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届山西省太原市五中高三6月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山西 高三 模拟预测 2020-06-21 15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金代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B.“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C.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D.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若能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就能讲好中国故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C.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第五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新冠疫情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等都造成了巨大伤害,故从本质上说,抗疫文艺创作不是要书写疫情事实,而是要给予人们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
D.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创作,体现了他们渴望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为疫区加油鼓劲的情怀。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加拿大艾伯塔省当地时间5月1日突发森林火灾。连日来,受高温和大风影响,火灾愈燃愈烈,不断失控,演变成艾伯塔省史上最为严重的火灾,石油重镇麦克默里堡几乎彻底被毁,8万多名居民被迫撤离。截至5月16日,这场森林大火仍未熄灭,烧毁林区面积已超过2400平方公里。据媒体报道,为扑救这场森林火灾,艾伯塔省已出动100多架直升机、26架灭火飞机、150多件重型灭火装备。从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获得的数字显示,如果我国发生这样的森林大火,全国可调动的、能用于航空直接灭火的航空器只有30多架。鲜明的数字对比显示了我国森林航空消防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

(摘编自《中国森林防火做好迎接大火的准备了吗?》)

材料二:

2009-2016年我国森林航空护林动态图

      

材料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森林防护设备也大量地运用到实际的森林保护当中,飞机防护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我国目前的航空护林还有很多问题。

外国用于护林防火的飞机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但是我国却只有40架;有的国家由政府财政补助扑救森林火灾支出的飞行费,而我国则全由林业部门承担,这个规定也在无形当中限制了使用飞机的数量。此外,我国现在航护用的飞机是由民航局临时租用的,不以护林为主,也缺少以防火为主的专业航护队伍,机组人员只负责驾驶飞行,需要另外安排人员担任观察员、空中施药灭火员,这样就很难达到航护应有的目的——侦察火情和灭火。

航空护林是森林防火中的一个手段,应当在地方防火中心(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这是由我国的“护林防火区域领导负责”所决定的。而现在的航空护林,却由上级条条管理,航护飞机的使用由航站支配,这种体制就使防护手段同防护责任脱节,必然会引起诸多不便和矛盾。曾经就发生过由于指挥不当,两架直升机进入同一火灾事故地的事件,而且此时火灾事故已经基本被地面人员处理,这就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损失。

(摘编自《对于我国目前航空护林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材料四:

澳大利亚根据各自职能的不同,对航空护林人员进行了角色划分:一类是航护机组人员,另一类是地勤人员。每种角色都有相应的培训内容,而且澳洲执行统一的培训标准,以利于今后跨州、跨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在培训结束后,还要经过严格的实地考核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格。为保障飞行安全,机组人员要接受航护培训,严格执行航护飞行条例,服从空中扑火指挥官的指挥。同时,地勤人员要在基地指挥官的指挥下,做好地面保障,确保地空通讯配合的协调一致。

澳大利亚航空护林基地多建在国家公园和森林火灾频发地区,基地配备了有关调度、通讯、气象、化学灭火、贮水等方面的设施设备,以满足航护作业的需要。地勤人员配合基地指挥官,完成化学药剂(如阻火剂、泡沫等)的混合、搅拌与装机,吊桶加水,物资的搬运等多项工作。同时,澳大利亚还在地势平坦的林区建立了许多简易机场和野外停机坪,并配备了简易的航护设备。

(摘编自《借鉴澳大利亚航护成功经验,完善我国航护管理机制》)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森林总航护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大体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航空护林作用日益突出。
B.我国森林航护飞机飞行时间与租用的飞机架次并无显著关联,2016年两者比往年都有大幅增加。
C.我国航空护林租用的各类飞机架次由2009年的144架次增加到2016年的438架次,增长了2倍多。
D.2009年至2016年,我国森林航护租用飞机架次出现过三次负增长,年度飞行时间总量有过两次负增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国发生类似艾伯塔省的森林火灾,以我们现有的救援设备,损失将更为惨重。
B.加强以防火为主的专业航护队伍建设,是有效提升我国的航空护林能力的重要举措。
C.为满足航护作业需要,澳大利亚将航空护林基地建在了国家公园和森林火灾频发地区。
D.澳洲对航空护林人员开设统一的培训内容,以利于今后跨州、跨部门的协作与配合。
6.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提升我国的航空护林能力。
2020-06-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太原市五中高三6月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洗尘

