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年浙江专用高三专题复习精炼2
浙江 高三 专题练习 2020-03-31 2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shān)除枝(màn)之后,才能显着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所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就是这种境界。
B.在遵规守纪者心目中,“物之来者自不能道其妍(chī)矣”,什么鬼域伎俩都无所遁形。而不知腐者如果“自蒙双目”,自欺欺人,终将身陷囹(yú)悔当初。
C.长期以来,以户(jí)制度为代表的城乡二元结构,像一块坚冰横(gèn)在城与乡之间,阻碍着人口的自由流动,也造成了资源配制的严重失衡。
D.朦胧间,一(liū)晓光穿过户牖,悠悠然在地下游走,烟尘(zì)肆地伴着流光起舞,像极了旧时扬子江头的春絮。
2020-03-31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十校联盟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学作诗词,各种写作技巧固然必不可少,不过必须先要有诗料----你所掌握的词汇。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的词库,词库是庞巨宽绰还是狭小逼仄,是偏于典雅还是流于俚俗,决定了作出来的诗词是渊雅典重,还是浅俗无聊。

【乙】中国诗歌史上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猪”字是不入诗词的。乾隆皇帝写了一句“夕阳芳草见游猪,”便成为文人的笑谈。【丙】(《木兰辞》里有“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句子 ,那是因为《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不是诗的主流。)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新词,以及带有特定时代色彩的新词,也是不宜入诗的。像谭嗣同写过“纲伦惨以喀私德,法令盛于巴力门”,“喀私德”是英文caste的音译,也就是印度的种姓,“巴力门”则是英文parliament(议会)的音译。这两个词在清末都曾盛行一时,但这样写,未免不像诗了。故而初学者应经由大量的阅读,涵泳于经史,游弋乎子集,建起自己的词汇小库房,临到用时才不会捉襟见肘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俚俗B.以及C.游弋D.捉襟见肘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南方周末》秉持“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以“正义、良知、爱心、责任”为基本理念,是中国深具公信力与影响力的新闻周报。
B.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了由微软人工智能“小冰”创作的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是人类历史上首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
C.进入网络化社交时代以来,人们的自我展示便从未消停过,酷爱表现的一部分人对美颜自拍等一切时尚形式趋之若鹜,实属是“虚荣逆流成河”。
D.金庸用绝世才华为华语世界构建了一个遥远的江湖,让现代人能够通过其艺术创作,感受快意恩仇的侠客精神,领略古典主义文化的最后浪漫。

二、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亦曷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3)_______________。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氓》)
(4)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6.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说“耻”的原因
7.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孔子的言行观?
2019-05-10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56年元旦那场雪

徐 剑

1956年新年,并非中国农历的元春之始,天气很冷。2012年夏,李旭阁在北戴河海滨回忆起来,记忆难免有误,但他非常确定地对我说,那年元旦,北京城里落了一场大雪。

雪是从1956年元旦凌晨下起来的,飞飞扬扬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人们推门一看,雪拥长街,行人稀落,北京城郭上下一抹白,若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张巨大宣纸铺陈其上,而匆匆而过的行人,就像泼墨于宣纸上的一滴墨、一个点,一行雁痕鸿爪。

天上一片雪,地下一世界。李旭阁说,他记得昨天晚上离开中南海居仁堂时,天还晴得好。

早已过了下班时间,黄昏泛起,1955年最后一抹夕阳照在中南海居仁堂红墙黄瓦的林苑里。时任军委作战部特种兵处技术组参谋的李旭阁少校,将最后一页台历撕下来,然后,走到窗前,将目光透过古老花格窗的玻璃,投向红墙内外。

一元复始春将至啊。窗外,如火如荼的公私合营运动,遍及每个角隅,热火朝天的场面浮现于京畿的天空,新中国的青春之姿与萧索的北方冬季相峙。

明天就是元旦,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带着孩子妻子出去走走了。李旭阁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收拾了东西,正准备穿上呢军大衣离去时,特种兵处处长杨坤上校突然走了进来。

“有要紧之事?”李旭阁问。

“是啊!”杨坤扬了扬手中一张入场券说,“明天下午三点新街口排练场有场很重要的讲座,让你参加。”

“什么讲座?”

“我也不知道。”杨坤处长颇有几分神秘地说,“作战部王尚荣部长点了你的名,据说,听讲座的都是驻京各大单位的上将、大将。”

“啊!”李旭阁一脸骇然,规格这么高呀。

“作战部就发了两张票,王部长和你一起参加,有困难吗?”

