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安徽 高二 期末 2020-07-20 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摘编自《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和阐发其意义。
B.因为传统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审美层面是相通的。
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其他传统节日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节日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类比,说明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文章列举了王安石和杜牧的诗歌,旨在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D.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传统节日得以保存,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学艺术的功劳。
C.文章论证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同时在工业化背景下,作者表现出了深深的焦虑。
D.文章论证了文学和传统节日的关系,肯定了文学在传统节日的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①: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

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百度百科《乡村旅游》有删减)

材料②:

2017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8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6%;营业总收入超74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6.2%。数据显示,我国乡村旅游旅游人数占国内游客比重在历经2012-2015年的快速增长后,2016-2017年保持平稳增长。而乡村旅游收入比重更是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材料③:

景区门票政策性下调的背景下,景村融合构建新消费增长极成为趋势。目前景区存在的几个普遍现象:产品结构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自由行,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旅游消费需求;景区淡旺季明显、夜间游览产品不足;景区的消费主要停留在白天,夜间产品仍然十分不足,许多景区留不住游客过夜;随着门票价格的政策性下调,景区必须彻底打破门票经济的依赖度,需构建新的消费增长极。

目前国家5A级的大部分景区内及周边存在丰富且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有景中村、景边村,景区及其周边的乡村资源就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增量空间和消费场景,同时这样的乡村资源又具备了天然的人流基础,享受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这样的二者结合发展,必然会形成共振效应。

(左驭《乡村旅游洞察:逆城市化、景区变革与精准扶贫》)

材料④:

发展乡村旅游应注重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立足于绿色发展,指的是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构建产业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系。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超环境承载量发展的现象,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种破坏一方面源自本地村民在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行为、环境污染行为,另一方面来自游客游览中带来的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等。这些破坏了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虽然能够一时得益,但却是“吃子孙饭、断子孙路”。注重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然选择。

所以,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乡村生态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就是自掘坟墓。从消费需求来看,乡村生态环境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所在,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就失去了消费动力,产业发展也是无源之水。要在乡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先行,科学筹谋,控制开发强度,将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

(高源《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应把握“四性”》2018年5月5日《中国旅游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现代乡村旅游具有旅游时间自由和旅游资源丰富的特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B.从数据和图表可以看出,从2010-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和过夜游客数量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C.在景区门票政策性下调的背景下,景区旅游发展必须和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构建新的消费增长极,才能解决本身存在的普遍问题。
D.目前国家所有5A级景区内和周边都存在有丰富且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二者结合发展,必然会形成共振效应。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区和乡村旅游结合发展的共振效应具体表现为:乡村资源在享受景区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也为景区提供了增量空间、消费场景。
B.不管是乡村旅游开发者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行为,还是游客游览中带来的汽车尾气和生活垃圾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资源环境的基础。
C.产业发展是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乡村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需求,破坏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就无从谈起,也会让群众失去消费动力。
D.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将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是不矛盾的。
6.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最应该注意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你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0-07-1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就等拆迁

伍中正

宋玉生的房子低、矮,逢雨必漏。他对自己的房子特别不满意,一心盼望着拆迁。那年,宋玉生30岁。

有天早上,宋玉生从门前的枫树上的高音喇叭里听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在离宋村三十里开外的地方要建一个大型变电站,那地方有十多户人家要搬迁,并且,那十多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统一修建后,再分给他们。也就是那天早上,宋玉生就萌生了一个希望,将来哪一天,自己的房子也能名正言顺地拆迁。

不到一年,变电站建好。宋玉生去看变电站。除了变电站,宋玉生最关心的是那些拆迁户。然后他跑到统一安置的住房一看,一栋栋房屋果真整齐漂亮。回来的路上,他就想,自己的房子有那么漂亮就好了。

好不容易到来一次的拆迁机会白白地错失了。宋玉生那年40岁。那一年,从葛洲坝输往广州的高压线路经过宋村。测量线路时,宋玉生拉着一位测量员问,路线经过不经过他的房屋?他那破屋碍事不碍事?测量员说,还说不准,要等整个线路的测量数据都计算好再定。等吧。宋玉生不再犹豫。

后来,宋村有3户人家的房屋需要拆迁。那3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出钱修建,3幢房子建好,在丽日蓝天下格外漂亮。宋玉生开始埋怨:那条线路怎么就不经过自己的房屋?

50岁那年,宋玉生的身体再没有以前健康,时常咳嗽,还伴随头晕。可是一听到要拆迁的消息,他就会强打精神。

那一年,县里要在宋村修建一个农药厂。整个村里,再没有比宋玉生更兴奋的。宋玉生逢人便说,只要项目一开工,自己就可以拆迁,就可以享受到政府修建的好房子。他经常出现在人堆里,开口闭口就是拆迁。这个项目让宋玉生兴奋了一年。那一年,宋玉生的咳嗽和头晕仿佛减轻了很多。

一年后,农药厂的建设没有一点儿动静。

后来他才明白,建农药厂是县长的想法,没经过科学论证。有专家提出,在宋村坚决不能修建农药厂,专家还列出了不能建厂的8条理由。宋玉生的病情慢慢加重。他的房子越来越破败。村主任宋家宝每次见到宋玉生就说,玉生老爹,村里愿意出钱翻修你的房子,房子拆迁,说不定等上好多年呢。宋玉生说,不翻修,我就等拆迁,愿意等。

