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届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北京 高三 三模 2020-07-01 39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著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2711时,我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攻顶成功,完成了峰顶测量任务。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说,珠峰高程测量是一项代表我国测绘技术发展水平的综合性工程。在精确测定珠峰高度的同时也将获得珠峰地区最新的高精度大地水准面模型,进而开展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对珠峰高程的影响以及珠峰地区地壳形变监测分析;将获取珠峰山地冰川时空变化特征、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数据等,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目前,本次测量工作已经完成了坐标控制网和高程基准传递测量、峰顶“会战”测量,正在进行测量数据处理和检核,预计九、十月份能够完成测量成果的认定和发布。

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说,本次珠峰高程测量几乎用到大地测量所有的理论和方法,体现了时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获得了完整而且高质量的珠峰顶峰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等级水准、重力、气象、冰雪深度以及交会测量等大量珍贵数据。但是设备方面的负责人柏华岗却对仪器设备的表现只给了85分,他说,“不少仪器设备都是为了这次任务改造,或是新研制的。在珠峰顶峰大风严寒的环境中虽顺利完成了测量任务,但依然有改进的空间。”

在峰顶测量过程中,觇标架设出现了意外,觇标装不好,GNSS接收器就收不到信号,雪深雷达也无法工作。测量登山队副队长普布顿珠情急之下摘掉氧气面罩,在无氧状态下重新连接,各项测量数据才得以相继获取完成。而普布顿珠也在无意间创造了在珠峰顶峰无氧工作近150分钟的纪录。

(取材于北青网文章《载入史册之举如何缔造》等)

材料二

总有一些人让人肃然起敬,总有一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前行。他们让人敬仰的除了成绩,更是精神。1975年,曾三次挺进珠峰地区的国测一大队派出8名队员,与军测队员和登山队员一起在生命禁区奋战80多天,最终将测量觇标牢牢矗立于珠峰之巅。8848.13米这个“中国高度”,迅速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认。

2005年,国测一大队测珠峰。虽然技术装备先进了许多,但绝壁陡崖、冰沟暗河、严重缺氧、暴风雪频发的恶劣环境,依然让队员们面临生死考验。凭着坚强不屈、勇于奉献的精神,他们完成了珠峰登顶测量。8844.43米的珠峰新高度向世界公布。

这是一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队伍。在平均海拔高度5000米的青藏高原西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在东海之滨、在南海暗礁,在抗灾重建、城市规划、国土资源、水利、电力、交通、国防等领域,到处可见其队员奔波忙碌的身影,他们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高精度的测绘产品和有力的测绘保障。

这是一支锐意创新、勤于钻研的队伍。1984年,他们把测绘推进到2万公里之外的南极,制作了中国第一张南极地形图;2004年,他们在南极成功建立重力测量基准,为我国南极科考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忠诚奉献是这个队伍的魂,海拔6000米永远是氧气不足的,新疆的戈壁滩永远是风沙大的。改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人的精神和作风。”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说。

(取材于操秀英《用生命丈量壮美山河》)

材料三

巍巍珠峰,亘古耸立。作为观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晴雨表”,珠峰始终在运动,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测高过程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一批国产现代测量设备纷纷亮相,5G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技术赋能。登山队员和测绘人员克服高寒缺氧、风雪交加等挑战三次冲顶,终于将五星红旗插上地球之巅,也同时抵达了一种精神的高度。攻坚不畏难,山高人为峰。登顶珠峰展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给中华儿女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鼓舞。

攀登珠峰,充满危险与艰辛,往往是在面对诸多“不可能”的情况下创造奇迹。历久弥新的攀登精神,永远是我们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力量,是祖国至上的爱国情怀。60年前,面对“没有外国人参加,中国人肯定上不去珠峰”等质疑,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硬是不信邪,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为国攀登”,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有能力登顶珠峰。这种力量,是攻坚克难的奋斗意志。登顶珠峰,一路险象环生,靠的是那么一种不向高山低头、不为困难折服的精气神。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这种力量,是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登顶珠峰,也是团队合作的胜利。为了这次珠峰重测,接应人员、修路人员、保障人员默默奉献,确保冲顶人员安全顺利抵达峰顶。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新的征程向着未来延伸,新时代中国在阔步前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攀登者,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我们实现伟大梦想的脚步。

(取材于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科学的探索,精神的高度》)

