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巩固练》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一单元A课时学习区 第三课 边城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0-10-13 27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繁忙的事务中偶得片刻闲暇,于是寻一方静隅,再次捧起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循着沈老先生优美文笔的指引,不知不觉便走进了湘西那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瓦蓝的云天下,翠翠在不断地成长,她多舛的命运也已到了最为重要的_____________       。可她最终选择了固执地等待,等着那个年轻人回来,同他一起去采她最喜欢的虎耳草。翠翠对爱情的渴望,是何等的平凡,她只想嫁个心爱的人,_____________地过一辈子。那个年轻人究竟回来没有呢?《边城》里没有说,只是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猜想,去补充,去久久地_____________。

读《边城》是一种享受,(       ),久久不能散去。我们如果把《边城》比作一杯白开水透明、纯粹,不含任何杂质,那么各种书籍就是各式饮品,入口的感觉虽然总是淡淡的,但你不会厌倦,反而会在一次次品饮中体会到它_____________的风味。《边城》里的文字正如茶峒小镇的民风,淳朴、单纯、明了,像清风一般吹拂着都市人那颗不安分的心,从平凡中看出伟大,在琐碎中透露深刻,这就是《边城》的风格。这座边城,是翠翠心灵的归宿,她一直留在溪边无尽地等待。我们每个人心里也有一座边城,它既是我们的枷锁,也是我们的归宿。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转折点             踏实       品味       与众不同
B.出发点             踏实       品味       不同凡响
C.出发点             结实       品位       与众不同
D.转折点             结实       品位       不同凡响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山歌悠长,旋律朴素,但嘹亮的音调足以在听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B.悠长的山歌,旋律朴素,音调嘹亮,足以在听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C.一首旋律朴素而音调嘹亮的悠长山歌,足以在听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D.如听悠长的山歌,虽旋律朴素,但嘹亮的音调足以在听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把《边城》比作一杯不含任何杂质的白开水,透明、纯粹,那么各种书籍就是各式饮品
B.如果我们把《边城》比作一杯白开水,透明、纯粹,不含任何杂质,那么各种书籍就如同各式饮品
C.如果我们把各种书籍比作各式饮品,那么《边城》 就是一杯内开水,透明、纯粹,不含任何杂质
D.我们如果把各种书籍比作各式饮品,那么《边城》 就是一杯不含任何杂质的白开水,透明、纯粹
2020-10-12更新 | 412次组卷 | 7卷引用:《巩固练》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一单元A课时学习区 第三课 边城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4. 下面是某校的一封家长会邀请函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贵校定于本月29日上午10时在学校报告厅召开家长会,希望您准时聆听校长报告,然后与犬子的任课老师碰头,不得缺席或迟到。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天保死了,傩送走了,爷爷死去,《边城》结尾这样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每天都在希望中等待着。请根据你的想象,描写图片中翠翠的心理。要求:语言准确、得体,不少于60字。

   

2020-09-03更新 | 93次组卷 | 5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一单元 3边城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6. 请根据小说《边城》的情节和人物经历,仿照例句,以“翠翠,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90个字。
示例:别里科夫,我想对你说:你害怕一切新生事物,像一只多疑的老鼠,战战兢兢,于是你编了一个严实的套子把自己封闭起来,如果你能大胆地撕破套子,你会发现世界是多么开阔。
翠翠,我想对你说:
2020-10-12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巩固练》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一单元A课时学习区 第三课 边城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7. 下面是网上交易“第三方支付”流程图,请用文字加以描述,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2020-10-12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巩固练》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一单元A课时学习区 第三课 边城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老出北河下辰州走了六百里,沿河找寻那个可怜哥哥的尸骸,毫无结果,在各处税关上贴下招字,返回茶峒来了。过不久,他又过川东去办货,过渡时见到老船夫。老船夫看看那小伙子,好像已完全忘掉了从前的事情,就同他说话。

“二老,大六月日头毒人,你又上川东去,不怕辛苦!”

“要饭吃,头上是火也得上路!”

“要吃饭!二老家还少饭吃!”

“有饭吃,爹爹说年青人也不应该在家中白吃不做事!”

“你爹爹好吗?”

“吃得做得,有甚么不好!”

“你哥哥坏了,我看你爹爹为这件事情也好像憔悴多了!”

二老听到这句话,不作声了,眼睛望着老船夫屋后那个白塔。他似乎想起了过去那个晚上,那件旧事,心中十分惆怅。

老船夫怯怯地望了年青人一眼,一个微笑在脸上漾开。

“二老,我家里翠翠说,五月里有天晚上,做了个梦……”说时他又望望二老,见二老并不惊讶,也不厌

烦,于是又接着说:“她梦得古怪,说在梦中被一个人的歌声浮起来,上对溪悬岩摘了一把虎耳草!”

