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7 包身工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0-12-19 42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

一、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 《包身工》这篇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 课文《包身工》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2020-11-05更新 | 151次组卷 | 6卷引用:《提高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第7课 包身工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难点1   本文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报告文学,文章渗透着作者哪几方面的感情?
2020-12-1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7 包身工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4. 难点2 《包身工》一文中, 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揭露准确而深刻,得益于描写和材料选择与处理的成功。作者在描写包身工生活时成功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试简要分析。
2020-12-18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7 包身工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包身工》自发表距今已80多年了,包身工制度在中国被废除也已经70多年了。对于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有人说是为了让年轻人记住一段历史,一段国家贫弱、国民苦难的历史,明确青年一代的时代责任。有人说可以发挥警钟的作用,警醒人们,防止包身工制度死灰复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0-12-18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7 包身工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国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_____的主要形式。
②由于价格一泻千里,多年来习惯了轻松赚钱的经销商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______危机。
③评论认为,在领导人换届后,新华社首次如此详细______领导人的出身经历与家庭,是新一届领导人倡导透明化作风的开始。
A.权力   营利   披露B.权利   盈利   披露
C.权利   营利   透露D.权力   盈利   透露
2020-12-18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7 包身工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同学喜迁新居,小王带着自己的画作去祝贺,同学见了高兴极了:“这下,我家真的和你家一样蓬荜增辉了!”
②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不少景点游客爆满,门票一票难求,给人以洛阳纸贵之感。
③高三一轮复习对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粗心大意,不假思索,所以成绩提高很慢。
④《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⑤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上给步履蹒跚的世界经济贸易乃至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开出了一剂“中国药方”。
⑥在贫困山区,记者看到那些重新进入乡间学校的儿童,他们虽然筚路蓝缕身体孱弱,但一双双大眼睛里都闪烁着喜悦之光。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
2020-12-18更新 | 527次组卷 | 1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7 包身工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8. 下列各项中,引号的作用与另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张老师改作文,确实有“点石成金”的功夫。
B.别有用心的人们强令他去瓜园“立功赎罪”,永远不准他再进麦地。
C.我看,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儿好。
D.在某些喜欢息事宁人的人看来,他们也许还算是“好人”。
2020-12-18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6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9. 褒贬互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者褒词贬用,或者贬词褒用,赋予词语以特定的含义,有着其他语言表达方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再写两个褒贬互用的句子。
[示例]火红的朝阳,挥舞着千万条金鞭,把轻纱般的晨雾赶得无影无踪。此刻的校园里,书声琅琅,同学们正在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琼浆。
“贪婪”是贬词褒用,形象地表现出同学们如饥似渴、勤奋学习的情景。
2020-12-18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7 包身工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10. 本文的句式灵活多变,极具感情色彩,充分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特点。如“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和“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想想,若改为“几个蓬头、赤脚,扣着纽扣,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和“不可能有粥菜”效果有何不同?思考后请按不同要求变换下面的句子,但不能改变原意。
这件事是有成功的希望的。
(1)改写成双重否定句,使语气增强加重。
(2)改写成双重否定句,使语气减弱变轻。
(3)改写成反问句,使语气增强加重。
(4)仍是陈述句,添加修饰词语,使语气减弱变轻。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夏衍的报告文学,数量上     ,质量上也参差不齐,但它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其他作家     的。有人评价说:“《包身工》为中国报告文学开创了新的记录。”(       )。《包身工》完美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距离,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

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都是作者在生活中有了理性认识或感情冲动,带着自己的观点、感情来写的。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以     的身份对故事和人物进行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遣上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客观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高境界。他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融于一体,交错运用,并且     ,恰到好处。(       ):《包身工》是抒情的,在关节处又常常直抒胸臆,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爱憎情感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有时,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寥寥可数   鞭长莫及   作壁上观   天衣无缝
B.屈指可数   鞭长莫及   袖手旁观   无懈可击
C.屈指可数   望尘莫及   袖手旁观   天衣无缝
D.寥寥可数   望尘莫及   作壁上观   无懈可击
12.下列在文中两个括号内分别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B.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C.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
D.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以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对包身工制度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B.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的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C.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包身工制度,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D.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的事实,以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面是有关“报告文学”的解说,语序已被打乱,请你调整好语序,把序号填在横线上,并概括出“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
①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所以允许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
②它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
③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
④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
⑤报告文学被称为文学创作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
(1)语序:
(2)特点: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15. 下面一则招聘启事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招聘启事

