的使命,也是传统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虽然今天的书院似乎光彩不如从前,但它的历史使命并未结束,其影响力反而刚刚开始。

(选自《让传统书院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材料二:

“名城衡阳人文荟萃,石鼓文脉绵延千年。”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的石鼓书院地处湘江、蒸水、耒水交汇处,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它曾声名远播,名噪朝野,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资料显示,自唐代以来,衡州地区先后建了石鼓书院、邺侯书院和船山书院等 69 所书院。据衡阳市文物局局长吴建波介绍,为了进一步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 衡阳市把古书院作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编制了《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书院文化纳入系统性保护工程。在对古书院加大修缮保护力度的基础上,衡阳市还进一步突出了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将古书院作为当地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举行研学、表演、祭祀等活动。

古老的书院记忆,正在潜移默化地催生着这座城市走向新的繁荣!

(节选自《古老书院正在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有删改)

材料三:

时至今日,岳麓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 70 人,学生 300 余人,下设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系、哲学系,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

今天的岳麓书院也以发展相关高层次学术研究为要旨,从研究书院本身出发, 逐渐扩展研究范围,在书院文化、湖湘文化、经史子学等领域取得了种种成就, 现拥有中国历史研究所等 10 个科研机构,并获得多个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大约占了湖南大学总成果的三分之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肖永明说。

“书院是我们独特的文化学术资源,必须充分地进行挖掘和发挥。”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说。他目前在做的,是对现存书院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这在他看来已是“迫在眉睫”之事。据初步统计,现存书院文献在 1500 种以上,散落各处,大量不为人知或损毁严重。近十几年来,虽然书院研究有日渐兴盛之势,但尚不够深入全面,也与目前所见书院文献资料并不丰富有关。于是,他带领团队花费数年时间,前往全国各地及海外,搜集文献底本,以影印和点校的方式,整理了约 1200 种文献,同时对书院文献展开基础性研究,力图初步构建书院文献体系的框架,呈现书院文献的全貌,为今后学者们的研究提供方便。       

(选自《回归教育,传播文化:让古老书院活在当下》)

材料四: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进行了反思和审视,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识。

近些年来,大量有识之士通过书院的创办或修复,来推动书院文化的相续。甚至,还出现了网络书院的形式,新媒体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加速器,也让现代书院有了新的发展动力和契机。许多书院纷纷利用“互联网+国学”的方式,让传统文化飞出了实体书院的门墙,随时随地都可以鼓舞寻路觅渡的人。

2017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书院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深厚的政策土壤。不久前,位居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评选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名单,鹅湖书院也成为江西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之一。

传统给了我们辉煌的过去,也必将能给我们灿烂的未来。

(选自《书院: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教学、藏书、祭祀等功能的古代书院,可以培养人才、创新学术、普及教育。现代书院应保留古代书院教学研究、图书收藏等传统功能。
B.衡阳石鼓书院地处湘江、蒸水、耒水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年代,为无数纷至沓来的文人墨客求学讲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C.今天的岳麓书院着力发展与书院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在传统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多种成就,因而提升了湖南大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D.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反思,对传统文化更新的理解和认识,人们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升温,书院文化将会得以复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中央和地方政策,对当今书院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衡阳市加大对古书院的修缮保护力度,将古书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突出了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有助于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
C.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前往全国各地及海外,搜集文献底本,整理上千种文献, 构建了书院文献体系的框架,呈现书院文献的全貌。
D.网络书院的形式和新媒体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走出实体书院,走进平常生活,使现代书院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6.2018 年 12 月 8 日的《光明日报》称“如何让书院‘活’在当下、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成为当今书院探索的重要方向”,怎样进行中国书院古为今用的探索与实践?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冬材

周伟

一个冬日,城南诊所,我推门进去,娘躺在病床上,正在打着点滴,我急急地问娘,您烧到多少度?娘说,我试了体温,毛毛烧,年轻时挺得住。唉,年岁大了,只好来吊点滴。娘说得若无其事,但娘的脸上还是起了变化。我正眼看娘时,娘马上侧过脸去。医生急急接过话:还毛毛烧,都40度了,幸亏来得早.....