二老把头偏过一旁去作了一个苦笑,心中想到“老头子倒会做作”。这点意思在那个苦笑上,仿佛同样泄露出来,仍然被老船夫看到了,老船夫显得有点慌张,就说:“二老,你不相信吗?”

那年青人说:“我怎么不相信?因为我做傻子在那边岩上唱过一晚的歌!”

老船夫被一句料想不到的老实话窘住了,口中结结巴巴地说:“这是真的……这是假的……”

“怎不是真的?天保大老的死,难道不是真的?”

老船夫的做作处,原意只是想把事情弄明白一点,但一起始自己叙述这段事情时,方法上就有了错处,故反而被二老误会了。他这时正想把那夜的情形好好说出来,船已到了岸边。二老一跃上了岸,就想走去。老船夫在船上显得有点更加忙乱的样子说:

“二老,二老,你等等,我有话同你说,你先前不是说到那个——你做傻子的事情吗?你并不傻,别人才当真为你那歌弄成傻相!”

那年青人虽站定了,口中却轻轻地说:“得了,够了,不要说了。”

老船夫说:“二老,我听说你不要碾子要渡船,这是杨马兵说的,不是真的打算吧?”

那年青人说:“要渡船又怎样?”

老船夫看看二老的神气,心中忽然高兴起来了,就情不自禁地高声叫着翠翠,要她下溪边来。可是事不凑巧,不知翠翠是故意不从屋里出来,还是到别处去了,许久还不见到翠翠的影子,也不闻这个女孩子的声音。二老等了一会。看看老船夫那副神气,一句话不说,便微笑着,大踏步同一个挑担粉条、白糖货物的脚夫走去了。

过了碧溪岨小山,两人应沿着一条曲曲折折的竹林走去,那个脚夫这时节开了口:

“二老,他问你要碾坊还是要渡船,你当真预备做他的孙女婿,接替他那只破渡船吗?”

二老笑了。那人又说:

“二老,若这件事派给我,我要那座碾坊。一座碾坊的出息,每天可收七升米、三斗糠。”

二老说:“我回来时和我爹爹去说,为你向中寨人做媒,让你得到那座碾坊吧。至于我呢,我想弄渡船是很好的。只是老的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大老是他弄死的。”

老船夫见二老那么走去了,翠翠还不出来,心中很不快乐,走回家去看看,原来翠翠并不在家,过一会,翠翠提了个篮子从小山后回来了,方知道大清早翠翠已出门掘竹鞭笋去了。

……

傩送二老从川东押物回到了茶峒。时间已近黄昏了,溪面很寂静。翠翠白日中觉睡久了些,觉得有点寂寞,好像听人嘶声喊过渡,就争先走下溪边去。下坎时,见两个人站在码头边,斜阳影里背身看得极分明,正是傩送二老同他家中的长年!翠翠大吃一惊,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但那两个在溪边的人,听到脚步响时,一转身,也就看明白这件事情了。

……

翠翠向竹林里跑去,老船夫半天还不下船,这件事从傩送二老看来,前途显然有点不利。虽老船夫言词之间,无一句话不在说明“这事有边”,但那畏畏缩缩的说明,极不得体,二老想起他的哥哥,便把这件事曲解了。他有一点儿愤愤不平,有一点儿气恼,回到家里第三天,中寨有人来探口风,把话问及顺顺,想明白二老的心中是不是还有意接受那座新碾坊。颇顺就转问二老自己意见怎么样。

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 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是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

(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部分主要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B.老船夫竭力撮合二老和翠翠,但哥哥的死让二老对老船夫心生芥蒂。
C.脚夫看到二老对碾坊不感兴趣,想乘虚而入,二老乐得顺水推舟,送个人情。
D.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二老对自己和翠翠的婚事产生了犹豫。
9.选文倒数第二段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0.傩送二老与翠翠的婚事不顺利,你认为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2020-10-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一单元A课时学习区 第三课 边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担水的

贾大山

老魏是个担水的,一条担杖两只木筲,是他吃饭的家当。那时没有自来水,城里的每一条街道上,都有两眼公用水井,每天早晨和黄昏,井台上就站满了人,有担水的,有抬水的。那些没有劳力的人家,或是有劳力,自己懒得担水、抬水的人家,就雇一个担水的,一担水二百钱(旧币,等于现在二分钱)。担水也是一个职业。

老魏在西大街担水。西大街路北里,有一眼古井,东、北两面是人家的墙壁,西、南两面,短墙环绕,亭台似的。井台上青石墁地,井口的石头上,有两道深深的沟,是井绳和岁月留下的痕迹。井很深,水很甜,老魏就从这里打水。

老魏高大身材,浓眉大眼,脸上有一些络腮胡子;夏日赤膊,冬天穿一身薄薄的黑布棉衣,肩上总是搭着一块抹布似的手巾。他的年岁不小了,可是力气很充足,千活利落又热闹。朝井里“放筲”的时候,他的手不挨辘轳把儿,任那辘轳自己欢快地旋转着,筲到水面了,用手把井绳猛地一逮,一摆两摆,扑通一声,一筲水就灌满了。担起水来,他的眼睛显得更大了,虎视眈眈的,一副奋勇向前的模样……

老魏供应着许多人家喝水,除了西大街,府前街上也有雇他担水的。有一年夏天,我家房东也想雇他担水:“老魏,给我担水吧,一天十担。”

“十担?”