1.根据材料一,下列工作不属于珠峰高程测量工程的一项是(     
A.珠峰生态环境保护B.高程基准传递测量
C.峰顶冰雪深度测量D.测量成果认定发布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探求尼泊尔2015大地震对珠峰高程的影响是本次测量的目的之一。
B.2020珠峰高程测量工程展示了当今世界测绘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C.新研制、新改造的测量仪器在峰顶测量工作的表现有些差强人意。
D.在珠峰顶上架设觇标是高程测量工作中最关键最艰难的一项工作。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事迹不能支持国测一大队坚韧不拔的一项是(     
A.普布顿珠在珠峰创造了无氧工作近150分钟的新纪录。
B.柏华岗对顺利完成测量任务的仪器设备只评85分。
C.1975年派出的八名队员在生命禁区奋斗80多天。
D.在全国各地各个领域到处都有他们奔波忙碌的身影。
4.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关于2020年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获得珠峰地区最新的高精度大地水准面模型。
B.彰显测量队员们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
C.验证北斗卫星导航技术、5G通信技术的发展。
D.鼓舞中华儿女一往无前、勇攀高峰、为国争光。
5.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地谈谈你对“攀登精神”的理解。
2020-06-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①。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②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帅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③,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取材于《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出自《诗经小雅何草不黄》。匪,非;率,沿着。②书社地,编有户籍的土地;一里为25户。③三五,指三皇五帝。周召,指辅佐周武王的周公姬旦、召公奭。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楚使人孔子       聘:礼聘
徒役围孔子于野                        发:征调
③子路见曰       愠:怨恨
④君子       固:本来
⑤夫子盍少       贬:降低
⑥良农能稼而不能为       穑:种植
⑦纲而之,统而理之       纪:治理
A.①④B.③⑦C.④⑥D.⑤⑦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不我信也       夫道不修也
B.譬使仁者必信       志不远矣
C.有伯夷、叔齐       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
D.是有国之丑也       王之将帅有如子路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依旧像平常那样讲学诵诗,弹琴歌吟
B.意者吾未仁邪!
大概是我们的仁德还有什么地方没有修养好吧
C.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现在你不修养你奉行的学说却追求世人的接纳赞同
D.不容然后见君子
不被世俗的人收容然后才能看见真正的君子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10.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孔子不容于诸侯的基本原因。
2020-06-27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名校
11.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①“父母唯其疾之忧”中的“其”字有学者以为指“父母”,也有学者以为指“子女”,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②上面两种解释中,哪一种对你更有人生启示的意义?简述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
2020-06-2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亩之间①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②兮,行与子逝③兮。

采桑女

[唐]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④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⑤,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释】:①选自《诗经·魏风》。②泄泄,和乐的样子。③逝:回。④侵晨:清晨。⑤里胥:乡里小吏,与里正相当。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中的“闲闲”“泄泄”写出了一群女子采桑劳动时的快乐。
B.第一首诗描写了相邻的桑园中一群采桑女高高兴兴结伴回家的画面。
C.第二首诗描写了一个大清早就出门采桑却又无桑可采的采桑女形象。
D.第二首诗反映了唐朝末年夏税征收提前二月收新丝给桑家带来的愁苦。
13.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每句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表现出一种舒缓而轻松的心情。
B.第一首诗诗境语调心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可谓是动乎天机不费雕琢。
C.第二首诗首联中巧用拟人,一个“努”字,写出了桑吐芽的清新可爱。
D.第二首诗尾联画龙点睛,突出了主题。但又余意无穷,耐人回味和想象。
14.请比较上面两首诗描写采桑女形象时所使用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020-07-01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名校
15. 《葬花吟》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经典作品,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其中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样的诗句。请结合原著相关情节,谈一谈你对林黛玉形象的理解。

六、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情况非常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②亲情可贵,李密在讲到自己和祖母的感情时说:“母孙二人,__________。”
③英雄总是让人怀念,苏轼在赤壁最怀念的就是周瑜“羽扇纶巾,__________”。
④临近高考,新冠疫情再起,请你用两句古诗与同学共勉:“__________。”
2020-07-0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吾师李济许倬云

八月六日接到台北报纸,曼丽拆封之后,惊呼“济老去世了!”我当时感觉一阵晕眩,久久不能自已。有一个星期头痛头昏,不能工作也不易入睡。曼丽安慰我:其实济老已臻高寿,过世时似乎也无甚痛苦,我们该为他庆幸可以解脱断足而又索居之苦。济老最后几个月的心情大约的确不大愉快。他因为视力不佳,平时难得写信,七月十五日竟赐我一函,信不长,只是语句极为萧索,说到“世事日恶,不知终于会变成什么样子,你年轻也许会往乐观方面想,我已老衰,眼前实在看不见出路”。信中语焉不详,想来大约是对整个世界大势有绝望之感。曼丽知道他有如此的想法,才以此安慰我。然而三十年师生情谊,却不能使我如此洒脱。