娘岔开话题,和另一个打点滴的老婆婆拉起了家常。娘说:你老人家有几个儿女呀?老婆婆答:两个儿,一个女。

娘看了看她孤单单的一个人,问:他们不管你?老婆婆答:不管。也管不了这么多,我跟小儿子过。小儿子也是前世的冤家来收债的,也不怪他们。

我看那老婆婆,原来是住在老街的冬材他娘。冬材娘老弱多病,常常在老街捡废品卖钱。冬材患脑膜炎后遗症,是个弱智,与他娘相依为命。冬材娘怕冬材丢了,在他的每件衣服上都用白线绣了字:老街34号冬材。

娘问:难道生病了,他们也不管?冬材娘低低地回答:我们娘俩互相照应着。他们要讨生活,各顾各的,蛮不容易的。长久,诊所里谁都不说话。长久的静,只有点滴在一滴一滴地落下。

娘的血管太细,打点滴时用七号针,很慢很慢。坐了一个多钟头,我的屁股下面似生了钉子一般,坐不住了。娘看出来了说:你有事忙你的,我打了针就回去了,不用管我。

医生却不屑,你娘打得还算快的,冬材娘都四个小时了,她的儿子还在外面等着呢。我才发现冬材坐在门口一侧,这个冬天天气很冷,他不时地打着哆嗦,还透过拉紧的玻璃门往里瞅。也许是想看清楚,他整个脸都贴在玻璃门上,看上去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眼睛睁得老大,静静地看着门里的一切。

娘问冬材娘:怎么不把你儿子喊进来?冬材娘答:我不要他陪,他要陪我来。他来,又不肯进来,怕别人闻着他身上的味。

冬材娘先打完点滴。医生拔出针,要她用手摁一会儿。谁料她急于起身,一用力,手上的血直冒,谁也没看见,在门口的冬材拍打着玻璃门,嗷嗷嗷地叫着。交完钱出门,冬材在门口扶着他娘,没走五米远,下台阶时,冬材娘摔倒了。冬材嗷嗷嗷又高声大叫,近旁的人都拥了上去。再看时,冬材扶着他娘一步一步走向远处,远处的天暗了下来。

过了几年,我再去老街,老街看上去更老了,冬材家的老木屋歪歪的,似乎有随时倒下来的危险。我没有见到冬材娘,以为没人住。刚准备走开,听见吱呀一声,虚掩的门缝里探出脑壳,是冬材。他的眼睛还是睁得老大,脸已消瘦得不像样子,衣服穿在身上就像挂在木架子上,空空荡荡。冬材出不来,门上是一把长长的链子锁。

冬材嗷嗷嗷嗷又高声大叫,老街出奇地静。抬头看天,老街的阳光是淡白淡白的,了无生气。

我问了一个老人,知道冬材娘过世了,只剩下冬材住在老街。起先,大家都劝冬材的兄姐接冬材走,冬材死也不离开老街,不离开老屋,要在老屋等娘回来。冬材认定一个死理,娘走丢了,会回来的,娘不会离开冬材的。

冬材有政府的低保,冬材的兄姐也不能让冬材饿死。他们轮流送饭,一人一月,一天两次。事多了,事杂了,有时忘记了,一天一次,甚至两天一次。关在老屋里的冬材,吃喝拉撒都在屋里,他睡的时候少,唯恐睡熟了,不能第一眼看见回来的娘。冬材终日把眼睛睁得老大。

有人看见冬材竟能穿针走线,照着娘在他衣服上绣的字,绣得有模有样:老街34号冬材。令人惊讶的是,“冬材”后面绣了老婆婆满是皱纹的脸。我想,冬材绣的是:老街34号冬材的娘。冬材笃定,娘穿着他绣的衣服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冬材在去年最冷的冬天走了。

