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朝阳学校 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限时作业二
北京 高三 开学考试 2021-03-04 3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著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当一件艺术品完成时,作者往往会在作品适当的位置签上自己的名号并加盖印章,以此作为本作品的标记,同时也起到区别于他人作品的作用,是体现作者个人智慧和成果的标志与象征。中国画是以诗、书、画、印为综合表现形式的艺术,通过题款和钤印,将书法、篆刻、文学与绘画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

题款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款,又称落款、款记、题画、款识等。中国画的题款,就是画家在画上题的字,简单的就写个名字,并加上创作时间; 复杂的可以是长篇大论,如记述作画的原委,或评画,或题诗。中国画题款内容极为丰富,更重要的是,题款与绘画本身关系密切,优秀作品的款与画相得益彰。

追溯其渊源,中国画上的题款来自古代钟鼎器物上铸刻的文字。画家借鉴了钟鼎器物上的铸刻款识,然后创作出更精妙的艺术品。印章在中国绘画中的使用,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补充了画面章法之不足,形成了美好的视觉感受,启迪了观者对画面诗意构思的理解,使作品与欣赏者产生了美好的共鸣。

题款和钤印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多样的外在艺术表现形式,既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又能够体现精湛的书法、篆刻艺术审美,通过诗、书、画、印的结合,显示出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画家利用题款和钤印来完善构图,阐发主题,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韵味。印章可以体现中国画的诗意构思,有时亦能拓展意境,启迪欣赏者的审美境界,使欣赏者得到美的享受。

作为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题款和钤印在中国画创作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和点睛的妙用,它们与画面息息相关。只有它们与画面主体相协调时,画面的布局才能完整,作品的主题才能突出,而这些又体现了画有章法又无定法的哲学思想。这是画家在创作时需提前考虑的。此外,黑色题款与红色钤印使绘画色彩丰富而和谐,使主题突出。

(取材于王虹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国画并非一开始就有题款的传统。元代开始,以赵孟頫为首的文人群体,才有意识地在自己作品上题款,内容包括名款、日期、诗文等,为后世文人画的题款树立了典范。纵观中国绘画史,题款是作者自我意识、身份意识的彰显。题款,不仅彰显了作者高深的诗文书法水平,也拓展了画面的意境。绘画诉诸视觉形象,表现力毕竟有限,如果配以诗文、书法、印章,作品的整体意境和表现力无疑会大大提升。

题款,从功能方面看,一是记录内容,一是阐发画意。记录内容包括题赠人、年月日、作者名号、印章等;阐发画意,包括议论、记叙、诗词等。当然,具体到创作和作品,题款可繁可简,内容顺序灵活多变,这些完全视作者的需要和用意而定。题款可以简单到一句话,或评画,或发感慨,或议论。这类款一定要切中要害,要有审美意趣, 有它,画面马上活灵活现,提升了一个层次,产生画龙点睛之效,凸显出画家想要在画作中表达的主旨。所以,巧妙的题款就可以称之为画眼

题款的内容往往通过诗词表现,寄情抒怀,表达画意。题画诗在画作中起到概括主题、统领画面的作用,体现作品的品位。在中国绘画中,题画诗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承载了作者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

创作题画诗需要画家具有更高更多样的才华。根据画面章法的需要,画家把题画诗题在画面合适的位置上,使其与画面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画家往往用题画诗来详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完善艺术构思,表现内心独白。但题画诗比文学史上的名家作品读来更平易亲切,欣赏者不需要具备高深的文学素养就能读出画作的意趣。

纵观画面的整体布局,中国画构图中,所绘物象为实,所留空白为虚,由于物象形态各异,组合变化万千,画面留下的空白也会随之而变。所以,根据这些布局特点,画家要巧妙地设计题款和钤印,利用画面中的空白,使画面疏密有致,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精妙的题款和钤印可进一步充分阐释画意,使图文相衬,意境凸显。

