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现代诗歌阅读新高考把关练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0-11-09 33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

一、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1. 请从审美的角度点评下面这首描写劳动者的小诗。

   

罗长城

一条力的弧线,

一道破土的犁圈,

一条飞来的彩虹,

一架厚的青峦。

2020-11-0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现代诗歌阅读新高考把关练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 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

你还在我身旁

戴畅

瀑布的水逆流成上

蒲公英的种子成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2019-06-09更新 | 2422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9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 ① 。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

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 ② 。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引用   比喻   夸张B.对偶   反复   排比
C.对偶   夸张   拟人D.排比   引用   比喻
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杜运燮

来自平原,而只好放弃平原;

植根于平原,却更想植根于云汉,

茫茫平原的升华,它幻梦的形象,

大家围着你,骄傲有你,而你在厌倦。

你爱的是高远变化万千的天空,

有无尽光热的太阳,谈吐风雅的月亮,

笑眼的星群,生命力最丰富的风,

戴雪帽享受寂静冬日的安静;

还喜欢一些有音乐天才的流水,

挂一面瀑布,唱悦耳的单调山歌;

或者阴森的孤庙,招引善男信女俯跪,

有暮鼓晨钟陷阱里困兽的长嚎;

或者一个隐士,羡慕你,追随你,

欣赏人海的波涛起伏,却只能孤独

生活,到夜里,梦着流水流着梦,

回到平原上唯一甜蜜的童年的记忆。

你追求,所以厌倦,所以更追求;

你没有桃花,没有牛羊,炊烟,村落;

可以鸟瞰,有更多空气,也有更多石头;

因为你只好离开你必需的,你永远寂寞。

1945年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根于平原,却更想植根于云汉”,这种矛盾,对立、不满突出了山期盼升入云汉的不凡姿态。
B.从“骄傲”“厌倦”可以看出大家都仰慕山,而山却丝毫不满足,表达了“山”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
C.“欣赏人海的波涛起伏,却只能孤独/生活”说明山高高在上,无法融入平凡人的生活,因而倍感孤独。
D.“你追求,所以厌倦,所以更追求”,两个“所以”强调了“山”的永不满足、无限追求的精神。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谈吐风雅”将“月亮”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月亮”的知识很渊博,但是却很低调的特点。
B.“雪帽”与“冬日”,“寂静”与“安静”描绘了山顶冬日被白雪覆盖的画面。
C.“回到平原上唯一甜蜜的童年的记忆”中的“平原”呼应了开头的“来自平原”,代表着山的本质,原型。
D.诗歌运用联想的表现手法,用不同的情景将诗意引向深处,使诗避免流于枯燥说理而显得形象跃动,情味隽永。
8.如何理解“因为你只好离开你必需的,你永远寂寞”中的“永远寂寞”?
9.诗歌并没有用直白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试理解这首诗所包含的意蕴。
2020-11-0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现代诗歌阅读新高考把关练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身,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荫。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10.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诗人以充满激情的音符赞美理想,以富有哲理的语言诠释理想,以春风化雨的神韵启迪人们用奋发向上的心灵去执着地追求理想。
B.诗歌起笔写“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从“火”写起,借助火,灯、路、黎明等,化抽象为具体,逐步写出了理想的意义。
C.诗歌首节总说理想作用,统领全诗,诗歌中间则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形象阐释,最后总结全诗。全诗结构严谨,节奏鲜明,感染力强。
D.诗歌第二节,诗人以饥寒,温饱、离乱、安定四种不同环境下理想的不同内容,凸显了诗人对生活观察之细致,表达之准确。
1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综合运用了排比、对偶、顶真、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艺术地再现了不同环境及不同际遇中人们的不同理想,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
B.诗人借助联想和想象,选择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形象,借助不同的表现手法,以自身独特的视角与体验,通过品味具体形象感受理想的魅力。
C.诗歌中,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理想之马”“路上春色正好”等借代、夸张手法,将理想的美好逐一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D.诗歌中,诗人多次使用“是”字句和“使”字句,使得诗歌句式整齐,有反复咏叹之效,同时,诗歌节与节之间、节中句子之间也呈现对称之美。
12.联系全诗,简要回答诗歌在音韵美方面的特点。
13.诗人认为,“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请以屈原、杜甫为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20-11-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现代诗歌阅读新高考把关练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名校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妹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 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1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1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16.“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
17.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分析。
2020-10-30更新 | 489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山东模拟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

试卷题型(共 6题)

题型
数量
小阅读
1
语言文字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语言文字应用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小阅读
10.65体会情感  分析技巧  探究作品意蕴课外
二、语言文字运用
20.65语言表达
3-50.65修辞手法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三、现代文阅读
6-90.65把握意象  体会情感  分析技巧现代诗歌
10-130.65品味语言  分析技巧现代诗歌
14-170.65品味语言  分析、理解内容现代诗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