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一 期末 2021-01-29 7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20个课题组267人集中对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17个省1113个县(含县级市)中的902个乡镇传统村落文化遗存进行了为期25天至30天不等的综合性复查。据“遗存实情”记录统计数据显示,传统古村落生态状况令人堪忧。这些地域中,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至2010年仅幸存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传统村落。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粗鄙化严重。”冯骥才说,“据我所知,一些村落腾笼换鸟,将当地村民迁走,交给旅游开发公司运营,大搞农家乐和民宿,编造伪民间故事吸引游人。”“如果我们的村落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或者十五年,我们认定下来的这几千个宝贵的传统村落就会有“得而复失’的危险,变成‘千村一面’。这是个非常可怕的问题。”冯骥才说。

他同时强调,乡村不是不能搞旅游,恰恰相反,特别好的村落还需要旅游传播出去,让人们欣赏它、热爱它。但是,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能只为了旅游一个价值,抛掉甚至牺牲其他重要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

前不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去山西大米村拍摄资料照片,这个村子建于北魏时期,历史悠久。工作结束时,这位工作人员拍了一张与全村村民的合影。令人心酸的是,全体村民只有16个人,还多是老人和妇女。

(摘自新华网)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社会的基层是被称为土气的乡下人,因而中国社会具有乡土性。
B.种地是中国传统社会乡下人普遍的谋生办法,泥土的珍贵他们最懂。
C.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住在村落,只能靠种地生存,不会其他技能。
D.土气不流动,庄稼动不得,因此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不愿离开泥土。
2.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调查显示:乡镇传统村落文化遗存都兼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
B.据“遗存实情”记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每天消亡1.6个,但其他地区保留完好。
C.冯骥才认为因为旅游公司开发运营不当,所以现在古村落发展已经是“千村一面”,毫无二致了。
D.冯骥才表示乡村可以搞旅游,特别好的村落还可以通过旅游进行文化传播,引发人们的热爱和欣赏。
3.下列对材料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基层群体的谋生办法与社会的乡土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联。
B.传统古村落逐渐消亡意味着乡土文化已经过时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C.古村落开发中迭出的不良问题说明我们对古村落遗存的保护迫在眉睫。
D.中国古村落的没落昭示着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对传统乡土文化造成了冲击。
4.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

二、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①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注】本诗选自《诗集1942-1947》,作者郑敏是40年代后期出现的“中国新诗派”(也叫“九叶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5.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变化,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7.“金黄的稻束”有何象征意义? 请简要分析。
8.诗人是如何将“诗”与“思”融合在一起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0-01-31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一)2020年新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山东专用 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瞿景淳传

施润章

瞿景淳字师道,苏州常熟人。八岁能属文,稍长治举子业,顷刻百千言,而久困诸生,教授里中自给。嘉靖二十三年,举会试第一,授翰林院编修。

景淳彬彬君子,接人能自下。及与权贵争论天下事,其气常岳立不可夺。奉敕封怀庆诸王为副使时,郑王以言事忤旨,徙系凤阳,世子摄.国事,内惧,饯迎用币重,景淳一切谢绝。其正使恭顺侯已受而惭景淳,亦还谢勿纳。上已遣使密诇矣,侯闻知,语景淳曰:“微公,吾几中法!”景淳曰:“吾知朝使义当如是耳。”满九载,迁侍读,请急归。时江南数苦倭乱,总督胡宗宪师未捷,而大学士严嵩谓倭不足患。景淳还,谒嵩,嵩语之曰:“倭旦夕且平,胡总督才足办也。南中人往往好短.胡,何也?”景淳正色应曰:“相公遥度之,不如南来人目睹也!胡君拥十万师,而倭日夜躏赤子财赋地,南中人不得一安枕卧。相公业不欲闻之,谁为相公言者!”嵩改容愕谢。

四十一年,进侍读学士,署院事。锦衣卫帅太保陆炳方怙.宠,权倾天下,后先凡四妻,至欲封其最后者。兵部移牒请,不可;嵩为请,又不可;则橐金夜投,景淳笑谢曰:“吾所守,礼也。公毋溷我!”炳不怿去,而景淳遂改太常侍卿,领南京国子监祭酒,景淳安之如故。初,景淳通籍,辄以资访人才为急,置二籍袖中,分黑白书。及佐南吏部,参决黜陟.,皆协时论,不以细故宿憾排斥人。时帝意向用急,景淳触暑赴阙病作,请告不许,留侍经筵,修嘉靖实录。顷之,以疾累疏乞骸骨归。隆庆三年卒。

景淳既以文名四方,造请日踵门,挥洒应之,若不经意。洊历典试于天下,士多所奖拔。大学士李春芳其一也。景淳去,贻书属之曰:“国家重用贤,而轻于退贤,卒不得贤臣之用。今天子方急材,以南北无足使者,不于此时博选而厚植之,一旦何以应召?”春芳瞿然称服。景淳欲有所论奏,会病不及上而罢。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懿。所居傍昆湖,学者称昆湖先生。

(选自《施愚山集》,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国事                         摄:代理
B.南中人往往好               短:诋毁
C.锦衣卫帅太保陆炳方     怙:依仗
D.参决黜                           陟:摈弃
1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瞿景淳从小就很聪明,年龄稍大一些,专攻科举学业,文思敏捷,多年科举不顺,但最终考中嘉靖二十三年的状元。
B.当时江南遭受倭寇侵扰,瞿景淳指出大学士严嵩不了解实情,使严嵩认识到自己对情况误判感到惊愕而变了脸色。
C.瞿景淳面对多方请求坚决不同意越礼给陆炳方最后一位妻子封号,其后他虽被改任,但视若平常,毫不在意。
D.瞿景淳凭借文章闻名天下,每天都有很多人过来拜访他,请他写文章,他都爽快答应,并且很快就完成了。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上已遣使密诇矣,侯闻知,语景淳曰:“微公,吾几中法!”景淳曰:“吾知朝使义当如是耳。”
⑵今天子方急材,以南北无足使者,不于此时博选而厚植之,一旦何以应召?
12.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瞿景淳为官的特点。
2019-06-18更新 | 239次组卷 | 6卷引用: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2月

忆 秦 娥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3.下列对毛泽东《忆秦娥》一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描绘了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的景象。
B.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铁铸似的凄清的清晨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C.“马蹄声碎”中“碎”的意思是“碎杂”,生动地刻画出急行军时的景象;“喇叭声咽”中“咽”的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质条件的恶劣。
D.“漫道”的意思是“莫道”,“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样坚固,表现了红军蔑视困难、不畏强敌的雄心。
14.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所渲染的气氛是否相同?请加以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_______________。”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2021-01-2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梦”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千万亿梦想的凝聚和升华,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梦”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的思想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同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及历史使命感还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加油助力,二者      

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强盛的使命。老一代人在建国强国的      中贡献了青春、智慧和汗水,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的新局面;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珍惜      的大好时机,希望你们     ,为“中国梦”的实现,指点江山,谱写出新时代中国强盛的美好愿景。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梦”是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
B.“中国梦”能够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是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C.“中国梦”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是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D.“中国梦”能够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坚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更加坚定
D.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息息相关       峥嵘岁月       千载难逢        不孚众望
B.休戚与共       蹉跎岁月       不期而遇        不负众望
C.息息相关       峥嵘岁月       千载难逢        不负众望
D.休戚与共       蹉跎岁月       不期而遇        不孚众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