(取材于赵纲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款就是画家在画上所题的字,可简单,可复杂,是中国绘画的传统。
B.中国画上的题款、钤印无一例外都来自古代钟鼎器物上铸刻的文字。
C.钤印可以体现中国画的诗意构思,拓展意境,启迪欣赏者的审美境界。
D.红色钤印,它与黑色题款搭配,可使画作色彩产生丰富而和谐的效果。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将书法、篆刻、文学与绘画融合的艺术特色是西方画所不具备的。
B.中国画的题款与绘画关系密切,优秀作品的题款与绘画可以互相促进。
C.中国画主要是靠题款和钤印丰富画作文化内涵,使画作更具审美价值。
D.中国画要提前考虑如何使用题款和钤印,要使其与画面主体协调一致。
3.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创作文人画时,画龙点睛的唯一途径是题写诗词。
B.画家往往通过题画诗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C.创作题画诗需要画家具有绘画、诗文、书法等艺术素养。
D.画家可以从虚实相生的角度设计题款和钤印来阐释画意。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详细地介绍了题款与钤印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B.材料二以题画诗为中心,以介绍题画诗的文字统领全篇。
C.两则材料都指出了题款和钤印可提升画作的艺术表现力。
D.两则材料都提到了题款和钤印的渊源及其历史发展进程。
5.王冕《墨梅图》上的题款和钤印与画面相得益彰,请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墨梅图》题款和钤印对画面的作用。


【链接材料】

王冕《墨梅图》,元代中国画。《墨梅图》神韵秀逸,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题画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021-01-22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

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曰:“主何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

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不祀。

(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


注释:[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城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及韩、魏矣 难:难免
B.而二子无喜志:心思
C.智伯不悛:悔改
D.晋不祀 绝:灭亡
7.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伐四卿 以:凭借
B.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 以:用
C.主何臣之言告二子也 以:把、将
D.子何知之 以:依据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非反而何
这种情况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
B.臣见其视臣而趋疾
我看到他们一见到我就快步走开了
C.为之期日而遣之
为此确定了具体日子后送走了他
D.襄子将卒犯其前
赵襄子将最后攻击智伯军的正面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度掌控了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B.臣子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只好求救于齐国。
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
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
11.第五段中韩、魏二子对张孟谈说“我心知其然也”,请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此话的动作描写语句。
2020-10-09更新 | 277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2.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②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③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请综合以上材料,分别简述孔子及其弟子的“志”包含哪些内容,并就其中一人之志谈谈对你的启示。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饮酒(其二十)

陶渊明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1】,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2】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3】,六籍【4】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5】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6】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注释:【1】鲁中叟:指孔子。【2】洙泗:二水名,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3】绝世下:指汉代灭亡以后。【4】六籍:即六经。【5】问津: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6】头上巾:《陶潜传》载,陶渊明曾“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直抒感叹之情,既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又统摄全篇。
B.“洙泗”两句,写孔子之后礼乐教化中断,世风日下,直到暴秦时代。
C.“区区”两句,写前代饱学诗书的长者忠诚勤恳地传授儒家文化典籍。
D.“终日”两句,写当今社会上人们终日奔忙,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
14.诗中“凤鸟”出自《论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下列诗句中“凤”的含义,与本诗中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战国•屈原《离骚》)
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C.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D.岂无当世志,凤鸟不可逢。(明•唐时升《园中》)
15.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指出,陶渊明的诗“言饮酒,未必意真在酒”。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清代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明代王叔远所刻“大苏泛赤壁”核舟,舟舱小窗两旁刻有文字,右刻《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前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联语不工,却极为切题。
②登临山水,俯仰之间,我们可借王羲之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写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
③陆游在《书愤》中提到雪和风:“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④高中开学典礼上,老校长送上殷殷寄语:“同学们,你们正值人生的大好年华,正如《沁园春・长沙》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望你们珍惜时间,不负青春。”
2021-03-04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朝阳学校 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限时作业二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7.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宝钗评价香菱为呆子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这里的“呆子”其实体现了香菱学诗的勤奋执着。请从原著中另外选取一个情节谈谈你对香菱的“呆”的认识。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