今年冬天又是特别冷,我陪娘在旺旺的火塘旁烤着火。娘和我都异口同声地说到冬材。娘说,老街真老了。这年月,傻的不见得真傻,正常的也不见得正常。今年的老街肯定最冷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发生在诊所的事情,是小说情节的开端和发展,用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冬材和他娘相依为命的生活状况。
B.小说中人物冬材患脑膜炎后遗症,智力上比不上一般人。作者通过对冬材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对母亲的爱,真挚动人。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使小说情境和情节显得更为真实,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D.冬材娘担心冬材走丢了,就在他的衣服上绣了“老街34号冬材”。这看似淡淡的一笔,却为后面冬材模仿他娘绣字作了铺垫,使情节高潮显得合乎情理。
8.小说结尾说“这年月,傻的不见得真傻,正常的也不见得正常”,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小说多次提到“冬天”很冷,请从文中举出三处例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安石字子坚,以荫锁厅及第。嘉祐中,为夔、峡转运判官。民蓄蛊毒杀人,捕诛其魁并得良药图,由是遇毒者得不死。提点陕西刑狱,摄帅鄜延,能用谍者,敌动静辄先闻。尝救边民戒严,既而数万骑奄至,无所获而去,玺书嘉之。历使京西、河东、淮南、京东,知苏州、邠州、河中府。户部副使韩绛镇太原,议行盐法,与监司多不合,加安石集贤殿修撰,为河东都转运使,议始定。谓其僚曰:“兴事当有渐,急则扰。”乃出盐付民而俾之券,使随所得贸易,鬻毕而归券,私贩为减。进天章阁待制。官军西征时,遣县令佐督饷,安石谓文吏畏怯,武人邀功,乃但取敢行者。申约束以防众溃,曰:“事不豫警,俟其犯而诛之,是罔民也。”王中正帅东师而西,报安石持四十日粮,而师驻白草平弥月。安石深念曰:“吾顿兵益久,而秦甲未至,倘不足于食,将以乏军兴罪我。”即擅发民再饷,乃以闻。李舜举劾其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尚书省初建,召为户部侍郎。尝与右曹李定同奏事,帝目留之曰:“卿岂非在淮南日不肯保李定持服者乎?”对曰:“诏问臣,臣不敢不以实奏。”帝曰:“以实事君,朕所与也。”进吏部侍郎。选人将改京官,须次久,临当引对,率困于刑寺审问,或沮以微文,则一跌不复。安石则罢再问,以绝曩弊,遂为后法。出知永兴军、邓、襄、陈、郑州、河阳,至龙图阁直学士。绍圣元年卒,年八十一。

(选自《宋史·陈安石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舜举劾其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
B.李舜举劾其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
C.李舜举劾其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
D.李舜举劾其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指子孙因父祖官爵而得到入学或任官的权利,陈安石以父荫应试及第。
B.盐法是国家对食盐征税和专卖榷禁的制度,规定经营食盐须由政府发放盐券。
C.监司是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的简称,主要职责是监察辖区的官吏。
D.“引对”指官员被提拔进京任职时到吏部接受询问,由吏部主官面试谈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石善于治边,获得皇帝嘉奖。代理鄜延路统帅时,他利用侦察人员预先掌握敌人动静,敕令边民戒严,敌兵来犯,终无所获。
B.安石行事稳健,顺利推进盐法。韩绛因与监司意见不合,推行盐法受阻,安石巧用盐券规范食盐贸易,私盐贩卖大为减少。
C.安石知人善用,保障军队供给。官军西征时,陈安石派遣县令协助督运粮饷,他让果敢的人参加行动,为部队西进提供了保障。
D.安石任职吏部,革除旧日弊政。以往官员进京任职,常常困于刑寺的询问,甚至因此不被任用,他废除了这一程序,为后人效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不豫警,俟其犯而诛之,是罔民也。
(2)吾顿兵益久,而秦甲未至,倘不足于食,将以乏军兴罪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