迟子建

礼镇的人把腊月二十七定为放水的日子。所谓“放水”,就是洗澡。而郑家则把放水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了。

天灶住的屋子被当成了浴室。火墙烧得很热,屋子里的窗帘早早就拉上了。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爷爷未过世时,他是第一个洗澡的人。他洗得飞快,一刻钟就完了,澡盆里的水也不脏,于是天灶便就着那水草草地洗一通。

所以,今年一过完小年,他就对母亲说:“今年洗澡该在天云的屋子里了。”

天云当时正在叠纸花,她气得一梗脖子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屋子?”

“那为什么年年都非要在我的屋子?”天灶同样气得一梗脖子说。

“你是男孩子!”天云说,“不能弄脏女孩子的屋子!”天云振振有词地说,“而且你比我大好几岁,是哥哥,你还不让着我!”

天灶便不再理论,不过兀自嘟嚷了一句,“我讨厌过年!年有个什么过头!”

家人便纷纷笑起来。自从爷爷过世后,奶奶在家中很少笑过,哪怕有些话使全家人笑得像开了的水直沸腾,她也无动于衷,大家都以为她耳朵背了。岂料她听了天灶的话后也使劲地笑了起来,笑得痰直上涌,一阵咳嗽,把假牙都喷出口来了。

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的母亲扶着颤颤巍巍的她出来了。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经过灶房回她的屋子,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一年的乏算是全解了。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母亲也说:“奶奶一年也不出门,身上灰不大,那水还干净着呢。”

天灶并未搭话,他只是把柴禾续了续,然后提着脏水桶进了自己的屋子。湿浊的热气在屋子里像癫皮狗一样东游西蹿着,电灯泡上果然浮着一层鱼卵般的水珠。天灶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路过灶房的时候,他发现奶奶还没有回屋,她见天灶提着满桶的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眼睛里现出格外凄凉的表情。

“你嫌奶奶——”她失神地说。

天灶什么也没说,他拉开门出去了。外面又黑又冷,他摇摇晃晃地提着水来到大门外的排水沟前。冬季时那里隆起了一个肮脏的大冰湖,许多男孩子都喜欢在冰湖下抽陀螺玩,他们叫它“冰嘎”。他们不仅白天玩,晚上有时月亮明得让人在屋子里呆不住,他们便穿上厚棉袄出来抽陀螺,深冬的夜晚就不时传来“啪——啪——”的声音。

天灶看见冰湖下的雪地里有个矮矮的人影,他躬着身,似乎在寻找什么,手中夹着的烟头一明一灭的。

天灶听出是前趟房的同班同学肖大伟,便一边吃力地将脏水桶往冰湖上提,一边问:“你在这干什么?”

“天快黑时我抽冰嘎,把它抽飞了,怎么也找不到。”肖大伟说。

“你不打个手电,怎么能找着?”天灶说着,把脏水“哗——”地从冰湖的尖顶当头浇下。

“这股洗澡水的味儿真难闻。”肖大伟大声说,“肯定是你奶奶洗的!”

“是又怎么样?”天灶说,“你爷爷洗出的味儿可能还不如这好闻呢!”

肖大伟的爷爷瘫痪多年,屎尿都得要人来把。

“你今年就着谁的水洗澡?”肖大伟果然被激怒了,他挑衅地说,“我家年年都是我头一个洗,每回都是自己用一盆清水!”

“我自己也用一盆清水!”天灶理直气壮地说。

“别吹牛了!”肖大伟说,“你家年年放水时都得你烧水,你总是就着别人的脏水洗,谁不知道呢?”

“我告诉你爸爸你抽烟了!”天灶不知该如何还击了。

“我用烟头的亮儿找冰嘎,又不是学坏,你就是告诉他也没用!”

天灶只有万分恼火地提着脏水桶往回走,走了很远的时候,他又回头冲肖大伟喊道:“今年我用清水洗!”