沈从文

我有一点习惯,从小时养成,即对音乐和美术的爱好。从四五岁起始,这两种东西和生命发展,即完全密切吻合。

初有记忆时,记住黄昏来临一个小乡镇戍卒屯丁的鼓角,在紫煜煜入夜光景中,奏得又悲壮,又凄凉。春天的早晨,睡梦迷糊里,照例可听到高据屋脊和竹园中竹梢百舌、画眉鸟自得其乐的歌呼。此外河边的水车声,天明以前的杀猪声,田中秧鸡、笼中竹鸡、塘中田鸡……以及通常办喜事丧事的乐曲,求神还愿的乐舞,田野山路上的唢呐独奏——一切在自然中与人生中存在的有情感的声音,陆续镶嵌在成长的生命中每一部分。这个发展影响到成熟的生命,是直觉的容易接受伟大优美乐曲的暗示或启发。

到都市中来已三十年,在许多问题上,工作方式、生活取舍上,头脑都似乎永远有点格格不入,老是闹别扭。勉强求适应,终见得顽固呆钝,难于适应,意识中有“承认”与“否定”两种力量永远在争持,显得混乱而无章次。唯有音乐能征服我,驯柔我。一个有生命有性格的乐章在我耳边流注,逐渐浸入脑中襞褶深处时,生命仿佛就有了定向,充满悲哀与善良情感,而表示完全皈依。

音乐对我的说教,比任何经典教义更具效果。也许我所理解的并不是音乐,只是从乐曲节度中条理出“人的本性”。一切好音乐都能把我引带走向过去,走向未来,而认识当前,乐意于将全生命为当前平凡人生卑微哀乐而服务。笔在手上工作已二十六年,总似乎为一种召唤而永远向前,任何挫折均无从阻止,从风声、水声、鸟声中,都可以得到这种鼓励与激发。从隔船隔壁他人家常絮语与小小龃龉中,也同样能够得到。即身边耳边一切静沉沉的,只要生命中有这些回音来复,来自多年以前的远方,我好像也即刻得到一线微光,一点热,于是继续摸索而前。

一件事给我生命以力量和信心回复,即具启发性的音乐。对于生命的欢欣,死亡的肯定,一个伟大作曲者必然能理解,并理解到这种生命皈依的庄肃,把它当成创造的动力。音乐教育我,实在比任何文字书本意义都重大得多。

我爱美术有相似而不同情形。认识我自己生命,是从音乐而来: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就记忆所及,最先启发我教育我的,是黄蜂和蟢子在门户墙壁间的结窠。工作辛勤结构完整处,使我体会到微小生命的忠诚和巧智。其次看到鸟雀的作窠伏雏,花草在风雨阳光中的长成和新陈代谢,也美丽也严肃的生和死。举凡动植潜跃,生命虽极端渺小,都有它的完整自足性。再其次看到小银匠捶制银锁银鱼,一面因事流泪,一面用小钢模敲击花纹。看到小木匠和小媳妇作手艺,我发现了工作成果以外工作者的情绪或紧贴,或游离。并明白一件艺术品的制作,除劳动外还有个更多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而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小市民层生产并供给一个较大市民层的工艺美术,色泽与形体,原料及目的,作用和音乐一样,是逐渐浸入寂寞生命中,娱乐我并教育我,和我生命发展严密契合分不开的。

我对于美术的理解,明显即比普通美术理论大不相同,也容易和一般鉴赏家兴致异趣。加上十年流亡转徙生活教育,自然景物与人生万象,复轮流浸润于生命中。个人生命在这种错综繁复人生中发育长成,即缺少美术史的严格训练,爱好与理解,自然和普通人已经大不相同。和音乐关系二而一,我能从多方面对于一件美术品发生兴味。有一点还想特别提出,即爱好的不仅仅是美术,还更爱那个产生动人作品的性格的心,一种真正“人”的素朴的心。