济老在中国学术的贡献,其考古专业的成就,自然已成定论。不论将来由考古学家的锄头翻出多少新发现,济老在中国考古学上的开山地位无人可以代替。他训练的考古学家,不论在中国、在美国,都是响当当的角色。不过,济老对台湾学术界的贡献,又岂止在考古学而已。在二十多年前,财政尚不宽裕,学术发展得到的支持,为数颇为微小。济老接洽把哈佛燕京基金的一部分转移来支持台港的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的发展。这一项助力持续十余年,使许多重要学术工作,能继续进行。我由一九六四年开始,追随济老在东亚学术计划委员会工作,多年来跟着学了不少治事的基本态度。他的细心、公平、一切由投票决定,而自己及参加工作的同人一文不支,也不提出研究计划申请支持,凡此都是后生的楷模。他的学生们在做人做事方面大都也能秉持这个原则,洁身自持。这点当是可以告慰于老师在天之灵的。

济老自持甚严,自己提出的工作标准高,他对旁人也要求严格。他又不喜作一般的酒肉征逐,为此,他给人的印象是“望之俨然”,对他望而生畏,也有些人从未有认识他“接之也温”的一面。其实,他深于故旧的友情,每提起傅(孟真)先生、董(彦堂)先生、陈(寅恪)先生、梁(思永)先生及其他前辈时,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提到故人们的下一代时更充满了关怀亲切的情感。济老提携后进,不遗余力。不止一次,他在只有一次面谈之后,就决定聘请一位新人入史语所工作,他也常常在读过一个研究计划后,甚至未和提案人谋面,即在东亚学术计划委员会的审查会上极力推荐计划的价值。

济老在演说及讲课时,娓娓动听,也时有令人解颐的冷幽默。平日谈话更是诲人不倦,我因不良于行,济老常以公家分配给他的车子枉道接我同车去南港上班,我因此常有侍座之幸。在车上,我们谈公私事务时少,谈最近读书心得时为多。开头几次,我报告时,有语焉不详处,经不起老人家打破砂锅问到底,一句一句追下去。后来我不敢掉以轻心,开始系统化地解释和分析,谈话始能有来有去。偶而我们也讨论公事,师生都是梗脾气,对于自问有理时,两人都不放松一步,言辞直率,可是他从未因此生气。有时我对了,他会一言不发许久,而在回程时却告诉我已经如何如何处置了。有时我错了,我也在回程车上报告自己的另一看法。我追随济老工作,有七八年如此接受训练的机会,我受之于老师的,又岂仅在读书而已,此生做人做事,也矢志不忘老师的言教与身教。

济老退休前后,有两件他想做完而终于未能办完的事。一件是中美人文社会科学合作,另一件是中国上古史论文集计划。没有想到,两项目的都遭遇触礁的苦厄。不相干的干扰和攻讦,使参加工作者寒心,而严格审评制也常使济老与我狼狈不堪。这一工作现在终于完成,比原定时间表慢了九年!济老原拟自己整个复审一遍,再做一篇长序,然后全集付印出版。没想到他老人家赍志而去,这篇未完成的序文将是中国古史研究园地永难弥补的长恨了。为了这两件工作,他受尽气恼和冤屈,可是我从未听他说过一句迁就的话——事实上,我追随他老人家三十年,从未听过他说一句调停语,也没有一句模糊语。济老最令人可佩处是说话明白肯定,不模棱两可。我在寄给光周兄的信上恭拟挽联“考古敏求,为斯学开山。择善固执,是后生楷模”。正是因为今世不少人太愿意迁就了。

春间我曾返台三周,两度晋谒请安,却苦于冗事绊身,不能作竟日长谈。临行前去辞行,适逢他老人家寿辰,曾携去一盆绢制兰花,聊表贺忱。他很高兴,谈了些《漪兰操》的琴曲。又由他早年操琴,话题转到曼丽学古筝。最后他忽然说了句“中国的兰花,是君子的象征,可是一定要能在幽谷中耐得住寂寞”。我答以“芝兰当门,也仍会被人芟除,还是在幽谷中寂寞些好,反正不必在乎热闹”。他老人家呵呵一笑。后来由台北家书中知道,报载济老去世时,室中点缀,只有一盆前期学生送的兰草。读到家书中这一段,泫然不能自禁。悲夫!济之师真去矣!

