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0-04-08 37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抱(xià)     线(zhóu)   (chèn)   地(màn)
B.瓦(dāng)   (sǔn)     (fáng)   幕(wéi)
C.本(shé)     (lìn)     (gǒng)   (fǎng)
D.门(kǎn)     (xiāo)   (fāng)   窿(qióng)
2020-04-07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临摹   混凝土   一筹莫展   大张旗鼓
B.窜改   凯旋门   若既若离   琼楼玉宇
C.厮杀   起居室   惝恍迷离   穷源竟委
D.羁绊   皇穹宇   理曲词穷   年高德劭
2020-04-07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B.针对在古建筑上信笔涂鸦的问题,市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痼疾。
C.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无与伦比的建筑体系。
D.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
2020-04-07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
B.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而在于它通过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
C.社会发展引起科学家们的担忧,全球平均智商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过去的50年,人类综合智商值下降了1倍。
D.近期,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公布,引起了人们对相关国企改革、人口政策调整、深化改革开放等问题的重视。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B.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C.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D.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2020-04-07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6. 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2017-08-10更新 | 2163次组卷 | 59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精编版)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_____,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______,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______

2020-04-07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       
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它完全取决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
B.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从木材结构开始的。
C.中国建筑往往是用木材结构形式,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D.为了更好地说明建筑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作者巧妙地用语言和文学打比方。
E.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使用的“词汇”和“文法”完全不同,这证明各民族的建筑各有其风格,本没有相通之处。
9.选文最后一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10.“可译性”具体指什么?其表现是什么?
11.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中国建筑体系和其他建筑体系的异同。
2020-04-07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如今的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这些领域中再精彩的节目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也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络红人更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这是多元的时代使然,有人因为有太多的自由选择而__________。在互联网的56k时代甚至更早,那时的网络红人的共同特点是以文字__________。当互联网已经进入高速的图文时代,这时的网络红人__________,网络女性占尽优势。此后因艺术才华获得广大网民追捧的络红人,他们大都没有接受所谓的“正规”训练,多是依托其非同一般的天赋和在兴趣支配下的自我学习,从而在某个艺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传到个人网站或者某些较有影响力的专业网站上,(          ),从而拥有某个固定的粉丝群。

借网络推手而成名的网络红人背后往往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会__________去策划,一般选择在某个大众关注度很高的场合通过某些举动刻意彰显该网络红人,给大众留下一个较深的印象,然后会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推动,在全国的各个人气论坛发帖讨论,造成一种热闹的假象,从而引起更多的网民关注。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如鱼得水   立身处世   绚丽多彩   苦思冥想
B.左右逢源   安身立命   五彩缤纷   苦思冥想
C.如鱼得水   安身立命   绚丽多彩   费尽心思
D.左右逢源   立身处世   五彩缤纷   费尽心思
1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领域中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再精彩的节目,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
B.这些领域中几乎折射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再精彩的节目,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
C.这些领域中再精彩的节目也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几乎折射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D.这些领域中再精彩的节目也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1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在艺术上的独特品味不同于主流,所以积累的人气也不错
B.由于在艺术上不同于主流的独特品味,所以能逐渐积累不错的人气
C.由于逐渐积累了不错的人气,所以在艺术上形成了独特品味
D.由于积累的人气也不错,所以在艺术上具有不同于主流的独特品味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15.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西关大屋”的建筑特点。要求:①每点内容后用分号标示;②连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西关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民居建筑。大屋外墙用水磨青砖砌建。门廊是西关大屋的最大特色,它由矮脚吊扇门、趟栊和硬木大门组成。临街为矮脚吊扇门;矮门之后是趟栊,由13~15条直径为八厘米粗的圆木横架而成;趟栊之后是厚约八厘米的大门,用料多为坚实的坤甸或樟木。过了门廊,正中依次为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厅与厅之间有小天井分隔。厅堂左右两侧是由两条挂廊隔开的书房、客房等。大屋厅房的这一布局,是典型的三间两廊、左右对称结构。大屋两侧还各有一条青云巷,用以通风、采光、排水等。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瑰宝。

2018-10-13更新 | 174次组卷 | 7卷引用:2018年10月7日 《每日一题》人教必修5- 每周一测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6.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在“设计理念”“住宅特点”下的文框内填写恰当的词语。(每空不超过5个字)
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按照上述理念进行设计,住宅区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生态环境;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
   
2019-01-30更新 | 136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安徽)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白描手法,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
2020-04-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构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做“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18.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
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C.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19.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B.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20.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
B.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
C.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
D.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1.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多种“文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2020-02-18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8 中国建筑的特征2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0
现代文阅读
2
名篇名句默写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音选择题
20.85字形选择题
30.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4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50.65修辞手法选择题
60.8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70.65情境补写  连贯语言表达
12-140.8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选择题组
150.6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160.65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8-110.65科普文章  理解重要概念  理解重要概念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实用类文本
18-210.65梁思成(1901-1972)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理解重要概念实用类文本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