天灶说完抬头望了一下天,觉得那迤逦的银河“刷”地亮了一层,仿佛是清冽的河水要倾盆而下,为他除去积郁在心头的怨愤。

奶奶的屋子传来了哭声,那苍老的哭声就像山洞的滴水声一样滞浊。

天灶拉开锅盖,一舀舀地把热水往大澡盆里倾倒。这时天灶的父亲过来了,他说:“看你,把奶奶惹伤心了。”

天灶没说什么,他往热水里又兑了一些凉水。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

“该谁了?”天灶问。

“我去洗吧。”父亲说,“你妈妈得陪奶奶一会儿。”

天灶把锅里的水添满,然后又续了一捧柴禾,就悄悄离开灶台去奶奶的屋门前偷听她絮叨些什么。

奶奶边哭边说:“当年全村的人数我最干净,谁不知道哇?我要是进了河里洗澡,鱼都躲得远远的,鱼天天呆在水里,它们都知道身上没有我白,没有我干净……”

天灶忍不住捂着嘴偷偷乐了。

母亲顺水推舟地说:“天灶这孩子不懂事,妈别跟他一般见识。妈的干净咱礼镇的人谁不知道?妈下的大酱左邻右舍的人都爱来要着吃,除了味儿跟别人家的不一样外,还不是因为干净?”

奶奶微妙地笑了一声,然后依然带着哭腔说:“我的头发从来没有生过虱子,胳肢窝也没有臭味。我的脚趾盖里也不藏泥,我洗过澡的水,都能用来养牡丹花!”

奶奶的这个推理未免太大胆了些,所以母亲也忍不住“扑哧”一声乐了。天灶更是忍俊不禁,连忙疾步跑回灶台前,蹲下来对着熊熊的火焰哈哈地笑起来。

(节选自迟子建《清水洗尘》,2006年哈尔滨出版社)

7.下列关于小说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镇上的人们每到腊月二十七就要放水,认认真真地洗个澡,这在年关洗的澡,是一种习俗,带上了一种信仰的味道。
B.从8岁起天灶就承担了烧水倒水的任务,甚至了解父亲、母亲和妹妹洗澡时的水温要求,体现了他勤劳、细心、体贴的性格特点。
C.天灶倒掉奶奶洗澡水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冲突。小说没有写得剑拔弩张,相反却把奶奶写成了一个“老小孩”,令人忍俊不禁。
D.小说景物描写冷静客观。如“电灯泡上浮着鱼卵般的水珠”,“银河仿佛是清冽的河水”,天灶回到灶台前看到“熊熊的火焰”等。
8.请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点。
9.小说以“清水洗尘”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移浙西提点刑狱,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鳏寡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昏嫁。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士女相庆。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馀万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其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召赴行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 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光祖厉声曰:“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某庄某仓若干。”王无以辞,得粟活民甚多。再以江东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建祠六所。乞致仕,不许。咸淳五年,拜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给事中卢钺复缴奏新命,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B.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C.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D.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军需赋税、财政俸禄,长官为尚书、副职为郎中。
B.鳏寡,泛指老弱孤苦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C.建祠,文中指为表达对造福当地的官员的感激之情而在其生前所立的祠堂,即建生祠。
D.参知政事,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兴祖兴办教育,重视贤才。他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此外他对贤才也以礼相待,所征召的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
B.马兴祖加强边防,以固境安。他在建康任上曾招兵设寨,甚至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还曾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得以安定。
C.马光祖广施仁政,深受爱戴。他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
D.马光祖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他请求不要在江东实行公田法,但贾似道坚持执行,并要罢免马光祖才肯罢休;任临安知府时,他厉声指责荣王,获得粮食,存活百姓。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2)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张可久

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注】①张可久:元代散曲家,他仕途失意,作品大多记游怀古。②断塘:指脂粉塘,为吴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下。
14.下面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从“断塘”写起,使读者与因西施驰名的姑苏台发生感情上的联系,给人想象的空间。
B.三、四句由觅西施不得,写到因见柳树积雪引发作者登临姑苏台“萧萧鬓丝”的怅惘。
C.文中提及白居易的诗,意在将自己赏雪的诗文与白诗作比,传达出对“乐天词”的喜爱。
D.如今台上的“富贵”气象不过是如银如粉如玉的雪堆造成的错觉而已,暗示了诗人的失落。
15.此曲题为“姑苏台赏雪”,但文中无一“雪”字,诗人是如何写“雪”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