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吉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1-01-10 221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斗宿(xiù)            (fán)语          (qiān)腰          廿(niàn)四桥
B.吐(pǔ)             (nǔ)马            (lǚ)             (zhào)兰桨
C.(xùn)鸽            (pǐ)               (zēng)             (zhì)灯
D.(piān)舟          (jié)据             (biē)三            (qǐ)而望
2021-01-0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列各项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A.请将你的脂(zhī)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籍的花儿|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qiè)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厮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B.混(hún)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悠远、严厉、萧索(suǒ)的感触来的。
C.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zhà)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D.它一面剥蚀(shí)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我真想告戒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juè)强,羞涩就更不必了。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讷讷半晌(说话迟钝、不连贯)       落木萧萧 (草木摇落的声音)
B.薄言之(拾取、摘取)                 时枕席(睡着)
C.荻花瑟瑟(微风吹动的声音)          元嘉草草(草率)
D.假舆马者(车马,这里指车子)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的)
2021-01-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对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A.蹩脚的宣传家(本领不强)          讨一点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喻指权贵的施舍)
B.知不可乎得(迅疾、快速的)     申讨檄文(晓谕、征召、声讨的文书)
C.孱头昏蛋(身体虚弱的人)            绛皓驳色(绛,白色;皓,大红)
D.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     蓊蓊郁郁(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2021-01-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现代诗人、学者、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战士。代表诗集有《死水》《红烛》。
B.“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形式比较自由。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经历了短赋、骚赋、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
C.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22年他从日本回国后参与组织“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D.《登泰山记》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此行姚鼐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
2021-01-0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6.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常采用干支纪时,如壬戌年的下一年为“癸亥”;此外古人也根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晦。
B.“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阴”则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故“淮阴”指淮河以北地区,“华阴”指在华山的南面。
C.六艺经传,“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论语》六部经典,“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
D.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
2021-01-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7. 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③凌万顷之茫然
④固一世之雄也⑤而今安在哉?⑥月出于东山之上⑦客有吹洞箫者
⑧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⑨不拘于时⑩渺渺兮予怀
A.①⑥⑦/②④/③/⑤⑧/⑨/⑩B.①⑥/②④/③⑦/⑤⑧/⑨/⑩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⑨/⑩D.①⑥⑧/②④/③⑦/⑤/⑨/⑩
2021-01-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8.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望武昌               顺流而
B.如如诉               孤舟之嫠妇
C.而不从师            孰能无
D.孔子郯子            吾从而
2021-01-0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蟹六跪二螯             侣鱼虾友麋鹿
B.愚人之所以为愚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于其身也,耻师焉   群聚而笑之
D.其闻道也固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2021-01-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衡

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2016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②在黑龙江绥棱县的五一林场,我们换上迷彩服、长筒靴,每人一把伞,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③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遇有平缓之处时,就蓄成一汪小潭,碧玉如镜,清澈照人。因为是在峡谷之中,经过千年万年的冲刷,这些石头无论大小,一律呈圆形:滚圆、椭圆、扁圆、平圆。远远望去一沟漂亮的弧线,纵横交错,相叠相绕,任是毕加索转世也结构不出这样的图画。

④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⑤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种种干扰和玷污。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

⑥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而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

⑦现在要说一说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了。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湿润的温床。它生在地上、树上、石上,绿染着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最让人感动的是它的慈祥,它小心地包裹着每一根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大小树干,虽然内里已经空朽,你轻轻一碰就是一个洞,但经它一打扮,都仍保持着生命尊严。绿苔与枯树正在悄然作着生命的转换。

⑧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石,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霸气十足。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松树的根能分泌一种酸液,一点一点地润湿和软化石块。成语相濡以沫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

⑨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性的阳刚之烈,下面这棵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它生在一根窄长的条石上,两条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间的树身,全树就成了一个丁字形,一个标准的体操一字马。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的身躯,挺胸拔背,平视前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棵树的根与身子长得一般的粗细,一样的匀称,一样的美丽。好一个幽谷美人

⑩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的摇篮。这时再回看那艘石头巨舰,是泰坦尼克号?是哥伦布的船?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遗物?都不是。它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