“没有!”李旭阁摇了摇头。

“好!”

②暮霭落了下来,西天最后一抹紫阳被中南海冰湖的暮霭融尽。

李旭阁骑车从居仁堂出来,右拐,从六部口,绕着红墙北行,过毛家湾,从国管局门口向西,穿过红楼电影院,往武衣库总参作战部宿舍骑去。这时,夜色如潮水泛起,街灯昏黄如豆,在薄暮中犹如一只只夏夜里的萤火虫,将北京的万家灯火引燃了,他的身前身后,便是一片灯河,一条人间天河。北京城隅也渐次沉落于宁静之中。

从战争中走来的军人,最喜欢这种安详与静谧。李旭阁喜欢这样的和平之夜。多少年了,他蹚着战场的枪炮声、飞机的轰炸声,一路走来,此时的宁静,与他经历过的战斗生活,截然不同。当然,最挥之不去的炮声,是解放兰州时马步芳军队的炮弹突然在身边爆炸,如同惊雷,战友横飞玉碎,他的耳朵也骤然失聪,好多个月叽叽乱叫;还有在朝鲜战场上,敌机的炮弹从天而降,掀翻了他与耿素墨新婚的小屋,一对新人埋在了瓦砾之中。1953年夏天,抗美援朝战争在板门店画下了历史性的句号,李旭阁夫妇穿越刚熄灭的兵燹,回到了国内。不久,他因为表现出色,被选调到了军委作战部。

家门将近,北京的天空起风了。

李旭阁说,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推门而进的时候,即将临盆的妻子耿素墨正腆着大

肚子,一边照顾大女儿,一边做饭。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前,妻子由65军报社记者转业到煤炭工业部党委办公室,不久后大女儿呱呱落地。

“旭阁,明天元旦放假,你陪我们娘儿俩去拍张照片?”

“明天还真不成。”李旭阁答道。

“有事?”

“有个讲座!在新街口排练场。”

“不就是一堂文化补习课?请个假。”

“岂止是文化补习课!是一个很重要的讲座,作战部就我和部长两个人参加!”

“哦!”妻子脸露讶异之色,哦了一下,便没有再多问。她是个军人,知道丈夫调到作战部工作后,办公的地方就在中南海居仁堂,很明显,就是放在主席和总理身边工作,此乃中国的心脏。对此,她深明大义,忙道:“去吧,去吧,家里有我呢。”

……大雪无声,不知不觉中,落了下来。

丰年好大雪啊!那天早晨,李旭阁推开武衣库小院里西厢房的门,只见一夜瑞雪落下,院子里飘雪成堆,侵至石阶间、窗台上,甚至拥门而伏。③雪后一片天光,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升了起来。晨曦初照,古老中国因了一群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竟然老树新枝,犹如这朝阳,重曜东方。

扫完了积雪,不知不觉已经中午了。

李旭阁转身到长廊一侧去开自行车锁,然后,骑着车朝新街口排练场缓缓而去:不是看演出,而是听一场涉密程度极高的学术讲座。这场讲座的主角是谁,他不知道。不该问的坚决不问,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这是他必须坚持的一条铁律,但是对于今天这个讲座主讲人是谁,他还是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一条扫过雪后的街道,在他眼前不断延伸……

(选自长篇报告文学《大国重器——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引子”部分,有删改)


【注】①李旭阁(1927.01—2012.10),1943年参加八路军,曾参加太原、兰州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他被选调到军委作战部,后官至第二炮兵司令员。文中写的是他参加钱学森“导弹概述”讲座前的情景。在后来的讲座上,钱学森说新中国完全有能力制造出自己的火箭,并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军种——火军,也即火箭军最初的称呼。
8.结合耿素默与李旭阁对话的语言特点,分析耿素默当时的心理。
9.分析文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
10.联系全文,指出题目中“那场雪”的深层意蕴。
11.根据画波浪线的两段文字,试谈报告文学“真实性”“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2019-05-13更新 | 171次组卷 | 6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6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3
名篇名句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名句名篇默写
3
作家作品
4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字音  字形选择题
2-30.85一般词语  标点符号选择题组
4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二、名篇名句默写
5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三、文言文阅读
6-70.65孔子(前551-前479)  《论语》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四、现代文阅读
8-11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报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