(有删减)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中语焉不详       语焉不详:语意含蓄,有意思没有详尽表达。
B.他又不喜作一般的酒肉征逐       酒肉征逐:通过请客吃饭与人交往。
C.师生都是梗脾气       梗脾气:耿直刚正有棱角的性格。
D.从未听过他说一句调停语       调停语:居间调解,平息争端的话。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济先生对台湾的未来感到悲观绝望,可是却又希望作者往乐观方面想。这让作者对先生的去世感到无比悲伤。
B.文中写到李济先生做事过程中的气恼、冤屈和赍志而去,不仅无损李济先生的学术成就,反而更见其伟岸人品。
C.本文用语质朴古雅,这种语言风格为李济先生的君子形象增色不少,也将作者对老师的深切怀念表达得真切感人。
D.作者在本文开头、结尾都提到了曼丽,既是重要生活记忆的写实,又是李济先生君子之风、作者深切怀念的映衬。
19.请根据文意点评作者为李济先生撰写的挽联“考古敏求,为斯学开山。择善固执,是后生楷模”。
20.李济先生以君子品格指引作者的人生道路,作者用君子之花,兰花,来做他们师生相惜的象征。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人生导师,你会用什么植物来做你们师生相惜的象征?请结合你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你所选择的植物及选择的理由。要求:不要透露区县学校等信息

八、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自 2017 年第一季度蚂蚁森林上线后,支付宝的活跃用户净增长 40%,同比提高 100%。这是一个比较出色的案例,我们用流量漏斗模型,即 来分析蚂蚁森林。分析发现:通过蚂蚁森林对支付宝主要是起到了留存和激活的作用。激活就是引导用户首次产生有价值的行为,留存是让老用户持续产生有价值的行为。

21.将下面五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A.激活     获取     收入     传播     留存
B.激活     获取     留存     传播     收入
C.获取     激活     收入     留存     传播
D.获取     激活     留存     收入     传播
22.画线句子存在语病,请你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改正。
通过蚂蚁森林对支付宝主要是起到了留存和激活的作用。
2020-06-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名校
23. 普希金说“希望是厄运忠实的姐妹”,《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都有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情节。请借助某一个这样的情节,鼓励新冠疫情阴影下的同学们。要求:情节选用合理。150字左右。
2020-07-0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作文-微写作 | 较难(0.4)
名校
24. 如果你要参加一次辩论会,围绕“落实垃圾分类,主要靠法律强制,还是教育引导”展开辩论。请确定你的立场,阐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50左右。
作文-微写作 | 较难(0.4)
名校
25. 请以“致未来的劳动者”或“致攀登者”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现代诗。要求: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格。不超过150字。
2020-07-01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26. 作文

西汉霍去病受封冠军侯时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后来成为中国历代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的座右铭,北宋张载在横渠镇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融入了后来读书人的灵魂,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无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少年时在租界看到了中国巡警和洋人一起欺压同胞后,在修身课上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韧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忆起少年时八年的亡国奴经历,说:“自觉的爱国的思想,不是谁教育我们的,是我们经历了。”


新时代有新的特点,新青年也有新的使命担当。请以“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2020-06-27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27. 作文。

晋人刘琨《劝进表》中有一句话:“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发展到后来就是著名的“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任正非经常用“烂飞机”作比,说:“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

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2020年,姚明在全国政协会议发言《体教融合不能忽视人格塑造》中说“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可靠的。”

在中国,有许多传承了中国智慧而产生的美好故事。请以“传承中国智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2020-06-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著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名著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1
作文
5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著阅读
4
名句名篇默写
5
语言文字应用
6
作文主题
7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新闻、通讯、访谈  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17-200.65其他散文  理解重要词语含义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6-100.4司马迁(前145-前90)  文言文翻译  一般文言虚词  史传文
三、名著阅读
110.4名著阅读
150.4《红楼梦》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四、古代诗歌阅读
12-140.4其他隋唐作者  诗  鉴赏诗词形象
五、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六、语言文字运用
21-2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语言表达
七、作文
230.65青年成长  哲理与生活  微写作微写作
240.4青年成长  人与自然  哲理与生活  微写作微写作
250.4青年成长  人与自然  哲理与生活  微写作微写作
260.15青春 使命  责任 担当  价值理念  全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270.15青年成长  全命题作文  文化·交流  文化传承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