本公司因事业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项目经理、水电工程主管、预算员、会计师四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相应岗位的从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优先。年薪至少10万元以上,享受“五险一金”福利(特别优秀者待遇可另眼相看)。感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扫描为电子版发送至126@126.com,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欢迎致电垂询,电话:123456

××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6月8日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2016年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农民工7666万人,比上年减少79万人,下降1%。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17.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6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52.2%,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3.2%,初中文化程度占59.4%,高中文化程度占17%,大专及以上占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农民工年从业时间平均为10个月,月从业时间平均为24.9天,日从业时间平均为8.5个小时,均与上年持平。其中,农民工日工作超过8小时和周工作超过44小时的比重比上年分别下降1.8和0.6个百分点。

2016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人数为236.9万人,比上年减少38.9万人,下降14.1%。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为0.84%,比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2013年以来,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均在1%以下,但是年度之间有波动。

农民工户住房配备电冰箱和洗衣机的比重分别为57.2%和55.4%,分别比上年提高2.9和3.8个百分点;77.9%的农民工户住房有洗澡设施,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69.6%的农业民工户住房有独用厕所,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85.5%的农民工户能上网(计算机或手机),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

在城市生活中,除家人外,进城农民工业余时间人际交往时,老乡占35.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当地朋友占24.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同事占22.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他外来务工人员占3.1%,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基本不和他人来往占12.7%,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进城农民工业余时间主要是看电视、上网和休息,分别占45.8%,33.7%和29.1%。其中,选择上网和休息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2.7和0.9个百分点,选择参加文娱体育活动、读书看报的比重分别为6.3%和3.7%,分别比上年下降0.8和0.9个百分点;选择参加学习培训的比重仅为1.3%,与上年持平。

进城农民工权益受损时的解决途径

(摘编自《2016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2017年4月28日)

材料二:2018年2月6日,湖南长沙市人社局召开全市建筑业工伤保险暨建设领域农民工劳动保证金工会会议宣布,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民工劳动报酬保证金、工伤保险、开工手续三联动长效机制。建设项目先参保,再办理开工手续,参保需提供劳动报酬保证金相关资料,未按规定交存劳动报酬保证金将上浮工伤保险费率。

(摘编自《潇湘晨报》2018年2月7日)

材料三: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变化的节点,长期的发展积累了庞大的经济总量,基数抬高,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已经不可重复了。中国经济正进入呈L型走势的中高速增长时期。这一阶段必须坚持把改革发力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

(摘编自《要弄明白供给侧改革,习近平这两次讲话必学》新华网2016年6月1日)

材料四: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中西部正在成为我国加速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区域。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对高科技创新型人才需求增加,但是对于一般的产业工人需求将逐渐降低。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就业需求量大。

[摘编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4~2015)》]

1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年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占了将近六成,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有所提高,这说明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在提高。
B.2016年农民工年,月、日从业时间均与上年持平,日工作和周工作超时的比重比上一年有所下降,超时劳动情况有所改善。
C.2016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的人数比上一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2013年以来,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的比重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D.进城农民工居住条件总体有所改善,超过一半的农民工户住房配备了电冰箱和洗衣机,近八成的农民工住房有洗澡设备。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圈子较窄:进城农民工业余时间交友除家人外,选择老乡的最多,其他较多的是当地朋友和同事。
B.进城农民工业余时间绝大部分在看电视、上网和休息,参加文娱体育活动,读书看报的很少,农民工的业余生活有待丰富。
C.湖南长沙市人社局要求建筑业建设项目开工前先给农民工买保险,未按规定交存劳动报酬保证金则工伤保险费率上浮,探索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工权益。
D.2016年进城农民工权益受损时的解决途径图表显示,农民工选择法律途径的有所提高,选择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的减少,这反映出农民工对政府不信任。
18.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出现回流现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
19.材料一、材料二与《包身工》一文在选材方面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请简要分析。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小阅读
4
语言文字运用
9
现代文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语言文字应用
3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小阅读
10.65分析结构,概括主题课内
20.65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课内
30.65分析、探究文本情感课内
40.65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课内
二、语言文字运用
50.65谈观点,写评论语言表达
60.65一般词语选择题
70.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80.85标点符号选择题
90.65句式仿写语言表达
100.65变换句式语言表达
11-13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简明、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140.65简明、连贯  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150.65简明、连贯语言表达
三、现代文阅读
16-19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报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