到都市来,工艺美术扩大了我的眼界。不仅对制作过程充满兴味,对制作者一颗心,如何融会于作品中,他的勤劳、愿望、热情,以及一点切于实际的打算,全收入我的心胸。一切美术品都包含了那个作者生活挣扎形式,以及心智的尺衡,我理解的也就细而深。

在小小作品中,作者注入崇高的理想,浓厚的感情,安排得恰到好处时,即一块顽石,一把线,一片淡墨,一些竹头木屑的拼合,也见出生命洋溢。这点创造的心,就正是民族品德优美伟大的另一面。

(取材于沈从文《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完全密切吻合                                          即:就
B.勉强求适应                                             即:即使
C.只是从乐曲节度中条理出“人的本性”        条理:分析整理
D.从隔船隔壁他人家常絮语与小小龃龉        龃龉:轻声细语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自幼年起的各种声音记忆,使其日后从直觉上更加容易理解伟大优美的乐曲。
B.以小银匠、小木匠、小媳妇为例,文章意在说明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需全神贯注。
C.作者多年流亡转徙,积累了错综繁复的人生经验,其审美眼光不同于普通人。
D.作者充分调动感官来捕捉平凡生活之美,并借助生动的细节使之重现于纸上。
20.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
21.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八、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语言基础运用

①溪水依然在流,青山依然苍翠如烟……可是一个诗意的神话终于还是破灭了。②这个诗意神话的破灭虽无西方式强烈的戏剧性,但却有最地道的中国式的地久天长的悲凉。③如果说沈先生的文字流露出了某种世外的意味,那也是因为湘西这块土地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世代杂居之地。④这是一块不曾被正统儒家文化彻底同化的土地。⑤曾无数次与中原文化以死相拼,这块土地才保持了自己的淳朴悠然⑥也正是这一脉淳朴”“悠然异质文化,成就了沈从文的独特

2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①句中两个“依然”,表达作用是相同的。
B.①句中的“终于”一词,可以改为“终究”。
C.删去②句中“西方式”一词,对表达无碍。
D.⑥句加点的部分不能改为“独特的沈从文”。
23.调整第⑤句词语顺序,使之与第④句衔接更为紧密、顺畅。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
2021-01-29更新 | 249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24. 一部好小说往往具有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请从《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从上述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该部作品的认识。要求:符合原著内容,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2021-03-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朝阳学校 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限时作业二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25. 人们往往只是在冬天与雪见面,但是雪又常常绕萦在很多人的心头。请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对雪的感受。150字左右。
2021-03-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朝阳学校 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限时作业二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6. 根据要求写作。

近些年,为给广大学子上好大学“第一课”,各学校越来越重视录取通知书的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老教授们用毛笔手写完成的。炎炎夏日,他们齐聚一堂,在举行开笔仪式后,端坐案前,狼毫蘸墨,用楷书、行书等字体一丝不苟地写下每个被录取同学的名字。

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激光雕刻的该校“二校门”3D纸雕工艺品,由在校师生纯手工拼插完成。新同学打开录取通知书,见证了清华大学百余年传奇的“二校门”便立体完整地呈现出来。......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著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名著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1
作文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著阅读
4
名句名篇默写
5
语言文字应用
6
写作
7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科普-社会科学类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18-210.4沈从文(1902-1988)  其他散文  理解重要词语  品味语言艺术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6-11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史记》  司马光(1019-1086)  《资治通鉴》
三、名著阅读
120.65名著阅读
170.65《红楼梦》  名著阅读
四、古代诗歌阅读
13-150.65陶渊明(365-427)  《饮酒》  诗
五、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六、语言文字运用
22-23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选择+表达
七、作文
240.65微写作微写作
250.65微写作微写作
260.4哲理与生活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