60岁那年,宋玉生大病了一场。宋家宝领着村医去看宋玉生。村医拿出听诊器搁在宋玉生胸口,还摸着宋玉生的手,辨别着他的脉象。听完看完,村医给了宋玉生一些药,叮嘱他怎么吃。临走,宋家宝说,今年,宋村将引来市里的公墓建设项目,需要宋村几座山,说不定,你的房屋将被拆迁。真的!宋家宝肯定。

不久,宋玉生用颤抖的手在房屋拆迁协议上签了字。签完字的那天晚上,宋玉生一阵猛咳,一口气没接上来,就走了。那年他61岁。

宋玉生走的时候,手里紧紧抓着那份拆迁协议。宋家宝在村委会上提议,宋玉生用不着分房子了。他的钱,放在宋村的账户上,往后,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拿出一部分作为学费。宋家宝的建议很好,村干部都答应,村民也答应。

2011年春,宋家宝讲了同族人宋玉生的故事。我一直没有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按辈分,宋玉生,我应该叫他叔。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命运跟宋玉生紧紧地连在一起。我还知道,村里其他孩子的命运还将与他连在一起。我就是拿着宋村,也就是宋玉生的钱念完大学的。这是一个老人等了半辈子却没有享用的房屋拆迁费用。

大学毕业,我留在宋村小学。每次上课,我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用心学习,考上大学,村里就会有一个人为你们提供学费。那个人是谁,我没有告诉孩子们,孩子们也没有问。

每年清明,我都领着宋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宋玉生的坟头放上一挂长长的鞭炮,撒上纸钱。

空旷的天空下,宁静山野中,那一挂鞭炮清脆激越的声音,传播得很远、很远。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2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关注社会现实,“拆迁户”一夜之间可以变成“暴发户”,是小说主人公“就等拆迁”的心理支撑。
B.房屋拆迁后农民变市民,村委会变居委会,宋玉生代表着农民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与时俱进。
C.小说运用语言、细节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形象地刻画了“拆迁”给主人公带来的精神刺激。
D.宋玉生“等拆迁”等了大半辈子,小说以其为视点,暴露了浓缩的众生相。
8.小说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小说这样叙事的好处。
9.小说中说,“宋家宝的提议好”,好在哪里?谈谈你的认识。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勉,字玄卿,郑惠王元懿曾孙。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从肃宗于灵武,擢监察御史。时武臣崛兴,无法度,大将管崇嗣背阙坐,笑语哗纵,勉 劾不恭,帝叹曰:“吾有勉,乃知朝廷之尊!”迁司膳员外郎。

累为河东王思礼、朔方河东都统李国贞行军司马,进梁州刺史。勉假王晬南郑令,晬为权幸所诬,诏诛之。勉曰:“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谗杀郎吏乎?”即拘晬,为请得免。晬后以推择为龙门令,果有名。

羌、浑、奴剌寇州,勉不能守,召为大理少卿。然天子素重其正,擢太常少卿, 欲遂柄用。而李辅国讽使下己,勉不肯,乃出为汾州刺史。历河南尹,徙江西观察 使。

部人父病,为蛊求厌者,以木偶署勉名埋之,掘治验服, 勉曰:“是为其父,则孝也。”纵不诛。入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鱼朝恩领国子监, 威宠震赫,前尹黎干谄事之,须其入,敕吏治数百人具以饷。至是吏请,勉不从, 曰:“吾候太学,彼当见享,军容幸过府,则修具。”朝恩衔之,亦不复至太学。

贞元初,帝起卢杞为刺史,袁高还诏不得下。帝问勉曰:“众谓卢杞奸邪,朕顾不知,谓何?”勉曰: “天下皆知,而陛下独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时韪其对,然自是益见疏。居相二岁,辞位,以太子太 师罢。卒,年七十二,赠太傅,谥曰贞简。

勉少贫狭,客梁、宋,与诸生共逆旅,诸生疾且死,出白金曰:“左右无知者,幸君以此为我葬,余则君自取之。”勉许诺。既葬。密置余金棺下。后其家谒勉,共启墓出金付之。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B.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C.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D.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尧典》中说:“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这里的“朔方”、“幽都”和本文的“朔方”一样都是指北方。《木兰辞》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的“朔”也是指北方。
B.羌,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个少数民族,在唐朝时期,经常因与争夺资源而与唐朝政府发生冲突。
C.太学,即古代的大学,在汉朝时候设立,在唐朝,太学与国子、广文、四门一起隶属国子监。
D.逆旅,指住宿的地方,这里指李勉和儒生们在梁、宋两地学习时一起住在学校的宿舍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勉指佞触邪,一身正气,面对毫无法度,背对天子而坐,大声喧哗笑谈的大将管崇嗣,李勉敢于向朝廷弹劾。
B.李勉刚正不阿,面对权贵不讨巧谄媚。既不肯阿谀讨好权倾朝野的权宦李辅国,也不愿意学 前任京兆尹专门置办宴席招待显赫一时的鱼朝恩,更要求鱼朝恩到他府上设宴。
C.李勉能体恤下属,宽以待人,他部下的父亲生病了,为了在下神祝祷时能够找到一个去妖除 病的人,就在木偶上写上李勉的名字,并埋在地下。后来事情暴露,李勉认为他是为了尽孝,就把这 个部下释放了。
D.李勉言信行果,不贪人财物,他不仅信守承诺,安葬了临死前留下银子请李勉代以安葬的儒 生,而且在安葬后,暗中将剩下的银子藏起来,等到与儒生的家属见面时交还给他们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勉假王晬南郑令,晬为权幸所诬,诏诛之。
(2)时韪其对,然自是益见疏。居相二岁,辞位,以太子太 师罢。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冠:传为楚隐者鹬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酒浇愁的复杂心绪。
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鹗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
15.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