“浇花儿,近,钱不少给。”

我家房东是个财主,土改的时候,“愿”了不少房屋,保留下一座小花园儿。那座花园儿就在井台对面,里面有一座假山,种着一些花木,老魏想了一下,不干,他说他只伺候人,不伺候花儿。

老魏依然给人们担水,路近的二百钱一担,路远的也是二百钱一担。

吃老魏的水,不用付现钱,十天结算一次也行,半月结算一次也行。谁家雇他担水,他便扔下一句话:“账,你记吧!”

“你也记吧,以防差错。”

“错不了,一个凉水!”他说。

老魏没有账簿,用户也没有账簿。所谓记账,就是他担一担水,用户拿粉笔画一道杠儿,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树上,有的画在水缸上。结算完了 ,擦掉,重画。

夏日的中午,我们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碰见他担水。我们一嚷口渴,他就把担子放到树凉儿里,让我们喝水。我们喝足了,他就把那担水泼掉,再去打一担。我们谢他,他呵呵一笑,还是那句话:“不谢不谢,一个凉水!”

他所卖的,好像不是力气,只是凉水。

老魏除了担水,还管给人捞筲。那些自己担水、抬水的人家,不小心把筲掉到井里了,就去请老魏。他有一副捞筲钩子,形状像船上的锚,系在一条绳子上。井台上不忙了,他就把那捞筲钩子抛到井里,手握绳端,慢慢地打捞。那也真是一种技巧:闭着眼睛,屏着气息,一会儿捞上一只,一会儿捞上一只——那些沉落井底一两年的铁桶、木筲,也出人意料地重见天日了。他把它们捞上来,用水冲洗干净,打满水,“一”字儿摆在井台上,等待失主认领。失主们给他钱,他不要,一定要给,他就急了,嚷:“我是担水的,担水的不挣捞筲的钱!”

如果给他一点儿吃的,他就要了。

老魏没有妻室,没有拖累,净吃好的。他天天早晨坐在麻糖铺里,吃麻糖、喝豆浆,中午吃马蹄儿烧饼、喝豆沫。他最爱吃马蹄儿烧饼了,一买就是五六个。那些游手好闲的人,看见他吃马蹄儿烧饼,就说:“老魏,你的生活倒不错呀!”

“是。”他说,“咱们城里头,遍地是马蹄儿烧饼,你得卖力气!”

他相信自己的力气,更敬重那眼水井,每年腊月底,他总要到我父亲的小铺里,买一张黄纸、一股高香、一对蜡烛。他把那黄纸在柜台上裁了,让我父亲洗了手,写几个毛笔字:井泉龙王之神位。除夕把那神签贴在辘轳石上,焚一股香,点一对蜡烛,摆一些供果。黑暗里,那香着得欢欢的,像一朵静静开放的莲花……

担水的没有行会,但是到了除夕,他们都会这么做,像药行供奉药王,木匠行供奉鲁班,理发行供奉罗祖。

可是,后来人们不雇担水的了,全是自己担水吃,或是抬水吃。原因是雇人担水,像雇“洋车”样,有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嫌疑。

老魏不担水了,井台上显得冷清了许多,再也听不到那欢快的声音了。

(有删改)


【注】①筲:水桶。②辘轳:利用滑轮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用具,流行于北方地区。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孩童的视角叙述老魏的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担水也是一个职业”,反映了当地市民的懒散习气。
B.小说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祭神香火的旺盛,侧面表现了老魏对水井的敬重心理和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C.小说中老魏说“遍地是马蹄儿烧饼”,是在强调只要肯出力气,就能生活得很好,突出了他对好吃懒做之人的鄙夷。
D.小说通过人物对比的方法塑造了老魏的形象,并借助直接议论的方式发掘出理性的思考和见解,从而升华主题。
12.小说中的老魏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1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与沈从文《边城》的创作意图相似。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
2020-10-1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人教版高二必修5第一单元A课时学习区 第三课 边城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5
现代文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作家作品
3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3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选择题组
40.65得体语言表达
50.65漫画/照片语言表达
60.6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70.65流程图/结构图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8-100.65沈从文(1902-1988)  《边城》  其他小说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文学类-单文本
11-130.65其他小说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探讨创作背景和意图文学类-单文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