(11)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

10.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体部分的顺序非常清晰,从发现原始林,到进入原始林,再到最后下山离开,有头有尾,脉络分明。
B.作者描写原始林里的石头,写云南石林、贯州天星桥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原始林里的石头野性十足的特点。
C.文章以造访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为主体事件,描写了原始林中的溪流、石头、大树等景物,表达了对原始林的喜爱,对保护林地的赞同。
D.作者认为原始林是未经干扰的、我们曾经的家,是一条绿色的时间隧道,能够反映地球上的生命的诞生、成长,并逐渐转变的过程。
11.简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原文划线语句: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遇有平缓之处时,就蓄成一汪小潭,碧玉如镜,清澈照人。
12.文章在细致写景的同时,还有一些恰到好处的议论。请列举一例,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21-01-09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
B.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被皇帝钦点为状元。
B.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去拜见旧相江万里,江万里鼓励他要努力去承担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
C.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D.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最后从容就义。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
(2)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
2021-01-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六、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郊闲望有感       韩偓

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

鱼冲骇浪雪鳞健,鸦闪夕阳金背光。

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

可怜广武山前语,楚汉宁教作战场。


注:①韩偓,晚唐诗人,曾深得昭宗器重,官至兵部侍郎,后为小人所忌,被迫流落至江西、福建等地。②《晋书•阮籍传》:“籍曾登广武,观楚汉交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选取了富有秋天特征的“枫叶”“秋霜”“碧云”等意象,描绘了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深秋景色。
B.诗歌颔联形象地写出了鱼儿在水中冲浪健游,鳞片如雪;乌鸦在夕阳下自由飞翔,翅膀闪着金光。
C.全诗围绕“闲”字,写出了诗人悠闲地观赏眼前色彩斑斓、生机蓬勃的秋景,表现了诗人自在、悠闲的心态。
D.这首诗前四句描绘秋郊秋景图,后四句联系自己的遭遇,感时抒怀;以乐景衬哀情,脉络清晰。
18.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惨戚”的原因。
2019-05-31更新 | 77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七、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螃蟹用心不专,以致造成“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的原因。
(4)在《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曹操率领军队攻破荆州之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
(5)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飞虫和米粒寄寓自己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感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021-01-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八、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的原因,除了他的盖世才华外,还因为他有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________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足够坎坷,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________,哀哀切切,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____。他依然        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看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长存民间;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_______。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身不由己     蓬头垢面     停止     我行我素     失重
B.不由自主     不修边幅     停滞     泰然处之     失重
C.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我行我素     失色
D.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泰然处之     失色
21.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的原因,除了他的盖世才华外,还因为他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的天性。
B.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
C.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的原因,除了他的盖世才华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
D.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外,还因为他有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2021-01-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2. 阅读下面这段论述性语段,选出能更好地完成其论证的一项

人类学家坚定地断言:文化仅当它是独立的而非依赖的,才能有所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当来自它外部的压力被来自它内部的首创精神所取代的时候,它才能有所发展。换句话说,只有民族文化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非主体文化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任何把外来文化的观点强加给民族文化的做法,都会威胁它的独立和发展。

同样,如果我们把每一所单独的学校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的话,那么,教育进步的关键是

A.每个学校要依靠独立于外来压力的内部首创精神才能有所发展
B.某些学校只要依靠他们全体员工和学生的创造力就能有所发展
C.学校管理人员必须随着学校发展的进程而调整自己的首创精神
D.外来的各种有利或有害的因素必须被阻止参与学校发展的努力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23. 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田园诗是乡村牧童手中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水、青山、田野、孤烟,恬淡盈心。
边塞诗是________
送别诗是________
2021-01-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在项羽的人生之初,他“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后学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的最终失败已埋伏于他少时的一些行为表现中。

②《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要求: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正确看待个体差异,准确定位自身角色,选择适合人生发展方向;指导学生采用科学方法,对自身学业与能力水平做出正确评估,做好未来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必要准备。


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针对你自己的生涯规划谈谈你的认识和启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1
文言小题
1
现代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音选择题
20.65字音  字形选择题
3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40.65一般词语  文言实词选择题
50.8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60.85古代文化常识  天文历法  古代地理  文史典籍选择题
80.85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选择题
90.6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题
20-210.85一般词语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选择题组
22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30.8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二、文言小题
70.65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选择类
三、现代文阅读
10-120.65品味语言艺术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抒情性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四、文言文阅读
13-160.65《宋史》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五、古代诗歌阅读
17-180.65其他隋唐作者  诗
六、名篇名句默写
19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七、作文
240.65青年成长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